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试论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教学设计

2015-07-14 11: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教育部首批开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评选活动中,胡尚元老师讲授的“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章入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精彩一课”。本章共四节,本教案是其中的第二节。鉴于此篇是高校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别于中学教学,故不做点评。
  [关键词]台湾,武力解放,和平解放,一国两制

  导入(本节第一目是“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在导人的设计上以针对实质问题为好。此外,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还需要注意设计的时效性):
  今年5月1日,日本交流协会驻台代表斋藤正树在台湾举办的一场学术研讨会演讲时,公开宣称“台湾地位未定论”,并且说这是“代表日本政府立场”。播放相关视频(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2009-05-11:近来两岸局势风平浪静,但是树欲静而风却不止。日本驻台湾代表、日本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所长斋藤正树日前公开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遭到台海两岸的同声谴责。台湾立法机构今天召回驻日代表冯寄台,要求他们和外事部门官员一起来说明情况。而有绿营民代却大赞斋藤的荒谬言论,引起了蓝营的不满)。
  在海峡两岸的抗议和声讨下,斋藤正树很快就表示道歉,并表示立即撤回相关发言。但是,我们需要了解,以日本右翼势力为代表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很有市场。与此相联系,****势力极力鼓吹“独立主权国家论”,甚至在陈水扁执政末期谋求“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幻灯片打出台湾入联广告:一条本就应该在大海的鲸鱼却被一个鱼缸与大海隔离。大海是联合国,鲸鱼是台湾,鱼缸是一条联合国条款,而那个条款和鱼缸一样脆弱,却能将巨大的鲸鱼与大海隔离!)都是从法理的角度对台湾的归属提出挑战。那么,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到底是什么呢?
  板书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学历史对相关史实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再重复。
  自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整整半个世纪!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召开会议,12月1日发表《开罗宣言》。《宣言》声明:“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明确了台湾的归属。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再次确认了台湾等地在二战结束后归还中国的原则。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日,******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行政长官。10月25日,陈仪在台北市中山堂主持举行受降仪式。他在即席演说中宣布:“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正式重入中国版图。”中国政府从此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提问:以上史实说明了什么?
  总结:很明显,台湾属于中国是早已为国际条约所确认的,因此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完全是胡说八道。
  那么,台湾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幻灯片打出解放战争图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蒋介石集团退居台湾,抗拒统一,并图谋反攻大陆,在美国的支持下,形成了与大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就这样产生了。
  从本质上看,所谓的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问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取代了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唯一合法代表。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新政权取代旧政权,并不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疆域的变更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完整的国家主权,其中自然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这一点在当时是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即使是美国也没有异议,比如,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曾经正式发表声明,重申《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有关台湾归还中国的条款,明确“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
  因此,****势力鼓吹什么“独立主权国家论”,也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板书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早在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就已经把台湾的问题列上了议事日程。当时所考虑的主要方式与其他地方一样,是以武力加以解决。
  1,武力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明确宣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要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幻灯片打出内容)
  1950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指出,新年有四项任务,其中第一项就是要解放台湾,“以一切力量完成人民解放战争,肃清中国境内的一切残余敌人,解放台湾、西藏、海南岛,完成统一全中国的大业”。
  提问:通过以上这些社论和时评,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总结:这些社论和时评都明确提出了“解放台湾”的口号,表明在建国初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是“武力解放台湾”。
  同学们或许不知道,当时中共中央不仅提出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而且提出了解放台湾的时间表,并作了相应的部署。
  1949年7月4日,刘少奇在秘密访苏期间写给联共(布)中央和斯大林的报告即提出:“人民解放军在今年夏秋两季可……基本上结束了对******的战争。剩下的有台湾、海南岛、新疆和西藏。其中西藏问题只能用政渔方式而不能用战争方式解决。台湾、海南岛和新疆,要等待明年才能占领。台湾因有部分******军队作内应,可能提早占领。”
  可见,中共中央已准备在1950年解放台湾,并且是准备“提早占领”。
  7月10日,毛泽东致信周恩来说:根据朱德建议,可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苏联学习空军,同时购买飞机,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连同现有的空军组成一个攻击部队,请周恩来召集有关同志商酌。7月3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听取了刘亚楼等关于筹建空军情况的汇报。
  这些材料都说明,这时不仅已经决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而且也已开始着手进行武力解放的准备了。
  2,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搁置
  然而,这个时间表却由于突然爆发的朝鲜战争而不得不搁置。1950年6月,朝鲜战争突然爆发后,美国很快就派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并封锁了台湾海峡。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视频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雄赳赳,

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之后,中共中央的战略重心也就转移到朝鲜和东北,解放台湾的计划就这样搁置下来了。
  1953年7月,朝鲜战场实现停战。台湾当局加紧推动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次年7月,中共中央又重新把解放台湾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9月,为了反对美国对台湾的军事干涉和占领,人民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
  当年12月,美国与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试图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之下。对这种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周恩来总理立即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独立国’、台湾‘中立化’和‘托管’台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割裂中国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同意的”。他严正声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
  1955年1月24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再次发表声明:“为了保障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保障中国的安全和远东的和平,中国人民必须解放台湾。”
  1955年1~2月间,解放军发动了渡海战役,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提问:以上材料表明了什么?
  总结:以上材料表明,直到1955年初,中共中央仍然还是坚持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然而,这一方针在1955年年中开始发生变化。
  板书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亚非会议在印尼的万隆举行。这是发展中国家讨论有关民族主义、殖民主义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等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国政府对这次会议极为重视,派周恩来率领代表团出席。
  在代表团出发前,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可相机提出在美国撤退台湾和台湾海峡的武装力量的前提下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
  1955年5月,周总理在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首次公开提出了解放台湾两种可能的方式:战争的方式与和平的方式。表示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1956年1月,周恩来在二届政协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不仅发出“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奋斗”的号召,还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凡是愿意回到大陆省亲会友的,都可以回到大陆上来。凡是愿意回到大陆来参观和学习的,也都可以到大陆上来。凡是愿意走和平解放道路的,不管任何人,也不管他们过去犯过多大罪,中国人民都将宽大对待,不究既往。凡是在和平解放台湾这个行动中立了功的,中国人民都将按照立功大小给以应得的奖励。凡是通过和平途径投向祖国的,中国人民都将在工作上给予适当的安置。”这实际上是后来所提出的“一纲四目”对台方针的雏形。
  毛泽东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提议,进行国共第三次合作。他还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等主张。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又从另一方面推动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即积极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从1955年到1970年,中美大使级会谈先后在日内瓦和华沙进行了136次会谈,台湾问题一直是会谈的核心问题,中国政府敦促美国:必须从台湾撤兵。
  提问: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看到了什么?
  总结: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对台的方针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武力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2,对台方针发生变化的因素
  提问: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生了变化呢?
  在学生根据教材中比较简略的内容加以回答之后,展开分析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国内因素来看,1953--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开始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都表明中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这不仅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而且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
  第二,从国际因素来看,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和平之声高涨。台海的紧张局势越练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缓和地区紧张局势的呼声很高。
  第三,在台湾,美蒋矛盾日益凸显。《共同防御条约》签订之后,美国“无限期有效占领台湾”的野心逐步暴露,美、蒋之间的矛盾和摩擦不断。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美斗争情绪高涨。1957年5月24日,由于美军上士雷诺无故枪杀刘自然却被美军事法庭判决无罪,台湾人民义愤填膺,围攻并火烧美国大使馆、美国驻台新闻处和美军协防司令部,酿成着名的“五·二四事件”。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一直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实际上,早在建国之初,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已经在考虑并尝试使用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当时的和平手段是指从******内部分化瓦解蒋介石集团,比如,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三大战役结束以后,解决“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的******一百多万残余部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他并且强调:“按照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建国初,张治中经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准,开始着手为争取和平解放台湾进行工作。1950年3月11日,毛泽东曾致电张治中说:“先生现正从事之工作极为重要,尚希刻意经营,借收成效。”
  当然,这时还只是把和平解决作为一种尝试性的辅助手段。但这种尝试,无疑为后来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3,第二次炮击金门与“联蒋抵美”策略
  1958年8月23日至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万炮齐发,发射炮弹数十万发,全面封锁了金门岛的滩头阵地与飞机场。这就是第二次炮击金门。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又对台湾发起炮战,是要武力解放台湾吗?当时,连苏联的赫鲁晓夫、越南的胡志明都十分紧张,以为中共中央真的要以武力解放台湾。
  实际上,这次炮击金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1958年7月,美国出兵侵略黎巴嫩,中东局势骤然紧张,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为了转移视线,美国扬言,由于中东危机,必须加强“保卫台湾”的部署。此后,美国空军不断在大陆沿海上空进行挑衅性的侦察活动;海军参谋长公开叫嚣,美国海军正在密切注视台湾地区的局势,随时准备像在黎巴嫩那样登陆。与此同时,美国也在积极策划“划峡而治”的阴谋。
  第二,在美国的支持下,蒋介石集团大量向金门、马祖运兵,不断对大陆进行武装骚扰,并企图“反攻大陆”。
  可见,这次炮击金门的目的,不是要解放台湾,而是为了反击******对大陆的骚扰和美国的军事威胁。
  可能连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事先都没有预料到,这次炮击金门很快使美国和蒋介石的固有矛盾得到了激化。炮战开始后,美国立即将大批军队从中东撤出,集结到台湾。为了造成美国侵占台湾的合法化和“两个中国”的“事实上的存在”,同时也为了避免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发生冲突,美国劝说台湾当局从金门、马祖撤兵。
  这时的蒋介石显示出了民族主义的一面。他看穿了美国企图把台湾分裂出去的险恶用心,因而拒不撤兵,决心要固守金门与马祖。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敏锐地意识到,在维护一个中国的立场上,蒋介石与大陆实际上存在着共同语言。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共及时调整了策略,提出“联蒋抗美”的主张。
  1958年10月6日,在毛泽东起草的、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了“联蒋抗美”的策略思想。《告台湾同胞书》提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国共两党主张的共同点是“一个中国”,内战已经30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同时警告******当局“美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美帝国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此后,两岸都调整了政策,由激烈的军事对抗,转为以政治对抗为主、军事对抗为辅的对峙状态。双方的炮战打打停停,一直延续到1978年年底。
  1958年10月,毛泽东在同新加坡《南洋商报》撰稿人曹聚仁谈话时,明确表示“台湾如果回归祖国,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美国不要蒋时,蒋可以来大陆,来了就是大贡献,就是美国的失败。蒋同美国的连理枝解散,同大陆连起来,根还是他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他的一套”。他还说:蒋介石可以保存军队,我不压他裁兵,不要他简政,让他搞“三民主义”。
  请同学们对毛泽东的这段话加以分析,看看这段话是否已经蕴含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思想。
  4,“一纲四目”
  时光进入1960年代,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原则越来越明确和清晰。
  毛泽东在1960年5月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不可落到美国手里;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现在要蒋过来也有困难,逐步地创造些条件,一旦时机成熟就好办了。
  此后,毛泽东、周恩来曾经委托中间人向蒋介石传达中共方面关于和谈的政策和条件。经过周恩来归纳,毛泽东同意把这些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
  “一纲”是指:台湾和大陆必须统一。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纲?把“必须统一”作为“纲”是什么意思?
  总结学生回答时必须讲清楚:“纲”的原意是指渔网上面的总绳子,“纲举目张”,引申是指事物最关键、最根本、最主要的部分,把“必须统一”作为“纲”,是中共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根本出发点。
  “四目”是指: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1963年1月,周恩来通过张治中给陈诚(时任“中华民国副总统兼行政院长”)写信,把中共中央“一纲四目”的方针告知了台湾当局。
  由于大陆所展示出的和平统一的诚意,加上美国与台湾当局矛盾的加剧,美国显露出吞并台湾的野心,蒋介石在晚年也曾经考虑过和平统一的问题。国共两党通过******“立委”宋宜山、《南洋商报》撰稿人曹聚仁等进行秘密接触,作了不少卓有成效的联系工作,甚至商谈了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关条件。
  但是,“文革”发生以后,“一纲四目”方针的实施就中断了。1966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一定要把五星红旗插到台湾省》的社论,重新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
  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之间的联系工作被打断了,和平解放台湾已不可能。因此,有人说这是“历史的遗憾”。张学良甚至说:要不是“文革”,台湾早就被大陆拿回去了。
  我们或许难以赞同张学良的说法,但这确实是一个“历史的遗憾”:我们需要认识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所确立的、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一个中国的格局,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他们在对台方针政策上的不断探索,也为后来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提供了思想条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