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发展新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应对策略是: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开展网络伦理和法治教育;开设专门的上网引导课,提高学生处理、分辨、选择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与趋势。一方面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了机遇,另一方面对于高校服务育人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与压力。本文就互联网高校服务育人工作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一、互联网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新特点
1、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们交流、互动的必要手段与载体。新媒体的出现提升了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时效性与便捷性。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能在课堂上进行,或者纸质材料的传递与下发,而在新时代的今天,多媒体的出现、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论坛、学生班务交流、工作群、学生教育微信公众号等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与重要载体。
新生入学教育、奖学金的测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都可以直接通过QQ、微信等平台有效、及时的进行,一方面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增多了学生与老师交流与互动的机会,使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互联网使服务育人工作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通过开会、上课、辅导员找学生谈话等方式进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费时间、方式单一等特点,缺乏吸引力与创新性,影响了服务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在互联网时代,应当与时俱进,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作用,比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应当应用多媒体,数字资源进行教学,将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元素相结合,提升了授课的效果,增强了政治理论课程的吸引力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时互联网的出现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不少学校创建了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与专题栏,定期会更新最新的时事政治与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使大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掌握国家、党的思想,增强爱国情怀。专门互联网就业系统的建立,为就业信息的发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方向的明确、就业率的统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与工作上的便利。
二、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提出了挑战。在以往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由于懂得许多的专业知识,总是处于信息优势的地位。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的多样化,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与迅速性,学生获取最新信息的程度有时超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教师在信息上已不再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传统的思维方式,教学思路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服务育人工作,为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育人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业务素质的提高,服务理念的创新。
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者舆论监督的难度。互联网为人们工作、生活提供了交流的重要平台,也为表达生活中的心情,发表言论提供了重要的渠道,比如微博、QQ状态、微信留言、BBS论坛等。但是,另一方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舆论的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由于大学生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综合素质的不同,部分学生会在网络上传播一些虚假的信息,发表非法言论,浏览不良网页等,而作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时很难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与引导。致使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误入了歧途。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信息资源的良莠不齐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监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2、网络使大学生个体行为发生新变化
网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与信息,善于学习、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大学生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利用丰富的资源,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素养,明确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但是对于一些自律意识较为薄弱的大学生,往往沉迷于网络电视、游戏、小说等,导致作息时间混乱。
带来了失眠、抑郁、精神恍惚、压抑等不良现象,影响到了学业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会出现心理问题,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困扰。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使得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对于现实社会的认识出现偏差,以及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网络导致大学生误入歧途的现象增多。由于网络信息复杂性与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部分大学生被犯罪团伙所利用,从事了侵害他人知识产权、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例如,部分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利益的驱动,犯罪嫌疑人的教唆,好奇心的驱使,凭借自己专业优势,利用黑客技术窃取他人的银行卡密码、恶意篡改信息等,虽然有时获得了暂时的好处,但却触犯了法律法规,给他人造成了损失,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同时,由于网络虚假信息监控的不足,涉及金钱的诈骗信息出现在常用网站、交流工具上,致使一些缺乏防范意识的大学生上当受骗,造成了财产权、生命权的侵害与损失。
三、网络环境下做好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对策
1、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特别能战斗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是网络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高度的责任感,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又要具有信息把握和处理方面的素质,能够熟练使用网络、驾驭网络、及时解决网络传播中出现的问题。
2、开展网络伦理和法治教育
“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用以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加强对大学生网络伦理、网络法制的教育,使其具备网络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做到不抛垃圾、不搞侵权、不看黄毒、不做黑客,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员,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在传授网络应用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网络素质教育,注意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
3、开设专门的上网引导课
开辟积极向上的网站,组织具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信息上网,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成就、经验和成果,以及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等等方面的重大进展就是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开发这些信息资源,主动传播到全世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反动、色情暴力等信息垃圾的入侵,消除其不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加大改革力度,必须现代化、信息化,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辨信息,选择信息,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科学利用网络,优化高校服务育人工作机制。
作者:买合木提·艾沙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