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

2016-06-23 16: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政治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在政治领域方面的特殊表现,是该国家的组成成员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政治价值取向的一种行为模式和政治作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发源于夏商周,于秦朝定型,在唐宋元明清时期快速发展,最后以新中国的成立收尾。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经过两千多年发展,这种封建专政制度和政治思想已经发展得相当的系统完备和精密,直接影响着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形成了独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政治文化。

 

  1.前言

 

  我国的政治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完善和沉淀,加上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主体形象的塑造中,中国的封建政治文化已经深入骨髓之中。本文主要从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特征进行探讨。

 

  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代表性特征

 

  2.1 民本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共同特征

 

  民本是指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以君权统治的稳定性为前提,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角度出发主张重民、爱民,以此达到优化封建统治秩序,保持政权的长治久安。从孔子提出的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唐太宗李世民的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之再到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均体现了民本思想的内涵。然而,民本与民主两者的主体并不完全相同,民本的主权在统治阶级,而民主的主权主要在被统治阶级。但是两者的共通点都是聚焦于民,都是从不同的侧面关心被统治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前者发展到一定层面之后就成为了后者,脱离了前者的民主是有缺陷的,如果两者相互作用之后的结果就是强有力地将原本的小农经济推动到商品经济。

 

  2.2 礼治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主旋律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礼仪是最为广泛关注的内容,它关乎到人们生活的规范和准则,是处理两国、君臣、人与人之间的标准,弘扬相互礼让的精神并消灭两者之间的争夺,让各种人情世故变得顺理成章,维护社会的和谐。用传统的三纲五常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关系将家与国、忠与效联系起来实行以礼治国,如此一来,君权和父权才能稳健的进行,富贵贫贱和长幼次序就不会错乱,封建社会中的理想格局才不会动摇。礼不仅达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社会秩序稳定这一共同的期盼,培养出一代代爱国人士,而且对社会各个等级的人约定了自己对社会和君主应尽的义务,让人们甘愿俯首称臣。同时,礼更多的是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正是这些三纲五常的存在,才使得社会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较为合理的分配,被统治者也能接受这一分配行为,各个社会阶层的矛盾被削弱,国家社会才能有安定的秩序。因此,礼治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无疑是正确的选择,是当之无愧的主旋律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征


  2.3 中庸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阶级斗争的缓冲剂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常以中庸之道作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战略方针,即不偏向任意一方,公正折中。中庸既非超过,也非不及,而是平分的思想,在政治生活中只需要做到无过即可,并不需要达到超过,凡事只要做得刚刚好即可,并不过分的追求完美。这种行为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者双方的利益和压迫侧面进行掩饰,钝化了阶级矛盾,使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和被统治者的秩序趋于稳定。其中,《中庸》这本书在这个过程中就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这本书主要内容就是让群众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遵纪守法、按照常理做事以及如何采用调和折中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使阶级斗争发生的概率大幅度地减少。如果阶级斗争激发,如太平天国运动,统治者就将《中庸》广泛宣扬,以达到人民的思想能够为我所用,从思想上瓦解可能发生或正在进行的叛乱活动。但是也不能将折衷倾向简单地理解为中庸之道,明哲保身,毫无进取精神,这样的国家必定衰退灭亡,而应该理解为和平、忠信、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些才是构建一个稳定和蓬勃发展社会的基础,让群众不再整日为自身利益发生冲突动乱甚至一个国家的瓦解,而是共同谋求发展,缓解国家内部阶级斗争。

 

  2.4 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理念

 

  虽然说在先秦时代的百家争鸣的盛况是难得一见的,但是许多不同的理念学说混合在一起难免不便于统治阶级施行一国之政,后期所有人对儒学的肯定使得民众的思想大致上得到了统一。这种凝聚力也使得后期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天下归一的渴求,秦汉时期的为了一统天下的理念不断地东征西伐,使得民众不再为不同的文字、礼仪风俗而苦恼,为百姓谋取福利,万民归心。特别是先秦时期个体小农经济存在着严重的分散落后的现象,语言文字各不相同,礼仪风俗大相径庭,这种一统天下的思想才会形成。如长城、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灵渠等大型修建活动,如果国家未能得到统一,统治阶层不能组织协调是不能完成如此的丰功伟业的。另外,封建专制制度是以独裁为主要思想的,强调个人必须努力地去适应社会,不允许其他与统治阶级相对立的观点存在,注重整体利益而忽视个人主义,导致个人失去应有的自由和权利,整个国家连年征战。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和多样性,这就使得君主对一统天下的决心也就更加强烈,例如战国、三国两晋时期的战争完成地域上的统一和佛教文化进入不同民族的思想达到文化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的政治思想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导致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甚至直接扼杀在摇篮中。但是纵观历史来看,中国统一的时间长,处于分裂的时间较短,这也使得统一这一基本理念成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心。

 

  2.5 德与仁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施行的核心理念

 

  孔子认为,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优秀的道德品质,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是为民治国以及调整国家大事,还主张以德服人,反对以法治国。以治国的源来可以从道德与政治的关系上来理解,道德政治的根本和核心,政治是道德的延伸和应用。封建统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外宣扬以德治国、以德教民,虽然在某些时候并不能完全诏安所宣扬的内容施行,但是在对统治阶级的独裁专横和残暴无道仍旧有一定的约束性,使得被统治者的积极性增加,也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统治阶级获得了深厚的支持和道德榜样,维护了本阶级的长远利益。对良好风气的形成和维护社会正常运转起关键作用。但是,这种以建立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存在很多弊端,如,群众重道德轻法律、重了悟轻逻辑等等,造成了封建社会法制建设和法律观念不完善,缺乏创新意识和多样性,对其他法律制度一无所知。同时,这种理念造成了道价值高于物质利益,务必会禁锢群众思想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重视人情,过分地追求道德理念还会造成人们为了报效国家视死如归。

 

  2.6 皇帝制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顽疾

 

  封建社会中皇帝作为最高的统治者,权利和地位至高无上,后代又会沿袭帝位重新执政,形成一个家族世代继承帝位统治天下。沿袭制度虽然可保证政令畅通,政权运转协调、整体、统一、稳定,还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继位者的综合素质却是个未知数,加上对权力的膨胀欲望务必会使得当权者滥用权利对群众最大程度的剥削,以期满足所拥有的权利带来的满足感和牺牲群众的利益带来的社会稳定。由于举国上下都过于关注政治,逐步形成泛政治主义传统,即对历代统治者极其忠诚,所以当权者也会对群众进行政治教化,让民众听命于自己,信服自己,让民众相信政治就是万能的,将政治与民众的生活融为一体,广泛关心并参与到政治中,用政治来评判是非和善恶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最吸引人的文化现象。除此之外,皇帝制也是腐败的根源所在,当被统治者一味地畏惧统治阶级,低头顺从,加上对行贿受贿缺乏有效的监管,使得腐败现象大肆横行,势必会使得群众想方设法地谋求权势,过分地追求权势,导致国家改朝换代。

 

  3.小结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社会不断生长发展出来的成千上万个思想言论的集合体,成熟而又有渗透力,反映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殊性和依靠血缘维系帝位承袭制这一纽带,利用封建王朝专制制度和庞大的官僚体系形成的政治机构,借用自然经济和宗法关系的力量无限扩大了君王、贵族官僚的政治权力,经过几千年不断地培育和强化运用,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政治文化。虽然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是从西方传入到中国,但是它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申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价值,权威主义和等级制、道德和人格主义、均平中庸观念和明哲保身意识等等儒学观点为主的传统政治文化思想才会被凸显在我们眼前。不管这些是精华还是糟粕,这都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小农生产型经济的情况,也是中国历史演变的独特之处,更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笔宝贵的遗产,队伍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理性地采用借鉴,持审慎的态度,扬长避短,为当代社会所用。

 

  作者:张梦慧 来源:湘潮(理论版)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