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浅谈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的人”的再认识

2015-09-10 09: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现实的人  抽象的人  本质  精神  意识  历史主体  自我意识  自我运动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以往历史观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 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来创建“新唯物主义的”的历史观的。从黑格尔“精神的人”、费尔 巴哈“感性的人”到马克思“现实的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是任何历史观研究的一个起点和前提问题,唯 物史观也不例外。但是,马克思注意唯物史观与以往历史观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从“抽象的 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来创建“新唯物主义的”的历史观的。从黑格尔“精神 的人”、费尔巴哈“感性的人”到马克思“现实的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在其庞大的思辩体系中,一般来说,并不否定人 的劳动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对此,马克思曾作过这样积极的评价:“黑格尔由于理解 到——尽管又是通过异化的方式——有关自身否定的积极意义,所以同时也把人的自我异化 、人的本质的外化、人的失去对象和失去现实理解为自我获得,本质的表现,对象化,现实 性。简单说,他在抽象的范围内把劳动理解为人的自我产生的行动,把人对自身的关系理解 为对异己本质的关系,把那作为异己存在物来表现自身的活动理解为生成着的类意识和类生 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75页)
  但是,由于思辩体系的需要,黑格尔对于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活动是从纯精神运动的抽象 意义上进行论证的。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精神被奉为世界的创造主,它“构成世界的内在 、固体的、深邃的本性”。他认为精神创造世界的运动是具体地通过自我意识的对象性运动 来实现的。
  黑格尔认为,人的本质在世界中的实现和展开就是自我意识的自我运动。自我意识的这 种运动实际上包含了从自我意识到对象再回到自我意识这样三个逻辑的环节。在黑格尔看来 ,这三个环节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圆圈,意识的运动就是这样一个圆圈式的发展过程。
  由于黑格尔把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异化以及异化的扬弃都精神化了,因 此,不仅现实社会中人的本质的异化被看作意识的活动,而且异化的扬弃也被看作是对异化 的一种自我认识,即自我认识到“在自己的异化本身中也就是在自己身边”。正如马克思所 指出的黑格尔对异化的这种精神的扬弃,不但没有触动现实的一根毫毛,反而为异化的现实 作了哲学论证,异化的扬弃成了异化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证”。
  19世纪中期,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们要求变革不合理现实的要求日益强烈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形势日趋成熟,于是,时代要求冲破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束缚,破 除安于现状的保守态度,发扬变革现实的主体精神。正是在这种情势下,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唯物主义从黑格尔哲学的神秘体系中破茧而出。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是以人为本的唯物主义,针对黑格尔把“绝对精神”当作绝对的主体 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明确提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的唯物主义观点。在他看来 ,人首先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是物质和精神,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而且精神以物质为 基础,灵魂以肉体为基础,精神、意识不过是大脑的机能,脱离了大脑的精神、意识就只能 是“虚无”。因此,他嘲笑黑格尔的思辩哲学是“无头脑的哲学”。同时,他认为人是对象 性的存在物,人必须借助于对象化来表示自己的本质。
  但是,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考察始终停留在人的自然的、感性直观的基础上,即使涉 及人的社会性,也把它归结为“人的一切本能的需要和本质的总和”,或者归结为理性、爱 、意志力这些单个人所固有的“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因此,费尔巴哈所说的人只是“感性的人”,它显然不同于黑格尔的“精神的人”,但 它仍然栖息在现实社会关系之外。


在费尔巴哈之后发展费尔巴哈的工作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马克思在论唯物史观 的起点问题中谈到:“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 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生活条件,包括他 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经验的 方法来确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6-67页)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起点范畴就是“现实的人”。对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 马克思、恩格斯作了明确的论述,并对什么是“现实的人”作了确切的界定。所谓“现实的 人”扬弃了“劳动”和“人”,是比劳动和人抽象程度更高的范畴。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直接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克服了它脱离社会实践的直观性;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改造了黑格尔的哲学,吸收了它在抽象 思辩中隐含的关于人的“劳动的本质”,关于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是对象性活动过程的思想 。正是在这种批判继承并发展前人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具体论证了关于“现实的 人”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我们谈到人的时候,首先应该确立的前提是,人“无疑是有 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 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 页)。哲学所关注的是人的本质,但要讨论人的本质,首先必须承认人是有生命的客观存在 ,是有血有肉的现实的人,而不是某种无人身的精神或意识。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 本质的思想首先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的合理思想。
  但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停留在这里,而是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提出了人区别动物的 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语言、文化或随便别 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然而,人区别与动物的最本质的特征却是生产劳动,“这些个人把自 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的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 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然而,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到此为止,对于“现实的人”的探讨还必须进一步回答 :人是在什么样的物质和社会的条件下从事生产的?他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生产? 因此“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 生产是一致的,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 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8页)在马克 思、恩格斯看来,假如离开人的生产物质条件来谈人的劳动本质,这仍不免陷入抽象的议论 ,只有把人放在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之中加以考察,才能揭示“现实的人”的真正现实的本 质。
  因此,“真正现实中的个人”,不仅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而且“是在一不定期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这就 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什么是“现实的人”的最概括的说明。
  从黑格尔“精神的人”、费尔巴哈“感性的人”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的人”,这是 一次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的飞跃。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