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新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探析

2016-05-20 09: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当前,互联网已经影响到千家万户,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网络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必须要净化网络环境,创造良好的校园网络,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特征。

 

  一、净化社会的网络运行环境

 

网络不良文化的盛行,导致大学生现实道德行为出现严重问题,从网络谣言、网络情色、网络诈骗到网络犯罪,层出不穷,这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群体的正常成长。法律是道德规范的底层方式,同时也是杜绝网络不良影响的最直接方式。

 

当前,国内网络社会仅仅出于发展初期,出现问题带有其必然性。由于网络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人们的网络道德意识比较低,网络道德认同感同样稍显不足。因此,从法律方面着手,规范网络主体言行举止,并以此来净化社会网络环境非常必要。

 

  每个个体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其会受到社会群体的重要影响。大学生群体作为当前网络社会中的主导力量,最容易收到网络不良文化的重要影响。因此,将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以法律条文予以公布出来,将社会个体了解到网络道德重要性,并对于部分网络失德行为予以惩戒,纯净网络空间,不断培养网络社会公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

 

当前,国家已经出台大量的网络管理法律条文,如《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等,且在相关网站专门开辟网络法律专栏,向社会各界进行宣传,这些对于净化当前社会网络环境、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起到重要作用。

 

但从当前网络社会的大环境来看,远远不够,况且大学生主体思想的激进以及猎奇心理,加之网络文化的隐匿性和自由性,单纯依靠现有法律法规非常有限。在笔者看来,国内网络相关法律还应该逐步完善,并直接针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引导,使其上网行为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整个社会都应该以此为指导,不断扩宽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大学生的网络社会内容。当前,新华网、凤凰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各大网站相继推出网络文化活动活动。

 

除此之外,全国范围内信息资源中心以及各地数字图书馆也在不断建设过程之中,这些网络信息中心包含国内外优秀文化和指导思想,对于净化大学生群体心灵、促进大徐生健康成长十分有利。除此之外,部分出版社还积极推出《求是》《党建》等电子出版物。红色中国”“红色博客以及部分名人主流博客等均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普遍欢迎,这对于提升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非常有帮助。

 

  二、创建良好的校园网络运行环境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群体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群体精力旺盛,好奇心强,但又意志力薄弱,极容易受到不良文化影响,最终导致思想行为方面偏离正常发展方向。当前,校园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正是校园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也给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带来影响,后果极其严重。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建设成功校园内部网络系统,但由于技术支持不到位,技术人员缺乏,最终导致后期监督管理机制严重不足,既造成校园资源浪费,又使得不良文化容易入侵,整个网络工程流于形式。在笔者看来,规范性、高效性、即时性的校园网络体系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QQ截图20160405163729.jpg

计划性。在校园网络建设初期,就应该对于校园网络建设的内容、目的等进行预先规划,以防止网络建设成功之后的不切实际,造成浪费。

 

技术人员。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如通过培训或者招聘,对于技术人员定期进行网络专业知识培训,以让其深入了解网络知识对于大学生的影响等。

 

  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接班人,其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这从一个侧面表示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会受到其教师的直接影响。在传统教育模式之下,教育领域革新速度非常缓慢,学校、教师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

 

  在网络社会之中,教育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传统教师角色直接受到冲击,高校想要在网络社会之中建立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就必须拥有一大批精通网络知识,熟悉现代教育模式的教师工作队伍。这部分教师队伍不仅要拥有普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必须能够适应网络时代发展要求,并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拓展,且不会因循守旧,固守自封。

 

  当然,这同时要求当前高校教育工作队伍,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并以素质教育为前提,积极将网络与教育相互结合,探索出网络社会背景下教育新模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了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规律,及时管理网络,保障学校网络环境的纯洁性,确保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能够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

 

  三、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特征

 

大学生群体是网络社会的特殊群体,同时也是网络社会的主导力量,其思想道德修养直接关乎网络社会的言行举止,直接决定网络社会能够实现健康运行。由于网络文化的双面性,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中正确提取网络信息则显得至关重要,这同时考验着大学生的信息甄别能力。处于网络社会大环境背景下的大学生群体必须具备这种信息素养,学会选择、理解并正确应用自己所需信息,并对这种信息进行评价或者反思。

 

除此之外,加强大学生群体的意志力方面锻炼,这也是高校工作者在当前社会状况下,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以帮助大学生群体不断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辨别是非能力。由于网络社会的自由行、虚拟性、多元性、开放性,在给大学生群体带来丰富资源,休闲娱乐的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社会之中开始迷失自我,出现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笔者看来,要想从根本上面规避这种现象,症结还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寻找问题。

 

  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是行为主体通过行动反思之后总结而成的良好习性,在网络环境之下,加强大学生群体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大学生群体一旦形成不良网络行为,不但会使得整个网络环境受到污染,同时对于大学生群体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会产生恶劣影响。因此,高校思想工作者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做到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一致性,以便在净化网络环境的同时,塑造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强化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自我意识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在网络社会中,要想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就必须让其意识到网络道德环境的重要性。处于网络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其个人具备非常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别人认同,独立意识非常强烈,这部分大学生往往非常反感教师或者家长传统的说教方式,喜欢独立思考。

 

因此,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自律教育过程之中,就应该不断纠正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通过引导方式,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锻炼其意志力,并从内心锻炼他们抵制诱惑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不断提高其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

 

  3.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的基础。大学生群体只有拥有正确的认知观,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方式。就当前国内教育环境而言,这方面的教育方式非常匮乏。尽管国内大多数高校都会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或者思想品德课程,但由于采取传统教育模式,上课形式比较枯燥,成效较低。由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高校仅仅注重专业知识方面的培养,最终导致大学生群体专业知识和网络理论实践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因此,高校应该不断创新,利用网络社会的多元性,积极寻求新型教育模式,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刘海涛 张月梅 齐晓明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6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