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日本经济走出通缩,实现经济转型并提升国家实力,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后,于2013年3月开始实施“安倍经济学”,力图挽回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安倍经济学”实施两年多来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但随着2014年年底安倍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并再次当选,“安倍经济学”将伴随着安倍政权继续影响日本的政治经济走势。
2014年12月14日,自民党在国会众议院选举中以绝对优势获胜,这也为已实施两年多的“安倍经济学”在由盛转衰后,进一步施展效用赢取了更多时间。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表示“安倍经济学”还在路上,自己身负继续推进“安倍经济学”的重任。2014年年底的民意调查显示,“安倍经济学”实施两年多来,75%的民众表示生活并没有发生变化,有51%的民众对“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很失望,仅有33%的民众对“安倍经济学”表示肯定,有16%的民众表示切身感受到了“安倍经济学”带来的效果。另从日本2013年四季度的实际GDP增速分别为5.6%、3.2%、2.4%和-1.6%的递减趋势来看,“安倍经济学”更像给一个积重难返的病人打的一剂强心针。尽管“安倍经济学”高开低走,但它的确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走势产生了深刻影响。
“安倍经济学”的主要措施
安倍晋三再次当任日本首相后上任之初便启动了“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一是大胆的金融缓和与量化宽松政策,二是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三是引导民间消费投资的结构性改革。2014年上半年日本宏观经济强势复苏,下半年又迅速跌落。
货币政策。日本央行决定,将在两年内实现2%的通胀目标,通过日本央行增大印钞量来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资金,实行一种更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日本央行增加了对国债、企业债券的购买量,将资金注入企业及政府机构,增强资金的市场流动率。日本政府率先出台了投入3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对策,以提高经济活力,激活民间资本及其潜力。
“安倍经济学”的量化宽松政策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两种影响:一是低利率有利于企业成本维持在低位,进而促进消费及经济增长。二是大量印钞使日本银行资金充足,不必担心因高负债出现流动性问题,能采取更主动的举措推进产业结构重组及金融改革。
财政政策。实施一种更具扩张性、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一经济政策是为了达到短期高效地达成国内通货膨胀的预期。“安倍经济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加大公共建设投资激活民营经济,提高就业率,以期扩大内需。
经济增长。此举措主要是实施深化结构改革、放宽政府管制,将一些一直受政府保护的医疗、农业等传统领域市场化,将过剩的货币引入实体经济,提高其生产率及竞争力。2014年4月出台了以教育、医疗、就业为核心的第一波增长战略;随后是鼓励出国留学等教改措施,鼓励将日本文化产业推销到海外的“酷日本”项目,企业扶持政策以及支援农业的第二波增长战略;再后是推出了利用民间资本推进公共基建为核心的第三波增长战略。
“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如同一剂强心针,迅速刺激了积重难返的日本经济强势复苏。2013年年底,东京股市以16291日元的平均股价,刷新了年度最高纪录,这是上一届政府执政期的两倍。此外,日本同年的失业率为4%,实现了连续三年下降的走势;日本的外国入境游客突破了1000万……这些经济现象都显示出“经济复苏”的态势。但是,进入2014年后,“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开始由盛转衰,下半年两个季度的经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各行业发展态势的影响
“安倍经济学”实施两年多来,日本各行业因此也呈现出了各自的发展特点。
金融业。日本金融业对“安倍经济学”的反应最敏感。我们从金融动向上能够看出三个最明显的特征,即日元贬值、日经平均股价上涨、银行贷款额上升。2013年年底“安倍经济学”的前两支箭引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大量海外投机资金引向日本,导致金融业出现了“做多日股、做空日元”的交易态势,甚至连全球的对冲基金也在推崇这种交易模式。2014年年初这一趋势有所减弱,为此安倍内阁又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重燃投资者的热情。
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是如今全球最大的养老基金,其资产管理者的账户资产数已有1.26万亿美元。安倍政府一直在推动其减持日本的政府公债,购买更多的股票。为此,其管理者决定将日本政府养老基金在海外债市和股市及国内股市的投资比例上调5%,使各自的占比分别升至16%、17%、17%,而日本债券的投资比则由原来的60%降至40%。①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的这一投资变动也将影响日本及全球的金融市场。此外“安倍经济学”也深刻影响了日本股市走势。日本股市一直处于漫漫“熊途”,“安倍经济学”使日经平均股票价格迅速上扬,从2012年年底的10600点开始攀升,2013年3月已恢复至世界金融危机前的点位,5月达到16000点,2014年12月初到达17920点。
房地产、建筑行业。日本的房地产、建筑行业得益于“安倍经济学”中政府增加对公共建设投资的拉动,于2013年第二季度在建筑业的设备投资上增长了26%,在房地产业的设备投资上增长了20.1%。这样一来,日本的建筑业、房产地业一时繁荣。日本房地产、建筑行业因“安倍经济学”相关经济政策的刺激,也因日本民众针对未来消费税提高而提前消费而景气。随着2014年第一季度日本的消费税升至8%,房地产、建筑业的景气态势开始降温。
制造业。日本制造业大企业受惠于“安倍经济学”最明显,其利润点有了明显提升,用于设备改善的投资增多了,许多企业的生产状况有缓慢爬升的走势。一些民间企业的最终消费支出和设备改善型投资比例都出现了缓慢增长的态势,制造业的人均收入和就业率也略有上升。受惠于日元贬值日本国内的制造业更具市场竞争力了,如丰田汽车因日元贬值,2014年上半年销售汽车达500多万台,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安倍经济学”的政策红利更多惠及了大企业而非中小企业,整体制造业的设计投资幅度还不算大。 旅游业。国外游客大批量的到来,促进了日本零售业、百货销售业、餐饮服务业及旅游业等多个产业的发展,它给“安倍经济学”和日本一直标榜的“观光立国”打了一剂强心针。“安倍经济学”实施期间,据2014年8月底的日本观光局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1~7月日本的外国游客已达到75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6%,其中7月的外国游客达到了126.97万人次,创日本有史以来的最高单月纪录。若论日本外国游客人数暴涨的原因,“安倍经济学”带来的日元贬值无疑是主因之一。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贸易整体走势的影响
伴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施行日元持续贬值,这其实对日本贸易出口非常关键。2013年9月22日至2014年12月7日,1美元兑日元由99.36日元升至121.5日元,贬值幅度很大。若论中长期效果,日本企业在世界价格竞争中将受惠于日元贬值,这有利于其扩大出口增加企业的利润额。若从理论角度来讲日元贬值是有益于日本贸易好转的。但是,日本2013年度由日本财务省向外公布的数值却是其贸易逆差达13.75万亿日元,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其贸易逆差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70%。2014年上半年日本贸易创造了史上最大的赤字额6兆1124亿日元,比去年同比上涨了14.7%,进口增长反超了出口增长。
日本贸易出现这一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日本的主力出口企业,如机电、汽车业多已将工厂搬至成本更低廉的中国或东南亚等国。“安倍经济学”带来的日元贬值无法惠及这些领域。相反日本是一个在原油、天然气等物资上高依赖进口的国家,日元贬值提升了进口价格。这些都使其进口额增长,日本贸易至2014年7月已持续赤字25个月。日本进出口贸易保持两年以上持续赤字的境况,仅出现于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后和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后。
日本在2006年7月的贸易黑字为8511亿日元,当时的日元贬值使出口大幅增长,日本企业在随后开启了大规模的海外建厂之旅,这一改变也导致如今的日元贬值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出口增长推动。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7月,日本出口汽车52万台,这比八年前降了20%,但这八年其从中国进口通信等器械则涨了5.4倍。另外,日本在大地震后核电被关闭火电增加了,火电所需的燃料进口助推了贸易赤字的增大。日本贸易赤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出口萎缩导致的。日本的人口逐年减少,国内市场日益减缩,日本企业更加重视海外生产及消费,许多企业将工厂搬到了海外,日本的汽车、机电等核心企业“空洞化”现象非常明显。虽然“安倍经济学”使日本生产机电、汽车的大企业的利润增加了,但由于日本产业“空洞化”的现象,日本的贸易逆差现象并未得到明显改善,这些大企业的产品多在海外生产并销售,没有使国内的出口额数量得到提升。
如今日本以“贸易立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已开始转变,即要在国内生产出成品再出口赚外汇的方式已改变。当前的日本企业更青睐于在海外采购、生产、销售、拓展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也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之一。日本贸易赤字的日益增大,会导致国债的持续增长,日本的国债危机有可能比欧洲的希腊、意大利等国更严重。日本经济因长期的出口低迷始终笼罩着一层阴影,日本银行和政府的未来前景也因此而深受影响。日本近两年持续的贸易赤字境况,也沉重打击了“安倍经济学”的实施,这也可能加剧日本财政的恶化趋势。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社会阶层固化的影响
日生基础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指出:收入、就业、教育三大领域的差距就像一个组合链条,它们加速固化了日本的阶层境况,“安倍经济学”对这三大领域面都带来了影响。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9月,日本领最低生活保障费的户数已达161万。另据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金融资产超过1亿日元的“富裕家庭”首次突破百万大关。“安倍经济学”推行两年多来日本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
据调查:日本2013年的“富裕家庭”较2011年安倍执政前增长了24.3%,资产增加主要是大家所持的股票及基金涨价了。另外,零金融资产的低收入家庭也在增长,其中两人以上的这类家庭比例在2013年为31%,单身家庭为38.9%,而此比例在四五十年前仅为5%。
“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支箭使日央行加印的钱大量涌入股市,日经股指一度冲破18000点,创2007年后的新高。同期,因日元贬值30%促使燃料和进口食品价格大涨。鉴于安倍提高消费税,同时物价也上涨了,虽然在政府的催促下企业有加薪,但普通家庭的收入却相对减少了。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显示:2014年10月日本普通家庭的现金收入总额同比上涨了0.5%,但扣掉因消费税和物价上涨的部分后,其实际工资指数同比却下降了2.8%,普通家庭收入已连续16个月减少。②
安倍经济政策拉大了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收入差距,大企业因日元贬值出口量增加,但中小企业却因安倍的经济政策,却面临原料成本上涨、内需下降订单少的危机。2014年初,安倍政权曾表示“要让经济复苏的暖风吹遍日本的每一个角落”,但调查却显示除了东京、福冈这类大城市有受益于“安倍经济学”,其他地方的经济状况并无明显改善。
教育这一调节日本贫富差距的“调节器”也开始失灵了,日本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据针对学校2014年的基本调查:全国高中生入四年制大学入学率的平均水平是53.9%。其中,东京区以72.5%的入学率位居榜首,青森县以38.6%的入学率居于榜尾,二者相差近34%,此数值是日本20年前榜首与榜尾差值的两倍。调查显示入学率低的多是经济落后县区,学生多因经济原因而放弃继续教育的机会。另据调查显示,东京大学半数以上学生的家庭年均收入超过了950万日元(日本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550万日元),这些学生往往比同龄人享受了更多、更早的补习教育,更多人是就读于学费高昂的私立高中。
“安倍经济学”对日本政治走势的影响
安倍政府上台执政后,为了改革在泥沼中苦苦挣扎的日本经济,日本祭出了“安倍经济学”,它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超常规的经济药方,刺激日本经济走出长达20年的通缩现状,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进而引导经济转型,实现国家实力的提升。安倍政府为了保驾护航“安倍经济学”,就需要借助于国家的政治动员能力。
“安倍经济学”实施了两年多来,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不可否认,自安倍上台后,日本政坛终于结束了“十年九相”的政权频繁更迭的现状,安倍政权实现了政权上的相对长期稳定,也保障了其经济政策的相对连续性。安倍政权在“安倍经济学”的助力下,使日本实现了短期的经济复苏。安倍及其支持者在大选中也一直标榜“安倍经济学”成效显著,日本的部分媒体还蓄意夸大“安倍经济学”取得的经济成效。但是国外及日本民众对“安倍经济学”的成效一直持较大的怀疑态度,“安倍经济学”实施了两年多来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尽管如此,但随着安倍政权的继续执政,“安倍经济学”将走向何方还不能下最后定论。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再加上受到日本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安倍政府上台后理应将恢复经济和处理福岛核事故放在首位。然后,安倍政府在祭出了“安倍经济学”后就开始大肆推行其“安倍政治学”,即在国内处心积虑地“修宪”,大搞“积极和平主义”,解禁集体自卫权,执政仅两年就造访了50多个国家,并在领土问题、历史问题上不断滋事寻衅。总之,安倍是打着将改善经济放在首位的竞选口号上位的,但其执政后并没有将经济放在首位,“安倍经济学”更像是安倍政权生涯中博取民众支持率的一枚政治棋子。③
综上所述,“安倍经济学”实施两年多来虽然经历了由盛转衰的发展过程,但它仍旧对日本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经济因“安倍经济学”呈现了一系列变化特征,日本的安倍政权也因实施“安倍经济学”,使之在民众及企业界积聚着民心的向背。安倍的再次当选为“安倍经济学”的未来施展赢取了更多时间,只要安倍政权还没盖棺定论,对“安倍经济学”下定论就为时尚早,它也还将继续影响着日本的政治经济走势。
作者:曹永馨 来源:人民论坛 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