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感觉徐克实在是天才。他在这部90多分钟的戏里,不仅仅另辟蹊径地给我们讲了一个被老祖宗讲烂的故事,更多的是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国美学的概念。徐克与李碧华,黄沾与雷颂德,张曼玉与王祖贤,这种风味绝佳的组合出来的作品,实在是不由不让人跟着镜头一次又一次地拍大腿。 在这部戏里,情节,音乐,台词,服装,演员,画面感,无一不是好得让人惊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个人认为徐克的这部《青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释比李安的《卧虎藏龙》更深刻(粉李安的同学请轻拍)。首先,电影中用了很多留白的手法,调动观影者的意识,用欲说还休的方式勾引着观众脑补了镜头未拍出来的细节。譬如开篇的法海看到竹林中的孕妇,斑驳竹影在投射在她的身体上,只有黑白明暗,没有别的色彩,却让诱惑更有纯粹的视觉冲击力,因为人们潜意识里已经把镜头未拍出的部分补全了(全拍出来影片性质就变了)。还有在许仙与白蛇初遇的小船上,许仙看到白蛇发际的那滴雨水,世界都静止了,只有那滴雨水是流动的,带着许仙和所有观众的视线,顺着白蛇头发缓缓滑落,滑落至耳际,滑落至颈项,滑落至锁骨,滑落,滑落,滑落至白色抹胸内……老实人许仙立马口干舌燥地从船舱内跑到船头淋雨去了。最经典的是极其隐晦的青蛇与法海斗法的那一段,其拍摄手法的留白处理可谓登峰造极(此处已有影评做长篇分析,故此不做解释,请自行豆瓣文章“时隔十余年,才懂得小青和法海到底发生过什么”)!这种说故事的手法非常有中国传统美学色彩,比起《本能》里面的情节雅致多了。再者,影片里面借鉴了传统戏曲的方式去表现“撒谎”的主题。几乎每一次当白蛇要向许仙撒谎或者撒娇时,都是用戏曲的声线在陈述谎言。譬如在许仙第一次拜访时,白蛇嘤嘤婉婉地介绍蛇妖的传闻是她们两个弱女子专门放出的烟雾弹,后来,她为掩盖小青真身把许仙吓破胆地事实告诉许仙所有发生的事情,只是酒后他产生的幻觉……修炼成人地白蛇是撒谎高手,常常用如丝媚眼和柔软唱腔把老实人哄得一愣一愣的,许仙即使心中再笃定也还是一次次选择相信温柔的谎言。相比之下,修炼得尚不得法的小青就菜多了(也真实多了),偶尔撒一次慌说得身体僵硬、前言不搭后语。据说王祖贤之前已经学过一段时间戏曲,所以,在电影中身段、眼神、念白都把握得非常够火候。(导演也许是在告诉观众一个真理:撒谎是人类必备技能,且需要长期锻炼和实践,才能把谎撒的婉转动听、有迷惑性。)第三,在看似很好懂的这部戏里,蕴含着很深的佛学概念。人、妖、神、佛,缘生缘灭,色与空,情与欲,因与果,善与恶,电影中表达的概念很多。每一层情节的推动都在讲述着佛家的思想,人物的对白甚至歌词都在讲述着这些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插曲《莫呼洛迦》所用的名称就是佛经梵文版中对于蛇神的称呼。而法海与小青斗法一段也牵涉到欢喜佛的修炼方式(反正天涯大神们说的挺言之有据的。)再原声配乐《人生如此》的歌词:“人生如此,浮生如斯,缘生缘死,谁知,谁知?情终情始,情真情痴,何许?何处?情之至!”黄沾的填词太有禅意,配着雷颂德的谱曲,至少在节奏感上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有共通之处。第四,电影中多次运用到中国水墨画的构图手法,如片头中小青脱下的顺流而下的青衫,如在竹林中打坐的法海,如在庭院中对饮的白蛇与许仙,如许仙眼中白色窗纸上影影绰绰的蛇纹图像……黑与白,浓墨与淡墨之间已经把整个故事无关紧要又不得不缺的人消隐去了,只留下主角们纯粹的情感纠葛。水漫金山时,导演的着色倒是挺重的,法海的遮天盖日的红色袈裟,青蛇的巨大青色真身,无一不在告诉观众,影片的冲突到了最激烈的点。(吐槽,那个充满塑料感的大青蛇几乎让我跳戏,想想今天《权力的游戏》里面的活灵活现的龙,我只能说90年代的道具和特效实在是太朴质了,啧啧。……)写到这里,感觉已经可以就整部片写一部博士论文了……no,no,no,看电影还是轻松一点的好。文末,我们不说意识形态了,只是剑走偏锋又显而易见的说一点小感悟吧。 也许你不是白蛇,不是那个众人瞩目的主角,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看见你的特别,会欣赏你的真实与执着。就像青蛇,在民间传说中作了几千年的丫鬟小跟班,到了现代终于遇上了匠心独具的赏花人。在徐克与李碧华的故事里,她才是不折不扣的女一号。 所以,不要急着成为那个你以为的完美偶像,慢慢来,坚持做你认为对的事情,(青蛇就是这样倔强又真实的坚持着做开心的自己)不管你会不会变得更好,至少你会收获很多对生命新的理解。无论发生什么,你都会真实拥有你成长中的痛苦和快乐,你一直是你生命的唯一主角,即使在你的生命中遇不上徐克与李碧华(万一遇上也说不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