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

2015-09-26 09: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必须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基本规律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并形成了指导革命和建设胜利前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总结和概括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品质,理论自身的开放性、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内驱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固有的理论品质,理论本身的开放性、批判性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成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使得它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有益成果,从而使自身在研究方法上得以完善、在理论内容上得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正是坚持开放性思维,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前人和同时代人所创造的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内的一切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其本性来说还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早在开始从事其理论活动的初期就明确宣布:“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如果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劳永逸的决定,那么我们便会更明确地知道,我们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我指的就是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所以我不主张我们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列宁强调,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以严格的批判态度对待各种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思想,反对各种曲解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倾向,同时也以严格的批判态度对待自己。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吸纳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的精华”,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的历史阶段,正如******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列宁主义,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这种彻底的开放性和严格的批判精神,保持其科学的纯洁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理论创新必须植根于现实实践的土壤,社会实践的至上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原动力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源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原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现存事物。”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远离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书斋理论,而是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现实的理论。它在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又在这种实践的过程中使自身不断经受检验,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造着自身的主观世界,且从深度和广度上加深着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这种实践的至上性决定了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检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当“具体的社会政治形势改变了,迫一切的直接行动的任务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因此,马克思主义这一活的学说的各个不同方面也就不能不分别提到首要地位”。“应该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较大的创新是在正统期问出现的,是同重申诸如阶级、革命、国家和唯物主义等这样的基本概念一起出现的,新的概念和理论的引进,是为了解决历史发展和革命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毛泽东同志深刻指明了社会实践与理论创新的辩证关系,“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机制。

  三、理论创新要求认识主体必须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思想解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键环节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的理论体系,但并不意味着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一个自然而然地过程,它需要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和实质的准确把握以及对社会实践状况的深刻理解。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需要一大批“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理论的说明”的理论家。有了这样的认识主体,才能够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体化,才能够把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这种创新观念、创新勇气,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同志也强调指出,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侄桔中解放出来”。解放思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键环节。

  四、开展正确的思想斗争,在批判错误思想观点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地与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在同错误思想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的。

  综上所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具体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统一,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本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与基本规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