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社会主义是一个劳动力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历史性的世界性的协调发展的二重性的社会。是既区别于资本主义(二者都是私有制),又区别于共产主义(二者都是公有制)的特殊的过渡的形态。用马克思的社会“五形态”论来衡量,它就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承上(私)启下(公)的社会形态。我们要从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的总体考虑中来设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战略。
【摘 要 题】理论探讨
【关 键 词】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社会形态
【 正 文】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特别是近30年来,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分歧的症结就在于没有为社会主义定好位,并从这个“位”出发再谈什么是社会主义。
要解决“为社会主义定位”的问题,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理论和两种生产理论为指导,联系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国情进行综合性的比较研究,在“人类历史”的横坐标和“世界历史”的纵坐标的交汇处,确定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方位。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确定“理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有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在早期(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末期),他以所有制不同形式初步奠定了五种社会形态的雏型:“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封建所有制”、“资产阶级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并从理论上指出社会形态是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相一致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68至70页)在中期(19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他进一步完善了“五形态”论;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了“三形态”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性关系、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04页)还提出了人类社会的“二个时期”或“二个王国”论:“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止。恩格斯称之为“人在一定意义才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时期)和“真正的人”的时期,这也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23页)在晚期(19世纪70年代末至1895年),他从人类学的高度完善了他们以前对人类原始社会的“粗糙的描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32页)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后文明时代;谨慎地探讨并回答了俄国“农业公社”“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及条件的问题。这时期的研究弥补了两个时期对原始社会知之不多的窘况,从而完成了他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图画。
所有制是社会形态的基础,人的存在则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系统研究,我们发现,马克思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形态有不同的表述,但其中有两条重要的平行线。一条是所有制形式,以“五形态”论为主,其中包括一系列“否定之否定”三段式,例如分工的三段式:自然分工→自发分工(即奴隶般的社会分工)→自觉分工(即消灭分工)。另一条是个人的发展状况,以“三形态”论为主,其中包括在《起源》中揭示的婚姻家庭形式。
为了简明和直观一点,我们不妨列出坐标图以示之。这个坐标图以马克思的“五形态”论和“三形态”论这两条重要线索为基本内容,也就是说,以所有制发展形式为纵坐标,以人的发展阶段为横坐标,画列出理论社会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坐标图上的方位(见第9页图)。
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确定“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
理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找到以后,我们再以“三形态”论为基础,并借重与此理论相关和相联的马克思的“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理论、两种生产中的婚姻家庭理论,多角度、多层次地论证现实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然后再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坐标图上找出现实社会主义的方位。
首先,从“三形态”理论的角度来看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十月革命前,列宁对当时俄国的国情的认识在总体上看是拔高了,总是将俄国与英美法等国相提并论。认为同处在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但在实践面前,列宁不得不承认:“我们错了”。决然指出,俄国之所以不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问题就在于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摆脱半亚细亚的不文明状态”。(《列宁全集》第43卷,第3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并提出“利用资本主义”为俄国服务的一系列方针和策略。
中国是以苏联为师走上社会主义的。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想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都有一定的“实验”,理论上也有一定的创新,但总归还没有从根本上脱离苏联模式的影响,加上我们自己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误解,也走了不少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十四大以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些切合实际的理论,对认识现实社会主义的国情,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三大报告和十五大报告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相当深刻的揭示:“十亿多人口,八亿农民,基本上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文盲半文盲还占人口近四分之一”,“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很不发达,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的影响”,这就是说,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起点比苏俄还低,比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更低(但这并不否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既然苏俄当时是从“半亚细亚的不文明状态”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既然中国是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相当比重”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的,那么。根据“三形态”理论,我们就很容易找到现实社会主义应处的历史方位——“人的依赖关系”的末期和“物的依赖关系”的初期。
其次,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理论角度看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恩格斯讲: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并且日益同社会相脱离的、最终又被社会收回的力量。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国家不会马上消亡,必须经历一个由政治国家到非政治国家的漫长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现实社会主义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国家的消亡是世界历史性的,必须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同时,在这个“过渡时期”,消亡的不是一两件事物,而是与国家有关的一切事物,如阶级、私有制、奴隶般的分工、商品生产和交换、货币、战争、男子对女子统治的专偶制、作为社会经济单位的家庭、三大差别,等等,可见,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历史过程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经历着由低潮—高潮—低潮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如同一条抛物线一样,国家也如此。日中则昃,这是自然法则,也是社会法则。
最后,从两种生产理论角度看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的家庭在人类历史上的方位。恩格斯说:社会结构经常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而人类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又有两种,一种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人类自身的生产。“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我们先看“劳动发展阶段”。马克思指出,异化劳动是文明时代的本质特征,自主劳动是后文明时代即共产主义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因此,现实社会主义中的劳动还具有异化劳动的性质。我们再看“家庭的发展阶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基础,是进行人类自身生产的场所。家庭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到父系氏族制度以后,从对偶婚中发展起来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妻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这种婚姻家庭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而产生的”;通行的是丈夫对妻子的统治和奴役,通行的是男子的继承权;个体家庭是一个经济单位;家庭是生产子女(劳动力)的“工厂”,其产品一子女的性质是由生产他们的父母的性质决定的。在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中,个体家庭不仅存在,而且发展程度都不高。婚姻家庭中的经济因素还占主导地位,其产品(劳动力)还具有较强的私有性。在城市,家庭还是一个重要的消费单位;在农村,家庭作为一个经济单位普遍存在着。毛泽东说:“个体经济——家庭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是封建社会的基础,不是民主社会(旧民主、新民主、社会主义一概在内)的基础。”因此,从婚姻家庭这个“细胞形态”来看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那就更落后了。
将“理论”方位与“现实”方位进行比较研究,不难得出以下结论: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说到底是对人(劳动者)和物(劳动资料)交互作用(劳动)发展阶段的理性说明;社会形态就是以“人”这条“人类历史性”的纬线与以“物”(所有制等)这条“世界历史性”的经线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社会历史状态。实际上,“三形态”论就是从人的发展角度来划分社会的,“五形态”论就是从“物”的发展角度来划分社会的。二者是相互连接协调发展的。“三形态”是“五形态”的基础,“五形态”是“三形态”的展开和深化。要为一个社会定位,必须以“三形态”为纬线或横坐标,以“五形态”为经线或纵坐标,确定它在人类社会中的位置。我们就是以“三形态”论为体,以“五形态”论为用来确定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的。
三、实事求是,不囿旧说,开创新论
确定社会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我们的基本观点是:1.苏联、中国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当时各自的国际国内环境下“逼上梁山”的,是历史的必然,也证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完全正确的。2.苏联、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社会制度和指导思想来讲,它具有先进性,但从经济基础上讲,它又有落后性。但这种先进性并不等于成熟性。现实社会主义从社会形态的形式上讲虽然先进于资本主义,但从社会形态的内容上讲却落后于资本主义。这就是我国目前“主要矛盾”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原因所在。3.正由于现实社会主义与理论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距,列宁才说: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看法根本改变了;毛泽东才说,社会主义跟资本主义“差不多”;邓小平才说,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4.那么,社会主义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模样呢?从以上的论述和图表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1)国有经济和合作经济占主导地位,实现工业自动化,农业机械化;(2)个体家庭不再是物质生产单位,妇女普遍参加社会劳动,劳动力还具有明显的私有性;(3)实现全国的大选制和各行各业的直选制。综合这三条为一点就是:劳动力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历史性的和世界性的此消彼长的协调发展。这种二重性的社会特征,是既区别于资本主义(二者都是私有制),又区别于共产主义(二者都是公有制)的特殊的过渡性的形态,从“五形态”论来衡量,它就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承上(私)启下(公)的社会形态。5.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就要求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尽快发展社会生产力,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缩短与理论社会主义之间的差距,完成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历史任务。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还要求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劳动力私有的社会主义转变。虽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孕育着一些社会主义因素,但要渡过这漫长的“前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也需相当长的时间,即就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还要继续完成消灭私有制、消灭个体家庭等任务。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还要求我们放眼世界,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仅仅是个开始,紧随着将是民主政治全球化的时期。这个时期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社会主义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运动,不是个别国家的单独行为,要完成这一系列任务,就必须经历一个独立的社会主义形态,才能走完马克思的“过渡时期”,达到共产主义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