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一个电影流派。 "黑色电影"名称的由来: 1946年,两位法国电影评论家注意到40年代在法国发行的许多美国犯罪片/强盗片和侦探片都具有"黑色或黑暗"的主题和情绪,他们给这种特制的影片命名为"黑色电影",可见是现有"黑色电影"很多年后,才有"黑色电影的称谓. "黑色电影"简史: 1.萌芽:早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特别是许多德国表现主义影片就具有不少"黑色电影"的特点,象罗伯特.唯内<卡里加里博士>(1919)就可以看作"黑色电影"先驱或萌芽. 2.形成:虽然法国人认为"黑色电影"是从1941年约翰.赫斯顿的<马耳它之鹰>(鲍加Humphrey Bogar主演,准确的说其应该是和色侦探片的开山之作)开始,但我还是认为在20世纪30年代初"黑色电影"就已经出现,象<疤面人>(1946),既是强盗片/犯罪片,同时也基本具备了"黑色电影"的主要特质,完全也可看作是"黑色电影". 3.兴盛:20世纪年代无疑是"黑色电影"的黄金时期,也有学者把1940-1960看成"黑色电影"的运动和潮流.在朗格,怀德,赫斯顿,霍德华.霍克斯等一大批导演的共同努力下,这期间"黑色电影"佳片不断,例如:霍德华.霍克斯的<疤面人>与(1946),怀德的(1944),Micheal Curtiz的(1942)(不要奇怪,这个是不是"黑色电影"很有争议),朗格的(1953),赫斯顿的<马耳它之鹰>(1941),奥逊.威而斯的<公民凯恩>(1941)与(1958),Caro Ireed的<第三人>等,象西区科克的如等早期黑白影片,库布里克的(1956)也都可列入"黑色电影".此外(1940)中出现独立甚至危险,放荡的女性形象后,类似的女性形象在"黑色电影"中大量出现,如<煤气灯下>(1944)与<劳拉>(1944)"黑色电影"在这段时期达到鼎盛. 4.衰落:60年代后由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逐渐复苏,进入黄金发展时期,虽然有冷战但比战前社会局势大为好转,在观念上人们对那些彻底无政府主义由以前的向往,内心膨胀转变为抵制,由彻底无政府主义到深受社会关系的制约,"黑色电影"逐步衰落.象<教夫>系列已全然无真正"黑色电影"的反秩序,而是极力想融入秩序中,所以其是"黑帮片.强盗片",而不是"黑色电影".而锦旗的所谓少数的几部"黑色电影"与原先"黑色电影"已有一些不小的差别,应叫做实验黑色电影与边缘黑色电影. 代表作品:<杀手的肖像>片长130分钟.个人感觉特别棒!!!这电影创造了电影史上最令人恐怖的一名杀手.本片1986年完成,由于过激成分太多,所以直到1990年才上映.法国批评家将犯罪片和匪帮片归结为黑色电影类型(the film noir),其起意是因为法国的犯罪小说大都是黑色封面。黑色电影的类型,成为好莱坞更为复杂的一种风格。它兼有侦探、匪帮、城市戏剧影片的风格,其背后潜伏的是一股悲观的黑色的暗流。在美国,弗兰克.塔特尔的《供出租的枪》(1942)开创了黑色电影的时代。大部分黑色电影都带有冷战时代的印痕。黑色电影最早的代表作之一为霍克的《睡大觉》(1946)。这是根据雷蒙德、钱德勒的小说改编的。继后,拉乌尔.沃尔什拍了弗洛伊德式的《狂热》(1949),弗里茨.兰拍了宿命的《大热》(1953)。这都是黑色电影的代表作。在人们印象中最深刻的要算尼古拉斯.雷的《他们在夜间生活》(1948)。朱尔斯.达辛的《裸城》(1948)和约翰休斯顿的《柏油森林》(1950)利用城市背景淋漓尽致地表现黑色电影所有的要素。塞缪尔富勒的《南街上的小偷》(1953)很好地利用了冷战心态来拍摄黑色电影。参考资料:《黑色幽默》,英文名:black humor 也译为 Sick humor背景 黑色幽默产生,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70年代,是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当时美国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一方面社会矛盾,劳资矛盾频繁,另一方面麦卡锡主义使整个社会形成了压抑窒息的氛围;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战事的失利和美军惨痛的伤亡,更使全国反战情绪高涨,局势比较动荡,社会状况比较混乱。西方民主的思想在现实面前受到一些人的怀疑,传统的道德观念遭到抛弃,生活与思想的真理受到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中小资产阶级出于对共产主义革命的先天恐惧心理,在无所适从的社会背景下,于是产生了对现实采取嘲笑抨击,揭露和讽刺,幻想和否定结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起源 早在20年代,一位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安德烈·布勒东曾编过一本名为《黑色幽默文集》的书,1965年,美国作家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 Bruce Jay Friedman)将60年代以来的美国报刊上发表的具有黑色幽默风格的12名作家的作品编成一本小书出版,取名为《黑色幽默》。同年,美国评论家尼克伯克发表《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明确的将这类作家称为“黑色幽默”派,于是以“黑色幽默”命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美国诞生。 学派 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它是60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进入70年代后,“黑色幽默”的声势大减,但不时仍有新作出现,它在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科马克·麦卡锡等。 分析 “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环境和个人(即“自我”)之间的互不协调,并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塑造一些乖僻的“反英雄”人物,借他们的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对社会问题的观点。在描写手法方面,“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的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和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例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小伏尼格的《第一流的早餐》。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黑色幽默”的产生是与60年代美国的动荡不安相联系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可笑的事物和“喜剧性”的矛盾不是作家们凭主观意志所能创造的,它们是那种社会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作家虽然也抨击了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一切权威,但是他们强调社会环境是难以改变的,因而作品中往往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特点 黑色幽默不同于一般幽默的地方在于,它的荒诞不经、冷嘲热讽、玩世不恭之中包含了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酷,因此,在它的苦涩的笑声中包含着泪水,甚至愤怒。后来,人们通常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黑色幽默”这个词。 黑色幽默的艺术特征 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面对这一切,人们发出玩世不恭的笑声,用幽默的人生态度拉开与现实的距离,以维护饱受摧残的人的尊严,即所谓的“黑色幽默”。 “反英雄”式的人物: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趋于分裂,成为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借他们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象征形式表现扑朔迷离的情节。打破理性化的时间顺序,加速节奏的跳跃,情节缺乏逻辑联系,常把叙述现实生活与幻想回忆混合起来,把严肃的哲理和插科打诨混成一团。笔法富有反讽意味,语言经常打破一般语法规则和固有的词语搭配习惯。 具有寓意性。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