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2016-06-14 16: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教育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在曾担任教育部部长时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新课程改革方案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环境,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特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课程体系。当前,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用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改革传统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迫切需要。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多是通过学生一本书、一支笔、老师一张口、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来开展,也就是通过灌输式学习、接受式学习来进行教学的。由于教学思维的局限、教学形式的单一、互动较少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收效甚差。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诸多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可有效地改进对课程的教学,能增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获取、选择、传送、加工和利用信息素养的能力,能促进班级学生的合作交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

 

  (2)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推进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客观需要。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方案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课堂实施中的普遍应用,加快信息化环境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全面变革。而传统的思想政治学习方式突出接受与掌握,强调知识与技能 ,却冷落了发现与探究,忽视了情感与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和技能准确地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练,考试时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对题目加以灵活应用,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是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现在,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可以将教思想政治课本用思想政治课本教,从书中学做中学,变教书铸魂,变行为素养,积文化品格。这样,将有助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的转变,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3)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现实需要。传统的政治课教学重视的是怎样使学生得到知识和技能,教师清楚自己为什么教、要教什么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么学。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创造性就很难发挥。现在,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湖南省衡山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该校”)作为一所市级示范性高中,正在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近几年,该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设备引进等方面投入较多,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设备。学校建有网站,已拥有校园网,各组室之间能相互交流,同时在每个教学楼中都配备了若干多媒体教室,便于日常教学使用。学校这些硬件设备的具备,为政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了物质保证。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更浓,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

 

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用的实践过程

 

  ()信息技术在教材内容学习中的应用

 

  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特点来看,它阐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涉及哲学、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的内容比较抽象,有的内容与实际有密切联系。因此,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有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感染力强的特点,既有助于使理性知识情感化、抽象知识具体化,又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授高三政治课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时,首先以多媒体课件展示美国总统布什访华、胡锦涛主席访美的图片,引出问题当代世界的主题是什么?”然后以多媒体若干问题情境设问为什么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情境资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并明白为什么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多媒体播放萨克斯名曲《回家》,将课堂气氛推向情感体验高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和平的可贵,作为青年人应该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将来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信息技术在时政专题学习中的应用

 

  时政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拓展型课程的有效载体。从时政专题学习的一般环节时政专题确立——资料收集、整理——演示文稿制作、成果展示来看,都充分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关注,也加强了对时政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下面就《全国两会时政专题复习》为例介绍其应用信息技术的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从中精选重大时政问题,这是时政专题课的基础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以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提供的信息中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并进行汇总整理,然后从中精选出大家最为关注的若干社会热点问题(本学期开始就确定“2015年全国两会为时政专题内容)。第二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汇总、整理有关时政问题的背景材料,这是时政专题课的重要环节。本节课成立了十一届全国人大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两大内容的研究性小组,每位学生利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材料收集、汇总、分析、整理。由于现代信息资料的多样性、广泛性,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取舍,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学们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一个痛苦的抉择啊!”这时需要教师予以指导,培养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创造性思维来选择合适的材料。第三阶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并进行成果展示,这是时政专题课的最终环节。同学们将前面整理、汇总的有关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概述和十一届全国政协会议概述的演示文稿,然后选派代表运用多媒体技术予以汇报交流,最后老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材料分析说明题,让学生运用所学原理予以分析,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其中,学生的成果根据不同的专题内容可以有Flash动画、幻灯片、电脑小报、政治小论文等,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展示成果搭建专门的舞台。例如,举办学生成果展览、政治小论文评比、政治小报评比、开设校园网专栏等。

 

  ()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亮点。研究性学习一般分成提出问题、研究活动、表达交流三个环节,其中情景创设”“协商会话信息资源提供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和要素。因此,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将有助于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

 

  1. 信息技术在提出研究性问题环节中的应用

 

  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对于诱发学生研究动机、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研究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的问题就是有一定的挑战性,尽量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信息技术可在一定程序上优化提出问题的环节。例如在学习《生活消费与消费文明》这一课时,教师通过调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了学生中存在的高消费、盲目攀比的资料,提出了中学生如何消费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师生共同提出一系列的研究课题和设计项目:家庭经济条件与学生的消费观”“中学生的品牌与名牌观”“当今中学生消费的调查”“中学生网吧迷现象等课题。

 

  2. 信息技术在研究研究性活动环节中的应用

 

  研究活动是研究性学习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利用各种研究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某些研究任务。如在《南岳衡山旅游的现状及对策》的课题研究中,首先同学们从网络、书籍报刊查阅大量资料,并利用数据处理绘制图表,说明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一个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设计问卷调查南岳衡山旅游业的现状、旅游经营情况及不同层次居民的旅游状况,并制成图表。最后针对南岳衡山旅游业的现状,提出若干建议:利用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资源开设山上观日出、自助餐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比赛活动、双休日农家乐活动、登山比赛活动的宣传活动,改善旅游项目的基本建设设施和交通设施。

 

  3. 信息技术在表达研究性学习交流环节中的应用

 

  表达交流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得出科学结论的阶段。信息技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政治学习效率,并提高学生表达研究成果的质量。信息技术使交流具有更快速、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互动方式,使之更广泛、更深入、更开放。如使用Word可以完成文字处理,利用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实现网上交流。我在指导学生开展中小学生零花钱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活动中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 用的实践效果

 

  1.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研究的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各种情境资料,使得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且丰富多彩,学生学习兴趣变浓了,激发了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性探究精神。如在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时政专题研究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了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情景资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不仅满足在打砸抢烧这一暴力事件的现象上,而是在网上查找西藏达赖集团恐怖分裂势力制造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的背后阴谋和实质。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所特有的多彩逼真的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再加上教师恰当的讲解分析,就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思考。比如在公开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师生共同研究确立了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经济效益?”“为什么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有哪些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如果企业不提高经济效益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课前,同学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演示文稿展现给全体师生,不仅使学生了解这一框题的具体内容,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形成新颖的师生关系

 

  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达到最恰当、最生动的演绎,将原本枯燥、乏味、抽象的问题以生动、活泼、具体的媒体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下一步自主、合作、探索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基础,真正做到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同时,在信息技术运用中,师生间不分彼此,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可以向老师学,老师也可以向学生学,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形成了新颖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应用的课后思考

 

  (1)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对政治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政治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应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计算机知识,掌握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2)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虽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无法完成学习任务。因此,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如何避免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怎样不断地完善教育评价,使之与教学有机结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研究适合政治课教学多媒体软件的类型,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作者:肖荣 来源:教师·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