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2008 年以来,我国不断发生以三聚氰胺事件为代表的严 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引起消费者对食品界失去信心。针对这一系列问 题,从社会学角度等多角度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案例:2008 年 9 月,一场由奶制品污染引发的风波席卷全国。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 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 根据公布数字, 截至 2008 年 9 月 21 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 幼儿累计 39,965 人, 正在住院的有 12,892 人, 此前已治愈出院 1,579 人,死亡 4 人,另截至到 9 月 25 日,香港有 5人、澳门有 1 人确诊 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 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 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 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 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 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 事件虽已过去三年,但至今回忆起此事人不免让人揪心。在此次 事件中,三鹿奶粉问题最为严重,最终三鹿也因此次风波而破产。我 们不禁要问,为何这么多知名品牌(尤其三鹿已有 50 多年历史)会 出现如此严重的安全问题呢?要知道对于一个食品生产商,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往往是致命的。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发生这么大的事食品 界应该痛定思痛,减少或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但是此后又有地沟 油事件、瘦肉精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甚至,三聚氰胺事件又 “卷土重来” 。这一切的问题不禁让人深思。 仔细想想, 这一切还是有一定的社会学原因的。 从社会学角度讲, 人是社会行动者,人是在理性的指导下,在与他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 追求自己利益的主体,但是,理性是有限的。人总是要追求自己的利 益最大化,即使利益的最大化不可能达到。而就在这追求利益最大化 的过程中, 人往往会因为理性的有限而做出一些非理性的不被社会认 可甚至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三鹿等一些企业正是由于过度追 求利益最大化而丧失理性,做出一些相当不理智的行为。 有些人骂那些企业主没人性,缺乏该有的良知。按照社会学本我 自我超我的观点来看,其实不然。所谓本我,就是指生物性的我,代 表原始力量,追求生物性满足;自我即每个人的独特人格,从本我中 分化而出,人格中理性的部分。它在本我和超我中间协调,力图以社 会认可的手段满足本我的要求;超我,就是价值观内化形成的自我, 所谓“良心”“良知” 、 ,代表社会的道德要求。我们说,本我寻求满 足,超我压制本我,自我协调二者。由此来看是有些企业主的自我出 了问题,不能很好的协调本我和超我的矛盾关系。这致使他们过度地 满足自我,而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事,是他们的人格中的 理性部分出了问题。 因而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是他们的良知即超我部分 出了问题但是,我们也不能把问题的原因完全归结于个人。毕竟人,是社 会中的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因而,三聚氰胺事件等一系 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不能完全归咎于也企业主, 我们也应看到整个 社会或者社会中的某些群体存在的问题。社会学认为,违法犯罪是不 好的,但其原因在社会。这一点差异交往论和亚文化论可以做相应解 释。食品界有其特定的交往人群,有其内部独有的文化圈子。一旦这 群人或者这个文化圈子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 有些人不能把握住自 己,问题往往就产生了。从另一个角度讲, ,社会对食品业界的控制 力还不够强如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也是导致类似事件屡发的原因之一。 还有,社会某种结构失衡,如局部的文化氛围不良,思想道德建设存 在漏洞等也是造成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三聚氰胺事件更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2008 年 9 月 24 日,中 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 月 14 日以后新生产 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 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但在事件进一步升级后,中国奶制品行 业在网络抽样分析中,民众的信心指数,降至最低点,然而新浪民调 显示 95%以上的大陆民众对于毒奶粉事件的态度为“虽然震惊,但在 意料之中” ,昭示事实上中国大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早已丧失信心, 地沟油、毒大米、洗衣粉面粉、苏丹红辣椒、酸素大蒜、工业盐、甲 醇酒等商品早已被大陆百姓吃遍, 甚至大多数人调侃自己的 “抵抗力” 超过外国人。 不少中国民众人心惶惶, 许多人不敢吃中国厂牌奶制品, 外国奶粉销量开始上升, 甚至以小三通方式到金门或马祖购买台湾奶制品,或是到香港购买奶粉,情况宛如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发生后,不 少中国民众不敢买中国奶粉而坚持要买香港奶粉才安心。 更为严重的 是,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对中国奶制品心存疑虑。2011 年中国中 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 7 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 奶。这一切不禁让人为中国食品行业的市场前景担忧。 既然上面说到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是有一定社会学根源的, 我们 就应该根据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来挽救我们令人担忧的食品行 业,让消费者找回信心。 首先,笔者认为,加强监管很重要,政府部门要形成合理的监管 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力度。同时要形成自上而下监督、全 民监督的监督氛围。其次,我们不能忽视文化的作用,弘扬积极的主 流的先进文化,通过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在食品业界形成一种向 上的、服务消费者的思想观念。再者,舆论导向也很重要,尤其在事 件发生后。 其实, 中国的舆论界, 尤其是媒体在西方眼里是很奇怪的。 西方在发生类似食品安全时间后, 媒体的报道往往是强调有关部门监 管不力等等。 而中国媒体则不然, 它们常常呼吁广大消费者加强防范, 提高识别能力等等。 这就不太合理了, 我们不能把问题转嫁给消费者, 好像出了问题是因为消费者不能识别商品优劣似的。 中国的舆论导向 往往偏离正常的轨迹,这也是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屡禁不止的原 因之一。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也很重要。 最后,在问题发生时,我们不能就事论事,仅仅对当前问题做有 限的处理,有关部门更应该对聪整个大的环境对问题进行反思。从个人和社会角度找寻问题的根源所在。 用社会学视野等多种视野统筹看 问题。如果我们都能以理性的态度,多角度的视野看待每一个问题,关注每一个问题,正确处理每一次事件,我想,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一定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