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政治课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概念都比较抽象。大多老师在教学中强调理论分析和结论的阐述,只对教材和教案负责,只讲严格不讲宽容,乐于训导却不善于鼓励,这种偏离生活实际、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地引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枯燥感、单调感和厌倦感,打击了学生追求知识的热情。
1 培养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1.1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需要
初中生具有好动、善疑、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他们能掌握些基本的抽象概念,但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生动、形象,使内容显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
1.2符合新时代学习的需要
在思想政治课中激发学生兴趣,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日益广泛,如果思想政治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就不能吸引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2.培养学生兴趣的措施
2.1创设问题情境,巧设疑问悬念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去想象、联想,从而发展学生思维,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此外,在政治课上设置疑问和悬念,也是培养兴趣的一种好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比如在讲初一政治《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这一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列举自己不同情绪的表现,接着提出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老师接着点明是情绪,然后又进一步提出疑问: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呢?由此引入新课学习。由于问题是由学生常所体验的现象中引发,有启发性,所以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留下悬念,为讲授新课埋下伏笔。
2.2联系生活实际,找到知识结合点
经调查表明,学生的兴趣往往产生于学生认识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的那些知识结合点。能正确把握知识结合点,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注重时事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运用形象比喻,采用生动语言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我们在注意理论性、科学性的同时,讲究一点趣味性,把阐述理论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讲授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比喻恰当,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如 “刻舟求剑”讲发展的观点,“守株待兔”讲偶然性与心然性等。其次,教学中就必须抓住时机,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时,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将重点内容讲解清楚;当学生精力分散,就可通过讲个小故事,或有趣的见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将此内容与教材有机的结合起来,回到教材之中。
2.4倡导参与体验,发挥主体作用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提高学习政治的浓厚兴趣。同时,要发挥教师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基本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如在课前五分钟,由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
2.5拓展课外活动,体会课程价值
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多方实践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有用,有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兴趣小组和社会小调查。在兴趣小组里,组织学生学习有关报刊,让大家了解、熟悉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并开展时事知识竞赛、新闻背景分析等活动。另外,也适时地开展了社会小调查,鼓励学生充分调查之后并在课堂上发言交流。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教学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们努力地去探索,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思想政治教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