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冷漠现象
(一)政治冷漠概念。
关于政治冷漠的概念,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张龙平从行为的角度对政治冷漠做出了定义,他认为政治冷漠是相对于政治参与的适度界限而言的,即在一定的民主制度下,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与参与程度明显地滞后于现有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它以出现大量的游离于现实政治意志之外、远离政治活动的社会群体为标志1。而肖立辉则从心理的视角定义政治冷漠,他认为,所谓政治冷漠,是与政治参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政治不参与,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参与某项政治活动,即对政治活动的“心理卷入”程度较低2。
(二)政治冷漠现象。
政治冷漠现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我国的学者对政治冷漠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村民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在我国的青年群体中特别是大学生,富于创新精神和更高的政治热情,他们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政治参与的程度和强度往往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却出现了大学生政治冷漠的现象,张树辉在其文章中提到:系统考察90年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 我们发现,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实践和参与能力都不断增强的同时, 政治冷漠现象也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突出特点3。
政治冷漠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农村的基层选举中,改革开放后,农村事业迅速发展,随后我国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民的参政水平和参政积极性,在《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公民有序 的政治参与,引导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4,我国的村民自治从1998年正式实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稳定的农村基层民主运作程序。但村民远离政治参与,选举的态度冷淡。在有些学者的实证调查中就可以发现,选民对上门的流动票箱采取抵制的态度。“我正在忙,没有时间投”,这些说法无不流露出厌倦的态度,好像选举是一种国家任务一样, 是村干部“麻烦”老百姓的一件麻烦事,由于不感兴趣,许多村民对负责分发提名票和选票的工作人员说,“我不填,你看着填吧”。一般认为,一些选民自愿让出自己的提名权和选举权,让别人“随便填一下”提名票和选举票,是一种“合法授权”。这种“合法授权”反映出村民对选举的冷漠5。
基层选举时我国进行民主建设的一个强有力的保障,在当前我国的农村选举中,如果多数村民对选举抱有冷漠的态度,把村委会的选举当成例行公事,不情愿的去选举,那我国的村民选举制度也只能是空有其表,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将不会得到发展,长期存在的腐败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和根除,最终只会损害村民自身利益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二、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和村民在基层选举中表现出的政治冷漠态度显而易见。村民这一类群体,主要是涉及到村民在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政治冷漠现象,对于村民的政治冷漠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有经济层面的,政治制度层面的,也可以从利益分析的层面,也有法治层面的。我认为,制度原因是导致我国村民参与中政治冷漠现象的外在原因,而政治文化则是导致政治冷漠的内在原因,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视角对政治冷漠现象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政治文化是指一定社会时期内形成的政治认知、信仰和感情。它是由该社会的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所决定。它影响着主体的观念并制约着主体在政治领域中的活动和行为,从而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6,阿尔蒙德认为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是指被内化与该社会成员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之中的政治体系7,从对政治文化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政治文化反应了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文化内化与个人的人格和思想当中,反应出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政治文化体系,也决定了他有着怎样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本文将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村民的政治冷漠现象。
三、政治文化的视角下解读村民的政治冷漠
(一)村民群体的特点。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由于我国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多数公民受过良好的教育,公民参与的意识也相对来说较高,就像阿尔蒙德在《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度》中提到的:“受教育程度高和受教育程度低的受访者在政治态度上仍然有极大差异,受教育较多的阶层似乎掌握了政治参与的要领,而受教育较少的人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8,农村及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教育水平较低,他们首要关心的是温饱问题,再加上为了解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大量农民进城打工,留在当地的人大多数是老人孩子和妇女,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没有受过教育,不关系新闻,甚至有些偏远地区没有新闻可看,政治认知低,认为政府和国家的事情距离自己很远,现代政治内容程序复杂, 公民要想有效地、客观地参与政治活动, 必须拥有足量的相关信息并且具备解析这些信息的能力,而文化水平低以及社会地位较低的农民和职工,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参与能力相对来说较差,所以很少进行政治参与。
(二)政治文化对我国政治冷漠的影响。
1.儒家思想的渗透。
一定的政治文化造就一定的政治人格,政治人格又影响了人们对政治参与的态度和政治行为,所以我国公民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情感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历史中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线的政治文化,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其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消极影响。首先,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它要求人们在诸多的社会关系中重视君臣、父子、夫妇关系。这就把人们家庭里的父子、 夫妇之间的血缘、亲缘关系放大到社会关系中去,形成了一种臣民文化或是顺从型文化,其特征是主权在君而不在民,人民群众被称作臣民、顺民、草民,他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原则就是服从,在政治生活领域根本就没有任何发言权。所以对政治参与抱有被动、消极的态度。再次,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孔子思想范畴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自始至终贯穿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庸”的“中”,有中正、中和、不偏不倚等义;“庸”在后人的阐发中,有三层意思:一是用,中庸即中用、用中之意,二是“常道”,三是平常的意思。这三层意思也体现了中庸概念的发展过程,综合起来,中庸意即把两个极端统一起来,采取适度的中间立场,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中庸的思想长期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内化到人们的心理,所形成的结果就是人们安分守己、明哲保身。而正是由于人们这种不积极的态度导致了人们的冷漠心里。尤其是在不触碰自己利益的同时,人们就是出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一个状态。传统的政治文化具有很强的传承性,虽然传统的社会政治体制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儒家传统的政治文化却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政治意识和行为,同时反应在我们的政治生活中。
2.“官本位”“权大于法”思想导致政治自主意识低。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官本位”的情结,长期存在的这种复杂的小农意识的政治意识和政治思想深深地积淀在农民的内心深处,这些思想影响着当代村民的心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村民主体意识,常常因不和官斗的思想而忍气吞声,逐渐形成了随大流的倾向,正是这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引发的政治效应必然是人民缺乏主体意识,崇拜权威,过分依赖“清官”,使人们的政治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发生萎缩,政治参与意识淡薄。这种观点渗透到民众的心理上必然会造成人们的政治冷漠,在政治参与上表现出顺从、被动的参与倾向。
中国从秦之后就维持着超稳定的以儒学为国家价值体系的大一统国家形态,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力量足以和这种强大的皇权相抗衡,法律从一开始就仅仅作为一种国家暴力工具,用于管理统治臣民的手段而已,平民与地方官员讨价还价这样的事不但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天是世界的主宰,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以天的行事方式为榜样,一旦违背天道,就必然会遭受天的惩罚,而能够传达天意并有资格代表天来施行惩罚的只能是君主,所以制定法律的权力一直合理的在皇帝的手上,法自君出、权大于法就是中国法律传统的主要特征。
虽然建国后我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建立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但是由于制度运行的文化环境还在潜在地发生作用,因而制度的外观虽然实现了现代的形式,但是一些具体的运行规则和文化心理还是原来的一套。人们的思维还是会停留在官大于民,官管民的思维之中,“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禁锢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这种权威崇拜必然会导致人们的主体意识淡薄,产生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在表现上反映出政治冷漠倾向。
四、综述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的理论系统,政治文化凝聚在中国社会各种政治资源中,推动这中国政治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但同时也由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所内化与人们思想中,导致了人们在政治参与中所表现出的政治冷漠,再加上农村经济制度的落后,村民的文化水平低下,使村民在面对基层选举时表现出逃避、不积极的态度。所以要提升我国公民的参与水平,避免公民参与冷漠的现象,除了完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外,建设我国的政治文化也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首先,我们应构建我们自己的政治文化,先清除传统的臣民文化,臣民文化是我国古代社会留下的遗产,对我国的影响颇大,虽然到了近代,臣民文化的理论层面被否认,但它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并同时体现在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中。当代中国的公民文化不是以西方公民文化替中国传统的臣民文化 ,而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无我们是否愿意,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不可能被连拔除的,当代公民文化只能通过在传统文化主干嫁接西方公民文化而形成 ,而不是完全另起炉,所以,我们需要分析旧文化的可融性因素,据此制定我们的政治文化战略9。中国的政治建设是在两千年封建社会中所形成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下所进行的,我们要制定自己的政治文化战略,不能割裂与社会历史的脉络,但也不能照搬西方的文化,我们要在我国原来的政治文化基础上进行继承和批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民主政治文化体系。
其次,加强教育,提高我国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质。阿尔蒙德对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五国的研究表明,教育程度与参政比例成正比,教育有助于培养公民的政治意识,提高公民的参与责任感,同时也会培养公民的自信和表达能力10。要杜绝村民政治冷漠现象,提高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就应该正确的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在对村民的教育培养时,要多像他们灌输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以及权力意识,鼓励其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引导其进行政治参与,以此来提高村民的参与政治的意识,淡化其政治冷漠行为,促使村民向现代公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