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党的群众路线确立的轨迹

2016-01-18 11: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党的群众路线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确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路线。

 

  一、建党初期党对群众路线的初步认识

 

  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其中就有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赋予了民主新的内涵,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革命活动中,他们为了能在工人群众中有效地开展工作,一些先进知识分子穿起工人衣服,深入到劳工中去与工人打成一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初步确立

 

  1927 年 月 日,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着重从思想上、理论上对大革命所犯错误进行了总结,认识到党的领导机关里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工农分子只占少数;在革命武装问题上,中央始终没有考虑武装工农的问题,没有积极领导农民革命运动,没有提出具体的行动纲领解决土地问题。这次会议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联系工农群众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事实上,早在1927 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就高度评价了农民的历史作用:“中国历来只是地主有文化,农民没有文化。可是地主的文化是由农民造成的,因为造成地主文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从农民身上掠取的血汗。

 

  他在对中国国情逐步认识基础上,提出国民革命乃农民革命的着名论断。预示了以他为代表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历史必然。

 

  在经过多次城市武装起义失败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认为,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革命行不通,应该到远离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过程中,通过打土豪,分田地斗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和参军积极性,使广大农民群众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的主要依靠力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使党对群众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为以后党的群众路线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1929 年,在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九月来信)中提出,各项工作都要经过群众路线,侧重于具体指导工作,特别强调如何发动群众。九月来信强调:“红四军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去实行游击以求本身的扩大,如何集中力量去实现党的政治口号以发动群众斗争。”“红军尤要加紧帮助发动群众斗争以取得广大群众拥护。有了广大群众在红军的周围,红军的一切困难及本身发展便将较顺利地得以解决。

 

  信中还论述了红军与群众的关系,强调:红军应该与群众组织紧密联系起来,共同开展工作,提高群众对自己组织的信仰,让群众相信自己在建立革命政权和根据地的重要性。在军事方面,毛泽东着重强调了搞群众工作对于红军存在的意义,把宣传、组织、武装、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作为红军的重大任务,指出红四军中部分人员仅凭借单纯军事力量的观点是错误的,应充分重视人民群众在军事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在九月来信中,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概念。

 

  1929 年 12 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着重从思想和人民军队建设上入手,批评了党内的极端民主化和非无产阶级思想,在认识到红四军单纯的军事观点之后,提出了纠正的办法: “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这就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观点。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由把农民仅当作无产阶级同盟军,逐步转变为确立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这一思想成为古田会议的主旨,为党的群众路线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30 年 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从哲学的高度强调了要注重调查研究,指出了想要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就必须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初步论述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原理,指出党的一切正确的决策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这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初步提出了群众路线的理论。

 

  三、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正式确立

 

  1937 年 月召开的洛川会议,讨论并决定了在全国抗战到来之际党的基本行动纲领和工作方针:

 

  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发动抗日的群众性运动,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在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战的前提下,为人民争取应有的政治和经济权利。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革命的实践中正式运用群众路线了。

 

  1938 年 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观点。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胜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中,采取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努力发扬政治民主,实行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的政策,保障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在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中,毛泽东提出了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民兵和农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开展了南泥湾大生产,生动地展现了兵民一家亲的和睦景象。

 

  1941 年 月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其主要内容是在党内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这次运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更深刻地认识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共产党人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毛泽东倡导要养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工作作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党员干部要敢于让群众指出问题,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1943 年 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他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升华为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过程。他还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说明了凡是正确的决策都来源于群众,然后再到群众中宣传和实践。

 

党的群众路线确立的轨迹


  并且越是艰苦的任务,就越需要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联系在一起,要杜绝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提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领导方法。这就把群众路线提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这也是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对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阐述。

 

  1945 年 月 24 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列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并强调群众路线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着标志之一1094。他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1096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闭幕词《愚公移山》中提出,愚公能够感动上帝把两座大山移走,中国人民就有信心挖掉压在人民头上的两座大山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只要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就能挖掉这两座大山,解放全国人民。他还特别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103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全民的抗战,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伟大历史作用,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既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经验的提炼,也是关于人民群众伟大历史作用的经典总结。刘少奇在党的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党的七大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内容载入党章,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正式确立。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和武装力量等外部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人心向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群众路线的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从而为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步确立,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挑战,大量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否长久执政下去的最大考验和危险就是脱离群众。1956 年 月,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报告》指出,中国这个执政党很容易产生脱离实际和群众的现象,这就必须要求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每个党员都必须养成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党的领导方式取决于党是否遵循了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并由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党的成果。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主要贡献是把群众路线同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一起,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凸显了群众路线思想在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把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新一代领导人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新的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些思想都创造性地把群众路线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群众观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1922 年 )[M]/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91.

 

  [2]守 常土地与农民[J]. 政治生活(62 - 67)1925 年 12 月 30日 -1926 年 月 .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9.

 

  [4]周恩来周恩来军事文选:第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30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