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面临国际化的强大竞争已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传统产业,或生物科技产业、纳米产业、数字科技产业等各种企业投资家追求的明星产业,皆无法挡住此全球化的浪潮。因此,台湾的产业如何在跨国市场进入、竞争、生存将成为每一家企业刻不容缓的议题。
关键词:跨国企业;发展模式;进入策略
一、跨国市场进入竞争发展模式
跨国企业如何进入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区域市场是企业组织发展国际化、全球化很重要的策略。不同的进入策略对于公司资产或资源分配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列由小而大说明
(1)出口。不论是直接出口或间接出口,对于国外市场生产或营销等活动皆不涉入,仅在本地从事生产。企业组织本身委托出口代理商来办理出口业务,企业可以先行了解与搜集出口国的商情,作为未来进入当地市场的基础。
(2)授权。授权者与被授权者借由支付特定的技术权利金作为费用,以利于双方交换专利、商标、产品配方或任何有价值的资产。授权者对被授权者的策略及经营决策仅有少量及间接控制,亦不参与授权技术运用的利润分配。此种进入国外市场方式不需任何资金投入,且可迅速进入国外市场。
(3)建立当地仓储设施,并设立直接销售人员。企业在本地生产,并在出口国家建构仓储设备与驻点,同时招募当地直接销售人员执行产品销售作业。此种进入国外市场方式要求企业必须在当地投入相当的资源与人事管理,对母公司的资产或资源分配多少有影响。
(4)当地装配、包装作业。跨国企业在本地生产零部件后,将零部件输出至国外的仓储地点进行组装与包装。此种进入国外市场方式是将部分后组装工程往外移植,在出口当地已含少部分的生产功能。
(5)全部当地制造与营销。企业将本地模式复制到国外市场,全部由当地进行生产制造与销售。此种进入国外市场方式需要投入庞大的资源与资金、人力与物力,企业的风险管理也相对重要。
各种不同类型的跨国市场进入策略可依经营形态、参与程度、资本投入多寡与决策自主权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可以简要分类如图1所示。
二、台湾省跨国市场进入竞争的发展模式
台湾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萌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1988年,因全球化的竞争致使台湾当局从法令、投资奖励等方面开始强化鼓励台湾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发展。加上台湾在1993年开始面临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因此跨国市场的发展加速形成(见表1)
1、台湾进入跨国市场竞争的驱动力
台湾自80年代以来,由于海岛型经济的因素,产业跨国市场进入全球化发展成为唯一延续经济发展的途径。加上当时台湾有利的贸易环境(韩战、越战的发生);美、日生产基地进驻;兼容的技术标准;相同的营销法规;有利的海外投资奖励政策,使台湾跨国市场发展的驱动力急速上升,在东南亚、美国强力扩张。自90年代以后,跨国市场版图逐渐以中国内地为重心,中国大陆已成为台湾对外投资最多的地区(见表2)。
2、台湾跨国市场进入竞争的发展模式选择体系
台湾企业在构建全球竞争行动中以美国、东南亚地区、中国大陆为主轴,而进入的构建模块中美国以契约方式所占比重较高,东南亚地区以策略联盟所占比重较高,中国大陆以直接投资方式所占比重较高。
(1)美国:契约方式
对于美国,在策略构面上,台湾企业较为依赖其全球市场参与全球营销的策略,因美国在全球营销的发展与全球市场参与之深度为其强项,台湾企业在跨国市场的竞争最需要美国的品牌授权和服务系统、整厂输出、管理系统等方面先进技术,而这些的取得,在跨国市场进入竞争的策略分类中,以契约方式的发展模式体系最为有利。因此,85%的台湾企业进人美国市场竞争,大多数选择契约方式体系进入,以符合台湾企业全球化策略竞争的有效利益。
三、结语
本文就台湾企业跨国市场进入竞争发展模式选择体系进行比较探讨,得到两项结论:
1、通过全球化的跨国市场发展,台湾的经济发展才得以维持,尤其台湾属海岛型经济,全球化乃台湾企业发展唯一选择途径。在1993年至2007年这14年间,台湾企业面临全球激烈的竞争,已发展出全球化的基础型发展模块,并建立了跨国市场经营的基础竞争力。
2、台湾跨国市场进入竞争的发展模式选择体系尚未建立共享的模块,往往是单一企业依其文化、组织、资源、决策团队而定的。台湾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透过整合供应链共享规则与利益关系来建立群组与商社的发展模块,来应对未来全球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