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浅析******同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015-09-22 09: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健词:马充思主义 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
  论文摘要:******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以马充忍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当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对马充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紧迫课题,人的全面发展是解决人的内在精神雷求的必然,因此,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祈社会的本质要求。
  ******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志提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依据,它使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以唯物史观作为标志,而唯物史观在创立之初,就包含着两个价值的尺度:一个是社会发展的尺度—客观尺度,另一个是人的发展尺度—主观尺度。马克思在论述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时从如下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从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人手,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并进一步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t,正是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才导致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过渡;另一方面,马克思还从人的发展角度,将社会发展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人与人的依赖关系占主导地位的阶段、物的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相对独立性阶段和建立“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在第一阶段个人没有任何独立性,而是直接依附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在第二阶段大t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同他人的普遥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能力和个人关系的普遍性;在第三阶段,人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长期以来,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以往我们在研究和宜传唯物史观的过程中往往突出了其唯物性、社会价值尺度、社会有机体方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个人价值尺度和对于主体的人文关怀。改革开放后这一问题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同志在“七一”讲话中重申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提出了关于社会与人的发展二者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的思想,突出了两种价值哲学尺度的统一,把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实践层面上全面地推向现代形态。
  二、******同志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性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紧迫课题。人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作为主体,人只有实现全面发展,才能建成一个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社会。没有主体的现代化,即使社会实现了现代化,“即使经济已经开始起飞,也不会持续长久”。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政府就提出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在我国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社会取得巨大进步,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进而开始向小康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在当代,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既要解决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之后如何进一步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又要解决在人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如何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因为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休,经济文化的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当人得到全面发展后又会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可见,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为前提、互为基础的。仅仅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解决人的内在精神要求的必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从而对每个个休人的精神、思想、心理和信仰等精神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现代化的后发性及其所受到的内外部压力和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在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主要定位在经济发展上,人们对于现代化的理解更多地侧重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而对社会全面发展缺乏认识,尤其对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的认识更加淡薄。将人作为经济现代化的手段,这样对人自身的关心,就自然而然地侧重于物质利益和需要的满足。此种情况的出现虽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却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有些人道德沦落,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有些人缺乏理想信念、人文精神;当有些人的自身利益在改革中受到冲击后,心理上出现失落、焦虑和烦恼;有些人对异常激烈的各种思想文化竞争和文化渗透无所替惕;还有些人对社会多样化和价值多样化的现实感到无所适从,认识上出现棍乱和偏差,等等。这些消极的心理休验和精神感受给人们带来心灵的痛苦、精神的空虚和人性的失落,必然会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鉴此,跨人21世纪之后,我们必须全面、深人、细致、准确地了解和研究社会变革所引起的人的生存方式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人的内在精神需求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影响的心理休验和精神感受。只有这样,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实现党的纲领的必然。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的、精神的、生存的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鉴此,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远大理想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理想和目标,必须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未来。既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现实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善,从而实现人的物质生活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实现人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既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现实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兽,从而实现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关心人民群众的个性发展,针对依附性人格,强调人的平等发展,自主发展,以及创造性发展。唯有如此,才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进行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

   (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实现“三个代表”的逻挥必然。“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十六大的成果之一写进了党章中,这无疑为我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休要求。而要实现这一要求,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全面发展,才能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这一根本要求,亦要求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核心内容,实现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就是努力提高全体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从而实现全休人民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进而“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公民”。“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其中最具有时代先进性而且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形式的利益,就是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必然会对自己的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逻辑必然。
      三、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杜会主义新杜会的本质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也许使有人产生这样的疑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还为时过早。事实上并非如此。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要求;其次,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全面进人了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小康社会,这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文化条件;再次,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更显其重要性。众所周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主体性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明显上升。不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主体素质,我们的这一宏伟目标将难以实现。这当然不是贬低客观历史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主体性因素和客观历史条件的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将更加密切,正如******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替,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物质文化发展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科学揭示和高度概括。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物质文化生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劳动者的素质如何,这往往与他创造的劳动对象是相互一致的,即有什么样的劳动者,便相应地生产出什么样的劳动产品。从这个意义讲,人的发展程度决定劳动及其产品的发展程度。人的发展越全面,越充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就越高,人民的生活也就越能得到改替。另一方面,社会物质文化的充分发展,又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曾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位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对象生产主体”就是将对象转化为主体活动的能力,即通过消费的形式,将产品变成主体自身的生命结构和本质能力的构成因素。从这个意义说,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发展,是由于主体的对象存在,即通过生产和消费他们的劳动产品,才产生出来的。因此,社会物质文化条件发展得越充分,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也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之间,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不可偏废。没有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在全面发展的社会中才能逐步实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