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政治场景中国家文化的呈现与传播

2016-04-19 15: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文化传播在当今国际传播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一个国家文明底蕴的象征,优质的国家文化能够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营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而不同、交流互动的氛围。

 

  近年来,新任领导人对于文化传播高度重视。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我国渐渐走上了以多重主体、多种方式、多元内容传播国家文化,构建中国文化形象,凸显影响力,进而提升中国综合国力之路。国家文化在政治舞台上的呈现是借助高规格、广辐射、深影响的平台进行传播,这种现象值得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以莫迪访华为例,借鉴符号学、文化学、政治学等理论,对政治场景中国家文化的呈现与传播进行分析。

 

  一、政治场景与国家文化呈现

 

  场景是个整体性概念,起源于舞台艺术,例如话剧艺术讲究场景的设计和铺陈,需要设计者塑造并呈现在观众面前,通过一定的视觉表现形式来传达剧情。场景对于政治艺术来说同样重要,政治家需要通过场景中仪式的设计、人物的活动来传达一定的政治理念。政治场景即是在政治舞台上所形成的表现框架,它依赖于政治家对政治环境中符号的选择与组合、仪式的设计与呈现,其呈现的内容和表达的意义都是经过精心构思的。

 

  文化作为政治场景中不可缺少的要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政治舞台上,文化符号的叠加效应、仪式感的建构、由此引发的文明之间的对话乃至政治经济的交流,为领导人与领导人的互动、国与国的交流提供了空间,营造了氛围,有助于凸显文化传播的力量,建构和谐包容的国家形象。

 

  笔者认为,国家文化呈现的方式可以分为再现和展现。再现是指将不属于当代常态的文化形态呈现出来,但是再现并不是完全照搬而是根据现实场景和传播的需要加以适当设计。以传统文化为例,众多传统文化形式在现代社会已经不是社会生活的常态了,属于历史范畴,这样的文化需要通过仪式的设计、场景化的演绎等再现的方式呈现出来,展现在现代人眼前,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万人击缶,齐声吟诵,古老中华文化以视觉和声音符号的形式呈现在世界面前,文化是内核,强烈的设计感加上现代科技,将古老文化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呈现出来了,通过全球媒介的传播,实现城市和国家文化的传播及形象的提升。展现意味着文化存在的状态是自然而实在的,传播者以纪实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即可。与再现相比,展现的设计感稍差。莫迪访华太极与瑜伽在天坛相遇,共同演绎出文化交融的绚丽图景,这种文化呈现的设计感不如北京奥运会击缶、飞天强。

 

  如今,国际政治场景中文化呈现的机会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多样。文化要素出现在政治场景中,一方面为严肃的政治氛围增添了文化韵味,另一方面也使得文化得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姿态彰显自身魅力。以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为例,自1993年西雅图会晤后,成员国领导人身着民族服饰合影成为会议传统。此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成为各主办国展示民族服饰、彰显文化底蕴的重要平台。菲律宾民族服装巴龙、带有民族图案的智利斗篷、韩国传统服装韩服、中国传统服饰唐装等,在各国领导人的国际交往和互动中有了展示的舞台,各国民族服装文化在政治场景中的呈现为世界展现了各民族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二、文化传播的符号学分析:历史与现代的勾连

 

  ()城市的选择:兼容并包的文明古都与开放大气的现代城市

 

  印度总理莫迪访华首站定在西安是具有深意的。西安始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中国历代建都最多的城市,与意大利罗马、希腊雅典、埃及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联结地中海各国,开通了连贯东西经济、文化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世界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首都北京、金融中心上海,西安是接待国外领导人最多的城市,足见其地位之重。但是与北京、上海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相比,西安的国际关注度不够,由此延伸的政治经济方面的裨益也没有彰显出来。借助国家领导人吸引世界瞩目的特性,在国际政治场景中,以生动的形式推广中华文化有助于扩大西安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西安在现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角色也不可忽略,尤其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出台以后,西安着力打造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和物流中心,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西安需要向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古城西安,而是具有发展潜力、经济辐射力的国际新形象。因此,西安抓住莫迪访华的契机正是以政治与文化要素扩大西安的国际知名度。在历史与现代的勾连中,文化登上政治舞台,政治与文化相交融,文化外交也为文化传播和国际形象的建构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广阔的舞台。

 

  ()文化符号的呈现:表征与内涵齐放异彩

 

  文化的传播实质是通过符号的组合进而起到传递信息、塑造形象的目的。不同的符号传递不同的文化含义,文化与符号互为表里。象征性的符号及其象征意义在交往互动中形成了国家的身份、利益及形象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古老中国深厚的文化基因渗透在西安这座城及西安人民的身上,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本身的具象性,使得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有了天然的符号要素。借助西安丰富的文化符号,拓展中华文化的内涵,展示古老中国的气象。而所有的符号要素都需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才有意义,西安丰富的文化符号是表征,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内涵,二者结合使西安成为承载国家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对外窗口。

 

  2015514日,习近平在西安大慈恩寺接见莫迪,东道主西安人民以盛唐入城仪式欢迎莫迪到访。习近平在箭楼迎接,两人先后参观了大雄宝殿、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当晚,习近平和莫迪一同观看了大型文艺演出《梦长安》。西安这座城市本身的符号意义就十分丰富,加上仿古入城仪式”“大雄宝殿”“大雁塔等饱含中国元素的子符号的组合运用,使得其符号意义得到最大凸显。 此次莫迪访华,中国方面的接待、与印度的互动,以非语言符号为主,在符号的选择上凸显视觉性的场景符号,这对于不同文化群体对符号的认知和解读有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传播的误解,又不失阐释的开放性。借助具象化的符号,人们能更好地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特性。和文字的传播相比,视觉性符号更加直观可感。视觉性符号诉诸人的感官系统,在传播形式上具有极大的可同约性

 

  文化的传播必须借用一定的形式,《梦长安》用舞蹈这一视觉符号和音乐符号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中印友谊,收获了印度总理莫迪震撼的评价。即便是中印双方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符号系统,但是经由艺术元素的融合和视觉性符号的呈现依然能传达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和追求与邻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QQ截图20160328110829.png


  2015515日,李克强总理陪同莫迪一同参观天坛,中国的古老艺术太极与印度传统的瑜伽出现在同一场所,而且是在具有典型中国传统特色的天坛公园,给人的视觉冲击不言而喻。多种文化符号交流融合能最大程度拉近彼此的距离,为民间互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李克强总理和莫迪总理的天坛自拍也让社交媒体为之沸腾,政治人物成了文化的名片代言人

 

  ()仪式感设计:回到盛唐、相遇天坛

 

  仪式是组成场景的要素之一,和符号一样,它是传播的载体,通过对符号的设计组合而形成具有内涵的仪式。仿古入城仪式是这次莫迪访华的亮点。西安古城楼永宁门外,盛唐武士和宫女列队迎接,盛唐装束的女子起舞翩翩,以优美的舞姿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武士高喊落吊桥、开城门、迎贵宾,莫迪获赠通关文牒和金钥匙。这种带有浓厚盛唐元素的入城仪式被称为天下第一礼。永宁门外,莫迪以行进方式体验了下车入帐”“御道前行”“迎宾唱诵” “出城相迎等环节。习近平箭楼相迎,与莫迪同游大雁塔,并肩登瓮城看台,欣赏《梦长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热情待客的传统、与邻为善的愿景。入城仪式实则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彰显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热情好客、和谐治世的风范。陕西省省长娄勤俭向莫迪赠送通关文牒,西安市长董军赠送城市金钥匙,将中国传统文化寓于现代外交之中,用传统文化将现代西安与世界勾连起来,拓展了公共外交的内涵。

 

  李克强总理陪同莫迪一同参观天坛,欣赏中国太极与印度瑜伽,这两种艺术出现在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天坛,将两种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场景化、仪式化了。

 

  自古以来,传播中国文化一直是中国有识之士的责任,孔子学院、中国形象宣传片、中国海外文化年等都在以多种形式展示中国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尤其是新一届领导人上任以来,在重要政治场合,多频次、全方位、多领域地展示中华文化,推广中国优秀文化作品,习近平致力于增进不同国家与民族交流中的相互理解,推动共识的达成,避免误解与冲突

 

  三、跨文化传播:融合与对话

 

  国家形象是国家间基于社会互动而建构的一种相互身份认同关系。”⑦互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积极的交往互动能促进国家文化的传播,增进国家间的认同感,有利于建构优质的国家形象。亨廷顿认为,在多样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点。由于不同历史、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下的民族之间的差异显著,寻找文化的契合点,建构共识是关键点。寻找文化的同质之处,有利于增加不同民族之间的共鸣,最大程度拉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两国人民的友谊。

 

  在此次莫迪访华期间,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两国之间历史文化的契合之处对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起着重要作用。玄奘是连通中印两国的重要使者,中印两国历史的亲近感是沟通交流的基础。佛教在中国和印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相同或者类似文化背景的中印民众会更有共鸣。用印度总理在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的般若堂签名簿上的留言来说:印度和中国是两个精神遗产非常丰厚的国家,能够给世界传递和平与友爱的思想。

 

  当瑜伽与太极相遇在天坛,李克强亦表示:中国的太极和印度的瑜伽是两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两个东方文明的结晶,至今长盛不衰。虽然二者外在形式有所不同,但对’‘’‘和谐一体的追求内在相通,都体现了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和兴旺。两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交相辉映,不求一枝独秀,更是体现了对话的魅力。李克强和莫迪化身连接中印文明的使者,这个过程不仅是两国瑜伽和太极表演者的交流,更是千千万万中印人民互动的凝结。

 

  在连接着两国共通历史记忆与文化的西安大慈恩寺玄奘三藏院,两国最高领导人化身文化交流的使者,在高规格的政治文化场景中搭建两国文化交流的平台,在对话中展现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乃至亚洲文化的精髓意义深远。德里大学教师阿西认为:从文化亲近性上来讲,西安或许是连接中印的最好选择,因为它是玄奘赴印度取经的起点,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面蕴藏的故事足以勾起印度人了解中国的兴趣。

 

  习近平主席接待莫迪的晚宴现场,中方安排了中国乐师弹奏西塔尔琴,并用印地语和莫迪交流,还奏响了《古吉拉特之歌》。西塔尔琴是印度的木制拨奏弦鸣乐器,是印度最重要、最流行的传统乐器。融入印度风情的中国传统节目《梦长安》与印度传统音乐交相辉映。无论是两国领导人之间有声语言的交流还是无声胜有声的文化元素的对话,都是文明的碰撞与沟通,经由国内外媒体的传播,会增进世界对于中国乃至亚洲的了解。通过打文化牌将中国非霸权的形象宣传出去的做法也是中国文化传播与形象传播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现。

 

  四、结语

 

  由国家领导人在高端政治经济场景下传播本国乃至区域文化是当今世界构建国家形象、推动文化建设的高端之举,融中华文化于有形和无形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接受中国。中华文化的载体丰富多彩,建筑、文学、曲艺、服装等都是瑰宝,如何借助这些符号载体向世界展示古老中国和当代中国的形象是一门学问。从孔子学院到APEC会议唐装秀、奥运会仪式、第一夫人代言中国服装、国家领导人在重大国际场合宣传中华文化等,中国在以多种形式建构中国文化形象,传播优秀文化,未来也会探索出更多方式来传播中国乃至亚洲文化,连通东西方文明,促进东西方平等对话。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