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_static/assets/images/user_logo/0a7a9692464d2dc6fe0749a40f9ba3e3f4890a6b.jpg)
世界十大著名油画包括:《蒙娜丽莎》《无名女郎》《女占卜师》《宫娥》《海伦娜弗尔曼肖像》《吹笛少年》《维纳斯的诞生》《奥菲丽亚》《克里斯蒂娜的世界》《美国哥特式》。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被称之为油画界的拔尖之作,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蒙娜丽莎祥和温柔的笑容,给很多观赏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如今蒙娜丽莎也受到了很多油画学习者的关注。
2、《无名女郎》
《无名女郎》现如今收藏在莫斯科的博物馆中,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无名女郎讲述的是莫斯科城市中一位有见识、有个性的女性,现如今也正是受到了男性追求的女性。
3、《女占卜师》
《女占卜师》是拉瓦乔早期风俗画的代表作,描绘出了女性朋友高贵个性,有尊严的形象。女性朋友同样也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尊严,同样也应该获得他人的尊重。
4、《宫娥》
《宫娥》这部作品是委拉士贵支1656年作的,是一幅有着风俗性特色的宫廷生活画。讲的是在宫中一位非常高贵的女性。旁边有众多的侍女来伺候这位女性,从中也表达了对于人人平等的渴望。
5、《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海伦娜弗尔曼肖像》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这幅肖像人物油画是用漂亮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的,线条十分流畅。描述的是一个非常高贵并且美丽的女性。在很多上层社会中,对于女性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也只有这样一位典雅的女性才能够获得认可。
6、《吹笛少年》
《吹笛少年》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于1866年创作完成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现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描述的是一个国家护卫队中一位年轻的男孩正在吹笛子。表达了小男孩对于未知的渴望,也体现了生命的活力。
7、《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是他最受赞誉的作品,《维纳斯的诞生》宽厘米,每175厘米,是一件大幅作品,制作约在1487年,这是距《春》10年后,开始用画布代替木版画的。
8、《奥菲丽亚》
《奥菲丽娅》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里的故事情节。画面上没有悲剧气氛,为了描绘自然环境,画家多次实地写生。
9、《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安德鲁·怀斯油画《克里斯蒂娜的世界》,创作于1948年,在创作这幅作品之前,他两岁的儿子和父亲在车祸中意外身亡,突如其来的事情让他倍受打击。随后他几乎整个夏天都在画这幅画,作画时并没有什么人来看,就连他自己也觉得这幅画很平淡无奇。当这幅画一经发表,他收到来自全世界的信件询问他画里的少女在做什么。
10、《美国哥特式》
格兰特·伍德的油画《美国哥特式》,描绘了一个大萧条时期的农民和风度翩翩的妻子,格兰特打算这对夫妻代表父亲和女儿;实际上他们都不是。男的是伍德的牙医拜伦·麦基比,旁边是艺术家的妹妹南·伍德·格雷厄姆。
汉宫春晓图估计大家也听过,其实很简单的,它是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一幅绢本重彩仕女画,其实就是非常生动细致的描绘了汉代宫女的生活图,在技法上面我说不了太多,但是画的感觉就是整体的非常干净整洁,极具特色,画风也非常的大气,多的也不敢多说了,下面交给更加专业的人,所以汉宫春晓图赏析论文和内容揭秘送给大家! 汉宫春晓图的内容揭秘 《汉宫春晓图》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用长卷的形式描绘后宫佳丽百态;画中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其中,亦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故事。 除却各仕女群像之外,亦融入各种文人式的休闲活动:包括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等。 画作自右往左依次为: 最右方的宫廷外景,晓烟中露出柳梢,花柳点出“春”,晨烟点出“晓”。围墙内一湾渠水,鸳鸯白鹇飞翔栖息。 一宫女领三孩童倚栏眺望水上飞鹇。宫室内两宫女冠袍持宫扇,似待参加仪仗。 一宫女凭栏望窗外孔雀。两便装宫女,一饲喂孔雀,一依傍门后。 户外一人提壶下阶,三人分捧锦袱杂器侍立,一后妃拢手危立,注视宫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随两鬟,一鬟浇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画屋宇阶棂。 有一树似梨开白花,树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采花插鬓,有人持扇迤逦而来。再左平轩突出,轩内女乐一组,有婆娑起舞者,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乐器者,有持笙登级者。轩后屋中两人正在整装。阶下六入围观地下一摊花草,同作斗草的戏,其余两人正匆匆赶来。上方门内两人却罢琴卧地读谱。 正屋一大群人,弈棋、熨练、刺绣、弄儿,各有所事。阶下六人,捧壶携器闲谈。左厢两人弄乐。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画工为的写照。另有十余人拱卫侍从。 最后宫女一人扑蝶于柳梢。柳外宫墙,男卫四人,分立于宫墙的内外。 全卷于一组女乐处分为上下两辑,合为一卷。 汉宫春晓图赏析论文 《九仙学苑》是由著名古代书画收藏家朱绍良先生作为清艺汇古代书画研究班导师开辟的专栏。 朱绍良先生曾被《收藏家》杂志评为全球华人收藏家榜首,他力求在此栏目中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近20年收藏经验与心得,带领学生们探究用科学方法论鉴别和欣赏中国古代书画,朱绍良老师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广州美院。 仇英《汉宫春晓图》赏析 作者:吴云格 在传世仇英绘画作品中,台北故宫收藏的《汉宫春晓图》卷最为精彩,描绘汉代宫闱的日常生活场景。这一历史题材绘画,使用南宋院体绘画技法,在明清以后人物绘画中无出其右。 仇英《汉宫春晓图》 作者小传: 仇英(1482—1559),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明朝著名画家,画法主要师承赵伯驹和南宋“院体”,擅画人物,尤其擅长画仕女,还善于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明丽有致。是“明四家”之一。 仇英出身工匠,早年为漆工,之后从而业画。年轻时以善画结识了许多当代名家,为文征明、唐寅所器重,仇英的好友彭年记载:“十洲少既见赏于横翁(文征明)”,又拜周臣门下学画,并曾在著名鉴藏家项元汴、周六观家中见识了大量古代名作,临摹创作了大量精品。他的创作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作品介绍: 《汉宫春晓图》,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绢本重彩,尺幅很大,×,作为装饰性绘画来说属于巨制。汉宫春晓是中国人物画的传统题材,主要描绘宫中嫔妃生活。 《汉宫春晓图》是明代画家仇英的绢画作品,该画作用手卷的形式描述初春时节宫闱wei(古代宫室两侧小门)之中的日常琐事:妆扮、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画出后妃、宫娥、皇子、太监、画师凡一百一十五人,个个衣着鲜丽,姿态各异,既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显示了画家过人的观察能力与精湛的写实功力。人物皆唐以来衣饰,取名汉宫,是当时对宫室的泛指。《汉宫春晓图》纵厘米、横厘米,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论证: 一:山石笔墨论证: 既然是笔墨论证,简单介绍一下仇英的师承。仇英的师承成长顺序是什么呢。山水画法主要师法赵伯驹,刘松年,后又学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院体传统。张丑在《清河书画坊》中对其评价说“仇英画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伯驹” 1:与王维笔墨对比王维: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后人推崇为南宗山水画之祖,现存的古代山水画中,有一些为王维之作,如王维《江山雪霁图》。是不是王维手笔,还不能轻易下决定,虽然不是王维真迹,但某些方面保留了王维画的一部分,王维的画本来很多,他开始学过“国朝第一”李思训的画法,不但青绿着色,笔法精细有“刻画”之痕。 王维笔法精细有“刻画”之痕。陈继儒说“王维之画笔法精细”米芾说“王维之迹,殆如刻画”大青绿笔法精细。刻画是五代以前古代山水画的特色。 《名画录》里这样说仇英:“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惭古人”画山水以青绿为多,细润明丽而风骨劲峭。 2再了解下赵伯驹,赵伯驹是南宋著名画家,字千里,为宋朝宗室,宋太祖七世孙,远师李思训父子,笔法纤细,直如牛毛,极细丽巧整的风致,建立南宋画院的新旗帜。 3李唐,南宋画家,变荆浩,范宽之法,苍劲古朴,气势雄壮,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是南宋新画风的标志。李唐的画风是刘松年,马远夏圭等的师法。 4 李成是五代宋初的画家。师承荆浩,关仝,画山石如卷云,画树木创“蟹爪” 了解了各家的笔墨风格,这样看来就不难理解仇英的笔墨了,他综合前代各家之长,既保持工整惊艳的古典传统又融入了文雅清新的趣味。如图仇英的汉宫春晓图的第八段 二:人物画法论证 仇英画人物吸收南宋马和之及元人技法。 1马和之,中国南宋画家,擅长画佛像,界画山水,尤其擅长人物,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马和之创马蝗描。用笔起伏,线条粗细变化明显。着色清谈,笔法飘逸流利。绘画风格与吴道子相仿。当时有小吴生之称。 2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画人物,笔试圆转,衣服如飘带如风飘扬,后人称这种风格“吴带当风”画史尊为画圣,宋代李公麟的朴素淡雅的白描,便是从吴道子发展而来的,白描成为我国绘画上的一种新体例。这样追溯上去的画仇英的人物画是吴道子一派的。 3仇英笔力刚劲,尤其善于用粗细不同的笔法表现不同的对象,又善于白描,人物造型准确。线条流畅。构图使得画面的横向空间增大。有的卧于屋内阅读、弹琴,有的在院外赏景、闲谈,他们从屋内走向屋外,从这个房屋走向另一个房屋,从 一个庭院转移到另一个庭院,从宫外描写到宫内, 人物安排的恰到好处,简繁得当,这在美术史上是没有几位画家能做到的。我们不得不 佩服仇英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巧于构思的艺术才能。 从画中看出,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欢快氛围。这与仇英的用色和构造的氛围是有很大的关系。在设色上很有讲究,以工笔重彩的笔法表现,设色研雅鲜丽,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氛围。同时背景后面还配有仇英中所特有的青绿山水画法, 青绿山水勾勒工整精艳、设色中融和渲染、点皴,透出文雅清新的韵味。红与青绿的配合,再有朱红暖色调的宫殿作大的背景衬托,更使得画面朝气蓬勃、其乐融融。无愧古人。 如图汉宫春晓图第四段: 三:建筑风格论证 在中国古代绘画中,落差一千多年绘画存世作品里,由于时代不同,绘画里的建筑物有着明显不同。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型制。 那么明代建筑特点主要为: 1明清的建筑多为高台基,木构架,大屋顶 2皇家格局为前朝后寝,左祖右社,文东武西,左右对称的 3明清建筑突出了梁柱檩的直接结合,减少了斗拱这个中间层次作用 4明清两代建筑檐口平直,补间铺作的斗拱变小超过三个或者更多,有普拍枋,阑额出头,昂已经变成翘头假昂 5屋顶出檐较短,色彩繁复华丽,风格富丽堂皇。如图所示汉宫春晓图第七段我们可以看到补间铺作斗拱三个昂已经变成假昂 四,人物服饰论证: 古代书画重点服饰,也与书画建筑一样,具有指标性意义,此图虽然是描绘汉代宫中场景,实质上我们从贵妇的服饰和发髻上可以辨认出并非如此,可以看出汉代的服饰和发髻与本图的装束是不符的,明代女子的形象是在高髻上插一金凤,明代服装上衣,下裙,仇英描绘的虽然是汉代宫廷生活,实际上仇英更多体现了明代女子宫廷的生活情景。仇英的很多幅画中都有类似的表现,都是以古代的故事为模板实际上是描写明代景致。明代服饰贵妇的上褥下裙,腰带上往往挂上一根以丝带编成的宫绦,用玉佩压往下裙避免飘起。还有明代贵妇典型的发髻,高顶双髻无袄长裙。如图汉宫春晓图第三段。 纵观中国人物画的历史可以知道,人物画从元代 开始,已呈衰落的趋势,到明代更是市况愈下。而 仇英在人物画创作上却点亮了一抹亮丽的颜色,给人物画创作以新的生机。仇英将自己的青绿山 水和亭台楼阁技法作为画的背景,增加了画 面的生活情趣,以及将古人法度和明代风格融合在一起,形成仇英自己独具风格的一派仕女画创作,成为明代工笔人物画的典范。
以后每周跟大家分享一本关于绘画,关于如何认识美的相关书籍。绘画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所包含的不只是“画”这一点,还有很多相关的知识,比如绘画史、绘画材料研究、人体知识、美学知识、绘画语言、透视学等等。以后都会分享一些有趣的书籍,和大家一起领略自然的美和人类创造的美。 这本《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作者蒋勋,以时间为纬线,以各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及其代表性的作品为经线,回到历史现场,从史前时期的一把燧石手斧开始,围绕地中海这一世界西方美术的血脉初源,带你一路走过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以及光怪陆离的当现当代艺术,省思人类共同“美”的向往和创造。 本书共分三个阶段,将分为上下两部分来分享 一:从史前时期到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 1940年在法国西南方的 拉斯科洞穴 发现的最早期的壁画之一,壁画主要题材是动物,有野牛、马、鹿以及人像。 人类为什么要绘画?画这些野牛和鹿群有什么目的呢?直到今天许多学者对这这些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都无法探究创作动机。也许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人类美术创作的原始起点。 埃及是人类美术中最早形成“风格”的文明之一。 埃及人使用线条的方法非常精准,有一种数学的严密,又有一种高度几何化的倾向。埃及的美术风格倾向于一种高度秩序的建立,无论是多么繁杂的内容,多么纷乱的场景,多么曲折的情节,埃及人似乎总希望把它们一一归纳成一种几何性的符号,有条不紊的排列,安置在规矩的空间中。 埃及人的美术和他们对死亡的认知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埃及人认为,人在死亡以后,还有另一个延续生命的世界,因此,一切生前所拥有的,也必须借绘画和雕塑来复制,带到另一个世界去,现在看到的埃及美术,也大多是来自墓葬的发掘,他能重现了四五千年前埃及人的生活信仰。 大约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希腊产生了这种美术史上典型的青年像,希腊人称他们为Kouros,意指18岁到20岁,发育完美的青年。这是怎样一个身体呢,这尊雕塑非常从容、自在,脸上带着和缓的微笑,胸部的肌肉似乎还随着呼吸起伏;他完全赤裸,仿佛没有任何服装比这身体更完美;他自信、健康、愉悦,从2500年前的希腊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希腊的人体为什么能作为美术史独特的一章呢? 我们凝视希腊的人像雕刻,发现创作者关心的不是这个人体的政治地位,有没有权利,也不是这个人的社会地位,是富有还是贫穷,高贵还是低卑,甚至也不是伦理或道德的判断,是善良还是邪恶,这些在希腊的人体雕刻中都不再是重要的。希腊人凝视一尊人体,单纯是一种“美”的凝视,仿佛要努力的借着这种专注的凝视,把我们从政治的社会的,伦理与道德的纷杂中,净化到单一的美的层次里。 希腊艺术的黄金时代, 人体的表现有了更大的自由,来自于体能竞技的经验,主导出艺术创造上升美的更新。大约在公元前450年,米隆的青铜原作《掷铁饼者》,代表了古典时期黄金时代的来临。 希腊人伟大的史诗与戏剧,触探了人类最深的内心世界,恐惧、不安、对死亡的焦虑、对灾难的抵抗。也许因为这样,所以产生了像《拉奥孔》这样伟大的雕刻杰作——父子三人被神惩罚,人体纠缠在巨蛇之间。人性的悲壮感人至深。同时还有《胜利女神》和《米洛的维纳斯》都印证着希腊美术史上最令人怀念的光辉一页。在许多以迂腐的道德压抑身体,以庸俗的禁忌捆绑身体的社会中,希腊艺术提供的人体的自由、健康,更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美学启示。 罗马艺术 ,罗马虽然极度仰慕希腊文化,努力学习希腊城邦文明的优雅与崇高,本质上仍然有自己特有的务实、粗犷、实事求是的人格特质。想到希腊,常常想到神话,史诗,哲学;想到罗马,也许更多浮现的是军人、政治家,是建立国家秩序纪律的法治精神——罗马法是西方律法的基础。这种务实的个性反映在雕塑上,就形成了强烈的写实风格。 罗马城市人口众多,必须要有严密的规划,为了解决人口众多的聚居问题,罗马的公共浴池,城市广场空间,都为西方现代大都会的形成树立了最早的范本。罗马最著名的公共性建筑,当然就是竞技场,这个巨大的圆形空间可以同时容纳5万人,可以说是现代城市必备的巨蛋建筑的鼻祖。庄严雄伟,这里留下野兽和人搏斗的斑斑血迹,罗马的辉煌不朽,仿佛仍在这巨大的圆形空间中回响。 早期基督教艺术 最开始的基督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代表了生命,代表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代表了美丽声音的布道,画家最初不知道如何表现嫉妒的容貌形象,便借助了希腊音乐之神奥菲欧弹琴奏乐表情。在艺术上,彼此视对方为异端的信仰,找到了共同的美好符号。 但是基督教不重视肉体的存在,强调禁欲,摒弃感官,久而久之自然对希腊以表现肉体之美为主的“圣像”感到格格不入, 拜占庭艺术 兴起之后,圣像才找到了自己特有的面貌。“圣像”是拜占庭艺术的主体。圣像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引发人们视觉上的美感,而是在于唤起信徒心中对圣徒们的记忆——记忆他们说过的话,记忆他们做过的事,因此,圣像逐渐被统一归纳成固定的符号。 长达1000年的中世纪,以基督教信仰为中心,发展出西方美术史上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世纪艺术 主旨是基督信仰,艺术并不是终极目的,终极目的在隐恶扬善,宣扬教义。而当时的工匠本身就是信徒,也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嵌入虔诚敬畏之心,使中世纪艺术完全不同于希腊罗马的向外表现之美,而是不断向人昭示内敛谦逊的朴素信仰的力量。 基督教信仰,不断追求向上攀升的精神升华,教堂形式从罗马是向上发展的尖顶,逐渐形成越来越高耸的穹顶、塔楼。12世纪以后, 哥特式 建筑出现,竞相以向上发展的结构,形成欧洲广大地区大教堂的特色。 哥特式建筑的特征是以向上的垂直结构为目的,首先将罗马的圆拱向上提升为尖拱,为了巩固尖拱向上的力学稳定性,使尖拱十字交叉,构成“交叉肋拱”,以用于实现高度的增加。比较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约建于公元1134——1216年的《沙特尔大教堂》始建于公元1387年的《圣马丁教堂》约公元1163——1250年的《巴黎圣母院》。 只是笼罩在宗教神权之下,个人的现实追求,个人肉体的欲望长期被压抑,渴求一种新的解放。在意大利接近14世纪前后,理性的觉醒开始萌芽,形成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早期文艺复兴艺术,以人的觉醒为重心,以科学的视觉分析代替旧有的神学形式。圣方济各,从一个普通人,因为参加战争,看到人的生老病死,开始思考生命真正的意义。他改革了人们生活的方式,改革人们使用的语言,改革了人们对神与自然的看法。神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神存在于春天开花的树上,神存在于鸟雀鸣叫的声音中,神存在于潺潺流动的水声里,神无所不在,神是人们自己热爱生命,热爱美好事物的心。 方济各 以平凡传道,呼唤人们内心的觉醒时候,被封为圣方济各,许多画家以他的故事画成壁画,这些壁画多成为文艺复兴最早的艺术作品。 最著名的便是 乔托。 乔托活动于14世纪上半叶,他被称为“绘画之父”,有许多是以描绘圣方济各的故事为主题。乔托在画圣方济各的故事时,使圣方济各有真正人的身体,他不再是徒具形式的神,他是有血有肉的人。乔托使他笔下的圣人,都成为真实的血肉之躯,乔托运用光影法,使人的身体由明暗对比,也产生体积感和重量感,乔托也重视描写背景,人物背后的山丘、树木、草地,有层次、空间,也可以说它是文艺复兴最早用“透视”法来营造画面的远近效果的画家。 文艺复兴的美术,以人的觉醒为重心,以科学的视觉分析代替旧有的神学形式,乔托便是最早以人体的解剖学和空间的透视法来处理绘画问题的先驱,这也是他赢得 “绘画之父” 荣誉的主要原因。 二:文艺复兴的全盛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前期洛可可艺术的终结。 意大利文中的1400,一直时代进入1400年之后,这100年间,人文科学和艺术全面的兴盛现象。这100年产生了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产生的伟大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这100年间激发出了拥有惊人创作力的人物像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菲尔 ,他们树立了400多年来不久的人文典范,为西方艺术创作奠定了永恒的基础。 这100年在历史上被称为 文艺复兴 ,意指“再诞生”,仿佛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睡的人文精神重新觉醒了;好像经过漫长、寒冷、幽暗的冬天,春天再度来临;好像度过沉滞悠长的停顿死亡,生命再次诞生,喜悦光明重临人间。 长久以来,诞生一直意指耶稣基督的降生,但是诞生有没有其他的意义呢?每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诞生,应该有特别的感谢与被祝福的心情吧。当时希腊神话重新被翻译,重新被阅读,希腊神话中对肉身的歌颂,对于完美肉体的爱,感动了许多艺术家,虽然教会还有许多严厉的限制,视希腊诸神为异端,但是美丽的神话故事,以呼唤着人们的爱美之心,那主司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的诞生,从大海的浪花中涌现,是画家忍不住要画出了传说中的美丽场景。 波提切利拉开了文艺复兴全盛时代的序幕,他的《维纳斯的诞生》以希腊异教的神话为题材,打破了基督教的禁忌,大胆描写女性的裸体,他要赋予肉身重新诞生的意义。 达芬奇 是文艺复兴时代典型的天才,他的才能绝不只是绘画而已,他精通建筑、解剖学、化学、流体力学,他实验了人类最早的飞行器、潜水艇,他设计水坝、桥梁,对植物也有独到的观察。达芬奇以理性的科学观察万事万物,它打破了神学的权威,揭发了隐藏在神学背后知识具体的力量,他研究古希腊人体比例,试图找到最完美的人体形式。 他躲避教会的禁令,藏身在墓地,以极科学的方法,解剖了30具人体,对静脉动脉的区别,对心脏不同心房与心室的了解,对女性子宫的构造,对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甚至脑的构成,都用精细的图绘记录下来,加以文字注解。对于现代的解剖学,病理学,医学,他都是先驱。 如果达芬奇是文艺复兴的高峰,那么 米开朗基罗 则是这个高峰上最尖端的一块巨岩。达芬奇冷静、神秘,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深邃幽静的世界,米开朗基罗则狂热激情,他像呼啸的狂风,像澎湃的大海,使人们在他的作品里体验巨大的生命震撼。米开朗基罗最初以雕刻闻名,他二十三岁雕刻的《哀悼基督》,为他赢得了大师的地位。二十六岁,受故乡弗洛伦萨市政厅的委托雕刻代表城邦精神的《大卫》像,他更具体 表现了他对希腊男性人体阳刚之美的眷恋。 米开朗基罗三十岁左右,受命在梵蒂冈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绘制西斯廷礼拜堂的天顶画。米氏以雕刻的立体光影处理绘画中的人体,肌肉虬结,体魄雄壮,使人抬头仰望,像旋风暴雨,震慑人心。这个工作开发出他内心潜藏着的惊人创造力,也为人类的创作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米开朗基罗活了八十九岁,一生创作丰富,气势庞大,展现出阳刚的魄力与野心。 拉斐尔 比米开朗基罗小八岁,却英年早夭,只活了三十七岁。 他更关心绘画本身的问题,他的作品为人们带来许多纯粹视觉上愉悦,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都触碰到人更内在的心灵,他们更像哲学家或思想家,揭发着生命的不安;而拉斐尔纯洁无邪,似乎没有太多生命激情的骚动,个性中庸平和。他的作品精致完美,为文艺复兴建立了绘画艺术形式风格的典范。 威尼斯画派 如果说意大利中国的文艺复兴,是在稳定的产业基础上建立的人文传统,那么威尼斯则更多一点幻想,更多一点感性的神秘与浪漫,更多一点现实欲望逸乐的流荡,更多一点色彩的炫耀。 最早带领出威尼斯画派的重要人物,应该是 贝里尼 ,他从北方日耳曼画家丢勒处学到了油画技法,油画的光泽、色彩,细腻的肌理,带给威尼斯画派一种精致的华美,而威尼斯画家对大自然的独特兴趣,也使一些以宗教或神话为主题的绘画中,增加了风景的描述。 威尼斯画派经过贝里尼的开创,到了 乔尔乔涅与提香 的出现,逐渐建立起欧洲画坛的主流地位。 维纳斯是威尼斯画派喜欢表现的主题,但通常维纳斯都被处在处理在自然风景之中,表示他为天上诸神,并非人间俗世女子。提香著名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件把女神请进卧房的绘画,在维纳斯的神话寄托下,提香歌颂的已不再是女神,而是富有商人家庭新婚的少妇,被甜美幸福的生活充满,画中的女性更多“人”的享乐与满足感,而不再是对神虚无的梦想。 北方文艺复兴 ,北方泛指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以北的地区,包括了日耳曼地区,当时尚未建国的比利时,荷兰,等尼德兰地区,也包括法国的一部分。 北方画派,特别是尼德兰地区的弗兰德斯画派,特别擅长以细腻的油画技巧描绘生活的现实。 凡.艾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经常被当成西方油画技巧最早的创始者。 北方画派的 博斯 是20世纪超现实前卫运动的鼻祖,他以悲悯之情,叹人性的变态、堕落,看人心中的欺、残酷、欲望的沉沦与贪婪,它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人性。 勃鲁盖尔 有部分画作与博斯相近,也以失乐园,或天使堕落为主题,画出人性易变的超现实梦魇。但他却更多对人间平民生活的描绘,例如《农民婚礼》,农村中百姓的喜庆与杯碗瓢盘,从厨房抬出的热汤,洋溢着民间生活朴素真实的一面。 西方美术的传统,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来看,集中在讴歌希腊诸神和基督教的圣贤,平民百姓很少成为绘画主题。勃鲁盖尔不但以“人”作为主题,而且避开了贵族豪商的形象,选择以在土地中生活最微不足道的平民百姓为主题,他为平民传统树立了典范,也为19世纪以后崛起的写实主义埋下伏笔。 十五世纪前后,欧洲艺术的中心还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大成就,使北方艺术家充满了憧憬。 丢勒 是第一位画自画像的画家,丢勒是第一位融合南北画派的画家,丢勒是第一位直接在自然风景中写生的画家,丢勒是第一位以版画制作作品集的画家。 他以北方画派严谨的科学精神,去结合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唯美崇高的古典美学,使原来各自为政的地区画派融合,也预示了下一个阶段,欧洲国际风格艺术的出现。 矫饰主义 ,代表人物是 格列柯和卡拉瓦乔 格列柯 的作品许多是和宗教有关的,以拉长的倾斜的线条处理人体,宗教的圣人衬托在幽暗流动的云块背景中,仿佛无限忧郁,悲悯的看着人世的种种苦难。格列柯打破了文艺复兴的古典均衡对称,吸收了威尼斯画派的对角倾斜构图,加强了明暗对比,使画面闪烁出神秘的光,人体不再像实质的肉体,人体漂浮在天空,更像是虚空中的魂魄。 格列柯改变了文艺复兴走向俗世的运动,又回到古老的中世纪宗教,想从内心最内在的地方找回对信仰的单纯虔诚的力量。 卡拉瓦乔 只活了39岁,他活着期间,混在平民之中,看到赌博、贪婪,看到人生的淫乱、残酷,看到市井小民为了一点点小事斗殴争吵。卡瓦乔思考着:“人”是什么? 他眷念美,眷恋美丽青春的少年,把他们打扮成古希腊的神,怀抱丰饶的水果,或头上戴着花叶的冠冕,手中拿着乐器和葡萄,卡拉马乔在沉溺于现世美少年青春肉体,同时也看到了肉体的堕落与腐烂,他以极精熟的笔画,描绘了青春背后的虚空,如同那些丰饶果实上虫蛀之后,开始腐败的斑点。(注意下图腐烂的水果) 卡拉瓦乔 眷恋青春,却又看到腐败,眷恋物质,却又看到人性贪婪眷恋美,却揭发了丑,渴望新生,却见到了死亡,他陷溺在淫欲中,犯了罪,杀人、逃亡,带着隐匿的孤独,他看到自己一生的败德、穷困与心灵上的挫败。 他看到文艺复兴的大师,都歌赞着成功与崇高,歌颂着传统中的大卫。卡拉瓦乔笔下的大卫是名俊美的少年,另一只手提着刚割下来的失败者的血淋淋的头,而惨伤孤独的头,正是卡拉瓦乔自己。他颠覆了美,他使自己难堪丑陋,他绝望地呈现在众人面前,毫不掩饰自己的失败与惨伤。 卡拉瓦乔背叛了崇高,背叛的庄严,背叛了美。如果众人都认为自己是成功英俊、智慧、正义的大卫,卡拉瓦乔苦笑着,那么谁是那失败、丑陋、被众人侮辱与唾弃的巨怪哥利亚呢? 卡拉瓦乔把自己画成了哥利亚。这是西方美术史上第一张以背叛者姿态出现的自画像,他为西方近代艺术,走向自我解剖,自我揭发,自我救赎,找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他以败德的傲岸之姿,站在历史的巅峰,冲撞着人们习以为常的伦理道德,它颠覆了传统,使生命回到被拆解的状态,只能看到自己的脆弱、淫欲、贪婪、腐烂与绝望的本质,他书写着自己不可救赎的罪状,他不去众人向往的天堂,他泪流满面,独自走向烈焰的地狱。 巴洛克运动 ,在16世纪,欧洲各地的教会产生的怀疑,认为原始的基督教清贫朴素的精神已被扭曲,以梵蒂冈为中心的教会大权在握,成为争夺权力与财富的利益集团,各地纷纷发生不同形式的宗教改革,同时民间的理性知识抬头,伽利略,哥白尼等科学家对宇宙天体的研究,松动瓦解了教会的创世纪的神学系统。新航线的发现,使冒险家以航行来证明地球是球体,也带动了地理大发现。 整个17世纪,旧有的教会势力,努力维护巩固自身的利益,发动反宗教改革,而另一方面,民间的理性思考,与质疑的精神,开始建立新的美学思维方向。多元价值在新旧交替冲突的年代同时存在,在建筑,雕刻,城市景观规划、绘画上发生了全面的质变。这个贯穿17世纪,甚至延续到18世纪的欧洲美术运动,被称为 “巴洛克” 。 巴洛克这名称,通用于全欧洲,却在每一个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巴洛克形式。代表人物有 意大利的贝尔尼尼、鲁本斯、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荷兰的伦勃朗和维米尔 委拉斯开兹 最著名的《宫娥》,他以及平时的手法,利用镜子反照的空间,一方面记录了自己正在为国王皇后画像的场景,另一方面也描绘了年幼的公主带着陪侍忽然闯入画面的偶发事件。 委拉斯开兹利用多层次的空间视觉,产生极丰富的效果,画家本人正在作画,他拿着调色盘和笔,国王、皇后、公主都成为他的模特,画家意识到在创作的世界,自己才是真正的君王,他不再是服从于世俗权力的御用画家,他为创作者找到了独立自主的存在意义。《宫娥》是西方美术史上不朽的名作,他不断启发着后来的创作者,如20世纪的毕加索,在这张古典名著里能找到所有现代前卫创作的先进元素。 17世纪的荷兰,经过长时间西班牙殖民地的统治,最后在长达80年的独立战争中获得成功,成为独立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荷兰的巴洛克不在于神与宗教作为主题,他们更相信人自己的劳动力量。绘画不再依附宗教,也不再依附宫廷,绘画回到他乡的人的心,歌颂生活。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描绘市民肖像,描绘人物拥有的物质。 风景画、肖像画、静物画 三种类别崛起,替代了传统的宗教化或历史绘画,成为荷兰画派对西方美术最大的贡献。 伦勃朗是17世纪荷兰画派最典型的巴洛克画家,也是西方美术近300年来,影响力最深远的绘画大师。他最重要的作品《夜巡》,原是描绘阿姆斯特丹民兵队伍的行进,画幅巨大,人物众多,但伦勃朗打破了当时荷兰集体肖像画一字排开的呆板方法,使众多人物在画面中错落有致构成及丰富的视觉景深,画面中央的考克队长,左手向前伸,以前缩法画成,使平面的绘画空间,产生向前行进的中生力量。 伦勃朗继承了北方画派制成,画自画像的传统,他从23岁开始记录自己的容貌,经由冷静而客观的方法,仿佛在镜子里面是另一个自我,看自己从青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衰年,从年轻的意气风发到老年的苍老颓败。伦勃朗一生创作了近百张自画像,成为西方美术中对自己最严格的画像解剖。 伦勃朗的巴洛克绝没有宗教与宫廷的虚华,却是以最厚实的方法刻画人生的现象,在凝练的冷静中内蕴着饱满的热情,从绝对准确的写实技巧,发展到丰富的酣畅淋漓,他使绘画被革新,被颠覆,也使绘画变成他悲剧生命最后的救赎。 维米尔 一生的作品不多,目前传世的30多件作品,尺寸不大,主题大多是女性——她们或在读书、或在缝纫、或者准备着日复一日的早餐、或者正在读信,她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没有强烈的喜怒哀乐,她们只是生活着,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着。 巴洛克事实上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伦勃朗和维米尔,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完成自己,提供了不同方向的美学思考。西班牙,比利时与荷兰的巴洛克,也随着各自特殊的环境,产生不同的美学风格。巴洛克是一个大的主流方向,却不影响各地方文化独特的、自我形成的风格。 17世纪的巴洛克时代 法国出现了卓越的平民精神画家 拉图尔 ,拉图尔以极其写实的笔法,描写庶民生活,描写平民百姓谐谑的争吵、赌博、欺诈或偷窃,他以略带嘲讽的眼光观看人性小小的诡诈,坏的欺,或动手扒窃他人财物,或在牌局中作弊,以冷静写实的笔法处理,却凸显出人物伪装的表情,充满戏剧性。 洛可可艺术 ,是法国大革命前的宫廷主流艺术,崇尚富贵、华丽、繁复的装饰风。代表性的画家是 华托 ,他有许多为宫廷装饰的地方,以古希腊女神的肉体为题材,色彩明亮俗艳,男欢女爱耽溺于逸乐。 而把洛可可的淫欲逸乐之美表现得最典型的应该是 布歇 。他画了不少的宫女主题的画,主要是幻想中的东方后宫嫔妃,以声色侍奉男子,裸身趴在斜塌上,一些东方的丝绸珠宝饰品,在一种虚幻的异国情调中夸显着女性的情欲。他的画笔触技法细腻,色彩明快,情感具有煽动性,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 和洛可可艺术同时的 夏尔丹 却发展出全然不同于洛可可风尚的画风。他以平民生活为主题,描写地窖工坊里辛劳工作的仆人,以冷静的笔法,书写他们劳动的生活,使人想起17世纪西班牙的写实平民传统。那些装水的木桶,那些等待清洗的陶罐、陶瓮,都呈现了生活中朴素真实的一面。夏尔丹将视线转向厨房,画一些柴米油盐的主题,——一片腌肉,一瓶橄榄油,有一些装糖的罐子,都凸显的平民生活的真实性。 (本书上部分就先讲到这里,书中内容只是截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片段,想更多了解可自己去网上或书店购买,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长庚画室
186 浏览 7 回答
169 浏览 5 回答
221 浏览 3 回答
353 浏览 4 回答
92 浏览 3 回答
109 浏览 7 回答
318 浏览 5 回答
278 浏览 4 回答
155 浏览 3 回答
232 浏览 3 回答
280 浏览 4 回答
250 浏览 5 回答
146 浏览 6 回答
320 浏览 3 回答
231 浏览 9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