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司马翎博学堪比金庸 二、硕果仅存的艺术大师中,刘春泉应该是凤毛鳞角了 三、 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 ,1916年—— )于1916年6月15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州的密尔沃基,他于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36——1938年,西蒙在芝加哥大学任教,1938——1939年,他工作于“国际经理协会”并担任《公共管理及市政年鉴》助理编辑,1939年,他到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任教,并在该校的公共行政局担任行政测量研究项目主任。1942年,西蒙到伊利诺伊技术学院任职,1943年,他获得芝加哥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学位,1946——1949年,他担任伊利诺伊技术学院政治科学与社会科学系主任,1948年,他担任经济合作总署管理参政。1949年至今,西蒙一直在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担任行政学和心理学教授、工业管理系主任、工业管理研究生院副院长、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荣誉教授等职。1978年,西蒙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和全美计算机协会的A、M、图灵奖,同年10月16日,他因为“对经济组织内决策过程的先驱性研究提供辉煌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世纪80年代,西蒙几次到我国访问、讲学,并担任北京大学和天津大学的名誉教授。 除前面提到的经济合作总署之外,西蒙还在美国预算局、人口普查局和美国总统科学咨询委员会任过职,担任过多家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的顾问,还曾担任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全美科学研究会行为科学研究分会两个学会的主席,他是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和哲学等一系列学会的会员。 西蒙所进行的研究涉猎面很广:政治学、行政学、当代自然科学、管理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哲学等等,并在这些类别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因此,他被称为“跨学科旅行家”、“科学奇才”、“世界著名博学家”。仅在20世纪60年代,他的头衔就由“行政学教授”变为“行政学与心理学教授”,再到“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而在企界管理学界,他被称为“企业管理学家”,所以,不应把西蒙仅仅称为“行政学家”,而应称为“社会科学家”。 西蒙著述甚丰,他的主要著作有:《市政活动的衡量》(与克拉伦斯.里德利合著,1938年);《行政格言》(1946年);《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1947年出版,1957年出版的第二版增加了一篇长达30页的序言,中译本名为《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公共行政学》(与D?W?史密斯伯格、V?A?汤普森合著,1950年)、《人的模式——关于社会背景下人类理性行为的社会及理性——教学论文集》(1957年)、《组织》(与詹姆斯?G?骑合著,1958年)、《经济学与行为科学中的决策理论》(1959年)、《管理决策新科学》(1960年)、《探寻管理理论》、《人与管理的自动化形态》(1965年)、《人工科学》(1969年)、《人们的解决问题》(与纳斯维尔合著、1972年)、《思维的模型》(1979年)等等。 四、还有就是一般 诺贝尔奖获得者 他们在对社会的发展贡献上当属大家,因为往往他们的研究课题都可能牵涉多个领域,必须博学多才者(非文艺性)的大家才能有所建树,而那些多次荣获此奖项者更不愧博学者这一称号。现把当代诺贝尔奖得主及成就列下:1998 劳克林 美国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 斯特默 美国 崔琦 美国 1999 H.霍夫特 荷兰 证明组成宇宙的粒子运动方面的开拓性研究 马丁努斯-韦尔特曼 荷兰 罗伯特·门德尔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0年12月10日第一百届诺贝尔奖颁发。 俄罗斯科学家阿尔费罗夫、美国科学家基尔比、克雷默因奠定了资讯技术的基础,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美国科学家黑格、麦克迪尔米德、日本科学家白川秀树因发现能够导电的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奥地利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因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詹姆斯· 赫克曼丹尼尔·麦克法登因发展了能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1年12月10日第一百零一届诺贝尔奖颁发。 德国科学家克特勒、美国科学家康奈尔、维曼因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因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保罗·纳斯因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2年12月10日 美国科学家里卡尔多·贾科尼、雷蒙德·戴维斯、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因在探测宇宙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导致中微子天文学的诞生,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因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003年 俄罗斯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维塔利·金茨堡、英国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因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2004年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美国科学家戴维�6�1格罗斯、戴维�6�1波利策和弗兰克�6�1维尔切克。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2005年 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美国科学家罗伊�6�1格劳伯、约翰�6�1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6�1亨施。他们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和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获奖。 2006年 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2007年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和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荣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年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美国科学家Martin 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他们三人在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突出成就。 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的美国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以及发现有关对称性破缺起源的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和益川敏英。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来自法国和德国的3名科学家因发现导致艾滋病与宫颈癌的病毒分享该奖。这3人分别为发现导致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德国人哈拉尔德�6�1楚尔�6�1豪森,以及发现艾滋病病毒的法国人弗朗索瓦丝�6�1巴尔-西诺西和吕克�6�1蒙塔尼。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艺方面的,但是如果你要研究博学家写文章的话,可以看看诺贝尔获得者,他们的成就及著作有选择看,会让你终有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