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浅谈关于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

2015-09-28 08: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核心作用的主要表现,并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规律、努力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作用;途径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核心作用的主要表现

  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特点。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明确的阐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列宁也强调,在意识形态领域“不是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无产阶级的性质和宗旨,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作为其中根本性的内容,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可以说,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基础,就没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新的时代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要和更高的要求。正如******同志2000年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无产阶级性质和方向的必然要求。

  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是要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才能完成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通过其功能的发挥而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教育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主要包括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教育对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以其提供给教育对象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可以帮助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的人,才能够在自己的各项工作中自觉做历史发展的推动者,把个人的意志与历史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以及“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都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一般规律和基本趋势的理论指导。只有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理论,才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另一方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其提供的科学的世界观帮助教育对象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本质要求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以及******的思想理论中都有着大量鲜明的论述,它贯穿于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各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其无可辩驳的理论威力,排斥和抗拒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的侵蚀和诱惑,对教育对象尤其是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着重大的引导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正是通过培养教育对象正确的人生观而直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创造性的精神动力
  正如前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它内在地要求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僵化、陈腐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失去其价值和魅力。那么,如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创造性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实质。它从来不承认终极的真理,认为真理总是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发展的。它不承认任何一成不变的东西,世界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它强调人的社会实践是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我们不仅要认识世界,更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从来没有停止过其发展创新的脚步,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共呼吸,不断与时代和实践接触并相互作用,不断推进自己的理论创新,正是这种创新的理论本性,使得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与活力。思想政治教育是实践性和时代性都很强的活动,它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其内容和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其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并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作为其核心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了巨大的创新动力和内在机制,使其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呼吸、共命运,永葆生机与活力。

  二、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规律。不断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切实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一种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律。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需要我们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在规律的认识,并遵循这些内在规律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全面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规律非本文所及,这里着重强调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遵循的几条重要原则。

  1.坚持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在随着实践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态和丰富自身的内容。我们必须厘清它的理论层次,做到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质,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与活力的关键所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要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群众,丰富他们的思想,坚定他们的信念。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光辉典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要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引导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始终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人民群众,紧跟时代发展变化,紧跟理论创新步伐,紧贴党的中心任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是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2.坚持整体性原则,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必须正确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粗浅的问题,现在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长期以来,我们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存在许多误解,以致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很多弯路,犯了一些不应该犯的错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更是取得了巨大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其内在各个要素(原理、形态等)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任何肢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做法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本来要求的。因此,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向广大群众进行传授和教育,使他们获得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念,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使他们能够从整体性上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从不同的组成部分中获得一些有时自己都很难统一起来的支离破碎的个别结论,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无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整体面貌和精神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原则,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广大群众,这是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和内在要求。

  3.坚持以人为本,凸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
  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个体系和内容,无处不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它是以人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始终以人为中心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建构的。马克思、恩格斯多次强调,未来“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更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正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生动体现。可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理论导向和教育理念中,片面突出强调社会需要的目标而忽略了人的发展的目标,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终极关怀,致使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常常忽略了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给人们造成人只是手段和工具的印象,从而使受教育者产生疑惑和厌倦,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威信和实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然要求。

  三、努力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离不开教育方法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内容相比较,具有系统性、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其方法的特殊性,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自身的特点,积极探索教育方法的创新。


  1.坚持理论灌输与启发疏导相结合
  一方面,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理论灌输。理论灌输是一条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它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正如列宁所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

  另一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规律,把灌输原则与启发疏导有机结合起来。我们所提倡的灌输绝不是板着面孔,生搬硬套马列主义的词句,搞“单向式”、“填鸭式”、照本宣科地空洞说教,而是要求哲理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内容、方法和效果的统一,提高理论灌输的艺术和水平。用生动丰富的实际材料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运动的规律,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所以,搞好灌输教育必须伴之以耐心教育,启发疏导,将各种教育形式、方法和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2.充分尊重、切实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有机统一在一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民主观念都已经有了极大提高,在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必须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问题。只有充分尊重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才有可能调动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否则,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将是一句无法实现的空话。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尊重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就是要构建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受教育者不仅以教育过程中的客体身份参与教育过程,而且也是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接受理论思想、道德观念的主体的身份参与教育过程。教育者在一定条件下必须向受教育者学习,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以适应教育的需要。要着力改变过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中所处的不平等地位,切实改变教育者高高在上、生硬说教的现象,建立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民主、平等、互动的关系,从而真正做到尊重人、信任人、理解人、爱护人、关心人,不断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3.坚持知识教育与情意教育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理论严格的科学性与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把知识教育与情意教育高度统一起来。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知识性的特点,而忽略了情意教育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既是知识教育,但又不仅仅是知识教育。它是在对受教育者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使受教育者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的同时,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品质,并用以指导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不是要求把我们的头脑变成塞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仓库,而是要获取一个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因此,我们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知识教育与情意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者们的个人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质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和熏陶作用,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感染力。

  4.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相比较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正如******同志所指出的:“在我们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思想活跃,各种观念大量涌现,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和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这是难以避免的。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干部群众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正确和谬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真马克思主义与假马克思主义的较量将是长期的复杂的。面对这种形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以开放的态度、科学的勇气,正确地引导人们开展理论交锋和思想斗争,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比较、斗争中,分清正确与谬误,划清是非界限,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