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三统”: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的“历史观念”批判》;《中国古代妇女文学史》; 《理性视野下的整体观照——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历史的关系及古代文学史理论的演变流程》《中国古代城市文学研究的文学史意义》《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的思考》《悲怨:中国古代文学之内驱——一个文学史母题的发展历程描述》《现行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的弊端及“教材文学史”的编写特点》《文学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人社团》《历史的诗化——从中国古代文学史对李、杨爱情的阐释切入》《略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民族性特征》《李清照——中国文学史上的写情圣手》《中国古代文学史与全球意识》《试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科建设》《明清禁毁小说政策对小说发展的影响研究》《明清小说“情化”特征浅探》《明清小说宝物功能的范围与禁忌表现》《明清言情类小说与唐传奇才子佳人小说间的异同》《明清小说中“离经叛道”者之初探》《跨越女性身份的藩篱——以明清至现代几部家族小说为例》《补偿视阈下的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明清历史演义小说间谍形象分析》《明清英雄传奇小说女性英雄群体形象的出现及其文化内涵》《明清长篇世情小说中女性的丑怪身体》《明清话本小说中的善恶报应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男权意识下的弃妇命运——由元杂剧中的弃妇命运看作家的男权意识》《元杂剧中歌妓从良情结初探》《元代社会及元杂剧作家的精神追求》《论元代社会对元杂剧悲剧创作的影响》《元杂剧中的浪子形象》《无端笑哈哈,不觉泪纷纷——元杂剧苦乐相错、悲喜交融的特点简析》《从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看宋词中女性形象之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