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方便对药物进行研究,赵学敏搬进了弟弟的“养素园”,亲自松土、施肥、种草、治虫,夜以继日地观察草药的生长过程。开明的赵父见儿子有此做法,也不再干预;学医的赵学楷当然更是欢迎,毕竟有人可以讨论嘛。
这段时间,赵学敏萌发了一个理想,就是为《本草纲目》写续篇。然而,他更知道,要想在完成这个理想,一定要走出去。于是,他选择做一名游方医,在浙江上虞、临安等地,一面行医,一面向当地人请教。这才有了前文的救治吴公子的故事。
3
话说赵学敏在外行医多年后,带着几袋子资料回到“养素园”,从此便集中精力为《本草纲目》写续篇。公元1765年,号称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书稿终于在赵学敏手中诞生了。后来,赵学敏经过三十年的增订工作,此书更加完备。他逝世五十多年后的公元1864年,这部书终于得到刻印。公元1887年,《本草纲目拾遗》被附于《本草纲目》之后重印,流传后世。
《本草纲目拾遗》书影(来源于网络)
作为《本草纲目》的续篇,《本草纲目拾遗》最大的贡献还是对《本草纲目》的有效补充。正如赵学敏在书中所写,“专为李氏之遗而作,凡纲目巳登者,或治疗有未备,根实有未详,仍为备之。”
在为《本草纲目》药物补漏方面,最可圈点的是,《本草纲目拾遗》所记921种药物中,《本草纲目》没有收录的达716种。这921种药物包括植物药577种,动物药160种等。植物药又含民间药方与外来药方,比如有趣的冬虫夏草、可入药的玫瑰花、可预防肝癌的盆垂花等。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小小盆垂草,可以防肝癌(网络图)
在结构方面,针对《本草纲目》把藤归为蔓部的缺陷,他认为“木本为藤,草本为蔓,不能混淆”,于是便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新增藤部。赵学敏深知,要发展前人的工作,首先要对其工作朝廷整理。于是,他在《本草纲目拾遗》的第一章中,纠正了《本草纲目》的37条错误。
《本草纲目拾遗》是《本草纲目》后对本草学的再一次总结。自此,医药学家研究《本草纲目》时,一般都要附上此书。清朝时,政府组织多次对《本草纲目拾遗》进行重印。建国后,此书又有多种排印本和影印本,受到中医药学家的青睐。
值得一提的是,《本草纲目拾遗》书中随处可见赵学敏在研究本草学方面的严谨。比如,前文在西溪为吴公子治病后,他不但在第四卷《草部?翠羽草》中详细记录自己治病的过程,还对翠羽草的药性、入药、主治功能等进行记录。而这些资料,都是他回家在“养素园”亲自种植,详加观察其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的结果。如此种种,充分说明,这本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本草纲目》续篇,其诞生是何其不易!
---------------------------------------------------------
【参考资料】
1、论文《<本草纲目>与<本草纲目拾遗>的学术传承性》,作者金芷君著,2006年9月。
2、《<本草纲目拾遗>的民间药物和民俗文化》,宋立人著,2010年10月版。
【备注】
1、走方医,也称草泽医,因为吸引人们注意力,常手摇串铃,以卖药治病为业,又称“铃医”。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中的喜来乐就是一名走方医。
2、翠羽草,又名金鸡独立草、翠翎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翠云草的全草。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安徽等地的阴湿山石间。属于卷柏科。卷柏科是高等植物的一个科,属于厥类植物门,生於山林阴湿地,作药的话有清热利湿,解毒止血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