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结合政治课的思想性、知识性与时政性开展对话教学的具体方法:精心设计导入,为对话教学做好前期铺垫;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对话教学的课堂活力;创设情境课堂,为对话教学提供真实体验;巧设探究话题,为对话教学增添主题色彩。
对话教学是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究共同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增强能力的过程,它包括师生之间的简单问答,师生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的交流与讨论、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新型的教学方式。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高中政治对话教学进行探索。
一、精心设计导入,为对话教学做好前期铺垫
好的开始,对成功的作用往往不可估量。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的最初5分钟能为整堂课定下基调,能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应格外重视课堂导入,精心设计,采取符合教材与学生需求相适宜的导入方式,如话题式导入、设置悬念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故事与新闻导入等,不管采取哪种方式,最终的指向都是使课堂教学自然过渡到本课要讨论的话题上,为学生积极投入“对话”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经济生活中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以“大米涨价了,你怎么办”为主题的ppt课件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想法充分地表达。笔者以记录员的身份把学生的各种观点呈现在黑板上,同时,引导学生思路,与学生共享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最后得出了“大米在生活中的消费量会减少,人们会转而消费一些价格较低的其他粮食”的结论。紧接着笔者抛出“同学们认为这个现象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将教学自然地导入本课学习的内容——价格变动的影响,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这一生活现象的本质进行探究的热情。最后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整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就价格对人们生活消费方面的影响以及对生产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达到了以对话开启政治教学大门的目的。
对话教学对课堂导入的设计提出了有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要求,因此,教师应追求导入的技巧,为对话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做好准备。
二、激发学生潜能,提升对话教学的课堂活力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因此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对话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是提升教学实效的根本方法。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在对话教学中,一味地用单一的方法来开展对话教学,这容易使学生的成长模式化,不利于其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采取多种策略对话,激发学生潜能,提升课堂活力。
如在教学经济生活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时,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对话教学方式将基础知识弄通、弄懂以外,还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价格变化的影响的实质。具体分为三步:第一,要求学生在家庭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购进一些小商品,然后利用业余时间去一个合适的销售场所以比较高的价格出售,记录销售量。第二,如果销售不畅,要求学生再去同一个市场,但以降价的方式促销,再看结果如何;如销售不完,再降,直到售完为止。第三,要求学生写出对实践过程的认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对话和讨论,让学生从中感知体格变化的影响。几乎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学生都切实地领略了价格手段的魅力。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这一课时的学习中,笔者将对话转移到实践活动中,转移到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转移到学生与市场之间,更好地激发学生潜能,让作为学习主人的学生的活力得到释放,从而使对话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创设情境课堂,为对话教学提供真实体验
高中生一般都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与生活感悟,情感世界也已经日渐丰富,因此,缺乏情境的教学对话,很难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对话设计中要有学生熟悉的元素,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构造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形成真实的体验,从而感悟知识、理解知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带领学生学习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笔者创设了“我眼中的中华文化”这一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从“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三个方面,以故事的形式具体地呈现在课堂上。比如笔者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红楼梦》作为文学艺术的绚烂丰富的代表,将这部百科全书式的文学作品的文学成就与思想成就进行列举,引导学生跨越时间的障碍去领略中华文化的风采,体验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从而对中华文化产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这种对话是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更是学生与历史的对话,学生与文化的对话。笔者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作过多的解读,学生自己就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实现了知识目标与情感价值目标。如果教师仅仅按照课本知识直接给出结论或者进行简单的师生对话,那么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这种效果。
在对话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对话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实效,而且还能使学生与教师展开互动,摆脱过去那种教师主宰下以巩固知识为目的的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方式,为教师与学生打开心灵交流的大门。
四、巧设探究话题,为对话教学增添主题色彩
新课标中强调要坚持政治课的探究性,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度与参与度。但是高考的压力使教师与学生都身心疲惫,无暇他顾,于是对话教学几乎总是停留在以知识为主题的层面上,学生无法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因此,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应巧设具有时代感的话题,让师生共同以其为中心展开多种形式的对话,进行讨论、交流、发言、分角色扮演等,为对话教学增添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色彩,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如讲授人教版政治必修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笔者以全国人民都关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为背景材料,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以“我看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为主题,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对话性探究学习活动,理解掌握课本中的理论。学生平时接触时事新闻的机会不多,当笔者把书中的名词化作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展现在眼前时,他们非常兴奋,顺利地进入接下来的对话、交流与探究中。在整个过程中,小组成员结合教材知识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分析,将关于人大及人大代表的一系列知识,如性质、职权等作分类与汇总,然后利用多媒将小组得出的结果进行展示。当一个小组展示完毕后,由另一个小组对它进行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评判小组要求展示小组对有疑问的地方作进一步解释。这样在以生生对话为主的探究活动中,教学的内容得到了升华,学生的政治素养也得以提高。
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只能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不能漫天撒网,天马行空。探究性教学就是要围绕一个话题来进行师生、生生讨论,因此完全可以将对话教学与探究性教学结合起来,在探究中对话,在对话中探究,使政治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总之,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教与学的纽带,也是新课改以人为本原则的贯彻。因此,教师在对话教学中要多一些细心和耐心,以更具吸引力的对话教学方式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李海林 来源:广西教育·B版 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