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美国,“视政治为丑陋”成时尚?

2016-06-30 16: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借着中国作为今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的东道主,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习近平在北京进行了元首峰会。此次奥巴马访华,是在共和党赢取了美国中期的背景下,也因此,这一结果对美国外交政策及中美关系是否会有重大影响,成为了外界密切关注的问题。

 

  令奥巴马失望的中期选举

 

  为了赢取此次中期选举,美国总统奥巴可算是铆足了劲。毕竟,两党对立对于奥巴马执政来说是无法充分施加拳脚的。这让人想起2013年,正是由于奥巴马与共和党在众议院的对峙,导致美国政府歇业了一段时间,使其被迫缺席了APEC会议。也因此,为了有充足的时间筹备此次中期选举,今年4月份的亚洲之行,奥巴马只是在中国的邻国兜了一圈,并没有访问中国;而是将时间安排在了此次APEC会议期间。

 

  然而,中期选举的结果并不如意。共和党在控制了众议院,赢得参议院席位后,完全控制了国会。就美国国内政治而言,这意味着华盛顿将继续保持着两党之争的僵局。这样的局面可谓步履维艰。

 

  此次中期选举有几个现象值得关注。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政治开始漠不关心。有数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已经不再关心自己的民主和手中的投票权,此次中期选举只有36.6%的人参与投票,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只占到13%。《公平观察家》(Fair Observer)总编阿图尔·辛格(Atul Singh)写道:公民责任感这一概念在一个消费主义横行的社会几乎已经消失殆尽。视政治为丑陋已成为一种时尚。很不幸,现在的美国人关心更多的是拉拉队、体育、好莱坞明星等娱乐新闻,而对他们所面临的真正重大问题往往持有一种漠然态度。

 

  反讽的是,有数据报道,此次中期选举共花费近40亿美元! 当美国人民的政治热情在下降的时候,金钱和竞选成本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外,此次选举还表现为选民们对奥巴马执政能力的普遍不满。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经济和就业问题一直难有起色,尽管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已有所好转,但是,选民们似乎依然不买账。所以,对于共和党而言,想要赢得选举,必然会利用选民这样一种普遍心态,克服党内分歧、提出一套看起来似乎行之有效的经济实施方案,作为竞选的一张重要王牌。当然,这些方案对美国经济的刺激,可能也不过是隔靴搔痒。

 

  总之,共和党利用选民对美国经济形势的不满赢得了选举,尽管他们对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也无法拿出有效方案。也因此,处于失望和不满而投票的少数美国人,很可能在2016年再度失望。难怪美国人已经不在乎他们的民主和投票了。

 

  那么,问题来了:此次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会对美国外交政策有何影响?它是否会影响中美的外交关系?美国对华政策是否会因此而变得强硬?

 

  尽管共和党在此次中期选举中赢得了国会,但外交政策的主动权依然掌握在奥巴马手中。国会很难在外交政策上形成一致从而行使主导权,一个明智的国会实际上会减少对总统的军事干预。因此,他们更可能会在对外关系问题上支持奥巴马,而在经济领域上加强与亚洲的再平衡战略。从这个角度看,此次中期选举的结果将会强化而不是改变奥巴马对华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两党就形成了一个广泛共识,即基本不会改变其核心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边接触、边遏制的形式。因此,目前重新评估中美外交似乎还为时尚早。未来两年,美国外交政策会更倾向和聚焦在乌克兰危机与俄罗斯、巴以问题、伊朗、朝鲜以及中东伊斯兰国(ISIS)的崛起等全球热点问题。当然,从制度上看,美国的外交政策在战略上显然是过于分散的。

 

  另外,时机也很重要。为了在2016年的总统大选中能够胜券在握,积累选举资本、韬光养晦,对于共和党而言更为重要,因此他们并不想在此前耗费更多成本和精力,也因此,国会会尽量避免任何有可能会付出高昂成本的、敏感的外交政策行动。国会喜好说说大话,而不愿意有所作为,他们不想对任何可能影响未来总统大选的事情埋单和负责,以避免更多麻烦,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主编吉迪恩·罗斯(Gideon Rose)认为,所以,在外交问题上,国会更倾向于抨击而不是主导

 

  简而言之,中期选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由于美国选举制度对于国际事务的处理遵循一种紧迫性优先,重要性居次的原则,因此,虽然中美两国的大国关系显而易见非常重要,但因为不是迫在眉睫的危机,因此在美国未来两年的外交政策议程上,它将不会耗费美国对外外交的主要精力。

 

  那么对于前面三个问题的回答,分别是:此次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不大;它对目前的中美的外交关系影响不确定;美国对华政策在未来两年不太会转向强硬。

 

美国,“视政治为丑陋”成时尚?


  习奥会助力中美合作

 

  奥巴马此次重返亚洲,将会对中国、缅甸和澳大利亚进行访问。此间,他还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东亚峰会和G20领导人会议。而习近平和奥巴马的会晤,被认为是对中美关系未来两年的定调而备受瞩目。

 

  但必须看到,由于任期将至,奥巴马更可能将精力放在如何尽可能地巩固他的政治遗产;而为了更好地迎接2017年的十九大,中国政府也会将重心放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巩固经济发展。出于两国都将忙于内政,因此维持稳定的双边关系以及如何促进更广泛的经济合作将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利益。

 

  中美将加快双边投资协定的谈判进程。一方面,美国亟需加强对华投资以恢复其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中国正在从一个世界工厂蜕变为世界投资者,也因此中国希望能够从美国的投资中获益。此外,双边投资协定(BIT)进展将成为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的关键一步,因此这也会成为此次APEC会议的重要议题。

 

  最近,各大媒体纷纷报道“APEC无疑表明环境问题将会是习近平政府改革议程中的重点。对奥巴马而言,如果美国能在2015年的巴黎峰会上取得成功,一扫“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令人失望的结果的阴霾,它将成为奥巴马本人富有成效的政治遗产。要实现这个目的,必然需要中美两国携手合作,全球环境治理才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因此,中美两国领导人将会在明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重申中美就治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

 

  值得一提的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都与上述问题密切相关。清洁能源革命将极大地刺激经济增长并有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同时,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也会缓解因能源安全问题而引发的地区紧张态势。

 

  最后,中美两国还可以在核不扩散、反恐以及公共卫生等领域展开合作。在应对伊朗、朝鲜、伊斯兰国(ISIS)”和埃博拉疫情等问题上,中美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综上所述,中美两国领导人各自都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挑战。因此,中美合作在此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在美国共和党赢得了中期选举的背景下,奥巴马将其执政核心放在了巩固其政治遗产上。而中国方面,习近平政府正在加快全面改革并建立反腐长效机制。双边关系的紧张或许可以暂时转移国内矛盾,但永远无法带来任何实质意义上的政治长效机制;相反,合作不仅符合两国领导人国内政治的需要,而且还将为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提供正能量。

 

  因此,此次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为奥巴马提供了一个谋求与中国政府采取实质性合作的动机。鉴于两国分别面临的诸多国内挑战以及发展的需求,两位领导必然会在会议中强调合作、求同存异,打造良好关系,共同建设新型大国关系。

 

  作者:Jeffrey Chen 来源:新民周刊 20144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