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步伐越来越快,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信息的内容也变得多样化。在农村地区,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上仍然存在着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素质不高的现象。农村人容易受舆论影响,判断能力较低。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信息传播的媒介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农村治理必须坚持法治,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了解扰乱公共秩序的后果,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卫生意识。信息时代,农村网络覆盖面积大,通信设施不断加快普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方式。借助信息平台和网络宣传手段,扩大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可以提高传播的及时性。信息内容的传播只是基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传播方式和策略才是根本方针。
从行业出发,做好发展联系。产业振兴既是乡村振兴和扶贫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二者有机联系的必然要求。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而言,要成功实现从扶贫到乡村振兴的转型,必须从根本上遏制工业扶贫的短期倾向,构建以工业振兴为起点的工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在保护当地生态的基础上,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高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进而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从机制入手,做好政策联动。做好全面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扶贫开发和农村综合改革,有效对接体制机制和政策。要借鉴扶贫形成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责任制度、监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建立和巩固扶贫成果,防止重返贫困和新贫困,解决二次贫困和相对贫困。完善有效工作机制,丰富和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激发主体活力和要素活力,更好实现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