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

2015-08-12 09: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密切相联的重大理论问题。三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作出了很大贡献。毛泽东最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大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典范。******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推向新阶段,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集中的代表。
【摘 要 题】本期聚集
【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邓小平/******
【 正 文】
  中共十六大把******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把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表明我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又迈开了一大步,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个伟大理论成果,是被中国化了的、具有新的表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这个过程中起了最主要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①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较早注重从理论和实践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探讨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
  从他投身革命并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开始,他就十分重视群众的实践斗争,重视考察中国国情,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从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的本本与个别词句,不为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模式所束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他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动的考察报告》中,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十分透彻地剖析了中国当时的革命情况,为革命的正常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特别是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初步地形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思路,为党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
  (二)最先举起“反对本本主义”的旗帜,最早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930年初,毛泽东针对党内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思潮,发表了旗帜鲜明的声讨教条主义的战斗檄文——《反对本本主义》,在党内最先举起了“反对本本主义”的大旗。他在文章中义正辞严地痛斥了教条主义,大声疾呼:“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②“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③“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④毛泽东反对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而是“本本主义”,他尖锐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⑤就这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在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的号召声中诞生了。
  (三)最早向全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任务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须解决的问题。”他进而要求:“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⑥在这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和涵义已表达得相当清楚了。正是由于毛泽东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向全党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任务,在全党的共同努力下,毛泽东思想体系才在抗日战争时期得以全面发展并逐步成熟。
  (四)最先从哲学上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在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为了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开展以弱对强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思想认识根源上清理理论与实践相分裂的主观主义,特别是囿于马克思主义本本和共产国际决议的教条主义,总结两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制定和贯彻正确的路线和政策,动员和组织千百万群众和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参加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毛泽东在抗日军政大学作了以《实践论》和《矛盾论》为题的着名讲演。《实践论》树立的是实践的权威,论证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强调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的观点,指出实践在认识运动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说马、恩、列、斯没有也不可能说的新话,根据实践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创新。《矛盾论》则从哲学上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界限,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活的灵魂,告诫共产党人搞革命,一定要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反对教条主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由于《实践论》、《矛盾论》从哲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号召才很快为全党所接受,并在革命实践中作出巨大努力。
   (五)最早倡导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路子
  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学风问题。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强调,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在《改造我们的学习》和《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历史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⑦“马克思主义之箭,必须用去射中国革命之的。这个问题不讲明白,我们党的理论水平永远不会提高,中国革命也永远不会胜利。”⑧毛泽东把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问题,提高到关系革命成败的高度而加以强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成功经验,开拓了新路子。
  (六)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科学论断
  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特殊国情,科学地总结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教训,同时考虑到中国革命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所创立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历史已经证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走出来的革命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运用列宁和平过渡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创造了一系列由初级到高级的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实现形式,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前后,毛泽东就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思想,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同时要大胆学习一切外国的先进经验;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安排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改革企业管理制度,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中国应该而且必须构建自己独特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加强党的建设,反对官僚主义,防止西方和平演变,防止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蜕化变质,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要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可见,毛泽东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而且是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巨匠和典范。他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思想成果及其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教训,为后来形成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邓小平是当代中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典范
  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紧紧抓住“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总结了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了中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大胆汲取和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创造的新经验,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毛泽东及其同志,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性,都没有解决好的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上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
  (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解决了列宁来不及解决、斯大林不可能解决、毛泽东没有解决好的重大理论问题,找到了我们党在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长期犯“超越阶段”的“左”的错误的认识根源,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马克思在谈到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时,有过急过快的想法,后来按马克思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阶段问题上,无一例外地都陷入超越阶段的误区。虽然,列宁发现了超越阶段的问题的严重性,但由于过早去世,没来得及解决。斯大林由于在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的认识误区,加剧了那种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扩散。毛泽东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阶段和发达阶段的论断,但没有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系统解决。邓小平才在总结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纠正了长期以来人们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原则而加以固守,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复辟”而大加讨伐的错误倾向,实现了对传统社会主义观的重大转变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⑨这个概括十分简练深刻,它既表明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特征”论述的继承和发展,又纠正了以往我们对社会主义的不全面、不确切、甚至被扭曲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论述社会主义特征时,一般都是从生产关系上入手,探索如何在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邓小平论述社会主义本质,则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着手,寻求在中国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是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得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⑩
  (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否定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等同于社会主义,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解决了长期困扰着社会主义国家和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
  由于传统的社会主义观根深蒂固,“左”的社会思潮暗流涌动,我国的改革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举步维艰,特别是一触及所有制领域,人们总是难以摆脱姓“资”姓“社”争论的困扰,深化改革阻力重重,社会主义发展徘徊不定。直到1992年春天,邓小平发表了着名的“南方谈话”,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论断,开启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再思考的大门,社会主义的理论特别是经济体制问题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起了而且将继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四)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理论,为祖国统一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把最后完成祖国统一的任务提上了日程。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过去提出的基本思路,大胆地提出了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充分考虑到港、澳、台的历史和现状,是邓小平和我们党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完美运用的集中体现。这一构想不仅已经成功地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而且为顺利地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它还对解决某些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办法、新范例,将对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又增添了一枚璀璨的明珠。
  (五)第一次以现代科技革命的新变化为转移,把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建立在依靠和推动科技进步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
  邓小平敏锐地洞察时代的特征,抓住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发展生产力,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力量,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的先导作用,指明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向未来的开阔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11]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无可辩驳的证明,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它所展示出来的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的强大力量,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集中的代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新时代我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伟大作用,集中体现就是在世纪之交的新形势下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第一次从理论上明确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的历史课题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引着伟大的实践。******同志在广东首先正式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党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后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七一”讲话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高度凝聚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智慧和理论贡献,是一个充满创新精神和富含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2002年5月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的“五三一”讲话,更加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人心作了最好的表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作为党的长期的指导思想,为党的思想宝库中又送来了一份宝贵的财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既是有利于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又有利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国内外条件下,在充满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把我们党建设成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稳步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依然顺水顺风。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充分展示了我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给全党和全国人民带来了更大的希望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结合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呼应了时代的需要,给全党和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走向21世纪注入了一支理论的强心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崭新姿态,是向世界和全国人民发出的政治誓言。这个誓言不仅是发向全党全国人民的,更是向世界人民发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强音。一向比较苛刻的西方媒体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评价,也印证了这个世纪宣言的震撼力。法国《欧洲时报》12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中国新的里程碑》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中共十六大提出的明确的、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20多年中国变化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创立了新中国,也能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文章说,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全符合中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全体人民参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必将大大增强中共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说明我们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能够坚持与时俱进,能够充分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够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正如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创造新中国,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实行改革开放一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时代。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党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为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提供了鲜活的范例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对于如何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使党走在时代前列、始终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始终保持社会主义事业生机活力的深入思考。1992年邓小平发表着名的“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着名论断。8年后,******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成就非凡。从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到******同志“高州讲话”,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我们清楚地看到一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轨迹的演进,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理论创新的非凡能力,展示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无穷魅力。一个政党要发展,一个民族要复兴,首先就必须在理论上取得突破和长足进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也为以后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这不仅已经被历史证明,而且还将为现实的蓬勃发展所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党的理论创新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的顺利召开,引来了世界高度关注的目光,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国外媒体也高度评价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大报告。俄罗斯《议会报》认为******的报告总结了中国共产党13年来的历史,确定了中国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国际文传电讯社称,中国十几年来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性成果,解决了10多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大量经济发展指标表明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再次表明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爱沙尼亚通讯社、《邮差报》、《爱沙尼亚日报》、《爱沙尼亚青年报》、国家电视台等媒体在报道中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予肯定,认为由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走出贫困,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报道普遍认为,中共十六大的召开是中国十几年来的重大历史性事件,大会为今后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中国及世界的未来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改革开放,领导国家走向繁荣富强。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我党的理论创新树立了榜样,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世纪的全面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在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各方一致认为,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来自于党在理论上不断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我党理论创新在全局上的推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有继承又有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80多年奋斗的结晶,也是我们党半个多世纪理论创新的概括,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协调发展,是我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具体目标,也是我们在实践中行动的思想指南。20多年来,尤其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来,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发展,理论创新是关键。中国共产党大力倡导理论创新,又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努力进行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地磨炼自己的开拓创新的能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保持与时俱进就是要使我们党永葆生机和活力。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我们党就能有力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总之,******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集中全党智慧和创造,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时俱进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它永远要求理论创新。没有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就会丧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就会完结。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我们必须坚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理论创新的精髓,在新的形势下继续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文献】
  [10]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版,第345页、313页。
   《毛泽东着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9页、50页、54页、51页。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0页。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