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有一种甜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一种甜,是从千辛万苦中得来的甜,才叫甜。没有苦,哪有甜,苦尽才能甜来。
升入初中,我们增添了一项新任务,通过随笔这种方式记录生活。每日一篇,这可是难住了我。在小学,一周写一篇作文,现在要每天写一篇。这是每天的语文作业,必须要完成的,老师说,坚持下来,定能提高写作能力。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焦虑过,忧愁过,每天晚饭后我就会因为随笔而陷入冥思苦想之中,最后只能用生硬的词语勉强的组合成一篇。
我每日一边吃着苦,一边思考着如何改变现状。有意识的积累优美词语,新颖的表达方式。一个月过去了,这种发表随笔的苦开始发甜了。我的一篇文章《小城之秋》收到老师的加油鼓励,紧接着,文章《第一次登台做题》得到老师的转发,尝到甜头的我愈加有了动力。
渐渐的,我不在将每日写作当作任务,而是每日的一种习惯。我开始细心构思每一篇随笔。写作思路清晰,随笔中有较多优美句子,一篇篇美文就在我的笔下诞生了。接着,转换图文,发表微信公众号。如果文章被老师认定为美文,就会通过微信进行转发。我的文章就这样流传开了。活水般的文字就会流入更多读者的视野,被欣赏,被点赞。每当这时,这种甜就充满了我的全身各处。这是老师对我的文章的认可,激励着我一次次创作出更好的美文。这使我进入良性循环。
我知道,这一点小小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甜,是一次性的甜,要想获得更大的甜,就要吃更大的苦来获得。于是,我在不断的努力的吃着苦,我相信现在吃的苦越多,将来得到的甜就会越多。
当通红的山楂挂满枝头,我都会忆起糖葫芦那沁人的甜香——姥姥的味道。
哗哗的水声中,姥姥拿起每一个山楂在手心细细擦洗,筛干。小小的我在旁边默默地听着姥姥的絮絮叨叨,看着她略显佝偻的腰背,稍许蹒跚的步履在厨房中忙碌着,心中生出无限的温暖。开火,将冰糖和炒熟的芝麻在锅中慢慢熬制。姥姥扶着我的手一起搅动,嘴馋的我常不等糖浆出锅,就迫不及待用手伸进锅中。虽也曾因此烫伤了手指,但年幼的我依旧在姥姥慈爱的目光下,屡犯禁忌。
姥姥喜欢唠叨,姥姥唠叨的都是属于她的陈年旧事。
姥姥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年代,早年的战火与贫困磨砺出姥姥坚毅,肯吃苦的品格。“你们现在的小娃娃,都没吃过什么苦。”姥姥每每说起她的经历,都如数家珍。她戴着老花镜,细心地将一颗颗山楂穿在签上,一丝不苟。山楂的香甜钻入我的鼻孔,刺激着我的味蕾。“在我们当时,吃一根糖葫芦就是愿望,哪像你们现在……”姥姥手法娴熟地将糖浆撒在山楂上,均匀遍布每一个地方。“可是啊,咱们中国现在强大了,不再任人欺负,吃糖葫芦算什么呀。”姥姥“豪气万丈”。
我拿着糖葫芦,站在窗口。夕阳为中原大地镀上金色的光辉。中华大地受够了磨难,如今便是苦尽甘来了吧。嘴里吃着甜甜的糖葫芦,姥姥忙碌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眼前。神州大地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作为开垦人,他们心里也是如蜜一般甜的吧。
有一种甜,是姥姥慈爱的目光和用心制作的糖葫芦;有一种甜,是屋外高楼林立,蓝天白云的自豪!
有一种甜,叫苦尽甘来。通向彩虹的路,是由暴风雨铺成的;通向清华北大的路,是由卷子铺成的;而对于我来说,通向山地车的路,是由14天的努力骑行,铺成的!
我的自行车小了,想换个新的山地车。可是狡猾的妈妈并没有立即答应我,她眼珠一转,又提出条件:如果你连续14天去世纪公园骑行,中间不间断,每天十公里,那么,我就会给你换一个新的山地车,如果你坚持不下来,就继续留着你的老爷车吧。
为了新的山地车,我咬了咬牙答应了。
没想到,这是一个艰苦而又折磨的过程!
这时天气不仅很闷热,而且很晒。每天,我们都要全副武装,戴着遮阳帽,穿着防晒衣,还戴着防晒口罩,就像两个蒙面侠。其实骑行本身并不是很辛苦,但又闷又晒,实在是太难受了。有一次骑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小雨。雨虽然下的不是很大,但是我们身上湿漉漉黏哒哒的,如果不是正好骑到一半,我都想放弃了。更有一次,我一不小心骑到水管上,摔了个狗啃泥,衣服脏兮兮,手也擦破了皮,心态已经崩了!要不是因为我的山地车还没到手,前几天的努力会付诸东流,我又想放弃了。
14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当绚丽的红色山地车展现在我面前时,我的内心已经被成就感填满了!那时那刻的感觉,就像爬山精疲力尽的时候看到了山顶;就像做了好多卷子,终于考了第一名;就像炎炎夏日,吃到了冰激凌,那种甜入心脾的感觉,让人觉得,之前所有吃的苦,在这一瞬间,都值得了!
没有一份苦是白吃的,苦尽的甘甜,才更加的珍贵。
甜是什么?是得到自己喜爱东西之时的喜悦,还是努力奋斗成功之后的欢欣?我认为,甜是母爱。
那天,我穿着刚买来的白衬衫去和朋友们玩,可是刚到晚上,我的衣服就变得又脏又黑了,回到家门口,我心惊胆战,不敢进门,怕妈妈看到后会非常愤怒地说:“怎么这么脏呢?刚买的衬衫就被你弄成这样!下次再这样,别回来了!”
我立刻停止了想象,感觉脑子一阵混乱,又感到一阵阵冷风袭来。算了,先回家,不管了。大脑在驱使着我,我忍不住了,用手拉开门就进去,可仔细一听,没声,再看周围,灯也没有打开,妈妈居然没有在家!在妈妈回来之前,我本可以把衣服洗完的,可在我去洗手间时,我听到外面的风雪声,认为现在水凉得肯定不能洗,太冷了!我把衬衫一脱,就去写作业了。
咔!门开了,妈妈回来了,我为了讨好妈妈立刻把刚写完的作业递给了她。妈妈看了一遍又一遍,本来没多长时间的,可今天就像过了好几个小时似的。不一会,她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不错!平常你一错错好几个,今天却一个错的都没有!”妈妈说,说着说着妈妈去了洗手间,我以为妈妈要洗手,心想:如果妈妈把这事给忘掉了,等到明天,我偷偷地把它洗干净,妈妈肯定发现不了。正当我为自己的小聪明高兴时,突然听到沙沙的声音从洗手间的门缝里传出来,我快步向洗手间走去,以为妈妈出事了。可当我到那时,我直接呆住了,原来妈妈在忍着水的冰冷刺骨给我洗衣服呢。我忽然非常惭愧,我立刻跑过去抱住了妈妈,妈妈却说:“抱我干啥,没看到我正在洗衣服吗?”,“不,妈妈,我错了,您不要再洗了,会把您冻坏的!”,妈妈却笑了,没有再说话。
通过这件事,我感受到了母爱是一种甜。请我们关爱她们,不要践踏妈妈们的爱。
有一种甜包含着百味。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美好的愿望总是甜的,体会过生活的艰辛,世间的冷暖,更能感受愉悦和甜美。
江南烟雨朦胧,水滴青苔楼阁。梅雨季节已然悄然而至。在雨停的间隙,骑上单车,找一处荷塘,虫鸣与荷花香随风飘来,看荷叶托起的莹莹雨珠,静静地深呼吸,品雨后泥土的芬芳,体会生命的愉悦,这样的感受有点甜。
回忆儿时的点滴,母亲编织的五彩蛋袋,赤豆蜜枣花生糯米粽;用给姑姑拨白发换的凉汁番茄;奶奶和父亲做的风车;还有那只小黑,摇着尾巴的跟随。总有一种甜甜中带着深深的思念。
捡起儿时的记忆,寻一处芦苇荡,带上孩子,摘下芦叶,试一试还会不会做那只风车,经过多次尝试,彷佛看到了奶奶肉嘟嘟灵巧的双手,慈爱的脸庞,把芦苇叶撕成小条,这样折再那样折,做好的风车系在了芦苇梢上,迎风旋转,再拿芦苇叶做好的口哨,配合着风车吹出田野中自然的声音,或高昂或低沉。看着孩子拿着风车,举的高高的等风来,孩子跟着风车的转动节奏,口中发出惊喜的“唔、唔、唔”这样的日子有一种甜儿时的喜悦在传承。
在桃花盛开的时候,我已期盼谷子成熟,期待在金色的田野上让你抓住我的手一起打一把谷子,分享丰收的喜悦,把谷子穿成一条项链和太阳挂在一起丰收的期待和辛勤的劳动是一种甜。
世间不存在完美,总会留些许遗憾给我们,然而,这些并不影响我们去体会甜的滋味。看着泪水里的微笑是甜,努力的顺其自然的去生活,有离合与苦辣才有甜。
小时候,我和外公外婆住在老家,出了家门就是一大片自家的红薯地。
春天,外公用锄头把田地拢起一道道高高的土埂,一场大雨把泥土浇透了,雨后,外公外婆把一根根红薯秧苗小心地埋进土埂里。十天半月后,地里弥漫着一片青葱的藤叶,到了夏末,红薯地开始释放出那让人沉醉难忘的味道。
暑假,我身心疲惫地回到了老家,一进门,飘来了那红薯的味道,“哇!好香呀!”我惊喜地喊到。婆婆急忙招呼我:“快来尝尝婆婆做的红薯羹。”她低下头又说:“你外公以前过得又累又苦,平时也难得陪你,今天你回来了,咱们用红薯做团聚饭。”外公经常在外面打零工,那微薄的土地实在刨不出更多的钱,婆婆用瘦弱的身体承担起家里繁重的农活。
这一顿红薯团圆饭可真丰盛,除了红薯羹,还有烤红薯,红薯干,红薯粉丝煲。我拿起一个烤得焦香的红薯,剥开外皮就露出那黄澄澄令人垂涎的红薯肉,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软绵绵甜滋滋的,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外婆看见我的馋样,开心地笑了,我让奶奶也尝一尝烤红薯,奶奶摆摆手说:“我吃红薯羹就好了。”
晚上饿意来袭,我去冰箱拿些吃的。打开冰箱门,就看见了冰箱里的那些烤红薯,婆婆一个都没舍得吃。红薯挨在一起,将收集到的阳光释放在夜里,照亮简单平凡的生活。
我喜欢红薯那朴素得甚至灰头土脸的外表,更喜欢它内在的甜蜜和温暖。捧着热乎乎的烤红薯,我触摸到了外婆内心无声而炙热的爱,品尝到了世界上最甜美、幸福的味道。有一种爱,藏在红薯里。
甜,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幸福和温暖的感觉流淌在心中。
起初我认为甜是一种味蕾的体验,吃一颗糖,一块甜点,一口饮料,都是味觉上美的享受,那种快乐和幸福从口头蔓延开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发现“甜”它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体验更是一种美的`感受。而现在我找到了一种甜,它可以甜到心里,暖到胃里。这种甜就是来自于人们真心的关爱。
在某次考试中分数落差太大,使我感到失落,其中还有许多知识点不会,我曾一度认为会不会因为这块不会,以后每次都会考的这么差。在我的父母知道了这件事后并没有按预想的那样训我一顿,而是和我一起分析试题找出改进的地方,并且勉励我相信自己,要把不会的地方补上来继续精进。自父母的鼓励后我开始努力学习补漏洞,为下次考试做铺垫。在我补习的过程中总有些困难,但在这些小困难前有些朋友会帮助我,一步一步的讲解,尽管有时某些题就是学的慢甚至讲了好几遍都不明白,但是她们并没有嫌弃我学的慢,一直耐心给我讲解。我曾经报课的家教老师也表示愿意帮助我补课,迎接更好的自己。总在某一刹那间的感动,我渐渐有了勇气和自信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同时它也让我品尝到了这特殊的甜。
甜不只是美味的嘉肴,也是多方面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感受,最后化为幸福和温暖流淌在心中。而我也认识到了一种沁人心脾,暖心的“甜”。
从小到大,我一直在母亲周边,不为其它,只因为母亲的“糖很”甜。在我的印象里,母亲的“糖”很多,不时的,就会掏给我们。
记得上幼儿园时,母亲可没少操心。第一天上学,校车来接,我硬是不上车,母亲便一句又一句的劝说,至于说什么,早就不记得了。母亲很慈祥,不打我,用暖暖的的手拍拍我的头,那时,母亲的“糖”早已塞满了嘴,甜滋滋。
下学后,母亲用笑容迎我进门,问我玩的开不开心?有没有摔倒?冷不冷?热不热……总之,能问的都问了,我也没有时间张嘴,因为满嘴,都是妈妈塞的“糖”。
现在,上了初中的我,早上起的匆忙,乱糟糟的床铺就那么放着,也没什么时间去管,妈妈就每天习惯性的帮我收拾。挺(不好意思的,)也就自此,那天晚上,总是吃着“糖”就入睡了。
中午的时候,母亲依旧是笑着迎门,桌上早已摆满饭菜,但看着再怎么可口的饭菜,却依旧比不上母亲给的满桌“糖”。
夏天的晚上,我放学回来,手机总是提前就烧好了水,你回家就卸下我的书包,让我洗个痛快的热水澡。在这个短暂的过程中,却总是吃着“糖”。
生活中的小细节,只要是关于母亲。都有甜甜的“糖。”吃了这么多年,就总是不腻,母亲也同我一样。
那一种甜,是母亲的“糖”。真的——很甜。
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甜点心的开心生活。
小猫甜点心第一次来我家时,想磨爪子,便开始抓木柜子,被爸爸发现了。我当时心里很紧张,心想老爸是不是要把小猫送走了?可老爸并不是那种爱生气的人,他回屋拿出了手机,点开淘宝,买了个猫抓板。没过两天,叮咚,哦,快递到了,我兴冲冲地开了门,快递员叔叔把快递给了我。我关上门,迫不及待地打开快递,哇!是一个鸟巢形的猫抓板,里面还送了一盆猫草、一个玩具小鱼。我开心坏了,把小鱼扔向甜点心,甜点心一口咬住,玩了起来。不一会儿,小猫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我把猫抓板放在了一个容易看到的地方,小猫爬了上去,这里抓抓,那里嗅嗅,我觉的甜点心不会再惹事了,刚要走,它便做出了一个让我大跌眼镜的动作。它躺在猫抓板上睡着了!唉,望着甜点心的两只小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并做出了开心的表情。唉,小猫甜点心真让人放心不下。
最近爸爸的同事家也养了猫,还送给我们一袋猫粮,我第一次打开后,正在睡觉的甜点心就醒了,闻着香气,跑到了我的面前,喵喵地叫了起来,我给它倒了一点猫粮,它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那神态,连我都羡慕。
有一次,甜点心在玩我的红领巾,我大叫一声,把它赶走了。我想了想,找出了红布,剪了两段,又找了个笔筒和圆锥筒,把它们绑在一起,把剪好的两块红布和笔筒、圆锥筒也绑在一起,做了个猫玩具。我把做好的玩具放在小猫甜点心旁边,它立刻玩的不宜乐乎。让我也看的心里面美滋滋的。
甜点心在我家开开心心地成长,我也很开心,我喜欢甜点心。
甜味,荡尽苦涩,焕发着幸福和温暖淌入心扉。
——题记
源于甜的最初印记来自于糖果,一颗糖含在嘴里,成了剥落不快乐的宝物,吃糖多了不好,可直到现在,我依旧喜于那甜滋味在嘴里漫淡,成为封锁郁闷的味道。
后来,甜的滋味开始不局限为一种味道,它逐渐绽放成了一种精特神上幸福。大多人都在从酸甜苦辣咸中度过,追求着被甜包围的感觉。
但我真正拥有一份长久的甜味,是从初中开始获得的。幸而与随笔交友,从入学第一天初次见面身边就充满了它的风姿。每天的书写从未停止,从相遇到相识却也经历过苦。一开始的难以坚持,几乎于每个夜晚都使我感到烦闷,谈不得兴致,更是在迫于压力而坚持,可当尝到了这第一份甜,面对随笔的路途也就有了干劲。
从上学期至今,已经积攒下了九个随笔本,它就放在桌旁,一摞。每次望见,就像看到了积累的几百个夜晚,每一本由我书写,也由我表达文字。日久了,连那些坚持看一眼也成了抹不掉的幸福呢。写随笔,像编制自己的风格,无论文字的特点,都是再以永恒为自己代言。不同格调的文字,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吐露,都成了装扮着生活,缀饰着点点美好的一片天地。
看老师每日转发随笔也成了一份期待与幸福。闲时总爱看今天的朋友圈上有无我的文章,若出现了我的名字,便会小看一会老师摘取了哪段文字,心情的愉悦是满溢的;若无,倒也不必气馁于此,多关注别人的,也默学着那样的思考方式,学习着别人的语言和文字。能够肯定自己与学习别人,也算上是随笔赠予我的甜密密。
有这味甜在生活周边感染着,不断散发着,成了一种隐于我生活的甜,想未来三年亦能有此相随不散,我又感觉到了笔下的文字回荡着无穷尽的甜。
甜,往往只是一种比喻,它和那种叫“甜”的味道到底有何干系?
我们经常说,先苦后甜;又经常说,苦尽甘来。仿佛人生是有尽头的,人生的苦难最终都是朝向幸福的。甜在这里,都被比喻为人生的幸福目标和幸福生活状态。
然而,在我十五六年的少年人生旅程中,我只读到了苦,似乎这苦远未有尽。
这几天网络上爆红的淘宝店网商苟晶,在她青少年时期远离校园之前,甚至以免试初升高,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可是在承受连续两次高考都被人冒名顶替之后的二十多年人生沉浮之中,似乎成为了一名可以自食其力、生活稳定并小有成绩的小生意人,然而当初她们高中班成绩不相上下的同学,因为没有遭受同样的厄运,如今有七八个已是大学教授甚至政府高官,苟晶如今的“甜蜜幸福”生活与同学相比,何止天壤之别?
我并不是因为苟晶现象就一味地钻社会和人生的牛角尖。假如我这次中考不幸考入一所非市、区重点高中,三年以后我很大可能只能考入一所如今叫“非双一流”的普通大学,甚至层次更低的职业大学,将来即使我再努力,即使能考上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那又会怎么样呢?会有甜蜜的未来吗?我不敢奢望。今年徐汇区招聘储备中学教师,报名门槛就是“双一流”学校毕业生;如今,很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招聘岗位的条件,除了研究生、博士生外,还有个明里暗里的规定,审查第一学历。这就好比俗话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个儿子会打洞”,这不是典型的“出生论”吗?一眼能望到尽头的人生百态,到底何来“苦尽甘来”?
我不惮以最坏的方式揣摩这人世,只因为我这颗少年之心期望世界朝向更加美好、人世朝向更加公平合理。愿我们每一个正在奋斗的少年、青年能真正在尝尽奋斗之苦后迎来人生之甜。、
人生就像是一种打翻了的“调味瓶”,五味杂陈,每一种味道都可以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奇特感受,我们的面对这一些“奇特的味道”,通常都会欣然地接受它们!
在我现在的时光中,我最喜欢的一种味道无疑是————“甜”,相信同学们都是很想在这么个“青春年华”享受那一种甜,但是,如果你想在“黄金时期”享受“甜”,那必须得“先吃苦”,因为它就像一杯咖啡,“入口先苦,再是甘甜”!
所有事情的成功并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多次的实验才能更好的完成,我们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平静下来先“面对苦”,再有甜的浮现!
我的数学不好,所以对于我来说,“研究数学题”是一件十分“苦恼”的事情,所以,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苦”,我的大脑在思考数学题的时候不定什么时候会“不在线”,因为我是“不喜欢过多地推理的人”,过多的推理会使我不耐烦,但如果我静下心来去思考问题,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上午,我或许是因为太热而导致了“不想思考”,数学题在我的眼中就像“火星文”,而当我静下心来时,那一道道“火星文”的思路全部都像“迷雾被吹散了”一样浮出了水面,看着题目下面一条条密密麻麻的解答,我的心中有无比的“成就感”,那滋味,比吃了蜜还甜!
有一种甜,叫做难题被解答了的“甜”!
我哭了,枕头上满是泪水,手中的复习资料尽管阅览了好几遍,还是不能进入脑海。耳边的嬉笑声化为苦涩流入心中,我被遗弃了。
每当她们三个嬉笑打闹时,我渐渐融入不进去了。孤独感总是不知不觉爬上心头,对她们来说,我是可有可无的吗?我同样懊恼,她们怎么就不能察觉到我的失落呢?
下午,我自己从宿舍走去教室,心中有隐隐的期待:她们应该会来问我为何没与她们一起走吧。这么明显,她们总能察觉到吧。她们进门时尽管与我擦肩而过,也没有一声招呼或一个微笑,实实在在地给我头顶泼了一盆冷水。我终于心灰意冷,看来我的存在,并不那么重要。连睡觉时的哭泣,她们竟也没察觉出来,反而与我越来越远。
我一下午都没讲话,到了晚上,我仍然是独自一人去吃饭,她们也仍然没有询问。
我还是一个人在座位上写作业,她们的嬉笑声从楼道传来。我捂着耳朵,这样欢乐的场景让我的心沉重不已。眼前突然放了一瓶奶茶,我错愕了一瞬,继而抬头,是她们。我放下捂着耳朵的手。“这是我们给你买的,刚刚我们吃了雪糕,可你不在,怕雪糕化了就给你买了奶茶。”其中一个说着。我释然了,对她们微微笑了一下,心中已是翻江倒海。等她们回到座位上,我忍不住,鼻尖微酸,尽管那滴晶莹没落下,我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是被在乎的。
拧开瓶盖,我喝了一口。甜,真甜!有一种甜,竟是友情里被在乎时那一瞬心灵上猛烈的撞击。
甜是一种味道,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心情……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甜,有一种甜,有亿种甜。
有一种甜叫坚持
体育对我来说并不是强项,相反是我的弱项,每次上体育课我都紧张的要命,就怕在哪一个环节出丑。所以我课下有空闲就练习,就想这个弱项变成强项,在课下练习时,我没有一次可以完整的跑完一千米,总是以累的借口,在途中一次又一次的停下,在一次上课时,老师要求跑一千米,我心想:完了,完了,我肯定跑步下来,到时候怎么办啊?我非常紧张,但是当我上道时,我一直对自己说:“加油,坚持,你可以的。”虽然到第三圈都快跑不动了,但是我没有停,我坚持着跑完了一千米,那时我很高兴,我觉得甜蜜蜜的,有一种甜叫坚持。
有一种甜叫团结
记得是去年暑假,我和几个朋友在篮球场打球,我们一个一个的把球投进篮筐,享受着篮球与篮网接触时道出的美妙音乐,我们正玩的高兴之间,四五个人从外面走进来,上下打量了我们一番,便喊到:“喂,孩子们,打会吗?”什么,孩子们,我们一听可努了,就想好好收拾他们一下,杀一杀他们的威风,于是我们便答应了,开始时我们总是单带,输了不少分,但后来我们提出暂停,然后好好的商量了一下,要多传球多配合,不出所料,我们很快把分赶了上去,到比赛结束时,我们已经领先了八分,我们享受着胜利的喜悦,有一种甜叫团结。
坚持是甜,团结是甜,生活中有一种甜,生活中有亿种甜。
“你这文章不行,得改”父亲冷冰冰的说。空气陷入死一般的沉寂……我沉默着,憋了半天,只有两滴晶莹的滚珠。
我委屈。
这篇作文我花了两个小时精心打造,舶来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褒奖与夸赞,只有如尖刀般的“不行”与“得改”。
父亲似乎看出了什么,拍了拍我的肩,留下一句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轻掩上门离去了。
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用棉絮的柔软对抗冰冷。
为什么,为什么我花了两个小时的作品,为赢得一句赞赏?早知如此,不如不问!
我大口呼吸着,终于平静下来,与此同时,另一种念头潜滋暗长了——
我真的认真写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为列提纲轻率下笔,结尾却已跑题;只重视辞藻华丽不重内容;每15分钟翻翻微信
我真的认真写了吗?我反复问再执笔,我坐回书桌前“秋风萧瑟天气凉……”,我一字字细细看着。
“大厦的单调与湖水的单调”相重复,删掉化为“落叶的凄然”这个素材。大到结构内容,小到语法错字,我一点点斟酌着。
红笔流出决绝的火,删掉一段段冗余;蓝笔流出希望的水添加一句精彩;黑笔流出理智的光,改正一个个错字。一时间红的蓝的黑的如滔天的洪水将原有的文章冲的四分五裂,但与此同时,却又为这片土地带来富足的养料,让其重获新生。
改作文实在是痛苦,用刀割下自己的腐肉,可当我改完作文,放眼时,看着那五彩缤纷,当父亲带着赞许的点头出现时,一勺蜂蜜已在心头,化开了,丝丝温柔的甜蜜涤荡了全身,身体也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这是新生的甜啊,它历经苦涩,也正因为此,更胜于世间其他甜味。
一.×××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 (2005年-2015年,20岁至30岁)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 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总体目标:完成硕士、博士的学习,进入××著名外资企业,成为高层管理者。 已进行情况:读完硕士,进入一家外资企业,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 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三.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分析 1、行业分析: 本人所在××公司为跨国性会计事务所。属管理咨询类企业。由于中国加入WTO,商务运作逐渐全球化,国内企业经营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这类企业在近年来引进中国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2、企业分析: ××公司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属股份制企业,企业领导层风格稳健,公司以“诚信、稳健、服务、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十年来稳步在全球推广业务,目前在全球10余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公司2000年进入中国,同年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中稳健拓展业务的同时重点推行公司运作理念,力求与发展中的共同进步。本人十分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但公司事务性工作太过繁忙,无暇进行个人自我培训,而且提升空间有限。但总体而言,作为第一份工作可以接触到行业顶尖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十分幸运的,本人可能在本企业实现部分职业生涯目标。 四.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 1.个人分析: (1)自身现状: 英语水平出众,能流利沟通;法律专业扎实,精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 (2)测评结果(略) 2.角色建议: 父亲:“要不断学习,能力要强”;“工作要努力,有发展,要在大城市,方便我们退休后搬来一起居住生活。” 母亲:工作要上进 ,婚姻不要误。 老师:“聪明、有上进心、单纯、乖巧”,缺乏社会经验” 同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适合做白领”。 …… 五.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 职业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2005-2008年: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理论 学历目标: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取得律师从业资格、通过GRE和英语高级口译考试 职务目标:外企企业商务助理 能力目标:具备在经济领域从事具体法律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了解涉外商务活动;英语应用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发表5篇以上论文。 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1万元;商务助理年薪5万 2.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职务目标:外资企业部门经理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经济目标:年薪10万 3.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 职务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大学的外聘讲师 能力目标:科研能力突出,在国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公司决策层有直接流畅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25万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在28岁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庭。 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差距:1、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2、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5、社交圈太窄。 八、缩小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时间:2008年7月以前。 (2)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时间:长期 (3)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时间:五年以内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 (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2)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 (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本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 1、职业规划肯定要有,但是我觉得职业规划不可能现在就定下来,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变。我以前想当官,后来想当外企白领,现在想创业,所以我觉得这个很难就定下来,更何况是在校大学生,没有任何社会阅历,谈这个就似乎有点纸上谈兵。 2、但是,虽然可能没有成型的职业规划,但是我觉得每个阶段的前进方向和短期目标要有,比如这段时间我要练好英语听力到什么水平,我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的目标,那容易虚度光阴。 3、如果我是学生,我可能想听一些别人成功的案例,和为什么别人能取得成功,虽然每个人走的路不同,但是我想有些成功的共同点是相同的,那我作为一个学生,就可以从中学到一辈子受益的美德和优点。
首先要奠定好基础 然后深入
浅谈中式面点的创新与发展摘要: 我国面点制作技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是中国烹饪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餐饮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满足就餐者的需要起着重要作用。面点制作技术是一项技术性强,艺术性高的技术,对于日益竞争激烈的餐饮业来说,面点创新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因为面点创新不仅可以为饭店、宾馆、酒店稳定客源带来利润,而且可以让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词: 中式面点 创新 发展目录一、 面点的概念…………………………………………………1二、 面点在饮食中的作用……………………………………2-3三、 中式面点的创新之路……………………………………3-6四、 中式面点的发展之路………………………………………6一、面点的概念面点广义而言是指用各种粮食做胚皮,配以多种馅心制作的主食、小吃和点心;狭义上来讲是特指用面粉、米粉等调成面团制作的主食和点心。制作面点食品的操作技巧,就是面点的制作技术。面点制作技术是烹饪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比较丰富的一门科学技术。我国面点技术在长期发展中,在历代厨师不断实践和广泛交流中,创作了品类繁多、口味丰富、形色俱佳的面点制品,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望。加上我国幅员广阔,各地气候、物产、人们生活习惯的不同,面点制作在选料、口味、制法上,又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二、面点在饮食中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面点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物,在餐饮业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一) 面点是烹饪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烹饪专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菜肴配制和烹调,行业中俗称“红案”工种;二是面点制作,行业中俗称“白案”或“面案”工种。这两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餐饮业烹饪专业的全部生产业务。所以,面点和菜肴是一个整体的两方面。“红案”与“白案”虽然是两个工种,但两者具有严格的区别又有密切的配合。不少菜肴在食用时要配以点心一起食用才更富有特色。特别是正餐的主、副食结合和宴席上菜点的配套,体现一个整体内容的相互配合和密切联系。面点除了常与菜肴密切配合外,还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它还可以离开菜肴独立存在而单独经营。(二) 面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食品人们的饮食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当今饮食社会化的观念日益深入和广泛,点心食品在饮食中已具有一定的地位。清晨的早点,午后的茶点,晚间的夜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饮食内容。尽管面点与菜肴相比较,价格低廉,但在饮食业中仍占有一半以上的比重,特别是遇到节假休息日,面点更成为人们休闲、旅游时必备的食品。(三) 面点是活跃市场、丰富人们生活的日常消费品面点不仅是饭前食后作为充饥的主要食品,而且在会亲访友时,也能作为表达心意、联络感情的极好礼品。它既能当主食吃饱,又能上桌配套增添花色。特别是逢年过节、外出旅游,便于携带的点心食品更会受到人们的喜爱。不少点心还和历史或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江乡节扬时》载:“中秋食月饼,夜则设以祭月亦取人月双圆之意。”故而,清明节的青团、重阳节的重阳糕、元宵节的汤圆等,都有着类同的寓意。由此可见面点是丰富人们生活、方便群众、活跃市场、促进消费的重要消费品。综上所述,面点在整个饮食生活中起到了提供旅游方便、解决日常需求、改善饮食内容、调剂营养口味、充实生活需要、完善宴席结构的重要作用。也正因为它有如此多的需求,所以我们要通过面点创新来改善消费者的需求,面点创新不仅可以为饭店、宾馆、酒店稳定客源、带来利润,而且可以让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中式面点的创新方法据调查,不少地方的面点品种老面孔居多,制作技艺简单化,有的数十年不变,一直在“唱着古老的歌谣”,主要是创新不够,继承优良传统也不足。我国面点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精湛的技艺和珍品。因此,继承传统技艺、创新传统名品应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以前许多名店、老店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面点文化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如发酵法的研究,清汤、奶汤的制作,油炸品的酥脆,糕的松软糯,馅心风味的把握,名品的继承等等,每一项都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杭州奎元馆是著名的江南老面馆,该店的虾爆鳝鱼面是传统佳味,如今仍在热销,而近几年在奎元馆点食虾爆鳝鱼面,觉得面条尚可,但汤鲜度不够,鳝鱼片炸得略硬,不够酥。与四十年前的鳝鱼面相比,总觉得有些逊色。当然,传统著名面食大多是用手工制作出来的,以经验型为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好的。但如有一批有心人将名面食继承下来之后,再加以提高,传统著名面食就会更上一层楼了。(一) 拓展新型原料,创新新的面点品种 制作面点的主要材料有:皮胚料、馅料、调辅料以及食品添加剂等,其具体品种成百上千、琳琅满目。在充分运用传统原料的基础上,注意选用西式新型原料,如:咖啡、蛋片、干酪、炼乳、奶油、糖浆以及各种润色剂、加香剂、膨松剂、乳化剂、增稠剂和强化剂,以提高面团和馅料的质量,赋予创新面点品种特殊的风味特征。1、面团的发展是面点品种创新的基础中国面点品种花样繁多,根据《淮扬风味面点五百种》一书记载,仅以扬州为中心的淮扬面点,花样品种就达500多种;《神州传统小吃》一书收集到中华传统风味小吃品种600余种。这些传统面点品种的制作离不开经典的四大面团:水调面团、发酵面团、米粉面团和油酥面团。不管是有馅品种还是无馅品种,面团是形成具体面点品种的基础。因此,从面团着手,适当改换新型原料,创新新的面点品种,不失为一个绝好的途径。面皮、面胚用料创新。传统上,面点制作以面粉、糯米粉、粳米粉、玉米粉为主,现在已呈多样化的趋势。杂粮粉如:小米、高粱、荞麦、筱麦、燕麦等;块根类蔬菜粉如:芋艿、山药、红薯、马铃薯、茨菇、百合等;豆类粉如:绿豆、赤豆、豌豆、蚕豆、芸豆等,均可以和面粉、粳糯米粉掺和在一起制作面点的皮或胚料。当然,也有将鱼肉、猪肉敲薄为皮包馄饨的。水果汁、蔬菜汁也可以用来调制面皮。如此,就可以使面皮、面胚更丰富多彩。例如:作为2004年中国杭州美食节的重头戏,长三角面点大赛中,创新已成为大赛的主旋律。其中在面团的用料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拓展,改变了昔日面点只用米或面做原料的状况,有许多选手用上玉米、红薯、南瓜等原料。比如说,扬州选手徐慧制作的“荞麦蜜枣”,该甜点在原料上用了杂粮荞麦;长兴紫金饭店的何传伟用小米绿豆做成了“小米绿豆团”;上海百乐门的以为选手用芋艿泥作皮,制作了“芋艿饺”等等,这些都顺应了大赛创新的主题,也反映了中式面点创新发展的潮流。除此之外,在某一种面团中掺入其它新型原料,形成多种多样的面点品种,这也是一种创新。例如:在发酵面团中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牛奶、奶油、黄油,会使发酵面团在松软蓬松中,更显得乳香滋润,不但口感变得更好了,而且也更富于营养了。再如:在调制水调面团时,可以采用牛奶、鸡汤等代替水来和面,或掺入鸡蛋、干酪粉等原料制作,也使面团增加特色。调制油酥面团除了食用传统的猪油外,也可以用黄油来调制,来形成中式面点创新品种。2、 馅心的变化是面点品种创新的源泉讲究馅心,注重口味。馅心的好坏对制品的色、香、味、形、质有很大的影响。馅心的变化是面点品种创新的源泉,虾、蟹、贝、参等水产品,以及杂粮、蔬菜、干果、水果、蜜饯、鲜花等都能用于制馅。除此之外,咖啡、蛋片、干酪、炼乳、奶油、糖浆、果酱、巧克力等西式新型原料也可用于馅心,创新不同的面点品种。如:元祖食品推出的巧克力月饼、咖啡月饼、冰淇淋月饼等已经引领了国内面点馅心品种创新的潮流。而扬州的食品企业也正在如火如荼地研究以仙人掌、芦荟等为馅心的包子,意在创新扬州包子,满足消费者新的需求。精选用料,精心制作。馅心的原料选择非常讲究,所用的主料、配料一般都应选择最好的部位和品质。制作时,注重调味、成形、成熟的需求,考虑成品在色、香、味、形、质各方面的配合。如:制鸡肉馅选鸡脯肉;制虾仁馅选对虾。根据成形、成熟的需求,常将原料加工成丁、粒、茸等形状,以便包子捏成形和成熟。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除了用料变化之外,馅心的口味也有了很大的创新。而口味源于各地不同的饮食生活习惯。在口味上,我国自古就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因而在面点馅心上体现出来的地方风味特色就显得特别明显。如:广式面点的馅心多具有口味清淡、鲜嫩滑爽等特点;京式面点的馅心注重咸鲜浓厚;苏式面点的馅心则讲究口味浓醇、卤多味美。在这方面,广式的蚝油叉烧包、京式的天津狗不理包子、苏式的灌汤包等驰名中外的中华名点,均是以特色馅心而著称于世的。传统的中式面点馅心口味主要分为咸味馅和甜味馅,咸味馅口味是鲜嫩爽口、咸淡合适,甜味馅是甜香适宜。在面点师的创新下,采用了新的调味料,面点馅心的口味有了很大变化,目前主要有:鱼香味、酱香味、酸甜味、咖喱味、椒盐味等等。例如:在2004年长三角面点大赛中,杭州新世纪大酒店选手范音的参赛面点是川味麻饼,馅心用上了鱼香肉丝,外香内鲜,余味十足;宁波凯利酒店选手周丁丰的参赛作品之一是“龙井荔”,外观像红色的荔枝,馅心却用少见的火龙果,再加上其他调料,口味酸甜,耐人寻味;而江苏以选手的作品“莲藕酥”采用了咖喱牛肉馅,则给人们带来了风靡东南亚的味觉享受。3、面点色、香、味、形、质等风味特征的创新是吸引消费者的保证色、香、味、形、质等风味特征历来是鉴定具体面点品种制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而面点品种的创新,也主要是在色、香、味、形、质等风味特征上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需要。 在“色”方面,具体操作时除应坚持用色以淡为贵外,也应熟练用缀色和配色原理,尽量多用天然色素,不用人工色素。例如:松糕底层以本色粉为主,糕面薄施一层卧色粉,成熟后既达到色彩美的效果,又避免了用色过重的弊端。“味”的创新主要在于原料及味型的变化。现以黄桥烧饼为例探讨,最早的黄桥烧饼的馅料是猪板油粒和葱花加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等调拌而成,当时无论老百姓还是指战员官兵肚子里都没有油水,吃了香酥鲜美的大油酥饼,既充饥又充分补充了肚子里的油水,人们对此大加赞赏,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使黄桥烧饼的美名传扬全国,成为淮扬名点。但是后来吃的人少了,为什么呢?原有的传统品种太腻、太油,于是就对它进行了改良,在它的馅料中加入了火腿末,再后来又对它馅料中的板油粒、葱花、火腿末的比例进行了调整,使板油粒的比例仅占整个黄桥烧饼馅料的百分之二十了,改善了面点的口味。现在也有在馅心中加入一定比例虾仁、澳带等的,更是提高了黄桥烧饼的味觉效果,使得这一传统历史名点经久不衰。“形”的变化种类繁多,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造型,即使同一品种,不同地区,不同风味流派也会千变万化,造型各异。具体的“形”主要有:几何形态、象形形态(它可分为仿植物形和仿动物形)等等。“形”的创新要求简洁自然、形象生动,可通过运用省略法、夸张法、变形法、添加法、几何法等手法,既创造出形象生动的面点,又简洁迅速。例如:裱花蛋糕中用于装饰的月季往往省略到几瓣,但仍不失月季花的特征;“金鱼饺”着重对金鱼眼和鱼尾进行夸张以更加形象。“质”的创新主要在保持传统面点“质”的稳定性的同时,善于吸收食品的特殊的“质”。例如:山东章丘市的谢元羸将包子烧着吃,成功创制了“火烧包”,一改传统包子汽蒸2000多年的历史,面皮由小麦高筋粉加入特别的改良稳定剂,馅料与中药配并加入特别的香料,入炉烧制8-10分钟即可成熟。成品色泽金黄,上面的芝麻酱像太空闪烁的繁星,包子外酥内嫩,具有炸鸡柳的酥、羊肉串的香、包子的味。应该说他的创新主要在于成功的抓住包子的“质”,适应消费者的口感变化。(二) 开发面点制作工具与设备,改良面点生产条件“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式面点的生产从生产手段看有手工生产、印模生产、机器生产三种,但从实际情况看,仍然以手工生产为主,这样便带来了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为推广与发扬中式面点的优势,必须结合具体面点品种的特点,创新、改良面点的商场工具与设备,使机器设备生产出来的面点产品,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手工面点产品的具体风味特征指标。(三)讲究营养科学,开发功能性面点品种人类对食品的要求是,首先是吃饱,其次是吃好。当这两个要求都得以满足后,就希望摄入的食品对自身健康有促进作用,于是出现了功能性食品。中国饮食一向有同医疗保健紧密联系的传统,药食同源、医厨相通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就从营养的角度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即量足、质好、卫生。这就要求我们在选料时应注意:(1)以谷类为主,约占总食物摄入量的60%-80%,所供的热量占总热量的60%或更多。(2)蛋白质每日摄取大约70克左右,如可用谷类、豆类粉做面皮,肉类蛋白质制作馅。(3)维生素方面,维生素A的来源极少,主要靠有色蔬菜中的胡萝卜,用胡萝卜汁来和面更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功能性面点”一词,适合21世纪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现今既要满足人们对食品的心里需要,更要满足人体的审理需要。营养、益智、疗效、保健、延寿等是21世纪中国食品和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方向。“功能性面点”突出了食物原料本身具有的保健功能,明确了保健面点不是药膳面点,更不是药品。“功能性面点”具有四种功能,即享受功能、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及安全功能。而一般性面点没有保健功能或者说有很小的保健功能,达到忽略程度。面点中都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营养功能不等于有保健功能,不同的营养及量的多少,对个体有很大差异性,甚至具有反差性。如蛋白质、高脂肪的动物性食物,其营养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心血管病和肥胖病人来说,不但没有保健功能,而且会产生负作用。保健功能是指对任何人都具有预防疾病和辅助疗效的功能,如能良好调节人体内器官机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预防高血压、血栓、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癌症、抗衰老以及有助于病后康复等功能。总之面点的保健功能就是指具有益于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依据以上所述,“功能性面点”可以被定义为:除具有一般面点所具备的营养功能和感官功能(色、香、味、形)外还具有一般面点所没有的或不强调的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功能。同时作为功能性面点还应符合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由通常面点所使用的材料或成分加工而成,并以通常的形态和方法摄取;应标记有关的调节功能;含有已阐明化学结构的功能因子;功能因子在面点中稳定存在,安全性高,作为面点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因此,功能性面点的发展是面点品种创新的趋势。功能性面点的创新主要包括老人长寿、妇女健美、儿童益智、中年调养等四大功能。例如:可以开发出具有减肥或轻身功效的减肥面点品种;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血脂及血清胆固醇、减少血液凝聚等作用的降压面点品种;也可以开发出使老人延寿,使儿童益智的面点品种。食疗面点是中国面点的宝贵遗产之一。《中国面点史》写道“食疗面点中的食药,本身就具有各种疗效,再与面粉配合制成各种面点后,便于人们食用,于不知不觉中治病。食疗面点确实是中国人的一个发明创造。”因此,要努力加以发掘、整理,同时利用现代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优势,发展中国特色的功能性面点。按其服用对象和功能分类如下: (1)以健康人为服务对象,以增进人体健康和各项体能为目的的功能性面点。再按其功能可分为延年益寿的面点、增强免疫功能的面点、抗疲劳面点、健脑益智面点、护肤美容面点等。(2)以健康异常人为服务对象,以防病和治病为目的的功能性面点,即疗效面点。再按其功能可分为:降血脂面点、降糖面点、减肥面点等。四、中式面点的发展之路面点的创新任重而道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需要我们踏实勤奋地去挖掘、精心尽力地去培养、求真务实地去研究,面点的创新才能持久充满活力。面点的创新其实是面点师与客人间引起一种共鸣,一种互相之间的认同。面点需要创新的内容还有很大方面,在实际操作中,面点师创新新的面点品种时,既要敢于海阔天空,无所顾忌、无宗无派,又要“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紧紧抓住中国烹饪的精髓——以“味”为主、以“养”为目的和“适口者珍”的瞬息万变的市场之“宗”,这样一定能将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式面点发扬光大。参考文献1、《面点制作工艺》,张仁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厨师必读》,汪荣,中国商业出版社,、《面点制作工艺》,刘耀华,中国商业出版社,、《烹饪技术与餐饮服务》,孙世信,中国标准出版社,、期刊 中国食品,刘云亮,2006年第16期
94 浏览 4 回答
81 浏览 4 回答
243 浏览 9 回答
227 浏览 3 回答
338 浏览 1 回答
158 浏览 3 回答
271 浏览 3 回答
241 浏览 3 回答
336 浏览 5 回答
319 浏览 3 回答
353 浏览 4 回答
260 浏览 6 回答
107 浏览 5 回答
228 浏览 3 回答
167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