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相当于中国的博士
副博士这个学位是困惑许多朋友的问题,估计不少人会认为副博士其实就是硕士的另一种称呼或比博士低一层的一种学位。
这个很多人持有的观点主要是来自于中文翻译的字面意义,望文生义。其原文本义为“候选人”,与学士、博士的这些东西一样,同样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学位。意思大概是说这个人已经具备了被“选”为博士的资格,当然,与总统候选人还是有点差别,呵呵!
俄罗斯等国家继承了苏联的学位体制,保留了“候选人”学位,与欧美现代“学士-硕士-博士”的三级学位系统并不相符。但如果一定要给“候选人”学位找一个对等的,那就是博士。这也可能就是在中文中被翻译成“副博士”的原因之一,别管正的副的,都是博士。
1)“候选人”研究生的入学要求与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博士研究生入学前所受教育要求基本相同。
如果想考入俄系体制中的“候选人”研究生部,必须具备硕士学位或者专家学历。硕士这个东西好像是都明白。至于专家,也是俄系学制的特有学历。这种学历在欧美一般被认为是硕士,在我国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哈哈哈,曾被教育部留学认证机构认为是硕士,后被认为是学士,现在又被认为是一种类似于硕士的东西。其实都有道理,具体原因老彭高兴的时候再专门撰文说明。
2)“候选人”与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博士的培养过程基本相同。
我国的博士生培养大家都明白,导师领导下的3年博士研究生部学习与研究,通过相关科目考试,做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可获得博士学位。欧美的博士与俄系的“候选人”培养过程基本也是这样。
3)“候选人”与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博士的培养目标相同。
原则上,我国的博士就是要培养一个在某一方向领域有重要学术创新(发表重要论文并作出很厚的学位论文),并且具备独立科研能力的学者。这一点与欧美的博士培养目标没有差别,当然,与俄系的“候选人”也没有差别。而且说起来,欧美的博士与俄系的“候选人”通常因某种学术要求而无法3年内答辩,我国博士研究生在3年内答辩拿学位的比例要远远高出许多。因为中国人比较实用主义,哈哈,能3年拿的绝不4年拿!跟欧美一些人那样,5-6年甚至10年才搞到博士学位,实在是有点“弱智”。但这个差别最多只能说明一少部分中国博士名不符实或水平偏低,不能说明中国的博士与欧美的博士、俄系的“候选人”有甚差别,因为本身要求都是一样的(国外也也未必都高嘛,对不对?)。
4)“候选人”与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博士的就业去向大致相同。
一般来说,博士面前两条路:科研与教学(跟盲人一样:算命与按摩)。对进入欧美的科研机构与高等教育机构从事相关工作来说,获得博士学位是基本的门槛。我国的这类机构中虽然有不少硕士、学士,但那是在我国暂时没有能力培养与引进足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时候实行的权宜之计。现在我国已经几乎是所有的科研机构与大量的高校要求:想来吗?拿博士学位先。另外,我国前些年搞的高等教育改革在中华大地上实行了史无前例的高校“大扩招”,这使得教师紧缺,延缓了高校对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要求。这一改革的后遗症将长期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因为这大大降低了对混进高校教师队伍者的能力与水平要求,而我国的高校工作基本都是进去就出不来的,不管教得再差或者科研水平再低,只要拿到这个铁饭碗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以放心大胆地毁人不倦了。别以为彭教授胡说八道,因为老彭自己就是这么混进高校的,哈哈!俄系科研与高教机构大致也是一样,没有“候选人”学位,基本没有成为其正式工作人员的可能。当然,音乐院校对演唱演奏类专业教师的要求稍有不同,有些经过研究生部学习或助教班学习但没获得“候选人”学位的教师也可从事教学,但说实话,晋职称可就难于上青天了。当然,一辈子弄不上副教授,做个“资深教师”也不错。
副博士学位(俄制),俄语Кандидат наук,前苏联、分裂的俄罗斯、乌克兰等流行俄式学制的欧亚国家的1种颁授给研究生的学位,级别比硕士学位高,低于俄式学制的全博士学位(相当于博士后)。在取得副博士学位后,研究生才能够修读全博士。
全博士学位(俄制),俄语доктор наук,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等流行俄式学制的欧亚国家的1种颁授给研究生的学位,级别比副博士学位高。在取得副博士学位(кандидат наук, Kandidat nauk)后才能够修读全博士。该阶段研究生自行进行研究,提出对学术界有重大贡献的论文后提出申请,并通过论文答辩方可取得全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