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证解释
1、裨补助益。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且甲,齐贫人,急乃为宦者,入事汉,无补益,乃欲乱吾王家!"《隋书·天文志上》:"光武时,则有苏伯况、郎雅光,并能参伍天文,发扬善道,补益当时,监垂来世。" 宋欧阳修《序》:"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清《睢州志·名臣·袁可立传》:"时方议修筑新旧两城,及一切差徭驿递,调停补益为多。"邹韬奋《萍踪寄语》二:"这不是前人的经验毫无补益于后来人,当然,它有很重大的帮助,但却只能供作参考。"
2、犹补充。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苗贲皇曰:'搜阅车乘,补益士卒,秣马厉兵,修阵固列,鸡鸣饱食,决一死战,何畏乎楚?'"
白话翻译:
石扬休,字昌言,他的祖先是江都人。唐朝兵部郎中石仲览的后代,后来迁至京兆。七代祖石藏用,为右羽林大将军,通晓历数,曾对家人说:“天下将有大事发生,蜀地最为安全。”就去投靠亲戚眉州刺史李滴,成为眉州人。
扬休幼年丧父而勤勉学习,进士考试高等及第,任同州观察推官,升著作佐郎、中牟县知县。该县是国都西边门户,缙绅往来必经之地,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在太常寺为乐工,侥幸投机免役的共六十多家。扬休申请全部取消。改授秘书丞,任秘阁校理、开封府推官,多次升迁后担任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任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因以前在开封府任职时失盗,出朝任宿州知州。
不久,召入朝中任度支判官,修起居注。起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都可陪伴皇帝坐在迩英阁。扬休奏称:“史官记录言行,应站立陪伴。”朝廷同意他的说法。任为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起初,皇宫内行香祭温成庙,皇帝误写名称臣,扬休说:“这是奉宗庙礼,主管官员发现错误却没有禀报。”皇帝嘉许他。兼任勾当三班院,为宗正寺修玉牒官。升工部郎中,未及任职,去世。
扬休喜欢悠闲随性,平时在家中养猿鹤,玩赏图书,咏诗自娱,和家人谈话,不曾涉及朝廷事。等到去世时,人们打开箱子找到十多件密封奏事,大致内容是:请增加谏官拓宽言路,设五经博士使学生专心学业,派遣御史巡察各路以防蒙蔽,恢复齿胄之礼以加强宗室,挑选知州县令,重视耕织,禁止奢侈,都是对时政有所补益的。但扬休为人谨慎少言,世人不曾以擅长言辞看待他。至于起草诰命,尤为不擅长。
平生好聚财。出使契丹时,因路上受寒,得了风痹病,申请告假回乡,祭扫祖先坟墓。扬休早先在家乡时,衣食不足,徒步离家十八年。后以侍从官身份还乡,往昔一同生活贫苦的人还在,都说:“石昌言来,肯定会救济我们了。“扬休结果一文钱也没有拿出来,反而到处接受乡里富人的钱而去。
文言文原文
石扬休,字昌言,其先江都人。唐兵部郎中仲览之后,后徙京兆。七代祖藏用,右羽林大将
军,明于历数,尝召家人谓曰:“天下将有变,而蜀为最安处。”乃去依其亲眉州刺史李漓,遂为眉
州人。
扬休少孤力学,进士高第,为同州观察推官,迁著作佐郎,知中牟县。县当国西门衣冠往来
之冲也地瘠民贫赋役烦重富人隶太常为乐工侥幸免役者凡六十余家扬休请悉罢之改秘书丞,为
秘阁校理、开封而推官,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历三司度支、盐铁判官。坐前在开封尝失盗,出知
宿州。
顷之,召入为度支判官,修起居注。初,记注官与讲读诸儒,皆得侍坐迩英阁。扬休奏:“史
官记言动,当立以侍。”从其言。判盐铁勾院,以刑部员外郎知制诰、同判太常寺。初,内出香祠
温成庙,帝误书名称臣,扬休言:“此奉宗庙礼,有司承误不以闻。”帝嘉之。兼勾当三班院,为宗
正寺修玉牒官。迁工部郎中,未及谢,卒。
扬休喜闲放,平居养猿鹤,玩图书,吟咏自适,与家人言,未尝及朝廷事。及卒,发楮中所得
上封事十余章,其大略:请增谏官以广言路,置五经博士使学者专其业,出御史按察诸道以防壅
蔽,复齿胄之礼以强宗室,择守令,重农桑,禁奢侈,皆有补于时者。然扬休为人慎默,世未尝以
能言待之也。至于诰命,尤非所长。
平生好殖财。因使契丹,道感寒毒,得风痹,谒告归乡,别坟墓。扬休初在乡时,衣食不足,
徒步去家十八年。后以从官还乡里,畴昔同贫窭之人尚在,皆日:“昌言来,必我矣。”扬休卒不
挥一金,反遍受里中富人金以去。(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原发布者:nilupar2002
151.狐猪争功,文言文翻译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汝二者之长,又当如何?”语未竟,狼突如其来,尽扑杀而食之。笑曰:“这一班奴隶性质的畜生,动辄言功,只合做我的牺牲也。”译文:狐狸笑猪说:“你是一个大蠢物,哪能和我相比呢?”猪说:“你就不必讥笑我了,你也不见得在世界上有什么功劳。”狐狸说:“我的毛皮,能作衣服、被子造福百姓,怎么说我没有功劳呢?如果是你则没有功劳了。”猪说:“我的肉,能让人吃饱肚子,怎么能说没有功劳呢?”这时一只羊莽莽撞撞地走过来了,说:“你们就不用再争了,我兼有你们两个的长处,你们觉得呢?”话还没说完,一只狼突然来到,将它们全部扑杀了。然后笑着说:“这一帮只适合做奴隶的动物,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功劳,只能做我的食物罢了!”152.文言文《沈沌子多忧》的翻译沈屯子生性多虑,整日忧心忡忡。一天,他与朋友一块来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到“杨文广围困柳州城中,内乏粮,外无援”时,他立时紧皱眉头,站在一旁唏嘘不已。朋友把他拉回家中,他竟日夜不忘此事,口中不住地念叨着:“文广被困在那里,怎么才能解脱呢?”竟因此忧愁得生了一场大玻家里人劝他到外面走走,散散心,他就走了出来。途中正好看见有人扛着一捆竹竿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祖父王修,在魏朝很有名.他的父亲王仪,高尚诚实不庸俗而且正直,是文帝的司马。东关之战,文帝问众人说:“最近的事,谁来承担这过失。”王仪回答说:“责任在元帅."文帝生气地说:"你想把罪责推卸给我啊!"于是拉出去砍了他的头。
王裒年少是就确立了操守,行事用礼来要求自己,身高八尺四寸,长相很奇异,声音清脆高亮,言辞不俗气质端正,博学多才.他为父亲死于意外的灾祸而感到悲痛,从不面对着西面而坐,表示不愿意做朝廷的臣子.在那个时候隐居起来教导别人, 朝廷多次招募都不去.在父亲的墓地边上造了一个草棚,早晨和晚上都到墓地跪拜,抓着柏树树枝悲伤地嚎哭,眼泪落在树上,树也为此枯萎了.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母亲死后,每次打雷,就会驾车到墓地说:"儿子在这里."等到读到<;诗经>;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句子,没有不多次哭泣的,门生和在他那儿受教育的人一同删去了<;诗经>;中《蓼莪》的篇目.
王裒家很贫穷,亲自耕种,算着人数种田,估算着自身养蚕.有人想帮助他,他不接受
众多学生私底下帮他割麦子,王裒就把那些麦子丢弃了.旧友有来拜访送他东西,他都不接受.他的门生被那个县的县令役使,门生就把这件事告诉王裒求他嘱咐一下县令.王裒说:"你的学识不足以保护你,我的仁德那么浅薄不足以保护你,嘱咐他又有什么用呐!而且我不管事已经有四十年了."于是徒步挑着干饭,儿子被着盐豉,穿着草鞋,送被役使的门生到县衙,有千余名门生和跟随的人.安丘县令以为他是来拜访自己,整顿衣装出来迎接他.(“裒乃下道至土牛旁”不明白)像磬似的弯着腰站着,表示恭敬,说:“我的门生被县里所役使,所以来为他送别。”所以握着手流着泪离开了。县令立即把他流放了,整个县都以这件事为耻。
乡里有个叫管彦的人,稍微有点才能但不是很有名,惟独王裒认为他必将能够显达,于是选取了他,和他做了朋友,他两才各自有了儿女,便一同定了婚约。管彦后来做了西夷校尉,死并且葬在洛阳。王裒为他的女儿更改了婚事。管彦的弟弟管馥问王裒,王裒说:“我淡泊明志只象在这山林中完成心愿,过去姐妹都嫁的很远,是凶是吉都断了音讯,每次都拿这个自己发誓。如今管彦的儿子把他葬在了洛阳,这就说明他是京城的人啊,这那里是我们当初成就这桩婚事的本意啊!”管馥说:“我嫂子是齐人,应当要回到临淄的。” 王裒说:“那里有把父亲葬在河南而跟着母亲回到齐去的!如此用意,又有什么婚事可言!”
北海有个叫邴春的,年少是便确立了志向和操守,贫寒艰苦独自居住,背这书相到处游历学习,乡里城中都以为邴原又出现了。王裒认为邴春的性情险恶狭隘又追求名利,最终一定不会成功。这之后邴春果然没有品行,学业也没有完成,有见解的人因此让他回去了。王裒一直认为人的所作所为应当回归到善途,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等到洛阳和京城政权不保,倭寇盗贼象蜂一般而来,亲人们都想搬家渡过江东,王裒留恋墓地不愿离开。盗贼来的很猛,他才离开,依然思念依恋不愿前进,于是被贼人所杀。
等你发给我了,我再翻翻看
有一个地方翻不出来,肯定还有错,请谅解
说说你的重重有赏吧
先妣事略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又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周氏家有羊狗之疴。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死三十人而定;惟外祖与二舅存。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译 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姊。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有功生下以后,先母比哺养前几个儿女时更加强健。然而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我苦于生孩子这样多。”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象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象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孺人故世以后,外祖母何孺人也病故了。周家染上了瘟疫。舅母病故;四姨妈嫁在顾家,又病故;一连死了三十个人才停止。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还健在。
孺人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孺人生前应允的。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孺人生前给我订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孺人。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象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
孟轲,是邹国人。
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
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
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在他之后,出现了学者邹子等人。 齐国有三个邹子。
在前的叫邹忌,他借弹琴的技艺得以求见齐威王,随后便参与了国家政事,封为成侯并接受相印,做了宰相,他生活的时代要早于孟子。 第二个叫邹衍,生在孟子之后。
邹衍目睹了那些掌握一国之权的诸侯们越来越荒淫奢侈,不能崇尚德政,不象《诗经·大雅》所要求的那样先整饬自己,再推及到百姓了。于是就深入观察万物的阴阳消长,记述了怪异玄虚的变化,如《终始》、《大圣》等篇共十余万字。
他的话宏大广阔荒诞不合情理,一定要先从细小的事物验证开始,然后推广到大的事物,以至达到无边无际。先从当今说起再往前推至学者们所共同谈论的黄帝时代,然后再大体上依着世代的盛衰变化,记载不同世代的凶吉制度,再从黄帝时代往前推到很远很远,直到天地还没出现的时候,真是深幽玄妙不能稽考而追究它的本源。
他先列出中国的名山大川,长谷、禽兽,水土所生的,各种物类中最珍贵的,一概俱全,并由此推广开去,直到人们根本看不到的海外。他称述开天辟地以来,金、木、水、火、土的五种德性相生相克,而历代帝王的更替都正好与它们相配合。
天降祥瑞与人事相应就是这样的。他认为儒家所说的中国,只不过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罢了。
中国称做“赤县神州”。赤县神州之内又有九州,就是夏禹按次序排列的九个州,但不能算是州的全部数目。
在中国之外,像是赤县神州的地方还有九个。这才是所谓的九州了。
在这里都有小海环绕着,人和禽兽不能与其他州相通,像是一个独立的区域,这才算是一州。像这样的州共有九个,更有大海环在它的外面,那就到了天地的边际了。
邹衍的学说都是这一类述说。然而,总括它的要领,一定都归结到仁义节俭,并在君臣上下和六亲之间施行,不过开始的述说的确泛滥无节了。
王公大人初见他的学说,感到惊异而引起思考,受到感化,到后来却不能实行。 因此,邹衍在齐国受到尊重。
到魏国,梁惠王远接高迎,同他行宾主的礼节。到赵国,平原君侧身陪行,亲自为他拂试席位。
到燕国,燕昭王拿着扫帚清除道路为他作先导,并请求坐在弟子的座位上向他学习,还曾为他修建碣石宫,亲自去拜他为老师。他作了《主运》篇。
邹衍周游各国受到如此礼尊,这与孔丘陈蔡断粮面有饥色,孟轲在齐、梁遭到困厄,岂能是相同的吗!从前周武王用仁义讨伐殷纣王从而称王天下,伯夷宁肯饿死不吃周朝的粮食;卫灵公问作战方阵,孔子却不予回答;梁惠王想要攻打赵国,孟轲却称颂太王离开邠(Bīn,宾)地的事迹。这些有名人物的做法,难道是有意迎合世俗讨好人主就算了吗?拿着方榫头却要放入圆榫眼,哪能放得进去呢?有人说,伊尹背着鼎去给汤烹饪,却勉励汤行王道,结果汤统一了天下;百里奚在车下喂牛而秦穆公任用了他,因而称霸诸侯。
他们的做法都是先投合人主的意愿,然后引导人主走上正大的道路上去。邹衍的话虽然不合常理常情,或许有伊尹负鼎、百里奚饭牛的意思吧? 从邹衍到齐国稷下的诸多学士,如淳于髡(kūn,昆)、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邹奭等人,各自著书立说谈论国家兴亡治乱的大事,用来求取国君的信用,这些怎能说得尽呢? 淳于髡,是齐国人。
见识广博,强于记忆,学业不专主一家之言。从他劝说君王的言谈中看,似乎他仰慕晏婴直言敢谏的为人,然而实际上他专事察颜观色,揣摩人主的心意。
一次,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惠王喝退身边的侍从,单独坐着两次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惠王感到很奇怪,就责备那个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等到他见了我,我是一点收获也没得到啊。
难道是我不配跟他谈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说:“本来么。
我前一次见大王时,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大王,大王的心思却用在了声色上:因此我沉默不语。”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全部报告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个圣人啊!前一次淳于先生来的时候,有个人献上一匹好马,我还没来得及相一相,恰巧淳于先生来了。
后一次来的时候,又有个人献来歌伎,我还没来得及试一试,也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我接见淳于先生时虽然喝退了身边侍从,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是有这么回事。”
后来淳于髡见惠王,两人专注交谈一连三天三。
原文
《大东亜戦争终结ノ诏书》
朕深ク世界ノ大势ト帝国ノ现状トニ鉴ミ、非常ノ措置ヲ以テ时局ヲ收拾セムト欲シ、兹ニ忠良ナル尔臣民ニ告ク。
朕ハ帝国 *** ヲシテ、米・英・支・苏四国ニ对シ、其ノ共同宣言ヲ受诺スル旨通告セシメタリ。
抑ゝ帝国臣民ノ康宁ヲ图リ、万邦共荣ノ乐ヲ偕ニスルハ、皇祖皇宗ノ遗范ニシテ、朕ノ拳々措カサル所。曩ニ米英二国ニ宣战セル所以モ、亦实ニ帝国ノ自存ト东亚ノ安定トヲ庶几スルニ出テ、他国ノ主权ヲ排シ领土ヲ侵スカ如キハ、固ヨリ朕カ志ニアラス。然ルニ交战已ニ四歳ヲ阅シ、朕カ陆海将兵ノ勇战、朕カ百僚有司ノ励精、朕カ一亿众庶ノ奉公、各ゝ最善ヲ尽セルニ拘ラス、战局必スシモ好转セス、世界ノ大势亦我ニ利アラス。加之敌ハ新ニ残虐ナル爆弹ヲ使用シテ、频ニ无辜ヲ杀伤シ、惨害ノ及フ所、眞ニ测ルヘカラサルニ至ル。而モ尚交战ヲ继续セムカ、终ニ我カ民族ノ灭亡ヲ招来スルノミナラス、延テ人类ノ文明ヲモ破却スヘシ。斯ノ如クムハ、朕何ヲ以テカ亿兆ノ赤子ヲ保シ、皇祖皇宗ノ神灵ニ谢セムヤ。是レ朕カ帝国 *** ヲシテ、共同宣言ニ应セシムルニ至レル所以ナリ。
朕ハ帝国ト共ニ终始东亚ノ解放ニ协力セル诸盟邦ニ对シ、遗憾ノ意ヲ表セサルヲ得ス。帝国臣民ニシテ、战阵ニ死シ、职域ニ殉シ、非命ニ毙レタル者、及其ノ遗族ニ想ヲ致セハ、五内为ニ裂ク。且战伤ヲ负ヒ、灾祸ヲ蒙リ、家业ヲ失ヒタル者ノ厚生ニ至リテハ、朕ノ深ク轸念スル所ナリ。惟フニ今后帝国ノ受クヘキ苦难ハ、固ヨリ寻常ニアラス。尔臣民ノ衷情モ、朕善ク之ヲ知ル。然レトモ朕ハ时运ノ趋ク所、堪ヘ难キヲ堪ヘ忍ヒ难キヲ忍ヒ、以テ万世ノ为ニ太平ヲ开カムト欲ス。
朕ハ兹ニ国体ヲ护持シ得テ、忠良ナル尔臣民ノ赤诚ニ信倚シ、常ニ尔臣民ト共ニ在リ。若シ夫レ情ノ激スル所、滥ニ事端ヲ滋クシ、或ハ同胞排挤、互ニ时局ヲ乱リ、为ニ大道ヲ误リ、信义ヲ世界ニ失フカ如キハ、朕最モ之ヲ戒ム。宜シク擧国一家、子孙相传ヘ、确ク神州ノ不灭ヲ信シ、任重クシテ道远キヲ念ヒ、总力ヲ将来ノ建设ニ倾ケ、道义ヲ笃クシ、志操ヲ巩クシ、誓テ国体ノ精华ヲ发扬シ、世界ノ进运ニ后レサラムコトヲ期スヘシ。尔臣民、其レ克ク朕カ意ヲ体セヨ。
译文
《终战诏书》
朕深鉴世界之大势与帝国之现状,欲以非常之措置收拾时局,兹告尔忠良臣民。
朕使帝国 *** ,对美、英、中、苏四国,通告受诺其共同宣言旨。
抑图帝国臣民康宁,偕万邦共荣之乐者,皇祖皇宗之遗范,而朕之所拳拳不措。曩所以宣战美、英二国,亦实出于庶几帝国自存与东亚安定;如排他国主权、侵他国领土,固非朕志。然交战已阅四岁,朕陆海将兵之勇战,朕百僚有司之励精,朕一亿众庶之奉公,各不拘于尽最善;战局不必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我。加之敌新使用残虐爆弹,频杀伤无辜,惨害之所及,真至不可测。而尚继续交战,终招来我民族之灭亡,延可破却人类文明。如斯,朕何以保亿兆赤子、谢皇祖皇宗之神灵?是朕所以使帝国 *** 应共同宣言也。
朕对与帝国共终始协力东亚之解放诸盟邦,得表遗憾之意。致想帝国臣民之死于战阵、殉于职域、毙于非命者,及其遗族,五内为裂。且至于负战伤、蒙灾祸、失家业者之厚生者,朕之所深轸念。惟今后帝国之所受苦难,固非寻常;尔臣民之衷情,朕善知之。然时运之所趋,朕堪所难堪、忍所难忍,欲以为万世开太平。
朕兹得护持国体,信倚尔忠良臣民之赤诚,常与尔臣民共在。若夫情之所激、滥滋事端,或如为同胞排挤、互乱时局,误大道、失信义于世界,朕最戒之。宜举国一家,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念任重而道远,倾总力于将来之建设,笃道义,巩志操,誓发扬国体精华,可期不后于世界之进运。尔臣民,其克体朕意哉!
那首诗的名字是“主人要辞职”。
原文如下: 主人要辞职 作者:马凡陀 我亲爱的公仆大人! 蒙您赐我主人翁的名称, 我感到了极大的惶恐, 同时也觉得您在寻开心! 明明您是高高在上的大人, 明明我是低低在下的百姓, 您发命令,我来拼命。 倒说您是公仆,我是主人? 我住马棚,您住厅堂, 我吃骨头,您吃蹄膀。
弄得不好,大人肝火旺, 拿我出气,遍体鳞伤! 大人自称公仆实在冤枉, 把我叫做主人更不敢当。 您的名字应该修改修改, 我也不愿再干这一行。
我想辞职,您看怎样? 主人翁的台衔原封奉上。 我情愿名副其实地做驴子, 动物学上的驴子,倒也堂皇! 我给您骑,理所应当; 我给您踢,理所应当; 我给您打,理所应当; 不声不响,驴子之相! 我亲爱的骑师大人! 请骑吧!请不必作势装腔, 贱驴的脑筋简单异常, 您的缰绳,我的方向! 但愿您不要打得我太伤, 好让我的服务岁月久长, 标语口号,概请节省, 驴主,驴主,何必再唱! 作于1945年 选自 马凡陀即诗人袁水拍。
袁水拍(1916-1982) 原名光楣,笔名马凡陀。吴县郭巷人。
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但只读了三个月就考入了上海浙江商业银行,旋即转入上海中国银行工作。抗战爆发后,他被调到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信托部工作,在香港期间,他参加了进步文化活动,参加了学习《新哲学大纲》、《法兰西内战》、《资本论》的学习小组。
1938年3月27日,由文学界各方面代表发起的,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同意战线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袁水拍被选为“文协”总会候补理事,并负责编辑会刊《抗战文艺》。194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人民》。
1942年,袁水拍在桂林参加了中国 *** 。 从1944年起,袁水拍用“马凡陀”的笔名开始他的山歌写作。
1949年上海解放后再回到上海。他在国统区报刊上发表的政治讽刺诗近二百首绝大部分收集在《马凡陀的山歌》及《马凡陀的山歌续集》中,在青年知识分子中产生广泛影响。
马凡陀山歌不是停留在社会生活现象的描绘上,而是透过现象努力挖掘它的本质,引导读者认清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1949年7月,袁水拍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9月在北京定居。 50年代,他也写过一些讽刺诗。
1957年4月,他写了讽刺哪些阻挠“双百”方针的人的诗《摇头》,在《人名日报》上发表。5月份,他还写了一首讽刺诗《官僚架子滚开》。
50年代末,到中央宣传部任文艺处长,曾主持制定党中央文艺政策的《文艺十条》。“文革”中受到诬陷,他吞下大量安眠药,被救过来后留下了后遗症。
十年动乱的最后两年,袁水拍从贺兰山回到北京,当上宣传部副部长,并主持《 *** 诗词》英译本的校正和《红楼梦》新版本的校订工作。由曾任《人民文学》的主编。
1982年10月29日在北京逝世。 。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祖父王修,在魏朝很有名.他的父亲王仪,高尚诚实不庸俗而且正直,是文帝的司马。东关之战,文帝问众人说:“最近的事,谁来承担这过失。”王仪回答说:“责任在元帅."文帝生气地说:"你想把罪责推卸给我啊!"于是拉出去砍了他的头。
王裒年少是就确立了操守,行事用礼来要求自己,身高八尺四寸,长相很奇异,声音清脆高亮,言辞不俗气质端正,博学多才.他为父亲死于意外的灾祸而感到悲痛,从不面对着西面而坐,表示不愿意做朝廷的臣子.在那个时候隐居起来教导别人, 朝廷多次招募都不去.在父亲的墓地边上造了一个草棚,早晨和晚上都到墓地跪拜,抓着柏树树枝悲伤地嚎哭,眼泪落在树上,树也为此枯萎了.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母亲死后,每次打雷,就会驾车到墓地说:"儿子在这里."等到读到<;诗经>;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句子,没有不多次哭泣的,门生和在他那儿受教育的人一同删去了<;诗经>;中《蓼莪》的篇目.
王裒家很贫穷,亲自耕种,算着人数种田,估算着自身养蚕.有人想帮助他,他不接受
众多学生私底下帮他割麦子,王裒就把那些麦子丢弃了.旧友有来拜访送他东西,他都不接受.他的门生被那个县的县令役使,门生就把这件事告诉王裒求他嘱咐一下县令.王裒说:"你的学识不足以保护你,我的仁德那么浅薄不足以保护你,嘱咐他又有什么用呐!而且我不管事已经有四十年了."于是徒步挑着干饭,儿子被着盐豉,穿着草鞋,送被役使的门生到县衙,有千余名门生和跟随的人.安丘县令以为他是来拜访自己,整顿衣装出来迎接他.(“裒乃下道至土牛旁”不明白)像磬似的弯着腰站着,表示恭敬,说:“我的门生被县里所役使,所以来为他送别。”所以握着手流着泪离开了。县令立即把他流放了,整个县都以这件事为耻。
乡里有个叫管彦的人,稍微有点才能但不是很有名,惟独王裒认为他必将能够显达,于是选取了他,和他做了朋友,他两才各自有了儿女,便一同定了婚约。管彦后来做了西夷校尉,死并且葬在洛阳。王裒为他的女儿更改了婚事。管彦的弟弟管馥问王裒,王裒说:“我淡泊明志只象在这山林中完成心愿,过去姐妹都嫁的很远,是凶是吉都断了音讯,每次都拿这个自己发誓。如今管彦的儿子把他葬在了洛阳,这就说明他是京城的人啊,这那里是我们当初成就这桩婚事的本意啊!”管馥说:“我嫂子是齐人,应当要回到临淄的。” 王裒说:“那里有把父亲葬在河南而跟着母亲回到齐去的!如此用意,又有什么婚事可言!”
北海有个叫邴春的,年少是便确立了志向和操守,贫寒艰苦独自居住,背这书相到处游历学习,乡里城中都以为邴原又出现了。王裒认为邴春的性情险恶狭隘又追求名利,最终一定不会成功。这之后邴春果然没有品行,学业也没有完成,有见解的人因此让他回去了。王裒一直认为人的所作所为应当回归到善途,何必用自己能做到的责求别人做不到的呢。
等到洛阳和京城政权不保,倭寇盗贼象蜂一般而来,亲人们都想搬家渡过江东,王裒留恋墓地不愿离开。盗贼来的很猛,他才离开,依然思念依恋不愿前进,于是被贼人所杀。
等你发给我了,我再翻翻看
有一个地方翻不出来,肯定还有错,请谅解
说说你的重重有赏吧
你直接看原文嘛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
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队。 象兵比起骑兵来,不仅同样可以起到机动快速的作用,战象还可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 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战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铁蹄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双版纳边陲 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
战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 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 中弹倒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 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一个长宽各二 十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
曼广 弄寨的民工在搬运战象的尸体时,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 刀砍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活着。 他们用八 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寨子。
这是唯一幸存的战象,名叫嗄羧。好心肠的村民 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养了起来。
我1969年3月到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嗄羧还健在。它已经50多岁了, 脖 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 好,短了一截,走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 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看的黄渍。
它是战象, 它是功臣。村民们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从不叫它搬运东西。
它整天优哉游哉地 在寨子里闲逛,到东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我和负责饲养嗄羧的老头波农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成了朋友。
我插队的第3年,嗄羧愈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小,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瞌 睡,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只脱水柠檬。 波农丁年轻时给土司当了多年象 奴,对象的生活习性摸得很透,他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嗄 羧要走黄泉路啦。”
几天后,嗄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 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我觉得它差不多已处在半昏迷的状 态中了。
可一天早晨,我路过打谷场旁的象房,惊讶地发现,嗄羧的神志突然间清 醒过来,虽然身体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却处在亢奋状态中,两只眼睛烧得通红 ,见到波农丁,欧欧欧短促地轻吼着,鼻子一弓一弓,鼻尖指向象房堆放杂物的 小阁楼,象蹄急促地踢踏着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阁楼上的什么东西。 开始波农丁不想理它,它发起脾气来,鼻子抽打房柱,还用庞大的身体去撞木板 墙。
象房被折腾得摇摇欲坠。波农丁拗不过它,只好让我帮忙,爬上小阁楼,往 下传杂物,看它到底要什么。
小阁楼上有半箩谷种、两串老玉米和几条破麻袋,其它好像没什么东西 了。 我以为它精神好转起来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老玉米扔下去,它用鼻尖勾住 ,像丢垃圾似地丢出象房去;我又将半箩稻谷传给波农丁,他还没接稳呢,就被 嗄羧一鼻子打翻在地,还赌气地用象蹄踩踏;我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它用象牙把 麻袋挑得稀巴烂。
小阁楼角落里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东西了。 嗄羧仍焦躁不 安地仰头朝我吼叫。
“再找找,看看还有啥东西?”波农丁在下面催促道。我掀开 破篾席,里面有一具类似马鞍的东西,很大很沉,看质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 面蒙着厚厚一层灰尘。
除此之外,小阁楼里真的一样东西也没有了。我一脚把那 破玩意儿踢下楼去。
奇怪的事发生了:嗄羧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安静下来,用 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 闪,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闹了半天,它是要它的象鞍啊。”
波农丁恍然大悟地说,“这就是 它当战象时披挂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们当年把它从战场上运回寨子,它还佩 戴着象鞍。 在给它治伤时,是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的。
唉,整 整26年了,我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它还记得那么牢。” 嗄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我们帮它捆扎。
我和波农 丁费了好大劲,才将象鞍置上象背。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 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 杏黄色的流苏,26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 又华贵。
嗄羧披挂着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它现在要披挂象鞍干什么?”我迷惑不解地问道。
“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我想,它也许要 离开我们去象冢了。”
我听说过关于象冢的传说。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
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 月左右,大象便离开象群,告别同伴,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 都有一个象冢,或是一条深深的雨裂沟,或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的 一块凹坑。
凡这个种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迹天涯海角漂泊到何方,最后的 归宿必定在同一个象冢;让人惊奇的是,小象从出生到临终,即使从未到过也未 见过象冢,却在生。
第126集。王仪参赛大热倒灶大清早,纱纱、刘锦等没精打采,皆因王仪整夜传真设计图给阿年,连累大家睡不安宁。阿年为王仪辩护,指她希望设计尽善尽美。午饭时,众同事发现杂志刊登时装设计大赛消息,阿美提议叫王仪参加,阿年反对,指王仪要求高,搏到尽之下肯定捱出祸来,众怕王仪因此香消玉殒,决定不让她知道有这个比赛,于是将所有杂志、报纸消灭,可惜仍功亏一篑,王仪还请阿年做推荐人。
168 浏览 7 回答
325 浏览 1 回答
309 浏览 6 回答
133 浏览 9 回答
86 浏览 9 回答
145 浏览 5 回答
294 浏览 3 回答
120 浏览 6 回答
295 浏览 8 回答
220 浏览 6 回答
193 浏览 3 回答
86 浏览 2 回答
194 浏览 3 回答
156 浏览 4 回答
285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