体验型活动教学方式的探究与实验 体验型活动教学方式即学生自主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的学习形式。 体验,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型活动”即是在阅读课上,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它要求学生一定要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多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不仅能逐渐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善于从段与段、句与句、词与词的联系中去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准确地把握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的含意,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不言之语”。而且,学生还能在体验生动的问题情境中,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发展思维,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态度。 “体验型活动”如何进行操作呢? 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这些感官接触客观事物,经过大脑的综合,在大脑皮层上留下所感知的外界事物的感性形象,即映象。这就是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了表象。而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就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即直观的形象思维。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思维阶段过渡、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儿童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儿童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就会使词语与形象构通起来。与此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儿童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这样,主客观一致,智力、非智力的和谐,使整个情境,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儿童置身于这种特定的心理场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一般要比所表述的语言更加深入,处于“未尽之意”中。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的体验,必然使儿童知识、能力、心理品质协同发展,从而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诗歌、寓言、童话、各类故事,它们或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或富有生活情趣,或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在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对这些课文感其美,动其情,明其理,可作如下尝试: 1.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电教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将形、声、光、色综合运用,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地体验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如教学《长征》前,可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抢渡大渡河的电影剪辑,《长征》歌曲、《长征》朗诵等集合,制成电脑光盘,在课堂教学中随机运用,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历史。这样,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能获得切身体验,对诗歌的学习、讨论会自觉而主动,积极而热烈。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全诗所抒发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此外,在词语教学中,也可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明白词语的意思,学会词语的用法。 2.组织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再现与创作中体验。 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情境,以此形象地复现课文中的情景。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在扮演中体验,思考,提高。特别在创作表演时,儿童平时积累的有关森林、小河、田野等表象,小动物的头饰,人格化的雪花、腊梅、大萝卜、春姑娘、冬爷爷……连同儿童的情感,都会在表演想象的情境中活跃闪现。因此,学生无论是扮演角色,还是在座位上观察,都会借助情感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得到提高与发展。此外,还可以用实地观察、语言描绘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中提高阅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获得情感熏陶,发展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引导体验 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思考,从而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叙述条理,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同时还能真正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 《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如何让学生按课文所叙述的条理,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方法,从而学会一种思维方法,并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将课前准备好的教具:大象模型、塑料船、小石子、一盆水,组织学生一个个边动手“称象”边叙述。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曹冲称象的办法,知道了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叙述的,并学会了用“先……再……然后……” 有条理地说一件事,很好地掌握了本课的学习重点。最后,通过“你还有什么称象的好办法”的讨论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感情朗读,引导体验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功训练。而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学生在读对、读通、读好课文的训练中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会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验、意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完成外化—内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过程变化。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寓言,故事内容并不复杂,但寓意深深隐含文中。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练习朗读狐狸的话为切入口,组织学生分四步进行朗读活动,引导学生边朗读边体验,边思考边议论,达到教学目标。第一步:独立借助拼音把课文的每个字读准,句子读通;第二步:边读边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狐狸的话;第三步:分小组交流,轮流读狐狸的话,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注意取长补短);第四步:汇报朗读,要求每一个汇报的同学谈谈采用这种语气、语调的理由,以此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根据,细细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与此同时,还动员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评议。这样,学生不需要教师作任何讲解,通过一次次自主地、积极地朗读,自行探索,相互交流,慢慢地加深体验,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了深刻的道理,更能发展思维,学会一种自能读书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