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之一,一直颇受关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的本质和核心。”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民主的认识,把人民当家作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而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理论和政策层面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中国的民主政治从涉及的国家政权的层级而论可以划分为高层民主和基层民主。它们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在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高层民主与基层民主的合力点
在描述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时,恩格斯提出了著名的“合力论”,即: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的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人类民主的发展历程正如这一“合力论”的图景:在这一实践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主模式,这些民主模式又形成“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构成“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最终产生一个合力,即民主政治发展所追求的历史结果——公民政治权利平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中国的高层民主和基层民主就是这一民主发展历程中的一对具有合力效应的、相互交错的力的轨迹,它们构成了民主发展动力的平行四边形,其中的合力点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平等。这两种民主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民主观作为指导,都坚持相同的民主原则,从本质上讲,它们是一致的。基层民主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民主的直接性;二是民主的群众性和广泛性。基层民主实践,尤其是村民自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民主运作程序和制度,既为高层民主积累了经验,也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夯实了政治基础。
然而作为不同层面的民主,它们又各自具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实施原则、实现方式、组织形式以及不同的政治功能,在特定时期或特定阶段二者甚至会发生冲突。一旦造成冲突,在两者之间就会出现紧张甚至矛盾的局面,由此产生的结果就不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合力或民主目标的对接,而是这两个层面民主建设的错位和合力的削弱。
二、两种民主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1.基层民主诉求现状及其原因
发展基层民主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性工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一基层民主获得长足发展,日益成为基层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渠道和实践形式。综合来看,当代中国基层民主主要包括村民自治、社区自治、企事业民主、乡镇民主、党内基层民主等五种实践形式。其中做的最好的是村民自治,其次是党内基层民主和社区民主,从已有的效果来看,企事业民主和乡镇民主是发展最缓慢的。
基层民主尤其是村民自治之所以卓有成效,是与一系列因素相关的。首先是村民自治持续的时间较长,中国历代对于乡村的治理一般都是采取自治的形式,最低的行政层级是在县一级,这就为当代中国发展村民自治和乡村的基层民主奠定了基础。其次在于主体的激情和动力。群众在基层民主中是基础性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的追求日益高涨,具有强烈的冲动力图增加自己的知情权、提名权和参政权。此外,宪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各界学者的热情参与和指导也是重要的促进因素。
但由于政治传统、特殊经济社会结构以及既得利益的阻碍,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遇到很多的困难。以选举为例:一是基层民主选举趋于仪式化。选举原本是反映公民意志和偏好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异化为一种仪式。在很多地区很多场合,民主的承诺仍然被各级官员掌控(其中上级组织和政府的干预是影响基层民主选举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顾及的是选举结果,而不是普通民众的感受;感兴趣的只是选举胜出后随之而来的收益、名望,而不是民众的福利。这种形式化的选举使基层民众对自己的选票的实际效力产生怀疑,因而弱化了他们参与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热情。二是选举受金钱操纵,尤其是那些有油水可捞的职位或事项。民众在选举时容易被短期利益诱惑,加上贿选黑幕容易被选举形式的民主性所遮蔽,贿选风气在基层民主的实践过程中挥之不去。此外,由于宗族在传统的乡镇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基层选举尤其是农村的选举还往往被宗族势力所影响。
2.高层民主现状及现阶段民主推进模式的原因
虽然基层民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高层民主进展却很小。一方面,我们将高层民主建设仅定格于党的系统,而没有大规模的深入其他高层权力机关和权力领域。另一方面,我们把民主建设束缚在了基层,以致产生民主基层化的特异现象。民主是最高意义上的政治文明,理应从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