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知识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要改变学生“60分万岁,多一分无所谓,少一分要遭罪”的学习态度,必须使课堂回归生活,只有在生活中去领悟、体验,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运用于生活,进入社会。因此,让思想政治课教学进入“生活化”教学已成必然。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技能为主线、以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职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人才锻造基地。因此,职校的课程安排以专业课为主,文化课为辅。有人曾经将职业学校的文化课与专业课做出了一个比喻:学习就像建造一栋楼房,受人注意的是楼房里面的房子(专业课),而地基(文化课)往往被人忽略了,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将是不健全的。而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其教学内容和目标任务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但思想政治课一直是不少学生头疼的学科,除了死记硬背,学生也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学生不喜欢学,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思想政治课堂和学生的生活世界衔接不上,因此,找到适用于大多数学生的高效教学方法是政治教师的首要任务,为此“生活课堂”慢慢走进政治课堂的教学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他把脱离学生真实生活的教育称为“鸟笼子似的教育”。因此,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将知识结合生活,回归生活是必然的要求,也是顺应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只有将教学生活化,知识生活化,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才更容易使学生好学、学会、会用、用好。
一、探究学生生活背景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社会上所讨论的“70后”“80后”“90后”问题,不同时代出生的人,都有着当时社会背景的烙印。教师若想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就必须去理解当前学生所处的生活背景。易孑草曾研究过“90后”成长背景,得出其共有的天然的四大缺陷:其一,物质优越感之下的不良消费。其二,与传统文化隔膜的新娱乐文化陷阱。其三,亲情环绕之下的自我中心。其四,缺乏逆境锻炼的心理脆弱。受原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对很多思想政治问题抱有疑问,而又有自己非正规的解释,因科学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思想政治课以培养学生品德素质,提高学生思想素养,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主要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内在因素。要达到这一根本目的,就要引起学生的共鸣。人在什么时候最能引起共鸣,最有感触呢?只有切身体会才是真实而深刻的。所以,要使教学真正达到生活化,就必须掌握学生的生活背景,引发其共鸣,以达到教育目标。
二、强化教学目标中的体会运用
传统的教学大纲以知识的认知为主,对知识运用的篇幅要少些。目标的生活化可以把体会与运用加强,从运用中去理解,从体会中去认知,要以生活为基础,支撑着学科知识这个课程模块,在生活的主题中凸显理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在实践中发展理论,这是一个认知过程,在目标中强化体会与运用,并不是否认基础的作用,而是要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有这样一句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到了就理解了。”把基础理论渗透到生活体会中,就是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领悟生活、感受生活,最后能够联系基础理论总结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新闻点评、专题探究、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对国家和地方的一些方针政策、社会动态进行了解和分析,直到学生理解事件的始末和因果联系,达到教学目标,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能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教师所提供的案例不应过多,以一个观点或时事加以评析即可。将基础理论放进生活中,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使学生形成正面的、积极的生活经验,从而使基础理论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升华。
三、教学方法须从生活入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学习愿望不强,对枯燥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文化课与专业课相比,少了专门的实操时间,使学生无法满足尝试欲望,同时,长时间局限于课室的学习亦不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如何改变?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将生活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是关键。
1. 引进来
一直以来,我们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国家规划教材,而全国各地学生的成长背景各异,必然会造成体会的深浅不一,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课堂,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学生也没有良好的课堂体验。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的体会与运用呢?这就需要灵活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事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如利用佛山里水的华光案、南海出现的外嫁女权益问题等运用于法律基础教学。南海奇美电子、凤铝铝材等案例运用于经济基础教学,西樵山向观音借库、南海撤市并区等内容运用于政治基础内容等。这些事例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对于他们来说,感受最为直接,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只要能够注意在平时多关心社会时事,注意收集时事材料,那么就能在教学中紧扣时代脉搏,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距离,从而使政治课堂生活化。
2. 走出去
知识的传授是一种间接知识经验的传授,这就容易使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容器,使学生处于一个被动的学习过程。要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把教学放到生活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分析、解决问题。
(1)将教学放进生活,可以是课堂的延伸。如在讲授生活消费时,可举例:A、B到店里点了个12寸的披萨,但店员说12寸已卖完,建议换成9寸和6寸的,学生们各抒己见,让学生用数学公式算一算尺寸面积,算出结果以后,学生很惊讶地发现,9寸和6寸的披萨加起来足足小了21.203平方寸,看上去是店家给的优惠,但实际上是消费者吃了商家的大亏,这个简单的案例有趣、新颖,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因而能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家庭的每月消费支出做份调查分析报告,从数据中让学生了解到家庭的消费结构,体会到父母的工作艰辛,从而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再者,可让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校企供需见面会,使学生理解职业与专业的关系,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
(2)将教学放进生活,可以是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如组织学生下到操场进行简单的拓展训练,理解集体与部分的关系,树立班级荣誉感。组织学生参加法院旁听,认识到“法与我”的关系,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尽可能地让学生走出课堂,将这些现实生活中得来的素材给予学生深刻的感悟,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有震撼力。
四、评价内容的生活化
在我校教学策略上,思想政治教育由传统的教授传授、学生接受转化为学生自主建构,师生共同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且思想政治课不设为考试科目,将动、静态评价相结合,这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与方法更为灵活,也进一步地让学生从分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只看分数,在对学生的实际评价中,一是将评价方式更新。如进行职业道德科目考核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模拟招聘考核,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也能使学生的胆量得到锻炼。二是将评价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利用计算机场室,设计好与学生相适合的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对另一位同学的评价当中,使学生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在评价内容当中,从而形成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相结合的体系。
“教育活动就是要教会学生过美好的生活”,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可以简单概括为“生活—教学—生活”的循环,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摆脱说教形式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兴趣提高起来,把生活融入自己的学习中,去体验、去领悟,以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这个轻快的模式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生动、更有效,能增加德育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可持续性。
作者:梁国瑞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