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试论台湾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述略台湾通识教育

2015-07-14 11: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我国台湾地区民众在地球村公民中树立了文明有教养的形象,从台湾艺术专门教育、台湾综合院校的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台湾公共展览中的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台湾私人美术馆和主题公园、台湾生活创意园区的审美教育等六个方面可以看出,其文明、教养来自台湾地区长期坚持、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
  [关键词] 台湾地区;通识教育;艺术教育
 
  我国台湾地区通识教育,略相当于大陆的人文素质教育,其相同点在于:都以艺术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都以塑造“全人”为目标;其不同在于:台湾地区通识教育注重面向全民,长期坚持,点点滴滴,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010年4月,笔者应台湾中原大学邀请赴台短期讲学,并环岛考察了台湾中、南、东部民间艺术。笔者以为,台湾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许多做法,值得大陆借鉴。
  一、台湾专业院校中的艺术专门教育
  台湾地区主要的艺术大学有三所: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南艺术大学。台湾艺术大学前身是西湖国立艺专,以历史长久享誉岛上,现在,仍然以设计、印刷、电视传媒、建筑雕刻等实用美术专业在台湾独占鳌头,学校有学刊《艺术学报》。台北艺术大学在台湾艺术院校中排名第一,有音乐、舞蹈、美术、电影、戏剧等学院,各学院都有本院专用的展示厅馆。美术学院下设美术系、美术史研究所、造型研究所、科技艺术研究所,美术史研究所有年刊《艺术学研究年报》。各院主要以大学部培养本科生,文化资源学院则立足于以上各学科的研究整合,下设传统艺术研究所、艺术行政与管理研究所、建筑古迹与保存研究所、博物馆研究所与人文教育研究所,每所编制仅为五人,每年面向大学部毕业生招收硕士、博士生60人。
  台湾艺术院校与大陆艺术院校有诸多不同:1.台湾艺术专门教育各校各有特色:台北艺术大学偏于文化研究,台湾艺术大学重视动手能力,台南艺术大学重视成果推广。台北艺术大学的林保尧教授打了个比方,说一家设计汽车,一家制造汽车,一家销售汽车;他戏称三校是,一白手(动脑),一黑手(动手),一灰手(同时紧握白手黑手)。名校各有分工,教学各有特色,使学生按自己兴趣报考高校,就业各有渠道,互不拆台撞车,同时利于用人单位选择,最终目的是因人施教,充分利用资源,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和创造能力,把就读专业不当、单位用人不当降低到最小,学生和社会双向获益。2.教师以教学为首务。台北艺术大学作为台湾艺术院校中的龙头学校,教学尤其严格。教师必须使用经典教材,不可用自编教材,自编教材只在同行之间交流,让同行充分评议,经过时间积淀、不断修改成熟、取得同行认可以后,再由其他教师用作教材,以利于教师沉下心来慢慢积累,以利于教师之间互补,同时,学生不是只学一家之言,而是所学系统,所见广泛。图书馆按每个老师每学期课程开出的书单买书,各课程参考书在图书馆有单列书架,专供本课程师生借读,此课程结束以后,非本课程师生才可以借阅,以确保教学需要。3.教授治校。学校轮流聘请教授开会,共商学校大小事宜,主持会议者临时推举,每次轮换,校长有参会权与投票权却不得主持会议,没有最后拍板权和一票否决权。评议教师晋升,本部门教师全部参加并有投票权利,另请外校相关专业教授二人主持会议,以达到透明公正。也就是说,台湾校长是学校真正的公务员,而不是决定学校大事、决定教师升降的行政长官。
  二、综合院校的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
  笔者在中原大学分别为人文与教育学院与通识教育中心讲学。中原大学人文与教育学院追求天、人、物、我和谐的“全人教育”,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强调“创新性、整合性、国际性、多样性”,学院所在的大楼按“身”、“心”、“灵”三幢设计,命名为“全人村”,下设通识教育中心、特殊教育学系(所)、宗教研究所、教育研究所等三系两所两中心。在该院秘书带领下,笔者参观了全院,对特殊教育学系的早疗中心、听觉口语中心和外语文学系的口译训练室尤其印象深刻。早疗中心对9—24个月的婴儿进行免费测试,通过单透光玻璃监测并研究玩具室内的母婴,及早发现婴儿潜在的残疾和智障,提出一对一的早期纠正和治疗方案。听觉口语中心由雅文儿童听语文教基金会提供赞助,通过助听器加一对一的免费口语训练,使听损儿童从小就能够听话与说话,目标是:二十年后,台湾没有不会讲话的听损儿。口译训练室里,同步翻译教师讲课,以实现真正的双语教学。通识教育中心承担全校艺术教学,专职教师就有十七名,加上客聘教授,每学期开出一百多门艺术课程。
  同在中坜的台湾中央大学,校园环境明显优于中原大学。该校没有艺术学院,文学院下也没有艺术系,艺术学研究所教师8人,面向全校开设中外艺术史通识课程并招收理论方向硕士研究生。全校本科生必须修满8门通识艺术课学分,才能拿到学程证书。艺术学研究所办有年刊,名《艺术学研究》。
  台湾文化大学坐落在阳明山上,一排排大屋顶建筑掩映于绿树丛中,校园内各条道路题名,如大成路、大贤路、大德路、大慈路等,无不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学院独占一楼、一馆,教师百余人,下设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国剧、国乐六系兼六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招收本科生和前四个方向的硕士生,培养方向表演实践,没有综合性的艺术学研究机制。
  就笔者所见,台湾学生更具有灵活的思想,更能够全方位了解全世界最新艺术动态;台湾学者更具有开放的视野,更能够站在连接中西的高点上。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学院门厅展牌上有各种用人单位讯息,开敞的格柜里有各种展览介绍、刊物介绍,学生可以随意取读;林语堂故居内的展牌上,排列了语堂先生一生的着作,几乎每一种着作都有多种文字出版。以上各院校中,台北艺术大学文化资源学院与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学术取向最为接近,不同在于:台北艺术大学文化资源学院的教学与研究,有该校音乐、舞蹈、美术、电影、戏剧等学院作为支撑。
  三、公共展览中的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
  笔者以三天时间浸泡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详细观摩藏品并得到院长周功鑫女士特批,两个半天进入库房观摩库藏。台北故宫有文物藏品六十五万件,其中六十万件系1949年从大陆运台。在落地生根的六十多年里,台北故宫不断扩建更不断创新,不仅使用了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使展示形式多样活泼,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也担当起了新世纪的多元角色。这里有“儿童学艺中心”,提供儿童学习艺术和亲子活动空间;有创意工坊,供广大民众参与艺术创造活动;这里甚至有哺乳室,入口寄存处向游客无偿借用轮椅和婴儿推车,方便行动不便人士和携婴的母亲参观;院内有不同档次的中餐馆、简餐馆、西餐馆、茶点室,院外有至德园、至善园,供观众用餐休憩。以上种种,充分体现出了台北故宫的人性化管理和对全民艺术教育的重视。此期展出多为清宫玩赏的特种工艺品,仅乾隆皇帝玩赏的多宝格就有多件,还有象牙球、象牙扇等,鬼伎淫巧,繁缛琐碎,甚至将象牙镂雕为芝麻大的链条,从弯曲的象牙中强取直料,镂雕为四层透花食盒,多少牙材在将弯取直中被浪费!据笔者所知,晋人法帖和宋元名画才是台北故宫的镇库之宝,而展品中,镇库之宝未露真容,据清人《清明上河图》而制成的多媒体画卷倒吸引了许多观众。如果说大陆博物馆的单一手段只吸引专业人

士,台北故宫则以多样化的创意与最先进的数字化手段面向庶民百姓,而以库藏供专业人士研究。

 笔者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黄金旺族——内蒙博物院大辽文物展”。关于辽代文物,笔者在辽宁省博物馆、内蒙博物馆略有所见,惜乎比较零散。此次内蒙各博物院、馆、所辽代文物集中来台展示,有陈国公主与驸马墓出土的公主金面具、金盒、金香囊和成套鎏金嵌玉的马具,有耶律羽之墓、吐尔基山墓出土的金花口杯、金耳坠和大量鎏金银器,还有从中原传去的官款青瓷花口碗等越窑青瓷、从中亚传去的玻璃高足杯,等等。
  台湾美术馆也在士林一带,规模大于南京新美术馆。馆内同时举办着“理查•罗杰斯建筑模型展”、“古又文服装雕塑展”、“韩国釜山美术馆典藏展”、“旅人记忆”和“张才摄影展”,“大陆名家油画展”。理查•罗杰斯的现代建筑模型,大多已经在世界各地成为建筑;“大陆名家油画展”多为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画家的作品;比较中国大陆艺术家,台湾画家沿着抽象绘画的路走得更远。各展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张才摄影展”。张才生于台北,上世纪30年代到日本学习摄影,从此奔波于台北、上海之间,1948年回台北定居,两岸恢复往来以后又常来大陆。特殊的经历,使他不但捕捉到了台湾原住民的原始生活,更捕捉到了近百年两岸城市与居民生活的巨大变迁。
  台湾历史博物馆内,从原始彩陶到周铜汉瓦到魏晋俑人到明清瓷器,罔不弥集,比较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陈列条件,这里显得过于逼仄。这里还举办着“曾熙、李瑞清书画展”、“廖未宁设计艺术展”、“插花展”。李瑞清是东南大学前身——两江师范学堂的创始人,他和曾熙的书画,都有金石意味;廖未宁是台湾资深设计家,作品思路极宽,装饰风格极为浓郁;一楼举办的插花展展厅里,最是人头攒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朵,或插成花篮,或插成大如树冠的盆景,为笔者见所未见。台北艺术教育培训中心与历史博物馆比邻。这里延聘专家,向市民举办各种艺术讲座。博物馆与培训中心门前门庭若市,可见台北市民对艺术教育的参与热情。
  台湾博物馆在台北车站附近,以原住民生活展示、台湾生物展示形成特色,地下室有“显微镜下的植物世界”、“认识台湾天然灾害”两个特展,马路对面原土地银行展厅内,有以恐龙为主题的古生物大展。引人注目的是,所有展览都与对学龄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的艺术教育结合了起来。比如原住民生活展示区,有若干个“太阳之子的神奇故事屋”,只要踏上小屋的玻璃地板,电视屏幕上便播放起了原住民的音乐歌舞和生活故事;画有原住民生活场景的大型屏板上,粘贴着许多汉语单词,儿童们可以根据场景想象,将零碎的单词拼写成完整的句子;休息区的台面上摆放着放大了的原住民琉璃珠,原住民像上写着“帮帮小小陶人串一串可爱的琉璃项链吧!”以激发儿童对色彩搭配美的感知;地下室桌子上放着一排排显微镜,小朋友们凑近显微镜,就能够看到镜下放大了的奇异植物世界。每逢周六、周日,台湾博物馆还举办“名师开讲”、“假日亲子活动——剑龙折纸”、“我的绿行动——让地球变轻松”研习耕作坊等艺术教育活动,博物馆真正成为全民艺术教育的场地。台湾博物馆主立面呈柱廊式,绿穹隆顶,系1915年为纪念日本总督和行政长官所建,光复以后,台湾人不仅没有将纪念日本人的建筑铲平,还把日本总督和行政长官的雕像移进展室,用文字加图像忠实地再现日占五十年的历史。
  台湾原住民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仅一站之距,站名“德理女中”,从三楼到负一楼是展室。大陆民众多从歌曲得知,台湾少数民族是高山族。其实,高山族只是统称,乾隆间《番社采风图考•序》记,“(台湾)郡志所载番社之有名可记者,计一百四十有奇”;今天,台湾少数民族有赛夏族、泰雅族、赛德克族、邵族族、布农族、邹族、排湾族、雅美族、卑南族、鲁凯族、阿美族、噶玛兰族、撒奇族、太鲁阁族共14个、50万人。清廷统治时期,把台湾原住民在山者称呼为“生番”,在平地者称呼为“熟番”,因为生活在平谷的少数民族已经被汉人同化;日占时期,日本人把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高砂、平埔两类;光复以后,国民政府把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高山、平谷两类;1994年后,统称“原住民”。原住民艺术,有契刻文字的木板、刻有牵手纹的合卺漆杯、布农族的弓琴、雅美族的祭祀宗柱和木船、排湾族的鼻笛和双头蛇纹陶器、太鲁阁族的织锦,等等。
  台湾文献馆在南投县中兴新村,这里原本是“省政府”所在地,成排的“大王椰”高耸入云,香樟的树冠竟像杨柳似地舒展宜人。绿荫中掩映着三幢不同样式的大楼:史迹大楼为传统大屋顶样式,楼内有原住民展示室,荷西、郑氏王朝展示室、清领台时期展示室、日治时期暨光复后展示室、台湾历史重要人物事件展示室、台湾一级古迹模型展示等六个展室,全面展示出了台湾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文物大楼为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柱廊式样式,楼内设六个展室和一个特展室,分别展示台湾历史文化、台湾民俗文化、台湾生活文化、台湾工艺文化、台湾民间信仰等方面的文物;文献大楼为现代别墅样式,收藏台湾历史档案。在国史馆馆长林金田先生帮助与同行陪同下,笔者进入到库房观看日本战败以后台湾行政长馆公署秘书处接收的日本总督府莳绘漆器藏品,满满一库共计四百零五件,经箱外壁、内壁、悬盘都布满极其精美的莳绘,莳绘漆碗就有上百件!
  四、私人美术馆和主题公园
  在台湾地区私人美术馆中,朱铭美术馆最为成功。走进美术馆,一条长长的展廊把观众与大自然隔开,两壁是充满世俗生活情趣的速写,惟独不见朱铭雕塑,原来,这是设计者故意安排的悬念。走完长廊,推开玻璃门,眼前豁然洞开,“运动广场”上,骑摩托飞驰的塑像、张开降落伞从天上飘下来的塑像……天上地面,令人目不暇接。将各种质材的雕塑散布于山林原野之中,这样的手法让笔者想起了同样将雕塑散布于山林原野之中的法国罗丹雕塑公园、日本箱根雕塑公园。
  朱铭初享盛名的作品,是“太极广场”上的雕塑“太极系列”。一尊尊保丽龙翻铜的塑像矗立在蓝天白云之下,完全不表现细节,刀劈斧削,痛快淋漓,在抽象与具象之间。正是这似与不似,诱发起了观众的兴趣:那是拳师的腿脚,还是扬起的衣衫?正是这大体大块,传达出了文化的张力。“单鞭下势”尤其脍炙人口,早已经广见于各种印刷品;两层楼高的太极拱门,抽象到了完全看不出人形,全凭观众意会。传统文化的厚重之美、现代雕塑的力量之美同时被朱铭作品传达出来了。
  朱铭“人间系列”表现的是:林间路边,有少女在伞下说悄悄话,有孙女给老奶奶锤背,有男子斜倚在门框上等人,都是人们无比熟悉的生活场景。露天的椅子上,一排坐着四个游客,男游客手里还抱着一个,一个个瞌睡得七倒八歪,把人们旅途中的困倦真切地表现了出来。游泳池旁,淑女们绕桌而坐,其中一个指点兴会说得精彩,手臂也扬了起来,另外几个听得入神,好奇的游客也在桌子旁边坐了下来,“心”已经在想象她们谈什么?“神”已经在参与她们的谈论。看那边,展厅门口排起了雕像的长队,有的“像”拿着报纸有的“像”在向前张望,调皮的孩子一看,也钻进雕像群中排起了长队。“人间序列”中的这些主人翁,都是人们天天见到、自己也在天天扮演的,没有人介意,而它们一旦被朱铭挖掘了出来,大人小孩、男人女人,无不一见莞尔,无比亲切,并且十分快乐地参与了进来。
  朱铭美术馆除露天展示外,另有美术馆本馆,一楼展示朱铭新作和典藏精品,二楼展示朱铭早期木雕作品和师傅李金川、老师杨英凤的作品。朱铭新作中,一组是“原住民系列”,质朴的乡民有行走的,有劳作的,有一溜边闲坐的,大体大块地砍,大体大块地削,大体大块地染,装饰性的大面积原色,赋木刻以现代意味。木料长宽不够?就让人物袖起手来,或者弯下腰去,作者的创作淋漓兴会,全凭即兴想象,观众也受到作者激情的感染。另一组是“泳女系列”,以不锈钢表现少女光滑细腻的胴体,以海绵表现泳装,既是生活真实的艺术提炼,又表现出质材的质感对比美。抬头一看,运动员握着横梁下的吊环在翻筋斗!——也是雕塑。从二楼陈列的朱铭早期木雕作品《佛像》、《仕女》等等,可以见出他早期打下的严谨的写实功力。

在朱铭美术馆里,有艺术交流区,不定期展出艺术家的雕塑作品;有艺术长廊,供艺术家现场进行大型壁画创作;有小脚丫律动教室,组织儿童艺术教育活动并作为暑假时儿童雕塑营的住宿空间;还有儿童艺术中心、创意玩动画作坊、艺术家工作坊等。
  朱铭美术馆的成功,在于它既没有丢失纯艺术的品性,又充满了对普通百姓的人文关怀,民族性、民间性、现代性、娱乐性,在这里被完美地结合了起来。美术馆的雕塑语言是现代的,却充分开掘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特别是核心文化内涵,外国人感到好奇,中国人感到亲切。这里的科学园区、运动广场、人间广场……不同爱好的观众各自可以找到自己喜爱的雕塑。朱铭把当代民众生活中平凡不过的场景捕捉进了艺术,平常人爱看,知识分子也爱看。朱铭又把雕塑展示与艺术活动、与亲子游戏结合了起来,满足了艺术家和最广泛民众画、塑、展、游、憩、餐、饮、宿等多方面需求,特别是小朋友的好奇心理与创造愿望。朱铭美术馆已经开馆十一年,其文化创意赢得了中外各阶层观众的一致好评。
  朱铭1938年生于苗栗的一个贫困农家,是家中第十一个孩子。13岁那年,他拿到了此生唯一的一张文凭——小学毕业证书,从此开始挣钱养家。15岁时拜雕刻技师李金川为师,学习雕刻和绘画,21岁时自开工场并且招收徒弟。因为不擅经营,两年后工场失败,反而促成他做出人生最为重要的决定:从此不做生意人,立志要当艺术家。他拜雕塑家杨英凤为师,转而学习学院雕塑。从此,一个雕刻工场的老板消失了,一个艺术大师却诞生了!朱铭创作“太极系列”,初因为木材尺寸受到限制,不得不尝试使用保丽龙翻铜,却意外地发现保丽龙切割以后大体块所传达出的力量之美,意外地享受到了大刀阔斧创作的惬意,于是一发而不可止,一连创作了几十件。接着,朱铭用多种质材,创作陶塑、不锈钢、海绵翻铜、木雕上彩等“人间序列”。他1976年举办首次个人雕刻展,从此在东京、香港、新加坡、巴黎、布鲁塞尔、柏林轮流办展,2006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雕刻展。朱铭能够从工匠成长为艺术家,得益于台湾开放的文化环境,也得益于他横跨传统和学院又游历欧美的经历。
  南投埔里牛耳乡林渊石雕公园内,散布着近百件大型石雕。这些石雕因石造型,稍作加工,似与不似,不似又似,充满拙趣,岩石的体块感和力度感被保留了,雕刻具备了野性的冲击力。比如《牛》、《猪》、《虎》等等,与霍去病墓前石刻的审美竟然如此地相近!现代社会的艺术,有太多的矫揉造作、太多的无病呻吟,像林渊石雕这样豪放、拙重、雄强的美,实在是难得一见了。林渊本是乡间一介普通的庶民,从来没有接受过美术训练。乡间有的是石头,他闲来就在石头上刻了玩玩,不意被开发商发现,签约将他十年作品买断,买地绿化,建起了这个石雕主题公园。公园人群沓至、林渊声名鹊起以后,离开开发商自卖作品。林渊石雕公园内有林渊艺术陈列馆,陈列着林渊的绘画与小型石雕。
  在花莲丰滨与石梯坪之间,有甘信一的雕塑博物馆兼茶斋叫“拙而奇”,甘信一1954年生,自称阿甘。他从小做工当售货员,从来没有接受过美术专门训练。花莲海边,有捡不完的卵石和漂流木。31岁那年,他突发奇想要用卵石和漂流木创造自己的艺术,从此一发不可止。卵石和漂流木在他手下,被组装成为桌、椅、少女、警长、鱼。因为材料限制,无论少女、警长还是鱼,他往往取其局部,用榫卯随意组装,自然成就了他打散构成的艺术风格。这样的风格,似乎接近达利或是毕加索,但又绝对不是达利或是毕加索,甘信一比他们走得更远。海边的回澜饭店是甘信一雕塑作品的又一处展示点,举凡展示牌、用餐的桌椅、壁画等等,通通是用卵石与漂流木组装而成。
  朱铭、林渊、甘信一都幼小贫苦,没有学历,更没有接受过美术专门训练,然而,他们以他们绝对个性化的创造丰富了民众的视觉审美,也使他们成为岛上闻名甚至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台湾不拘学历、任人发展的自由空气,也得益于台湾长期稳定开放自由的艺术氛围。他们是没有接受过美术专门训练,他们却没有少看达利、毕加索等欧、美、日艺术大师的作品,他们与外部世界早已经接触频繁。艺术天才的成长,实在不是靠各类“工程”去揠苗助长,而是靠艺术环境的熏陶,靠充分自由的成长空间。
  五、生活创意园区的审美教育
  “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推广中心”是台湾唯一由当局设置的工艺训练机构,其前身是“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近年,文建会会同南投市,搬迁了邻近“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所”的小学,建设为生活创意园区,使生活创意园区成为南投乃至全台湾民众生活的靓点。园区内,设有陶瓷、金工、漆艺、竹木、皮革、染织、玻璃等八大生活工艺馆。各馆专职人员除自己研发产品以外,负责辅导青少年与社会民众手工技艺。台湾民众不分老幼,都可以到生活工艺馆尝试手工创造的乐趣并将自己创作的作品买走。“台湾省手工业研究推广中心”将技术人员纳入公务员编制,员工70余人,当局年投资过亿。台湾当局斥以巨资推广手工艺,目的在于提升民众生活品质,陶养民众审美情操,提倡自然材料的手工艺品,以舒缓工业社会人们的紧张心灵,引导台湾向着工业造物无掩埋垃圾的目标努力。
  台湾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在全岛常年下设五大创意文化园区,作为向全台湾民众举办生活美学讲座和展示建筑、设计最新成果的场区。台中市创意文化园区正在展出家具、器皿、家用电器等各种新型生活用品。饭桌上的塑料隔热垫被设计为展开成圆形,好似盛开的鲜花;收拢成条状,以腾出饭桌空间。花盆托盘的下面增设了一只抽屉,浇花的水漏进托盘,通过托盘中央的孔眼漏进抽屉,抽屉积水以后可以拉出,将污水倒清,既有效地避免了浇花的污水污染家庭环境,更有效地避免了盆栽积水烂根。创意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地开遍了台湾,甚至开进了大学校园。
  六、其他
  可以说,台湾当局利用一切手段,通过各种场合,不遗余力地面向全民推行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连植物园都充满了人文关怀。台湾满岛奇花异树,台北植物园反见芜杂。然而,它却有大陆植物园所没有的文化创意。那里的“佛教植物区”,集中栽种了菩提树、菠萝蜜等植物;“民俗植物区”,集中栽种了与十二生肖名字有一字相同的植物;“成语植物区”每一植物下写有一两个成语并且介绍成语的由来,如槐树下写“指桑骂槐”,梅树下写“望梅止渴”、“梅妻鹤子”并且列出与这两个成语相关的掌故传说文学故事;“民生植物区”则栽种了稻、麦、黍、高粱和各种蔬菜,让小朋友们认知。儿童们走进植物园,学到的不仅是植物知识,更学到做为“全人”所应该知道的一切。
  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是一项“化人”的长期工作。它固然不像修桥筑路造房那样政绩明显,但是,它深入人的内心,充满着对庶民百姓的人文关怀,在滋润百姓精神生活的同时,起教化百姓并使社会安定和谐的作用。所以,它其实是比修桥筑路造房更为重要、更为紧迫的政务。台湾民众在地球村公民中树立了文明、有教养、各国免签请进的良好形象,岛上的流行语是“慢活”,“生产、生活、生态”,“创意、创新、创造”。我想,这文明、教养,这“慢活”、“生态”、“创造”,正来自台湾长期坚持、点点滴滴、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识教育与艺术教育。
  [参考文献]
  [1]长北.传神写意与中华艺术文化[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75.
  [2]田川流.论艺术创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5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