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武装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当前,如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基础上,以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持久、广泛而深入地掌握人民群众,使之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尺度。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教育、武装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实践活动。列宁曾经把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称作“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有组织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时代”,可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改变世界”为目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把广大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物质力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变革世界的物质力量;而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作自己的“精神力量”,才能完成改造世界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格只有通过“掌握群众”才能获得。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的提出与列宁的继承和发展
在l843—1844年间,马克思就提出,作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革命阶级,“无产阶级能够而且必须自己解放自己”,然而这一革命的实现又有待于无产阶级对于自己肩负的“历史任务”的“完全明显的”意识,这就是作为解放理论的“哲学”掌握“无产阶级”这一“物质武器”,或者说是无产阶级掌握“哲学”这一“精神武器”的过程,认为“思想的闪电”即理论必须“彻底击中”尚处于“朴素的人民园地”的“德国人”(即尚未掌握革命理论的无产阶级),是这场旨在人类解放的革命得以实现的理论前提。《共产党宣言》强调:“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真正革命的阶级”,而这一阶级觉悟的提高则有待于无产阶级理论家以及由他们的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对无产阶级的启发和教育,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一刻也不能放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人群众的头脑,使其自觉地将局限于为自身利益的斗争上升到为人类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使工人运动摆脱“工联主义”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的歧途,并强调这是工人阶级运动唯一正确的道路。共产党人在理论方面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因此,共产党人就必须“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在《法兰西内战》和《给奥·贝贝尔等人的通告信》等文献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重申无产阶级革命“应当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事情”,是一个掌握了历史发展规律的自觉的实践过程;另一方面又强调,这一自觉的过程有待于用能够启发工人群众政治觉悟的“教师”,无产阶级的“真正的教育者”即无产阶级的思想家、理论家去替代“麻痹他们头脑的教士”,从而使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启发他们的阶级意识,用自觉的科学的工人运动来取代非科学的白发的运动,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社会民主党对工人的阶级斗争所能给予的帮助应该是:在工人争取自己最迫切的需要的斗争中给予帮助,以提高他们的阶级自觉”;在批判“经济主义”所主张的工人运动的白发论时,列宁强调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产生“工联主义的意识”;而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立面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力量更为强大,尽管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使工人很容易领会,但具有话语霸权的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却白发而又猖狂地使工人相信它”,其结果就是现代工人运动内部的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派别繁多,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掌握群众”的过程中,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斗争中去。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其全部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进行这项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尽可能把整个工人阶级提高到自觉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水平”。鉴于教育对象在文化水平和阶级觉悟方面的差异,列宁认为,这样的教育是一个分层次的有机的整体工程,应当具备小学、中学和大学等不同的层次性,既要着重于初等程度的“识字课”和中等程度的“知识入门”课,即一般群众和党的干部的教育,又不能忽视“独立思考”程度即党的领袖和理论家的理论创新教育,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既层次分明又有机协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在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活动中,现在和将来始终都有某种教育因素:应当培养整个雇佣工人阶级去担任为全人类摆脱一切压迫而斗争的战士的角色”。列宁还认为,理论教育的关键在于与群众运动和革命实践的密切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是独立产生的,但只有在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使群众“根据切身经验也确信其正确”时,马克思主义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初起及其特点
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奠基人,毛泽东同样极其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他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用社会主义教育农民及其他群众”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针”,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性与新民主主义的现实性,共同铸就了初起阶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路径:将作为主导因素的社会主义文化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创新道路。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施就具有了历史必然性。这一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自身的若干特点。
一是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极其广泛的国家,以致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了大多数。这种历史特征,使得中国的“革命的知识分子”具有某种程度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首先觉悟的成分”,是“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广大的传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能成功的”;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他们往往不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容易滋生教条主义的思想。中国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民众相结合的道路,不断克服自身的教条主义倾向,方能变成先进理论的宣传者和广大群众的组织者。针对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根源,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的本质属性,形象地表述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这一态度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克服党内“左”倾路线的基本途径:“全党必须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并着重联系中国革命的实践,以达到进一步地养成正确的党风,彻底地克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等项倾向之目的。”
二是理论教育的多层次性及途径和形式的多样性。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层次性及其形式各异的理论教育途径是伴随着党的“三大法宝”的形成过程出现的。第一,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敌人的强大、红军的弱小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特点,决定了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与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始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广大群众,有待于我们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工作,资产阶级抗日派和我们建立同盟,也还待我们的进一步工作。把党的方针变成群众的方针,还须要我们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的、艰苦卓绝的、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
第二,由于中国革命的重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因此,红军除了打仗外,还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政治任务的执行者,是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教育者。通过军队内部的思想路线教育,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方面,通过连队党支部的政治教育,提高士兵的阶级觉悟,使士兵“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是提高革命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自觉意识的重要途径。第三,为了启发广大群众的自觉意识,除了要依靠正规的小学和中学,不正规的村学、读报组和识字组外,还要利用各种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形成新秧歌、新秦腔等大众化的文艺形式,达到教育的目的。或者说,文艺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和普及方式。除普及教育外,还必须着眼于提高层次的教育,“自觉地造就成数万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使其成为党联系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桥梁,通过他们从理论联系实际的立场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解释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找出其中的规律,并且通过党员和干部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再使之回到群众中去,为群众所采用,所实践”。这个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得以实行,革命统一战线得以建立的过程。第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以发扬党内民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耐心说服和教育的形式进行,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第五,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同民族的形式密切地结合起来,“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形式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
三、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开创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局面。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惠及全国人民的最广泛的民族现代化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是它的方向,爱国主义是它的基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地努力奋斗是其基本策略,因而党的统一战线的范围也就使理论教育的对象从来没有这样广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实践过程,使人民群众在其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切身感受中,认清社会主义制度与过去的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和当今资本主义制度相比较的优越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自觉程度从来没有这样深刻。而作为行动指南的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不断发展创新的,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向前进,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提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教育命题,如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教育的“三个面向”;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教育全国人民和干部成为“四有”新人;强调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对青年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在新形势下要继续进行艰苦奋斗和艰苦朴素的传统教育,等等。在教育方式上,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内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头脑的以理服人的过程,因而说服教育和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其基本形式,要切合群众的思想实际,既不能搞运动又要反对简单片面武断,从而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奠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传统的教育模式具备了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巨大空间。
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新形势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全国人民,看作是实现党的领导、保持政治稳定的“思想基础”新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坚持中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解释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用不断发展和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源泉,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尊重作为实践主体的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关键。具体来说,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这就决定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标准,在于它能够推动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的发展,实现和维护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它能够“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在理论创新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蓬勃展开。
十六大以来,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获得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落实措施(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深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强调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和建设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这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总纲领,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境界,主要表现为:第一,理论创新的内涵在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要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在深入研究三大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时代转型奠定思想基础。第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入了崭新的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发展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到“五个统筹”,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确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做出了重大创新;******同志在2005年2月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具体部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这些结合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实际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强化了这一教育与实践的内在联系。第三,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理论资源并奠定了人才基础。第四,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在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第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既是延安整风思想教育传统资源的当代发展,又是新时期党风建设的重要形式。2004年l1月,中央下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见》,2005年1月,******同志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及其形式的重大创新。
纵观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有这样几个时代特征。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成为全民族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成为保证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基础。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头脑,不断用改革开放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价值所在。其次,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群众所获得的实惠,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际的关联程度,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另一方面,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为代表的各种反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潮的日益严重的挑战,要求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之路,使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深入人心,成为人民群众自觉追求的精神食粮,这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再次,理论掌握群众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其解释实际的科学性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在科学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不断使“精神武器”与“物质武器”日渐融为一体的历史过程。在当前中国,这一过程表现为:飞速发展的社会实践,呼唤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而如何以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持久而广泛地掌握人民群众,使之尽快地转化成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的基本着眼点,也是我们民族思想文化兴旺发达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