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25 10: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初中课程改革对教师进行了重新的定位,新课改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现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进行开展。

 

那么,新课改下要当一名优秀的初中政治老师就必须围绕新的课程要求,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以此提高教学效益,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勇于创新、有健康心态的人,这是提高青少年思想素质的重要工具。

 

传统的思维认为,学习成绩与思想素质正相关,只要学习成绩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自然也跟着上升了。可是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这么简单。笔者认为二者之间具有相对独立的关系,学生的思想素质相对于学习成绩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因素,因此应该予以特别地关注。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教师的角色转变

 

  角色的变化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1.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应充分尊重学生,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位交流、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当然教师还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时间。

 

  2.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身份出现,始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挖掘所有学生学习的潜能。如教学法律规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时,其中一个知识点是:提倡每个公民要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在工作岗位上做个好建设者,在家里做个好成员。

 

好公民的标准是什么呢?我通过一些具体典型的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也使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了升华。

 

  3.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转变为伙伴关系、朋友关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倾听学生学习心声,交流学习心得,这样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

 

  二、倡导合作精神,开展探究性学习

 

  要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要转变角色,即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上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倡导一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对一些问题的思考,鼓励同桌合作求答案,同桌之间时有争议,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鼓励同桌经常互查学习笔记,互查作业情况,互相监督,共同提高。

 政治教学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自主或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要选取恰当的资源,以教本内容为重点,确立教学目标,选取教材内容,要靠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

 

教师要恰当地给学生提供探究的问题。探究问题的确立可先由学生质疑,然后进行选择,也可由教师质疑,然后组织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探究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势。

 

  三、知行相统一,开好活动课

 

初中政治教材中均安排了活动训练这项内容,并且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初中政治课活动内容丰富,设计的许多活动有较好的操作性。有些小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便能进行,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育效果。

 

课后的活动,不是要学生重复书本上的名词、概念,去机械地重复那些知识,而是紧扣每课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让他们通过认真思考,去回答一些问题,去活动和实践一下,获得自己的体验,以达到巩固和提高认识、启发思想的目的。

 

  如我在讲授初三政治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时,在课堂教学中插入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一张表格,把他们认为在法律和道德范围内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列出来,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发言踊跃。通过此活动,学生明确了什么是责任、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强化了要做一个道德高尚有责任感的人的体验。

 

  四、加强热点教育,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热点问题教学应有趁热吃的时间观念,教师要目锐”“手快,既要及时把握热点大事,又能随机融入到教学中去。首先,在热点问题产生的第一时间及时把握它。其意义在于借助热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书本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拉近,趁热深化教学。其次,在热点问题发生重大变化的第一时间敏锐地把握它。

 

这样以特写的方式,让学生更现实地透过热点问题的最新反映,深入运用知识揭示其本质,深化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认识。一句话,热点问题发生时注视它,热点问题有重大变化时抓住它,热点问题教学就能始终与社会发展趋同,教学活动不但凸显时效性,而且具有吸引力。

 

  五、利用多媒体,丰富课堂教学

 

利用多媒体使多媒体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初中的学生对新奇的事物天然的带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授课,那么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感性化,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能够使得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

 

如今利用计算机,教师能够上网搜集到很多有利于辅助教学的视频和资料,能够在借鉴别的老师优秀课件的时候弥补自己教案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理念下,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同时,认真研究并吃透教材,将基础知识与重点知识整合起来,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帮助学生提高政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教学顺利开展,为新课改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马天骄 来源:速读·上旬 201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