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试论******发展伦理思想探析

2015-09-22 09: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 发展伦理思想 人本情怀 粉神文明 协调利益
  [论文摘要]******把发展提高到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加以审视。******发展伦理思想是莫定在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特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伦理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人本情怀,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发展伦理思想关于在发展中重视精神文明的论述、着力协调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各种发展利益关系。
  ******发展伦理思想是奠定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特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基础上的。他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正是由于******认识到发展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他把发展提高到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高度加以审视。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稳定局面;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从根本上摆脱经济落后状况,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都离不开发展。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伦理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的人本情怀,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发展伦理思想关于在发展中重视精神文明的论述、着力协调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各种发展利益关系。
     一、发展中对人的关切
  在发展中对人的关切是马克思主义发展伦理思想中一以贯之的价值主线,也是******发展伦理思想的重要特色。******在阐述“三个代表”之间辩证关系时指出,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还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一)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从唯物史观出发,强调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
  ******从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角度指出,人  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还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伟大创造精神,保证民群众依法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实现自己的愿望和利益。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发展标准。1998年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改革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又指出,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苦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还强调,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因为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也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只要广大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改革,我们就一定能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和矛盾,即使出点这样那样的问题也好办。而要赢得群众拥护,最根本的是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基本群众共同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根本准则。
   (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首先指出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在政治上的意义。他说,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的最终体现,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就会得到更加广泛的支持,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更加巩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也必须看到,目前城乡居民收人水平还不高,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政治的高度和稳定的大局出发,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生活问题作为党和政府的根本任务。
  ******还指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他论述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途径,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人,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理消费。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实精神生活,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特别要改善居住、卫生、交通和通信条件,扩大服务性消费。逐步增加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保健水平。实行保障城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到20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尤其强调社会保障的作用。他指出,社会保障,是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社会保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降低生活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增强他们的生活安全感。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人,不断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的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进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发展生产力,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认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物质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还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予以重视、贯彻和落实。
  二、发展中对精神文明的重视
  ******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他把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作为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和组成部分,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区别以往社会制度的重要标志,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他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形态,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没有社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没有动力,经济发展目标就难以实现。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党明确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就是为了既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完整地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因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也难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批评只重视物质文明建设而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做法。他指出,社会文明既包括物质文明也包括精神文明,缺少任何一个方面,社会就是畸形的,也不可能健康地向前发展。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还把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提到发展社会主义的战略的高度。他指出,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是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重要战略方针。越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人民正确的思想道德武装,弘扬崇高的民族正气,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尚。这样才能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重要保证,才能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具体途径。******指出,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还特别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需要发扬哪些创业精神。他说,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处在艰巨的创业时期。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有伟大的创业精神来支持和鼓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学习外国、自强不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同心同德、顾全大局,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这些都应该成为新时期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的创业精神。他强调,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协调各种发展利益关系
   ******发展伦理思想坚持发展的目的性和手段性的辩证统一。他强调,要通过改革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比如中央和地方,沿海和内地,城市和农村,大中型国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以及全局和局部,长远和眼前,国家、集体和个人等等之间的利益关系。对于如何处理这些利益关系,******指出,基本的原则应该是,从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激发各方面创造精神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办一些大事情的优越性。这就是说,既要照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又要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
   (一)协调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对于现实中存在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指出,要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处理地区差距问题。一是要看到各个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现象。二是要高度重视和采取有效措施正确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三是解决地区差距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应该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要求人们充分认识到尽管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但在经济上是一个整体,相互支持,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根本的利益是一致的。他说,我们事业的发展如同一艘前进中的航船,中央和地方都在这条船上。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同舟共济,谁也不可能置身于整体之外,谁也不能强调自己这里要特殊,更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如果船翻了,无一幸免,都要遭殃。只有大家都认识到这个道理,我们的航船才可能乘风破浪、胜利前进。
  ******特别关心西部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振兴中华的宏伟战略任务。实现了这个宏图大略,其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社会的深远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全党同志和全国上下必须提高和统一认识。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强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上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民族地区地域广大,资源丰富,潜在市场广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要求,也是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的要求。
   当然,促进各地区之间协调发展并不反对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的步伐。******指出,要从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地区优势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把东中西各地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我们强调协调发展,是要在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和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得更好。
   (二)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发展关系。******  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该正确反映并有利于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这始终关系党的执政的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和认真实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一些发展相对落后,生活相对困难的群众,各级党和政府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他们的困难如果解决不好,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且可能产生影响人民团结和社会安定、甚至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的种种问题。我们常常讲要标本兼治,标本兼治关键是治本。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体摆脱困难,使他们安居乐业。
  ******一方面反对“一大二公”的空想社会主义浪漫遐想,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是难以避免的;另一方面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如果差距悬殊,而且任其扩大,就会造成多方面的严重后果。******还提出了协调社会成员之间的发展关系的具体措施。他指出,要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城乡居民收人。同时,要把调节个人收人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要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合法收人,取缔非法收人,调节过高收人,保障低收人者的基本生活。
  (三)协调工农之间的发展关系。******十分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民阶级为了新民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新时期,城乡差距大,农业人口多,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局,关系着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不但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越是加快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保护农业、加强农业。要真正地而不是表面地、实际地而不是口头地、全心全意地而不是半心半意地加强农业这个基础。建国初期实行依靠农业积累发展工业的战略是必要的。现在条件不同了,应该调整结构,包括调整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信贷资金结构。宁肯暂时少上几个工业项目,也要保证农业发展的紧迫需要。特别要保证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保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保证贫困地区的开发和建设有较快的进展。在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安排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安排工农业两大门类资金投放的比例。
  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受天气、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是社会效益大而比较效益低的产业,靠市场调节不行,必须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加以扶持和保护,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做法。要制定引导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多方筹集农业发展资金的政策。合理调整工农、城乡利益关系,按价值规律同农民打交道。健全主要农产品风险基金和储备调节制度,减少农业的市场风险。引导二、三产业加强对农业的支持,逐步形成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工带农的机制。充分运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更多一些利用国外资金、技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从农业自身来讲,要强化科教兴农,优化内部结构,走贸工农一体化发展路子,逐步实现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从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
  (四)协调人和自然之间发展关系。******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分析了协调人与自然界之间发展关系的重要性。他说,我国有十二亿多人口,资源相对不足,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绝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发展不仅不能持久,而且最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难题。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还将发展伦理的关怀从现代人拓展到后代人,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对如何协调人和自然之间发展关系,******指出,就是发展不仅要看经济增长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始终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良好条件,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问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要通过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