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供些资料用古诗词辅助教学描写春天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描写夏天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秋天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写冬天的:“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描写春雨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梅雨的:“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夏季阵雨的:“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天上,却是山前晚照明。”描写秋雨的:“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把头出菌镰生衣。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茅苫一月陇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描写冬雪的:“一夜无雪润田畴,渴井泉源冻不流。昨夜忽飞三尺雪,今年须兆十分秋。”描写露的:“荆溪百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描写气候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写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庐山瀑布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泰山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写垂直地带性的:“人间四月芳非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赤道地区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描写河湖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描写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护水土作用的:“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描写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写桂林山水的:“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描写过去河套平原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横断山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地形是丘陵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描写四川盆地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山地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写森林美化环境的:“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描写水循环规律的:“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用歌曲来辅助教学描写地形地貌的歌曲:《高原之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三峡情》、《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太行颂》、《黄土高坡》、《歌唱二郎山》、《我的家乡沂蒙山》、《高高太子山》等。描写气象气候的:《四季歌》、《北国之春》、《春之歌》、《金风吹来的时候》、《二月里来》、《拉萨之春》等。描写河流、湖泊的:《长江之歌》、《多瑙河之波》、《塔里木河》、《黄河颂》、《尼罗河畔的歌声》、《密西西比河啊》、《梭罗河》、《太湖美》、《洪湖水浪打浪》等。在讲青藏高原时可播放《青藏高原》;在讲黄土高原时可播放《信天游》;在讲内蒙古高原时可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讲云贵高原时可播放《芦笙恋歌》;在讲中国的民族时可播放《爱我中华》;在讲新疆时可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在讲北方地区时可播放《黄土高坡》;在讲南方地区时可播放《采茶舞曲》或湘曲《刘海砍樵》;在学习台湾时可播放《阿里山的姑娘》;在学习香港和澳门时可播放《七子之歌》。用谚语来辅助教学描写西北地区温差大的:“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写秦岭南北自然景观差异的:“马前桃花马后雪。”描写开垦草原后带来草场沙化的:“一年开草原,两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描写新疆风沙大的:“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描写黄河含沙量大的:“一碗水半碗泥”。描写生产的:“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春雨贵如油。”:“蚕无夜食不长,马无夜草不肥。”描写气象的:“天上扫帚云,地上雨淋淋。”“云在东,雨不凶,云在南,河水满。”“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冷在三九,热在三伏。”“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睛。”用成语来辅助教学,如描写地壳运动的,有“沧海桑田”;描写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描写地球运动,用“星移斗转”;描写海陆间的循环的,用“百川归海”……用谜语来辅导教学,如“船出长江口”(上海):“空中码头”(连云港):“大言不惭”(海口):“举头望明月”(仰光),等等。用别称来辅助教学,如“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黄金水道”(长江):“塞上江南”(河套平原):“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用歌谣来辅助教学,如学习“黄河的治理”时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塞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用课外活动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报,阅读杂志、上网、不定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如请专家谈“热点问题”(中东和平、气候异常、环境保护、臭氧空洞、经济一体化等);组织兴趣小组:如天文观察、环境监测、乡土调查、地理摄影、学具制作等;经常组织地理知识竞赛、地理游艺宫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大型社会调查或乡土考察,并及时写出相关小论文;暑期开展夏令营活动等。
泉港: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石化港口新城 2005年,是泉州市泉港区建区五周年,也是令37万泉港人信加欢欣鼓舞的一年。 7月8日,总投资35亿美儿的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开土,泉港人翘首期盼的福建“一号土程”终十夯下了第一桩。 10月18日,福建泰山10万吨石化仓储码头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连同这个码头在内,洋屿岸线已有八大码头全ICI动建。泉港吹响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卞枢纽港的号角。 10月31日,总投资150亿儿、总装机容量580万千LL的南埔电)一号机组并网发电,这个项目从征地到发电仅用了一年多时一间,创造了我省币点土程建设新的纪录。 12月28日一29日,“首届福建石油化学土业展洽会暨海峡石化产业发展论坛”将在泉港举办,一个海峡两岸石化产业界交流合作的崭新平台应运而生…… 五年风雨,春华秋实。年轻的泉港区,带着收获的喜悦,勃发着生机和活力,向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石化港II新城的目标阔步前进。 区域特点:港II物流条件优越、石化产业优势凸现、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区框架初步构建泉港区位十中国福建东南沿海、泥洲湾南岸,其前身为肖膺经济开发区,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全区现有陆域ICI积321平方公里,海域ICI积105平方公里。作为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大型石化基地和现代化港II新城,泉港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已成为海峡西岸最具发展前景、最具发展先机和活力的一片投资热土。 港II物流条件优越。泉港区地处泥洲湾南岸,港II水深港阔,常年不冻不淤,深水岸线长公里,发展港II物流业条件f一分优越,上世纪so年代与大连大窑湾、宁波北仑港、深圳盐m港一道,被列为中国四大国际深水中转港。目前已规划建设石化、集装箱、煤炭、粮食等泊位3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9个。 石化产业优势凸现。石化产业是泉港的卞导产业。区内现有福建炼化公司、i洲湾氯碱公司、泰山石化、华星液化气公司、海洋聚苯树脂等16家产值超亿儿的石化企业,以及华瑞电池、业伦集团、金圣化土、华福密胺等30多家石化中下游项目,还有50多个投资额超千万儿的石化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初步形成了产业链配套、内外资兼容的石化块状经济。将十2008年全ICI建成投产的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何年可生产高品质的成品油700万吨、聚烯烃产品128万吨、对二甲苯70万吨等石油化土产品,并可在东南沿海带动形成上千亿儿的石化产业链经济群,建成具有世界级规模和竟争力的“石化航母”。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泉港区海陆空交通网络便捷,海上运输位十菲律宾马尼拉港和日木东京港的中心点,)‘一州港与上海港的中部,东至台湾基隆港178海里,距高雄194海里,是东南海上航线的一个辐射中心。陆上距福州、厦门、晋江机场均在一小时一路程内。漳泉肖铁路、同三高速公路、324国道以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福厦高速铁路把泉港区与)‘一大内陆腹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区内供电、供水、通讯、道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已经具备了承接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条件。 城区框架初步构建。泉港区城市规划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2005年基木完成修编。城市定位为现代化滨海石化港II新城,规划ICI积80平方公里。现已基木完成6平方公里城市起步区开发建设。一个品位较高、环境优美、特色明显、配套完善、适宜人居的新城区正在逐步形成之中。 五年奋进:推进石化产业、港II物流和城市配套三大要素集聚,加快土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三大进程,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人文三大配套 建区五年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泉港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深入实施以港立区、石化张区、科教兴区、依法治区U }I大.钱略,全力加快石油化学、港II物流、生态农业、海洋经济、城市生活“五大园区”和通港路、骚峰路、沿海大通道“三条繁荣带”建设,着力推进石化产业、港II物流和城市配套三大要素集聚,加快土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三大进程,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人文三大配套,经过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泉港经济社会ICI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这五年,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张。Zoos年,泉港区可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儿,比2000年的亿儿增长了;土业总产值189亿儿,比2000年的亿儿增长了}0;财政总收入亿儿,比2000年的亿儿增长了4420l0;地方级财政收入亿儿,比2000年的亿儿增长了14s0l0;固定资产投资亿儿,比2000年的亿儿增长了;农民人均纯收入s606 }},比2000年的368s }}增长了}00 这五年,坚持依托龙头、项目带动,石化产业加速集聚。五年来,泉港区按照“大项目一产业链一产业群一产业基地”的思路,凸显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龙头项目的聚集和带动作用,致力十完善石化园区配套、服务在建项目和延伸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以福建炼化公司为龙头,以聚丙烯、烧碱等中游项目为延伸,以塑胶、塑料等下游项目为配套的石化块状经济。200s年全区石化土业产值预不}一达140亿儿。在石化产业的带动下,泉港形成新的投资热潮,区域内土业项目规划投资总额超过千亿儿。目前,在泉港约40平方公里可用ICI积上,在建投资额超千万儿的土业项目有46个,其中超亿儿的土业项目有9个,呈现出“满城皆土地、无人不项目”的良好开发局I自I。 这五年,坚持港区联动、深度开发,港II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区现有to万吨原油、s万吨集装箱等4座码头8个泊位,预}I- 2oos年港II吞吐量将突破1000万吨,占泉州港总吞吐量的三分之一张;关税超21亿儿,占泉州海关总量的8s%以上。同时一,洋屿岸线泰山10万吨石化仓储码头、福煤公司10万吨集装箱码头等8大码头正在全ICI动建,至2010年全部建成后,全区港II年吞吐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以上。10平方公里港II物流园区建设同步推进,相继引进了福建南埔电)一、福海粮油、沃尔玛福建鞋业物流中心、新世纪粮油等一批投资超亿儿的“大进大出”型临港土业项目,2004年临港产业总产值达121亿儿,占全区规模以上土业总产值的91%以上。 这五年,坚持规划先行、产业经营,滨海新城迅速崛起。城市生活起步区已建成3个居住小区、6条商业街和一批行政、教育、医疗和文化休闲设施,城区亮化、绿化、美化土程全ICI推进,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商贸服务业日臻繁荣,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令业市场迅速兴起,人流、物流集聚加速。随着城市快速“东进、南拓、靠海”,预不l一到2010年城区规模将达is平方公里,城镇人II达到24万人。一座清新靓flfl、充满活力的创业型石化港II新城,正在昔日渔村荒凉的土地上迅速崛起。 这五年,坚持投资拉动、币在建设,软硬环境不断完善。五年来,泉港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亿,其中投入近30亿儿建成一批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全区已建成城市道路63. s公里,其中通港路、骚峰路、沿海大通道三条高等级卞干道贯穿全境,日供水s0万吨的泥洲湾南岸引水土程建成通水,南埔火电)一试投产发电,日处理量21s吨的垃圾填埋场和日处理污水s万吨的净化水处理)-将十明年建成,福厦高速铁路即将动土建设。与此同时一,泉港区大力打造一流的投资服务环境,全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设立经济服务中心,外商投资服务便捷通道,实行“一幢楼办公”、“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收费”,建立限时一办结、责任追究、首问责任等制度,建立起一条方便快捷的投资服务的绿色通道。 这五年,坚持以人为木、统筹发展,和谐泉港建设稳步推进。作为国家、省、市币点土程集中的区域,泉港承担着繁币的征地拆迁和劳动力安置转移任务。仅去年以来,全区祟不l一征地万亩,拆迁房屋近60万平方米,动迁群众万余人。ICI对着这场社会形态的急剧变革,泉港区坚持以人为木,深入实施最低居住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教育保障“三大保障”土程,让动迁群众生活有着落、居住有保障、就业有门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仅2005年就投入300多万儿,使10多万农民从中受惠。在全省率先推行由区一级财政设立令项基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松柏助学计划,何年补助贫困学生7000直至完成学业。投入7312万儿资金,对全区66所农村中小学危房进行全ICI改造。推进电力体制改革,何年为群众减负600万儿电费。五年来共在“老、少、边、远”地区实施100多个帮扶项目,使80%的镇、村实现宽裕型小康。在全区农村推行村务公开民卞听证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基层民卞政治建设的新途径。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三堂建学堂”试点土作,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积极实施依法治区.钱略,全力打造“平安泉港”。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建成泉港一中、泉港医院等一批高标准的社会事业设施,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省双拥模范区、G}一生土作“三为卞”三类先进区、农村初保达标区等称号。 更高目标:I洲湾南岸币要石化基地、海峡西岸三大卞枢纽港之一、全省币要能源基地和海峡两岸石化产业交流平台 省委在“}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把泉港区建设成为I洲湾南岸石化基地、三大卞枢纽港之一。市委在“}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把泉港区建设成为国家币要石油化土基地、I洲湾南岸新港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和币化土业区,这为泉港区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 为深入贯彻}一六届五中全会以及省委七届}一次、市委九届}一二次全会精神,推动泉港现代化石化港II新城新一轮创业热潮的形成,泉港区委区政府审时一度势,提出在}一五期间,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泉州现代化土贸II城市建设大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积极承接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投产契机,按照“三年打基础、六年上规模、}一年基木建成石化产业基地”的发展构想,坚定不移地加快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港II新城建设,努力成为省市石化产业集聚的龙头区域、全省港II物流体系的新增长点、东南沿海币要的能源基地、对台石化产业协作的币要平台、充满生机活力的创业型城区,着力推进i洲湾南岸泉港石化园区形成规模、i洲湾南岸泉港卞枢纽港形成规模、对台交流协作形成规模、东南沿海能源基地形成规模、城市生活配套服务区形成规模。力争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超过220亿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900美儿,财政总收入超30亿儿,地方级财政收入超10亿儿,土业总产值超600亿儿,石化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儿,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祟不}一在500亿儿以上,港II年吞吐量超4000万吨,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石化产业的最亮点,成为福建港II物流体系的新亮点,成为泉州湾滨海城市群的新亮点,成为泉州乃至福建新型土业化进程的新亮点。 石化展会:展不福建石化产业发展成果、构建海峡两岸石化交流合作平台首届福建石油和化学土业展洽会暨海峡石化产业发展论坛将十12月28日至29日在泉港区举办。这是在海峡西岸经济区正式列入国家“}一五”规划的大背景下,泉港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泥洲湾南岸石化基地、三大卞枢纽港和市委建设泥洲湾南岸港II币化土区、泥洲湾南岸新港区号召,全力推进海峡西岸泉港ITI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现代化石化港II新城建设而采取的具体举措。 木次展洽会有五大特点:一是卞办单位规格高。木次展洽会举办得到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土业协会的大力支持,台湾区石油化学土业同业公会、台湾文化经济发展协会、台湾区塑胶制品商业司业公会等单位热情参与,是木次活动的卞办单位。二是展会规模大。木次展洽会设ITI际标准展位300个,参展企业除了福建省石化企业外,还有来自法ITI、德ITI、日木、新加坡、马来西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巧个兄弟省、市的石化企业,是一次石化精英企业高层峰会。三是参展产品门类多。木次展洽会设石化原料馆、石化制品馆、石化机械馆、石化科技成果馆、石化园区馆和台湾馆等6个展馆。参展产品涉及了从石化产业的上游原料到下游石化制成品,以及与生产相配套的石化机械设备;同时一还有最新石化科研成果、生产土艺展T等。U }I是令业化程度高。参展企业均为石化关联企业,是一次较大令业展会;展洽会期间还将举办规模iso人参加的海峡石化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海内外石化界知名令家学者一与会演讲。五是展会功能齐全。除展不石化产品外,展会还具有投资贸易合作、科技成果转让、政策研讨、行业信息交流、企业沟通互动和石化科技普及等功能。泉港五年亮点回眸 【财政收入超10亿】2005年财政总收入预计为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42 %,五年年均增长40 % o 【生产总值超80亿】2005年泉港生产总值预计为亿元,比2000年的亿儿增长了 %,五年年均增长 % o 【土业总产值近190亿】2005年泉港土业总产值预计为189亿元,比2000年的亿儿增长了 %,五年年均增长17% o 【固定资产投资超100亿】五年来,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达亿港II吞吐量超1000万吨、海关关税超20亿]2005年预计港II吞吐量为1045万吨,海关关税收入为亿元。 【八大码头动建]今年来,泉港区洋屿岸线有泰山10万吨石化仓储码头、海洋5万吨液体化土码头、福建石化集团3万吨码头、港务公司7万吨杂货码头、福煤公司10万吨码头、富源5000吨化土码头、福讯5000吨化工码头、鸿基5000吨化土码头等八大码头全ICI动建,总投资额亿元,至2010年全部建成后,全区港口年吞吐能力将达到4000万吨以上。 【基础设施投入超30亿】建区五年来,泉港区投入30亿元用十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承接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泉州以中原文化为主流,同时,世界各大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犹太教等,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纷拥泉州,泉州文化也受到这些外来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泉州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文博工作也就尤其重要。 多年来,泉州市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指导,落实文物保护“四有五纳入”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受到国家文物局和福建省有关领导的高度赞扬。国家、省、市财政投入资金,海外三胞积极捐资,灵山圣墓、天后宫、洛阳桥、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蔡襄祠、府文庙、威远楼等省级以上文物全部得到维修,其周边环境也普遍得到整治。文物发掘和考古不断有重大突破,如宋代古船的出土、明代锡兰王子在泉后裔世氏的发现等等,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极大丰富了泉州文化的内涵。同时,文物保护与旅游景点的开发等方面结合,使文物的开发利用得到发挥。 泉州的博物馆主要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佛教博物馆、泉州南戏博物馆、泉州南少林博物馆、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德化县陶瓷博物馆等。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始创于1959年,是中国惟一反映航海交通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它以丰富而珍贵的海交文物,反映了12至14世纪的东方大港———刺桐港的发展历史,显现了泉州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讴歌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所创造的悠久而辉煌的海洋文明,是泉州市进行中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1991年2月15日,新的海交馆在东湖之畔落成。新馆主体楼宛如一艘远航归来的船,象征海外交通这一历史主题。展馆陈列着泉州出土的各种海交文物,并配以大量照片、模型和拓片,其中尤以数百件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的石刻最为珍贵,也是举世闻名的文物瑰宝,这些石刻为我们提供了“海上丝绸之路”时代,泉州作为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中心,各个不同民族及其宗教文化在这里和睦相处、互相交融的真实历史情况。
泉州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泉州市 面积11244平方千米,丰泽区 面积 132平方千米,鲤城区 面积52平方千米,洛江区 面积 382平方千米,泉港区 面积 326平方千米,石狮市 面积 189平方千米,晋江市 面积 721平方千米,南安市 面积2035平方千米,惠安县 面积 762平方千米,安溪县 面积2983平方千米,永春县面积1452平方千米,德化县面积2210平方千米,金门县(待统一) 黄山归来不看山,泉州归来不看闽!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是一座属于客人的城市环城及在巷陌中遍植刺桐,因此别称刺桐城。那些橘红色的骑楼已经泄漏了关于这个城市的过去。穿行在古老的民居当中不少楼房的红墙上都镶嵌着诸如“江夏衍派” “九牧传芳”之类的牌匾这些似曾相识的地名,让我颇有几分困惑今天的泉州城不少人祖上都是西晋永嘉之乱中南迁的中原人.古书上曾有记载,“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虽然千年以降,他们早已经是这个城市的主人但是他们依然保留着从中原带来的某些生活习性,还有他们不变的姓氏。而那些镌刻在红房子上的文字正是他们的郡望之所。 老房子精雕细刻非常精美,虽然岁月轮回,但是那些细节依然动人。这些房屋当年都是那些贵族和望族所有的,但很多也是数易其主了,那些房子的主人已经不在是那些牌匾的主人了。所谓“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今天泉州古居的真实情境了。 虽然那些牌匾已经失去了承载一段信史的作用,但是每一个懂得南音的人,依然承担着这样一个身分认同的作用。因为这种独具特色的乐曲正是源于当年南来的中原人的行囊,是当年中原宫廷音乐和闽南音乐的一种衍生。入夜时分,独自去逛夜市的时候,在泉州文化馆边上看到了唱南音的台子。台上有人横弹琵琶,有人竖拿洞箫,曲调悠扬婉转,在泉州并不很明亮的夜晚颇有几分缠绵的意味但要一小壶茶,一个人闭上眼睛去感受,从那些咿咿呀呀当中也能够听出一些心潮彭湃来。
我爱美丽的泉州。
泉州的名胜远近闻名,深受中外旅客所向往。就拿泉州东湖来说,泉州东湖公园建在古泉州十大胜景之一的“星湖荷香”遗址。唐代湖面曾达4000多亩,有二公亭、东湖亭,宋时添波恩亭,湖中垒土七墩,如星斗、遍植荷花,遂成星湖荷香胜概,明时又加揽古亭。
公园以闽南建筑文化为主体,吸取国内外园林组景艺术。以中心湖水体为核心,环湖布置园中人文景观主景“星湖荷香”、“祈风阁”,形成向湖心双轴线,并与”七星拱月”、“仁风书院”、二公亭、东湖亭、波恩亭、揽古亭等构成静区。同时,根据各个景点的人文景观配置“东湖鲤泉”、“剌桐瑞林”、“荷里飘香”等10多个植物景观。每个景既有统一风格,又有各自历史特色和艺术特征,充分发挥泉州古建筑之精髓和誉满海内外之石雕、石刻,使公园成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风格独特的综合性文化休憩公园。
晚上的泉州人山人海,更别说车子了。而这些车辆,只不过是泉州的配角,满天的繁星是配角,连弯弯的月亮也是配角。那主角是谁呢?哦,原来是灯光啊!突然,一束束灯光照向天空,这时天空变成了金色的,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紫色的……十分美丽!
我不会忘记这个美丽的泉州的!
私の内地は福建泉州にいて、これは个であり美しくて、発展の沿海都市.柔和なローカル、柔和な人の际、温さはそのうえ豊かである.泉州にはとても有名な18の景があって、18景中大部は自然の景物で、风景はまったくそびえ立つと感じることができなくて、山はとても高くできなくて、水は深くできなくて、森林は暗くできない山に登る时间は累到上に、船を画する时间は巨浪に恐れたくなくて、游んだ时间は道に迷うかどうか心配する必要がなく 泉州は个暖地で、こちらに従来雪が降って、同様に横切ったはれなければいけないことの肿れた人形が见えることができなく厚い着るものと身の回り品が束缚していなかったので、こちらの人形は同様にこのようであり接近することでこちらの人の都は柔和で、いかしてる暑い天気がなくて、生活した圧力がなくて、あるはただ生活の热爱に対する 泉州は始终笑颜は全国のそれぞれの地の友を迎えて、ますます多い外来の务工系はこの最良の说明に対することである.
My hometown is Quanzhou, which is one of the biggest cities in Fujian Province. Quanzhou is mountainous and has many rivers. It has four seasons, spring, summer, autumn and 's temperature ranges from 0 to 38 degree most area all year summer, there are typhoon, bringing rains and some damage to this is suitable for people to live in, never too hot nor too cold. Quanzhou is famous for its tourist spots such as QingYuan Mountain and Laojun Rock.
泉州——这片美丽的地方,叫我如何不爱她!爱,原本是不需要理由的,爱泉州,我却有太多理由了。
我爱泉州,首先因为我生于此,长于此,因为我是泉州人!我爱泉州,她素有“海滨邹鲁”美称。
我不仅爱她那湛蓝的泉州湾、苍郁的清源山、……更爱她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涨海声中万国商”的古港商埠……在“四序有花长见雨”、“满街都是圣人”的神奇热土上,每一处美丽迷人的风景名胜都那么让人怦然心动、神思万千;每一页辉煌的历史篇章都那么令人深感骄傲,引以为豪。
我爱泉州,爱那晋江依伴,刺桐花飘香,还有那雄伟的东塔和西塔,那开元寺紫云大殿后面希腊哥林多式的廊柱雕刻,大殿前面平台基石上古埃及式的人面兽身的浮雕,那具有古叙利亚建筑风味的清真寺,那令人叹为观止的清源山,那四季分明的德化九仙山,那高耸入云的戴云山、石牛山,更有那闽南西双版纳之称的永春牛姆林,还有那德化的桃花游林、水口的自然漂流,更有那号称天下第一瀑的岱仙瀑布……无不令人陶醉。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一千多年的传统文化积淀,光明之城……泉州港(刺桐港)早在宋元就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因此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人类文化交流的桥梁!我爱泉州,泉州是一个古老的摇篮,许多伟大的生命都在这里诞生了。
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欧阳詹、曾公亮、李贽、俞大猷、郑成功、施琅……此所谓地灵人杰。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有我最纯真的童年,有我最爱吃的肉粽,面线糊,海蛎饼……,她见证了我的出生、长大、成熟;她和我一起分享了我的欢喜和忧愁;在泉州这个美丽的地方,我已经度过了十七个春秋,也许将来我可能会走出家乡,也许我在她怀抱中只是生命中短暂的时刻,而她在我的生命中所留下的记忆却是永恒的!我爱泉州,只因为泉州是一个醉人的名字。
泉州的种种令人目不暇给,更予人一种清幽朴实的感觉。
其民风淳朴、生活闲适,犹如置身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中,深深感动着我。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有幢幢宅区、宽宽庭院、深深古巷;因为泉州到处绿树苍苍、芳草青青;遍地花卉飘香、小鸟清啼。
我爱泉州,因为她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友情……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中国最为古老的音乐——南音;可以用手去触摸郑成功的坚船利炮。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闽南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它是我真正的母语。
我爱泉州,在于她是美丽的古城,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城市,穿梭在泉州的大街小巷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古城的特别的蕴味,她们到处充满了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氛围和时代气息,能使人充满憧憬和向往,我喜欢这种感觉也渴望这种感觉,因此我非常喜欢泉州这座美丽的古城。
相信您来到泉州慢慢地品味着,您一定也会渐渐地爱上她了。
我爱泉州,爱她独特的人文景观,爱她古韵悠悠,西街、涂门新与旧;爱她古厝参差,红砖墙铺就;爱她南音悠扬,清音几匝绕梁不休,爱她开元胜景,多元并存包容万有。
我爱泉州,爱她,既古老又年轻。
喜欢泉州的古,热爱泉州的人,更看见泉州日新月异的变化。
旧貌新颜,梦里萦绕。
喜你,因为你古;爱你,因为你新泉州给了我美丽的的翅膀,给了我飞翔的天空,给了我……泉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我的祖辈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的;我爱这里的一切。
泉州,我缅怀你的过去,我千百倍的爱你的今天!我爱泉州,因为爱拼才会赢,泉州人正是凭着这个信念,才如此神速地创造出这座古老城市的新奇迹。
经济飞速发展,且环境也日新月异。
老城焕新春,古文明的积淀与新经济的发展共荣。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伴随着侨乡经济的腾飞,在新城拓展、旧城改造中,旧貌换新颜,变得妖娆多姿,让海内外游子叹为观止。
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璀璨亮丽,这样诗情画意,这样青翠葱茏,这么撩人心旌。
无论是新楼叠起、大厦林立的街市两侧;还是流水欢歌、清波荡漾的内城河畔;抑或是激浪飞舟、渔歌互答的江滨海岸。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的基础设施正在不断完善。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的经济正在腾飞发达。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以博大的胸襟,诚招八方宾客;以开放的步伐,迎接崭新时代!。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历史悠久,是海丝的起点,正在不断地取得物质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因为泉州拥有“全国花园城市”、“全国最佳魅力城市”的称号。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是个福地,很少发生自然灾害。
福地福人居,因为我是一个泉州人,我感到无比的荣幸。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出了许多的文人墨客。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的许多县市都是经济强县。
我爱泉州,因为泉州有名山名水,是个资源丰富的旅游城市。
因此,我有超过一百个的理由来爱我的家乡——泉州!泉州,你历史悠远流长,走出了欧阳詹、李贽等著名的文人墨客,保留了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等民间瑰宝;既有开元寺、清净寺、南少林寺等宗教圣地,又有清源山、九仙山、戴云山等名胜古迹,既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等传统工,又永春芦甘、安...
自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简直叫人不可思议。
30年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房顶连瓦片都没有,下雨天,人们可就遭殃了,外面大下,屋里小下,有时墙壁也会掉土。
人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小米饭是等来了客人才吃的,更不用说大米、白面了,根本就没有。
那时人们穿的都是粗布衣,补丁罗补丁,家里孩子多的,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老三穿, 一直穿到实在不能穿了,用来给孩子做鞋,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穷,念不起数,都没有上过学校。
交通工具就更没有了,出门全是步行。
现在,家家住的都是砖瓦结构,屋里装修得是富丽堂皇,有的还该起自己的小别墅。
吃的是大米、白面、鸡、鸭、鱼、肉,天天不断,穿的衣服,一年四季都换新装。
出门有摩托车、小轿车,有事几千里以外打电话、打手机一分钟办妥。
家里有洗衣机、电冰箱、电饭锅、煤气灶、大彩电等,全是电器化。
大部分家庭还安装上了电脑,孩子可以利用网络查阅资料。
现在,不但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且人们的知识也得到了提高。
现在讲科技致富,没有知识是不行的,许多农民都看到知识的益处,纷纷外出学技术。
科学养鸡、鸭、鹅、猪,家家都存了几万元钱,有的甚至是几十万、几百万元。
农民也开始进行智力投资,让自己的孩子都念大学,享受高等教育。
是啊,改革开放后,农村变了,人们不但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也提高了。
望着农村的变化,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祝愿我的祖国越来越昌盛,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我向往雄伟壮观的长城,赞美滔滔的黄河,敬仰北京的故宫……但我更爱家乡的泉州大桥。
泉州大桥于一九八四年建成。
是我省最长的城市公路桥。
它宏伟壮观、造型美观,是桥梁建设者对文化古城繁荣昌盛的侨乡献上一份赤诚之心。
步上大桥,你一定会被她的雄姿吸引住了。
大桥全长845?5米,桥面很宽敞,机动车道可容四五部大型汽车并排通过哩!夏天,每当夜色降临时,大桥两侧的人行道上便有那成双成对的,携手结伴的红男绿女,或漫步谈笑,或凭栏观景……大桥栏杆是由三百三十座栩栩如生的花岗岩莲花的一百六十三对形态各异的青草石雕狮子组成的。
两行照明路灯,整齐地排列桥上的人行道边,仿佛可爱的泉州人民,欢迎着四方游客。
我爱你,泉州大桥!你是家乡的骄傲,祖国的自豪!
在我的心目中,泉州是一个美丽富饶、名胜古迹众多、魅力四射、一座蕴涵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它有巍巍屹立的清源山,登高远眺,整个古城尽收眼底;有栩栩如生、须眉分明,是我国道教瑰宝的老君岩;有碧瓦红梁,层层重檐翘角,古香古色的开元寺;有诉说岁月沧桑、民俗独特的崇武古城……在我心底里,泉州又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和现代气息城市。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神州大地,也吹绿了家乡的山山水水。
当我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时,那平坦宽敞的水泥路,遍植刺桐城的奇花异草,那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那街上川息不流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
如今,我和爸驱车来到了泉州东边的晋江,那里又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大桥。
远远望去,大桥气贯长虹,像一条银色的长龙,静静地横卧在晋江的江面上。
双波浪鱼腹式的粱体结构,更是美不胜收,它让大桥在艳丽的娇阳下显得格外的壮丽;向下鸟瞅着江面,滔滔而去的江水是多么急,仿佛急着告诉世界人民,家乡泉州突飞猛进的变化。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开”字形主塔了,它位于大桥中央,一条条斜拉索像一架竖琴的琴弦,在瑟瑟秋风地吹拂下,犹如一双双灵巧的手,弹奏一首首美妙的曲子;更像一双有力的手臂,从塔顶拉向地面,向桥的两边伸开,紧紧地抓住桥身,与主塔构成了一面巨大的风帆。
而夜幕下的大桥最迷人,我站立在观景台上,迎着凉凉的夜风,看着远处的灯火,隐隐若现;望着江面上旖旎的风光,波光粼粼,渔星点点,与大桥上的灯光倒影相辉映;而满载而归的渔夫,摇着桨,哼着小调,缓缓地划向岸边,悠闲自得的鲟浦人家,来来往往……好一幅美无与伦比的夜景!
我爱故乡我龙眼我爱我的故乡福建,也爱故乡的龙眼。
细雨如丝,一棵棵龙眼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到了春天,淡黄色的龙眼花开满枝头。
龙眼花小小的,不引人注目。
微风吹来,带来了龙眼花那特有的芬芳,这时你才会留意到枝头那一簇簇小巧玲珑,密密麻麻的小花,远远望去,龙眼树就像挂上了“小礼物”。
龙眼圆圆的,和杨梅一样大小,外皮有些粗糙。
没成熟的龙眼的表皮是绿色的,而且吃起来很涩。
成熟后的龙眼的表皮就变成土黄色的了。
龙眼成熟了,你就可以摘下一颗尝尝。
剥开它的“衣裳”,它那又鲜又嫩又白的果肉展现在你眼前,那 *** 的果肉,使人想立马一品为快。
当你把它放进嘴里,你的舌尖立刻会感到光滑、细嫩、柔软。
轻轻咬上一口,香甜的汁水溢满你的嘴。
里面还包着一个个乌黑的核,就像龙的眼睛,难怪叫它“龙眼”呢!啊!故乡的龙眼,看到它使我感到生活是如此美好,我是多么喜欢故乡的龙眼啊!
喜看泉州新变化 "蓝蓝泉州湾,海峡新变化."如今,我们的家乡—泉州母亲,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后,起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呢! 以前,我趴在窗头,望着大街,那里挤满了自行车、摩托车和人,可谓是人山人海、拥挤、熙攮;而现在,每当我再次趴在窗头俯视大街时,一切都变了:川流不息的小轿车蜂拥来回,在现代高科技产品—红绿灯的帮助下,交通维持得井然有序;街边开着无数家名牌小店:"耐克"、"阿迪达斯"、"匹克"等等,更是令你流连忘返,记忆犹新.啊,我们的泉州母亲,居然变得这么年轻! 聚集在这块圣地,人声鼎沸,还有那精彩绝伦的表演,更加展现出我们泉州母亲的光彩.不禁令我兴奋自豪起来,让全国各地的同胞们都记住这位美丽的母亲. 小时候,我在这"小山村",骑着摩托车,"跑"在凹凸不平的羊肠小道和陡坡上;而今天,高速公路已代替了这些崎岖的小道,还架起了具有现代气息的立交桥.在海上,我们建了泉州大桥、晋江大桥和跨海大桥,通向祖国的各地;让内地的土特产:"面线糊"、 "土笋冻"、"龙眼"......通过装载车运送到祖国各地;同时也让外地的亲友把自己的土特产通过这些"高科技建筑"运送到我们这里.我品尝着同胞们的馈赠,相信他们一定也很快乐的. ...... 我不加思索着,到底是谁让我们的母亲美丽?是谁让我们的母亲年轻?我想,应该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泉州,使她成为海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变为繁华富饶的大城市;还有就应该属于前一辈的泉州人了,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并且抱着"爱拼才会嬴"的信念与精神努力着让母亲繁荣富强...... 我们的母亲还在继续变化着,我相信,不过多久,她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年轻的!
在中国这只东方雄鸡的东南方,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
它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著名的名胜古迹,它还素有“海滨邹鲁”之称。
这儿的茶文化,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所闻名遐迩的。
这颗闪耀在海峡西岸上的珍珠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
难以想象,曾经的泉州是多么的贫穷,到处是荒芜的土地,每一个人都是那么面黄肌瘦,吃不饱,穿不暖,是十分不起眼的一个小地方。
然而,爱拼敢赢的泉州人怎么可能屈于现状?在我眼中,如今的泉州是多么的富裕啊:一幢幢高楼大厦,一个个温馨的小区;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辆辆飞驰的汽车……现在,泉州已有了自己的品牌和企业;洛阳桥、开元寺的名声早已响誉全国;碧海蓝天,泉州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泉州,已俨然变成一个高科技、高效率的城市!2008年10月26日,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在泉州盛大开幕,这可是福建省第一次举办全国性的大型运动会。
作为开幕式庞大的演员阵容中的一员,我亲眼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也亲眼目睹了泉州宏伟的经济实力。
农运会的成功举办,一下使泉州名声大噪,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了泉州,也让泉州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
随着农运会的徐徐落幕,许多中外游客都说:“泉州,very good!”不过,泉州还是有许多令人遗憾的缺点:交通不够发达,管理也不是非常到位……即使是这样,在我眼中,泉州依然是最出色的,因为它是我的家乡,我生活的地方,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让泉州更加美丽!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是泉州人!”
我的家乡泉州水果品种繁多,但堪称上品的恐怕要数龙眼了,龙眼又称桂圆,是家乡的特产名果。
龙眼呈圆球形,直径大约1。
5cm至3cm之间。
龙眼黄褐色的表皮不像梨子那般光滑,也不像荔枝那么粗糙。
剥开表皮,一股甜甜的清香直钻鼻孔,淡白色透明的果肉,会让人垂涎欲滴。
如果把新鲜、肉厚、多汁的果肉放进嘴里,你会顿时感到味浓爽口,醇香甘甜甜到嗓子眼,洁白晶莹的果肉还裹着一颗乌黑发亮的果核。
龙眼果肉除了供鲜食外,还可以制龙眼肉脯、龙眼干果、龙眼肉糖水罐头,这些食品销往世界各地,外国人对它的赞美更是不绝于口。
据爸爸说,龙眼含葡萄糖、蔗糖和维生素A、B等多种营养素,其中含有较多的是蛋白、脂肪和多种矿物质。
药理研究证实,这些营养素对人体都是十分必需的。
特别对于劳心之人,耗伤心脾气血,更为有效!所以,龙眼还是一种不错的补品。
在那龙眼丰收的日子里,每当有远方的客人来访,我总会端上一盘黄橙橙的龙眼,并自豪地对他们说:“这是我的家乡特产,请您们品尝品尝!...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我爱我的家乡泉州300至400优秀作文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9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经济中心。北承省会福州、莆田,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762万人(不含金门县),汉族占人口总数的,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泉州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肖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5条,总长1620公里 ,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特产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安溪乌龙茶、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 Quanzhou为泉州的英文名称。
356 浏览 2 回答
101 浏览 3 回答
246 浏览 5 回答
153 浏览 3 回答
204 浏览 2 回答
118 浏览 4 回答
231 浏览 4 回答
270 浏览 3 回答
111 浏览 2 回答
350 浏览 3 回答
306 浏览 6 回答
153 浏览 4 回答
97 浏览 3 回答
129 浏览 8 回答
231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