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中国梦的文化历史使命与准备论文(共3篇)

2023-12-08 04: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论红色文化与中国梦的关系


  什么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发展和逐渐形成,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中,我们只有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红色文化才能不断蓬勃发展;只有不断推进红色文化发展,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一、红色文化与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关系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的实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红色文化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梦的实现为红色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他们之间是历史与未来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灵魂与躯干的关系。


  (一)历史文化与未来发展的关系。红色文化既是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又是一段有血有肉的历史,这段历史既是我党的光荣史,又是我党的奋斗史,而光荣又正孕育着新的更伟大的中国梦[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正视自己的历史,不正视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红色文化是相通的。勇敢、奉献、正义、共产主义信念等等都是红色文化先进性的体现。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基本内容继承和发扬了红色文化的精华部分,两者都是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内核,指引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构成就是红色精神和红色传统。在变化莫测的当代,我们应正视历史,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先进文化,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封建糟粕和国外渗透进来的腐朽落后文化[2]。


  (二)源泉基石与伟大建筑的关系。实现中国梦,有着一个一个需要我们去完成的紧迫任务,它既不是遥远的梦想,也不是空洞的口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四个自信”,他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石,作为其核心内涵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红色文化是我党和人民应对各种困难的宝贵经验,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红色文化将继续发扬光大,将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坚固内核。


  (三)红色灵魂与宏伟躯体的关系。如果将国家比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政治体制是骨骼,经济制度是血脉,那么文化体系就是灵魂,中国梦将要铸就的就是一个身强力壮的“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世界目睹了中国的高速发展,最先看到的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次是政治制度的优势,而追根溯源,文化精神才是腾飞的关键因素。《菜根谭》当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意思是一个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阅历虽浅,但所受各种社会不良习惯的感染也比较少;一个饱经事故而阅历很广的人,各种恶习也随之增多。所以一个有修养的君子,与其讲究做事的圆滑,倒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谨小慎微,倒不如豁达一点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面对当前国内外文化和思想相互交融、错综复杂的情形,我们应拨开重重迷雾,更需要“井冈山精神”的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的实事求是,更需要“吃紅米饭,喝南瓜汤”的朴实无华,我们应将革命时期的精神融入深化改革之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二、弘扬红色文化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


  弘扬红色文化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红色文化的繁荣在政治上有利于增强我党执政合法性,加强我党作风建设;在经济上有利于增加经济收入,为精准扶贫添砖加瓦;在文化教育上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增强民族凝聚力,抵御西方不良文化侵袭,有利于对青少年开展德育教育;在社会建设上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政治方面。1.加强我党的执政合法性,需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多方面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也是最强有力的保证。“红色文化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形态合法性之源,积累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基础,是夯实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执政意识形态的强力之基。”[3]纵观我党革命历程,从八一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直至当下建设和谐社会,革命先辈“打江山稳江山”的历史也是红色文化精神发展壮大的历史,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说我党的诞生和成长都被红色文化所记载。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不仅为我党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文化意识形态基础,而且对我党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等,都凸现了红色文化在形成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执政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执政文化上的积极作用。”[4]我党的执政合法性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与基础,是实现中国梦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2.加强我党的作风建设,需大力弘扬红色文化。要想稳步推进中国梦,必须抓好党的作风建设,才能凝聚人心、长治久安。打铁还需自身硬,广大党员应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党员干部应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节俭意识、公仆意识,反“四风”,保持思想先进性,提高自身政治修养。我党应以红色文化精神为指导,秉承不畏艰辛、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为实现中国梦夯实作风基石。


  (二)经济方面。1.红色文化对市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多角度、以多创新的经济模式助推实现中国梦。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发展;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反作用于经济的发展。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谦虚谨慎的西柏坡精神,勇攀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等这些红色精神在过去年代发光发热,在当代也应继续发扬光大。党员干部参加红色培训,群众“唱红歌”“看红剧”“读红书”……抗战题材的电视电影弘扬革命年代理想信念,唱响主旋律,是健康文化的代表,激发了文化产业的活力,发展了国民经济。


  2.积极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推动精准扶贫,争取实现“一个都不能少”地奔向小康社会。红色旅游在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其既是政治工程也是文化工程,同时其作为富民工程,经济价值也相当可观。据2015全国红色旅游统计情况:2015年,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1.88亿人次,同比增长11.24%,实现旅游总收入24.33亿元,同比增长194%。红色旅游重点城市接待游客4.53亿人次,同比增长14.68%;实现旅游总收入2869.81亿元,同比增长13%。红色旅游的兴旺带动了原苏区的经济发展,通过景区带动扶贫,促进红色景点周边的人民生活环境改善,提升周边交通设施,为人民谋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文化教育方面。1.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抵御西方不良文化侵袭,为实现中国梦撑起文化保护伞。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加深,西方对我国的文化渗透不断加强,他们利用各种手段输出其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國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红色文化的弘扬有利于我们增强对西方不良文化的抵制力,挺起民族脊梁,为中国梦撑起红色文化保护伞。


  2.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开展青少年德育教育,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后备人才保障。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德育载体,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红色文化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载体,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益,且红色文化是有血有肉的历史,更能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社会建设方面。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近年来,社会风气总体呈健康趋势,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存在,比如唯利是图、贪污腐败等。弘扬红色文化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不仅可以抵制这些风气,而且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红色文化传承给我们的不仅是红色物质,还有丰富的精神资源,这些都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教材,值得我们深度挖掘和发扬,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思想保证[4]。


  三、继续弘扬红色文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伟大复兴梦,要多角度、多创新地弘扬红色文化,可以从保护红色文化遗产、完善教育体系、创新红色文化产业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着力保护红色文化精神与物质遗产,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源泉。当前,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均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但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涉及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工作的有关部门各管一摊,难以形成合力。政府要为红色文化的发展多开通“绿色通道”,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深入发掘红色文化具有时代意义的内涵,使全社会形成继承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合力;同时要提高红色文化、红色资源整合能力,提高各部门各环节统筹能力。


  (二)健全红色教育体系,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中国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缺乏完善的文化产业链条及文化支撑组织,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不够健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红色文化教育虽已进入高等教育课堂,但普遍缺乏统筹规划,也没有制定分阶段和分层次的计划,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大多简单重复,致使学生无法提起兴趣,甚至对于红色文化教育产生厌烦和逆反情绪。高校在发挥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作用的同时,要深入探究红色文化的内涵,要结合中国梦不断赋予新内容新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从青少年抓起,引导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民族感情、民族气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精神动力。


  (三)发展创新红色文化产业,挖掘红色文化经济价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红色文化升温趋热,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多年来的大力倡导和推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期盼红色精神回归。但是,有些红色文化产业出现了过分商业的倾向。对此,我们应当警觉,予以纠正。我们应以历史的态度、健康的形式对待红色文化资源,充分珍惜、利用、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在创作影视歌曲方面应尊重红色历史,不刻意煽情,也不歪曲事实,尤其要防止以粗制滥造迎合低级趣味。同时,红色文化带来的红色旅游产业也需要规范和创新,要对各个红色景区作统筹规划、理性开发,找准特色和卖点。要用整体的眼光将常规旅游和红色旅游有机结合,注重资源整合。总之,要通过合理的创新发展红色文化及旅游产业,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作者:邹粤

  第2篇:实现伟大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自95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实现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大梦想的历史使命就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理想与目标追求。


  中国梦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屈辱贫穷落后的历史赋予了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外无民族独立,内无人民民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贫困,国力衰微,经济文化极端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继续生存,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完成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这兩大历史性任务,必须为之做出不懈努力。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不断苦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19世纪中期以来以奕诉、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兴起洋务运动,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起义者期望通过旧式农民战争来改天换地,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改良派寄希望于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式的资产阶级政权,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建立一个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付出了艰辛努力……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依旧四分五裂、战乱频仍,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肩上。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自觉地、持之以恒地担负起历史赋予自身的使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开启了成功之端。1921年,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明确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1922年,党的二大则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目的是通过反帝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梦,通过反封建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梦。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伴随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标志着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中的第一项已经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中国梦第一次美梦成真,这就为继续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中的另一项——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造了前提与条件。


  中国梦的基石:社会主义建设


  建立独立、统一、民主的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这一近代以来困扰中国百年的历史任务,但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中国梦还没有实现。如何最快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从1956年到1978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22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许多成功与失败,收获了许多经验与教训。虽然严重挫折使得中国共产党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梦想的实现变得更加艰难,拖长了所需花费的时间,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中国走过了许多国家需要上百年时间走完的路程,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中国人民离实现近代以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目标更加接近。


  中国梦的加速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新时代。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目标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一个不发达的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彻底完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性任务的第二项: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完全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新的伟大成就: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深化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如同梦想插上了翅膀,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已指日可待。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奋斗历史,就是一部党肩负起历史使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始终带领中国人民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为实现伟大中国梦不懈努力的历史。每个阶段取得的成果都成为下一阶段梦想成真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预期完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不忘初心,实现伟大中国梦,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奋斗追求与使命担当。


  作者:汪红英

  第3篇:论毛泽东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历史准备


  “中国梦”与每位中国人的脉搏律动紧密相连,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伟大领袖毛泽东也一直怀揣救国救民、复兴中华的梦想,他的光辉一生对构筑民族和国家利益至上、以家国情怀为基本特征的“中国梦”起到巨大作用。而且他“站得最高、看得最远、最为准确地揭示了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规律”[1],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辛历程中,为今天实现的“中国梦”做出了基本的历史准备。


  一、在理论层面上,毛泽东思想体系对今天“中国梦”的实现具有奠基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所创立的,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首先成型,具有奠基性、开创性意义的理论成果。整个思想体系紧紧围绕着民族复兴这个中心,而且其开放性、科学性的特征使其能够不断地与时俱进,对中国道路地继续向前、“中国梦”的实现都具有奠基性的、永恒独特的指导价值。


  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规定了“中国梦”的至高方向。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阐释“中国梦”,但他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对中国前途和发展方向认识深刻,对未来发展的问题多次做过科学的指示。他之所以能不断带领人民书写辉宏的历史,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坚定信仰,就得益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在毛泽东看来,“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2]。在我们高扬“中国梦”的今天,继续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前进道路上的路标,继续坚守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才能带领人民获得真正的幸福、保证“中国梦”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总之,我们能从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获得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至高方向,那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至高理想而奋斗。


  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包涵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这有助于为“中国梦”的实现开启智慧,而且其中还汇集了大量与实际具体问题相关的内容,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毛泽东启迪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原则集中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是改造世界最根本的观点和思路,需要我们将其落实到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具体过程中去。毛泽东思想中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尤其与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进程息息相关,诸如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思想、实现现代化的思想、保证党的先进性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要存放于我们的头脑之中的。邓小平曾说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3],同样“中国梦”的实现也丢不得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丢掉了对其的回忆和继承,实际上就意味着回避困难与矛盾。


  二、在实践层面上,毛泽东同中国共产党人一道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等伟大实践,为今天“中国梦”的实现确立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人一道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不断地探索出社会主义的建设规律,将以前的旧世界改造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世界,生成了“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各项制度基础。


  毛泽东同中国共产党人一道从中国现有实际为出发点,奋发图强,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找到了民族国家统一和复兴的出路。正是他们的伟大实践满足了人民群众告别旧时代、迎接新时代的迫切要求,也为今天“中国梦”的实现做好了基本历史准备。没有毛泽东等人创下的实践基础,也就没有了“中国梦”得以实现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若是没有毛泽东及其他同志共同进行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实践,就不可能探索出中国特殊的革命道路。若是没有毛泽东及其他同志对军队建设和军队作战的实践总结,就不可能得到“枪杆子里出政权”、人民军队建设的认识。若是没有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就不可能推进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若是没有毛泽东及其他同志在解放战争时期对中国革命独立自主的领导,就不可能在反对内战独裁、争取和平民主上面取得胜利。若是没有毛泽东及其他同志所进行的各项社会改革运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就不可能推进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顺利转变。


  总的来说,正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毛泽东及其他同志才有效的把握住了中国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的现实性,为当下“中国梦”的实现确立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毛泽东及其他同志的践行推动着中国社会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而这样每向前迈进一步,就意味着为复兴伟业做下了更充足的准备,就越接近“中国梦”的实现。


  三、在精神层面上,毛泽东同中国共产党人一道使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面貌得以更新,为今天“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同他的战友一道,在与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铸造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提升了人们的道德情感境界,从总体上改变了人们群众的基本精神面貌,为今天人们对“中国梦”的积极奋进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早期的著作中就有忧国忧民的词句,他曾经写到“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4],彰显了他救国救民的精神指向。另外,他的自立自强、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知错必改、勤俭节约、严于律己等精神永相伴随着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过程。


  作者:赵倩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