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湖论文没有西湖就没有杭州。白(居易)堤苏(东坡)堤,还有几近湮没不为人知的杨(孟瑛)公堤,使为民生治理西湖的人流芳百世…… 西湖原是一个海湾,由海湾而演化成为一个泻湖,由泻湖而形成一个普通湖泊。关于这个过程,前辈学者已经早有论述,并由一九七五年的钻孔证实了西湖底部的海相沉积。为此,西湖的上述发展过程,已经毋需再论,值得继续探讨的是,从海湾、泻海而至于湖泊以后,自然发展的过程并不就此结束。对于一个天然湖泊,因为注入这个湖泊的河流的泥沙冲积,在地质循环和生物循环的过程,必然要发展泥沙淤淀、葑草蔓生而使湖底不断变浅的现象,而最终由湖泊而沼泽,由沼泽而平陆,这就是湖泊的沼泽化的过程。但西湖从其成湖之日起直到今日,仍然一湖碧水,这当然是由于它的沼泽化过程受到了人为遏制的结果。也就是竺可桢在他的《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一文中所说的“人定胜天”。为此,历史时期人为活动对于西湖的影响很有讨论价值。特别还要看到达这个地区,许多古代湖泊,如余杭的南下湖、萧山的临浦、绍兴的鉴湖、宁波的广德湖等,它们的面积,有的比西湖大至数十倍,但都循着沼泽化的发展规律,最后遭到人为的围垦而淹废。即在西湖附近,也有不少古代湖泊,如北面与西湖相连的下湖以及临平湖、诏息湖和尚有争论的明圣湖等等,也都循着沼泽化的过程先后淹废。对比之下,何以西湖能够众废独存?此中因果,也很值得分析研究。 西湖原是个天然湖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假使社会条件没有特殊的变化,则必然与这个地区的所有湖泊一样,由其本身的沼泽化过程,加上日益强烈的人为活动的影响而淹废,这是不庸置疑的。西湖是钱唐县境内的一个湖泊,所以称为钱唐湖(从唐朝开始,“钱唐”改为“钱塘”),又因为在它的北部还有一个与它连接的湖泊,水位比它低,称为下湖,故西湖又相应称为上湖。钱唐县是秦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其位置据刘宋县令刘道真所撰的《钱唐记》一书中所说“县在灵隐山下”,当在今西湖群山之中。当时,钱唐湖在县境东部,自然绝无西湖之名。假使钱唐县的地理位置长期不变,稳定在西湖群山之中。也就是说,这个湖泊一直以钱唐湖为名,则它必然如同这个地区的其他许多湖泊一样,早已淹废成为农田。 西湖之所以能够众废独存,从地名上说,恰恰是因为它最后能冠上西湖这个名称。西湖这个名称的获得,则是钱唐县的历史发展与地理位置变迁的结果。为此必须首先把钱唐县的发展稍加探索。秦钱唐县之所以不建立在土地广阔的平原地带,却要局促到狭隘的崎岖的西湖群山之中,这当然是因为平原地带当时尚无堤塘,潮汐直薄,土地斥卤。也就是刘道真在《钱唐记》中所说的“昔一境逼近江流”。在这样的地方,当时连饮水与燃料等基本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更不必再说垦殖土地,发展生产了。但是,时日推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口的增长,水土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毕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到了后汉,这里就开始修建了“防海大塘”。假使当时县境仍在西湖群山之中,则修塘就并非必要。在古代技术条件甚低的情况下,要修建如此一条堤塘,正是说明人们对平原已经垦殖利用,修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也说明后汉的钱唐县治有可能迁入平原。即使后汉钱唐县是否已经迁入平原的问题尚缺乏佐证,南北朝初期的钱唐县可以肯定已在平原地区,因为刘道真在《钱唐记》中已经明白写出:“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这个“县”是后汉钱唐县当然还可商榷,但它是刘宋的钱唐县却是无可置疑的了。假使当时县治仍在秦代的西湖群山之中,或者按照一般的解释,在今灵隐寺附近一带,则向东一里许,绝对到不了与修防海大塘的江边或海边,这说明刘宋钱唐县必已进入平原,只是由于记载不详,故其具体位置,现在不得而知。 可以设想,自从秦在西湖群山中设置钱唐县以来,历两汉、三国、两晋和南北朝,县治可能早已迁离山区,逐渐进入平原。但后世明确知道秦以后的钱唐县治所在,却晚至公元六世纪后期的隋代。隋文帝开皇十一年(五九一),钱唐县治移到凤凰山麓的柳浦,在行政等级上并且升为杭州的州治。这就是说,城市中心已经迁移到今江干一带。按地理位置,西湖位于这个城市中心的偏北地区。当然仍无西湖之名,而西湖以东的今市区中心,当时也仍然荒芜尽管秦钱唐县治逐渐迁入平原的路径今天还不清楚,但从隋代州治建于今江干一带这个事实中可以得到启发,即迁移的路线是循着今钱塘江北岸地带进行的。县治为什么只沿着钱塘江边平原比较狭隘的地带移动而不进入西湖以东即今市区中心所在的广阔地带,这是因为按照当时的自然条件,前者还比后者优越得多的缘故。县治沿江边移动,显然是依靠着从今白塔岭到凤凰山这条沿江分布的山麓线的。在这条山麓线上,地理形势是南临江海,北负山丘,它既能发挥平原的地利,却仍并不远离山区。这一带,山坡和山麓的高燥地带,可以建立宫室和聚落,而在燃料和饮水方面都不虞匮乏。山麓以南的沿江平原,由于当时钱塘江自南大门出海,今江干一带的江岸偏南,比目前广阔,可以垦殖发展农业。相反,今西以东地区,地形低洼,土地斥卤,又缺乏可以作为立足点的丘陵冈阜,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要建立城市,显然相当困难。 但是事物总是不断发展的。隋初把钱唐县升为杭州州治,特别是接着而来的江南运河在公元七世纪初的开凿,从此,杭州到中原,有了直达的水路交通。杭州成为江南运河的终点,又是运河与钱塘江的交汇处,而作为州治的柳浦,恰恰又是南渡去会稽的要津。这样,杭州就是一跃而成为一个商业城市,因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就是《隋书·地理志》所描述的:“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当时,今江干一带的繁荣状况可以想见。而这个地区的土地毕竟并不广阔,人满之患,也就不可避免。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城市的外围,聚落开始向西湖以东的今市区扩展,也就势所必然。当时,在西湖以东建立聚落,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给水。在整片斥卤的土地上,井水和河水都是咸水,这就使得初期建立在这里的聚落不得不紧靠西湖,否则,供水就是一个严惩的困难。可以设想,今市区范围内,从紧靠湖边的聚落出现开始,直到市区逐步扩展,由于给水问题的难以解决,必然经历了较长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中,由于商业发达,户口增加,西湖以东的广阔地区,聚落渐增,生齿日繁,对解决给水问题愈来愈感迫切。这才促使唐大历年间(七六六——七七九)所谓“六井”的出现。 以上只是略述了从秦钱唐县到隋迁钱唐县至柳浦并升作州治的过程,还没有涉及西湖的事。也正是因为在这段历史的过程中西湖在杭州尚不足轻重,所以史籍极少记载。隋建州治于柳浦,杭州开始迅速发展,唐朝初年,杭州的户口已经超过十万,聚落与居民势所必然地要向今市区移动。这样,城市开始与西湖发生关系,出现了西湖为城市解决给水的详细记载,这就是刺史李泌修建的著名的“六井”。所谓六井,其实不过是六处蓄水池,蓄水用瓦管或竹筒从西湖引来。从六井的分布来看,它们离西湖都并不很远,这反映了当时这个地区聚落街市分布的大体范围。当然,它为城市的进一步扩大创造了条件。虽然是小小的六处蓄水池,它们所分出的水量只占西湖总水量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值,但其意义却十分巨大,从以后的发展中可以证明,它几乎成为西湖能够免遭淹废的决定力量。因为从六井开始,西湖就成为杭州城市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西湖以它的一湖甘水促进了城市的扩大与发展,而城市的不断发展,反过来巩固了西湖的存在,有效地阻止了西湖沼泽化的过程。 西湖的沼泽化过程实际上是相当迅速的,长庆二年(八二二),当诗人白居易到杭州作刺史时距李泌修六井不过五十年左右,但湖中已经出现了葑田数十顷。白居易充分明白西湖对于杭州城市的重要性,于是他主持疏浚了西湖,并疏通了六井的阻窦,使之恢复充沛。为了增加西湖的蓄水量,白居易在石函桥附近即少年宫一带修筑湖堤,比原来的湖岸高出数尺。这里原是上湖和下源的连接之处,西湖水位本来高于下湖,白居易这一筑堤,造成了上下湖水位的更大差距。尽管下湖早已淹废,但这种人为的地形差距,从今少年宫附近西湖湖岸北至少年水电站和东至环城西路这两个方向上,还都明显地存在。白居易在九世纪初期的这一次修筑湖堤,对西湖的发展来说是划时代的,因为从此以后,西湖的性质已经改变,它已经从一个天然湖泊演变成一个人工湖泊了。 这里需要述几句的是,历史地理学者常常重视地名在历史上的演变,习惯于用某一时代的地名称呼当时的地理事物。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样做是科学的。因此,对于有关西湖名称及其湖泊的性质,就必须作如下的说明:西湖在其海湾和泻湖时代,由于没有历史记载,所以没有留下名称。西湖作为一个天然湖泊,它的名称应该是钱唐湖(唐朝起作钱塘湖)、上湖或者是另一个尚有争论的明圣湖。西湖一名,正如以下还要提及的,在官方文件中始见于北宋,民间何时开始流传则不得而知。但是西湖因白居易的筑堤而改变了湖性,而白居易仍称此湖为钱塘湖。因此,可以肯定,当西湖这个名称流行之时,西湖早已是一个人工湖泊了。所以今天我们说西湖是人工湖泊,按照历史地理学与地名学的角度,都是正确的。这正是竺可桢所说的“人定胜天”。 当然,人工湖泊同样存在沼泽化的过程。上述余杭的南下湖、萧山的临浦、绍兴的鉴湖和宁汉的广德湖等,都是在天然洼地上经过人工围堤筑塘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它们都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里先后淹废。西湖成为人工湖泊后,沼泽化的速度也相当可观。在白居易浚湖以后不到一百年,西湖又被葑草蔓合,湖底淤浅,面积缩小。当时,杭州是五代十国的吴越国的首都,为了西湖的深广和六井的弃沛,吴越国王钱镠因此建立了一支一千人的专职疏浚队,称为“撩湖兵”,日以继夜地从事疏浚,才有效地阻制了西湖的淤浅,并且畅通了六井。在吴越国的八十余年中,杭州城市得到了较大的扩展,西湖也获得了较好的整治,城市与西湖的这种唇龄相依的关系,较之前代更为明显。 吴越国时代对西湖的整治,无疑大大地延缓了西湖沼泽化的过程,但当然并不是改变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湖泊的淤浅仍然是日积月累毫不休止的过程。北宋以后,杭州的许多贤牧良守,都把疏浚西湖、畅通六井作为施政的重要任务。例如景德四年(一零零七)的知州王济,他不仅疏浚了全湖,并且修建了西湖的闸堰设备。接着是宋仁守时代(一零二三——一零六三)的知州郑戬和沈遘,前者动用了上万民工,斥废湖中葑田,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后者则为了增加城市居民与日俱增的用水需要,在六井之外,添设了一处供水量特大的新井,即后人所称的沈公井,特别值得黎道的是苏轼。他于熙宁二年(一零六九)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之职,到任之初,他就悉心研究西湖水利,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他于熙宁五年(一零七二)(注应为七年)卸任离杭,但就是在这一年,知州陈襄对六井进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修理,这无疑就是苏轼悉心研究的成果。元佑元年(一零八六)(注应为四年)他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之职,虽然相隔不过十六年,但西湖的沼泽化速度在这段时期中确实是很惊人的。根据苏轼的观察,对比他十六年前离杭时的情况。他说:“熙宁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盖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间,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面临着这样的严重的威胁,苏轼立即着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顺便指出,这个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说明杭州城市已经整个地建立在西湖以东,西湖之名已经普遍流行了。苏轼在这个文件中,说明了西湖必须疏浚的许多道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说:“唐李泌始引湖水作六井,然后民足于水,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势必耗散。”这条道理把西湖的存在与杭州城市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假使西湖淹废,杭州居民势必耗散,城市当然也就不复存在了。从苏轼的这段话里,可以反证我在前面的论述,六井的修建,开始无非是引西湖之水供应沿湖聚落居民,但其结果却成为西湖本身继续存在的关键。苏轼主持的这次疏浚工程是规模空前的,他拆毁湖中私围的葑田,全湖进行了挖深,把挖掘出来的大量葑泥在湖中偏西处筑成了一条沟通南北的长堤,又在全湖最深处即今湖心亭一带建立石塔三座,禁止在此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浅。同时,他又修复当时已经逐渐淤塞的六井和沈公井,用瓦筒取代竹管,并盛以石槽,使底盖紧密,经久耐用,并且还利用多余的水量在仁和门外离井最远处新建二井,于是“西湖甘水,殆遍一城”,进一步密切了西湖与杭州城市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此外,他又在西湖和纵贯城市南北的盐桥运河专受湖水,不受江潮的干扰,达到了潮不入市的目的,并且疏浚这条运河,使之深达八尺。于是不仅河道畅通,沿河斥卤得到改变,而河水又可为居民所取用。这样,就使这个日益扩展的杭州城市对西湖的依赖关系发展到了顶点,为西湖的立于不废之地建立了牢固的基础。 到了南宋,杭州成为国家的首都,从十二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三世纪七十年代,长达一百五十年之久。城市人口骤然增加,乾道年代(一一六五——一一七三)增加到五十余万人,到了南宋末期而超过百万。城市随着迅速扩大,市面繁荣,商业发达,成为当时全国第一大城市。这在至今尚存的《繁胜录》、《都城纪胜》、《梦梁录》等南宋著作中都有详细记载,不必赘述。当时,这个庞大城市的基本供应来源是“南柴、北米、东菜、西水”,西湖仍是杭州的唯一水源。而且首都城内的河流如大河(盐桥运河)、小河(市河)和西湖(清湖河)等,也都由西湖供水,西湖成为百万人口的命脉所系,所以在南宋一代,对西湖的整治,确是不遗余力的。特别是还应该指出,南宋一代,西湖除了作为首都百万生灵的蓄水库的职能外,随着杭州城市职能的变化(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湖又增加了它的一项新的重要职能——旅游业。 南宋以前,西湖除了它的天然胜景外,湖山之间的人工雕琢是不多的。在吴越国建都的八十多年中,虽然也不无建设,但内容限于寺院、浮屠等佛教艺术。南宋一代中,由于这里是首都所在,举凡王室、官臣、城市富商等等,都竞向西湖从事宅院、园苑、亭台楼阁等各种建筑,大型的娱乐场所如钱湖门瓦子、赤山瓦子、行春桥瓦子等,也都在湖山各处开始营业。西湖被迅速地开辟成为一个风景区,这个风景区的总体布局即是别具一格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这种风格一直保持到现在。事实上,在这个庞大的首都之中,上至官家豪富,下至市井庶民,都需要有这样一个供人游憩的大公园。从此,西湖就成为杭州城市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了。 如上所述,西湖是这样地以它的一湖甘水扶植了杭州城市,反过来又因杭州城市的发展而有效地阻遏了它的沼泽化过程使之继续存在。南宋以后直到明朝前叶的二百多年中,由于长期失修,使西湖发生了近五百年来的一次最大淤浅,苏堤以西,葑田连片,六桥流水如线。但是,由于西湖和杭州城市的唇齿相依的关系已经深入人心,为朝野所公认,所以尽管盗湖为田的人多为权贵,但知府杨孟瑛仍能排除阻难,于正德三年(一五零八)拆毁葑田三千余亩,疏浚全湖,使复唐宋之旧。在杨孟瑛上朝廷的奏疏中,最重要的仍然是:“唐宋以来,城中之井,皆藉湖水充之……若西湖占塞,水脉不通,则一城将复卤饮矣。”就数这一条最有力量。从苏轼到杨孟瑛,西湖始终以它自己的一湖甘水保存了自己。 本文在开始时就已经指出,在这个地区的大量古代湖泊中,西湖是一个废独存的例子。我们不妨举一些这个地区的其他人工湖为例:余杭的南下湖,兴建于后汉,淹废于北宋;萧山的临浦和渔浦,兴建于南北朝,淹废于北宋;绍兴的鉴湖,兴建于后汉,淹废于南宋;宁波的广德湖,兴建于唐代,淹废于北宋。淹废较晚的还算富阳的阳陂湖,它兴建于唐初,淹废于明初。所有这些湖泊,都曾经在当地的农田水利中起过重要作用,但其本身却在沼泽化的过程中,最后被围垦而成为农田。这些湖泊淹废之后,由于各地在农田水利上随即又进行了新的部署,因此,总的说来,在农业上都未曾出现不可克服的困难,而围垦所得的土地都甚为可观。以绍兴鉴湖为例,围垦的结果,获得了肥沃的湖田二千多顷,使山会平原增加了四分之一的耕地面积,而今天,古代鉴湖地区土地平整,河渠纵横,大面积的耕地都能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因此,本文拿这些湖泊的淹废与西湖进行对比,并无因西湖的独存而惋惜这些湖泊淹废的意思,由于地点不同,条件迥异,上述湖泊的淹废,从历史上各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过程看来,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积极意义。当然,西湖的众废独存,较之上述湖泊的淹废就具有更为巨大的意义。因为上述湖泊的淹废,只是增加了各地的耕地,发展了各地农业;而西湖的独存,却为我们创造这样一个举世闻名的花园城市。 缅怀杭州的先贤,为了延缓西湖的沼泽化,曾经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时至今日,西湖已经成为杭州这个有远大发展前途的现代化旅游城市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尽管广大市民早已不再在给水上依赖西湖,但湖山在旅游上给予人们的贡献,将远远超过历史时期给予城市的供水。从今天的技术条件来看,要防止西湖的沼泽化发展已经比较容易,事实上,建国以来,西湖的平均深度不过五十五厘米;而现在,这个数字几乎增加了两倍。此外,在道路敷设、园林布置等许多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与古代人民在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技术条件下对西湖进行的整治相比,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绩实在还并不满意。当然,在今天的社会制度和技术条件下,我们既不忧湖底淤泥,也无虑葑田连片。但是,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问题,例如,西湖环境保护的问题,特别是西湖湖水负营养化的问题,至今已成当务之急。建国以前,湖底虽浅,而浅水的透明度在零点五米以上,清流见底;但现在已经降低到零点三米,影响了湖光山色之美。水质当然也不能与过去相比。北宋苏轼浚湖的时代,用湖水酿造官酒盛极一时,朝廷每年可得西湖酒税二十万缗。
《最美的风景》提到风景,自然会联想到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美誉的桂林;如诗如画的九塞沟••••••风景虽美,可是,有谁曾注意过自己身边那些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风景呢?其实这世间本是没有风景的,看的人多了,那山水便成了风景。每天,上学都必然要经过学校前门清幽的小湖。虽然她是人工围成的,但我从不认为他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清晨,路过这里驻足凝望,透过明净的湖面,两岸的柳树倒映在宛如一块蓝宝石的湖水中,柳条静静的垂立着,一切都还在甜睡中,只有三五只鸟儿唱着清晨的歌。我轻轻地放慢脚步,吮吸着新鲜的空气,望着宽阔的湖面,心情舒畅无比,情不自禁地哼着歌儿向学校走去。将近黄昏,又是另一幅景色。最后一缕阳光,如同金片挥洒在湖面,夕日西沉,天边送来一阵清风,水面上泛起了一片涟漪,慢慢的,夕阳隐没在深蓝色的湖波中,湖面安静下来,偶尔一声鱼跃,“哗!”的一声之后又立即恢复了她的静谧,好像慈母迎接晚学而归的孩子,故意发出的响声。夜幕降临,月亮露出了自己皎洁的微笑,月光如同一股清泉倾泻在湖面上。水面波光粼粼,南岸华灯初上车水马龙;北岸一排排圆形的栏灯,恰似一连串银色的小月亮。东西两岸老年腰鼓队,身手矫健,鼓声震天;业余健身舞,轻歌曼舞,姿态优美;这时,水天一色,月光、华灯交相辉映,尚书山悄悄地将这一切揽入怀抱,好一个湖光山色,人间仙境!或许,这确实比不上那川流不息的长江、黄河;峰峦高耸的昆仑山;四季如画的九赛沟。至少,在我眼中,这没有名气的小湖,同样是一幅风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自然去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愿意花高价钱去游览各地风景名胜,却没有想过,就在每天匆匆出门,赶去上学、上班的路上,就错过了身边的风景——被秋风吹落的枫叶,湖面的倒映;空中的彩霞;满天的繁星••••••等等,如果用心去细品,一定能发掘出她的美和独特之处。最美的风景就在身边。放慢匆忙的脚步,用心去感受她的存在。回头看,你会发现你走过的风景很美。。。。。。
桐城——全国闻名的一个历史悠久、意蕴深长的文化古城,它有丰富智慧的“桐城文派”,它有长久的千年的历史文化,它有类似龙眠山那样雄厚挺拔的山脉,它也有类似龙眠水那样清澈宽广的湖泊,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地方的美丽与智慧,我也不得不为我的家乡桐城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而在这里,它当然也是一颗绚烂的熠熠生辉的明珠,它是悠久丰厚的桐城文化的标志,远近闻名的“桐城文派”的象征,它依然是古代的寺庙建筑的经典。它,便是文庙,位于古城桐城市中心的广场北端的一座古庙。 桐城文庙始建于元延佑初年,元末毁于兵乱,而并没有过多久,文庙便被整修一新,里面的布局依旧是那样的古朴、典雅,也含有几分清新,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开始关注它。文庙以大成段为中心,以南北的中心线为对称轴,里面的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等等,且总面积为3200平方米,各种各样,各姿各态,主次的建筑,也是错落有致,似乎已经浑然一体,而且,它的门楼里的“文庙”二字是由赵朴初先生所题写。 我曾经听说过,有这样的一句话:天下文章出自桐城。我想那是当然,在这座文庙里,真的是大有文章。这里面有孔子的生平,有“渔樵耕读”、“魏星点斗”“独占鳌头”等故事,它们都逼真传神,也生动、有趣。 要论文庙,它不仅有很多难得的稀世珍宝,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但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我最喜爱的应该还是要算数状元桥了。只因这个桥有一个奇怪的规定,只有每次科举考试的状元们,才可以从这个桥的上面走过去。每次停留在桥上,看水下的鱼儿的游动,我总是有一种无法说明的意境。 每年,都有众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游客纷呈踏来,来到这里参观游览,而他们,大多数都会站在这里,缅怀各位硕儒的历史功德,求索著古桐城文化之渊源。我相信,他们都会由衷的赞叹,桐城文庙的悠久历史,以及桐城的美丽、雄伟。 它——桐城文庙,是桐城闻名遐迩的建筑,是元、明、清,祭祀孔子的礼制性的重要建筑群以及文化基地,也是桐城古文学派的一个重要象征,最重要的是,它所弘扬的,是桐城派的文化,也是悠久的桐城文化。 天下文章出桐城,桐城文化出文庙。
盼望着、盼望着,金秋的身影来了,中秋节的脚部尽了。今天我终于盼到了这个“月日——中秋节”。 早上起床首先要把被子叠成“月饼”,早上先写一会作业,到中午了,“好吃、好吃”的一筝声音,什么月饼糕、月饼水······各种各样的食物都端上餐桌,最后还有免费大月饼,怎么你也想吃了! 下来我们又到了最精彩的环节:k个大舞台:“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童话中魔法的城堡”“回家对着电脑,陪着可乐薯条”······各个歌都出来了,可话筒有限,弟弟妹妹都是我的手下败将,我这次话筒有了可要超常发挥,我越唱越带劲,真是开心极了! 晚上,我们围坐在一张院里的圆桌旁。桌子上摆有大大小小的甜月饼,有通红的苹果、有金黄的桔子、有紫莹莹的葡萄……。我们一边吃著甜甜的月饼,:将来我一定要登上月球,和美丽善良的嫦娥姐姐问好,向机灵可爱的玉兔打招呼,此时此刻,我仿佛一能闻到桂花的香味儿了。 笑声像一只隐形的蝴蝶一直围绕我们,就算是世界上最婉转动听的声音,也比不上我们快乐的笑声。我吃著月饼,看着圆月,不禁让我想起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更希望月亮把那团圆的光辉洒向天涯海角。
岩石风景区名胜区风景绮丽,是省级一级风景区。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岩石风景区游览风光。 一进岩石风景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飞流的瀑布,这瀑布叫做“水帘洞天”。走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叫“垂虹洞“的洞口,走进这个洞里,就能看见一 块石头,上面刻着“飞来石“。我走出这个“垂虹洞”的时候,我已经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了。哦站在一块石头上,在上面喝着水,休息。过了一会儿,我们继续爬 山,我奋力向山上爬去。可是我爬得太快了,爸和妈都爬不动了,我们就在那儿观赏风景,发现那儿的树木的树叶非常的漂亮。后来,我们坐缆车上山了,到了半空 中,看见那的桃花树是那么的美丽,我们到了山顶。来了最高处的“飘然亭“了。“飘然亭“分上下两层,亭中央有一张石桌,从亭中向外眺望,是美丽的风景。美 丽的海湾风景和市区的风景都在眼皮底下,市区高楼林立,华夏连连,小鸟在空中飞翔,有时有各种船从眼前经过。风景区的旁边还有一座岩石海上的岩石大桥,上 面行驶著来来往往的车辆,远远望去,那车辆只有蚂蚁似的这么大,好像一抓就有一大把似的。这里的风景真是美不胜收啊! 我爱汕头,但更爱我的家乡的岩石风景区,因为它给了我快乐,还使我流连忘返。
芦笛巖位于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7公里,原是一条古老的地下河道,东西长240米,南北宽50-90米,约形成于60万年以前,下层河道仍在发育中。 芦笛巖呈马蹄形,洞口高于山下平地26米,洞深240米,最高处18米,最宽处93米,游览路程500米,洞底面积公顷。 芦笛巖以玲珑、瑰丽、虚幻、雄伟著称。洞中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玄妙无穷,变化多姿,景物密集,曲折萦回,洞天高阔,气势雄奇,极造化之神妙,素有“大自然艺术之宫”的盛誉。 芦笛巖原来入口狭小,1959年后重新发现,经精心设计,装了色彩缤纷的灯光,1962年正式开放。洞内著名景点狮岭朝霞、塔松傲雪、高峡飞瀑、原始森林、盘龙宝塔、帘外云山。远望山城、云台揽胜、红罗幔帐、幽景听笛、双柱擎天、雄狮送客等数十处。巖记忆体有唐宋元明乃至民国初年壁书70余件,是研究桂林古代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
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去青岛玩,我甭提多高兴了,一路上兴奋地睡不着觉。 经过一夜地颠簸,早上八点多,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青岛。走在宽敞干净的街道,我左顾右盼,青岛的建筑非常漂亮,有圆顶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有尖顶的哥特式风格建筑,有外国人留下的教堂,还有我们的古典建筑,一幢幢掩映在绿树中,让我深深感觉到青岛这个城市的魅力。 穿过城市,我们来到海边,金色的沙滩衬托著蓝蓝的大海,一望无边。站在海边,我才感觉到人类是多么的渺小,自然是多么的广阔。海浪“哗哗”的翻滚著,远处有一艘船慢慢航行。妈妈让我换上泳衣,给大海一个亲密接触,我扑进海里,浪花一个接一个拍打在身上,很舒服,我们在海里嬉戏著。海边有许多人在拾贝壳,贝壳有许多颜色,白的、粉的、紫的,尤其是太阳照在上面,五光十色,亮晶晶的。沙滩赤脚踩上去软软的,有的人把身体全部埋在沙子里做沙浴,只露一个头。阳光、沙滩、海浪,好一副美丽的图画。 离开海边,我们又来到五四广场,远远就看到广场中矗立的雕塑--五月的风。这个雕塑是用红色的钢板制成,远处看像一把燃烧的火炬,近处看像刮起的红色旋风。广场周围铺着青青的草坪,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还游玩了海洋世界,爬了崂山。 青岛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有山有水,有青岛啤酒,还有海尔电器,青岛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的城市,祖国处处有美景。
动物园游记 今天我去了动物园,感到非常的开心,不信我就讲给大家听听吧! 我先看见了大熊猫,它打滚时非常可爱,于是我在旁边拣了些竹子扔给它吃,熊猫吃食物时动作非常有趣。大象会用长长的鼻子喷出水来,而且它有着像柱子般粗壮的腿,用来支撑它庞大的身体。动物园还有许多小动物,像调皮的猴子,美丽的孔雀......等等。 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们,保护好环境,让我们和动物共同拥有一个美丽的家园!
答:昭通大山包,大海子,鸡公山,豆沙关,赖石山。哀哀牢山,土司府,虎仙湖,无量山,哈泥梯田,石林,元阳梯田,绿春梯田,六诏山,老君山,普者黑,坝美村,狮子山,洒铺山,滇池,轿子山,营盘山,彩色沙林,罗丝梯田,罗平油条菜花,西山,苍山,禄丰恐龙之乡,元谋人发源地,竽等等云南许多地方。 希望采纳
济南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胜古城,它以著名的三大名胜: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赢得了广大游客的认可.它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美称,这是泉城人民的骄傲.今日的泉城儿女使这三大名胜变得更加美丽壮观.美丽的济南素有“泉城”、“泉都”的美称,有着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这些清冽甘美的泉水形成了济南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济南市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在济南市最有名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属趵突泉了.它昼夜不停地翻滚著,又为泉城带来了勃勃生机.趵突泉公园位于济南市中心,它是以泉水为主的文化公园.趵突泉是七十二泉之冠,是泉城济南的标志,它素有“游济南不游趵突泉不成游”之说.趵突泉与附近的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等二十多处名泉组成了趵突泉群,它是济南四大泉群之首.趵突泉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它以其悠久的文化历史,赢得了古今中处无数游客的称赞.在趵突泉公园内像李清照纪念堂、易安旧居、万竹园、娥英祠等众多名泉碑刻,都是济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今日的趵突泉由于人为地开采地下水已不比往日那么辉煌,但由于各级 *** 的关注,相关领导的重视,严厉打击开采地下水的不法行为,泉城人民也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使济南各处的泉水又复活了.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只要一听到这句诗,人们便会想起那美丽的大明湖.美丽的大明湖位于济南市中心,旧城区北部.在济南著名的八景中,大明湖就有三景,那便是:“明湖泛舟、历下秋风、汇波晚照”了.大明湖是由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游入湖内,当泉水满了的时候,泉水便会从宋代修建于北岸的北水门流出.大明湖的湖底是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成的,因而大明湖的湖水“恒而不涨,久旱不涸”,能保持固定的水位.大明湖公园的面积有86公顷,其中它的湖面就占有46公顷.湖上有着历下亭、汇泉堂、湖心岛等许多大小岛屿六处,公园的自然景观优美宜人.湖面上的湖水波光粼粼,鸢飞鱼跃,游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莲,湖畔上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大明湖公园的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等十三余处名胜古迹掩映在这美丽的绿树繁花之中,向前来的游客们展现出了它们悠久的历史文化. 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最能体现出济南的名胜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千佛山公园,位于济南市区南邻.在千佛山上,东西都横列著许多千姿百态的佛像,奇伟深秀.站在远处望去,千佛山犹如一架巨大的锦屏.在千佛山的山腰处建有“兴国禅寺”、“历山院”.除此之外,在它们的周围还到处散落着“唐槐亭”、“齐烟九点”以及“云径禅关”等许多寺庙.在近几年来,千佛山又建成了桃花园、万佛洞、弥勒胜苑、佛山书苑等等.至此,千佛山这将要成为一个融山林、名胜古迹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在这短短的几年中,济南有着巨大的变化,它向游客们倾诉了今日的泉城人民群众热爱泉城,勇于创新的精神,它向我们歌颂了济南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济南,我为你自豪!
澳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宛若花园城市。澳门的美丽使它成为一个旅游胜地。特别是澳门开埠四百余年来,中西文化交汇互相渗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市井风情,丰富了澳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澳门有居民45万人,但每年到澳门来的游客竟有800多万人。澳门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著不同肤色、不同面孔的人。 澳门半岛狭小,地势跌宕。东望洋山、西望洋山、柿山、莲峰山、螺丝山、青洲山等,风貌各异,成了澳门名胜风景点。柿山曾被澳葡辟为炮台,于1616年改建而成,筑有坚实石墙,仿如欧洲古堡,气势雄伟,现多门古炮仍在,登临眺望,可俯览全澳风光。 澳门的建筑,东西参混,千姿百态,有中式的古宅大院,也有西式洋楼;有明、清的古庙,也有欧陆式的古雅教堂。现如今又增加了不少气宇轩昂的现代高楼大厦,古今中外之房屋建筑,无不具备,别具情调。 作为离岛的凼仔、路环两岛,过去发展较为缓慢,但随着澳凼大桥、友谊大桥和路凼连贯公路的建成,两个离岛近年也热闹起来。尤其是凼仔岛,新楼矗立,不仅有国际机场、更有大学、酒店、赛马场及各色住宅等。 路环岛山野清幽,田畴村舍分布各处,具田园风光和郊区野趣。 近年来,有关方面在凼仔、路环山野开辟了步行径,沿径而行,既可锻炼身体,又可欣赏路凼风光,令人心旷神怡,是澳门居民和游客郊游的好方式、好去处。 澳门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旅游资源丰富,可供居民和游客游览、休闲之地众多。1992年,澳门8个社团联合发起评选,从澳门43个旅游景点中选出了名为“镜海长虹”、“妈阁紫烟”、“三巴圣迹”、“普济寻幽”、“灯塔松涛”、“庐园探胜”、“龙环葡韵”、“黑沙踏浪”的“澳门八景”,广为推介,以推广旅游事业,吸引更多的游客。 澳凼大桥该桥落成于1974年10月,连引桥全长3400米横跨澳门半岛和凼仔岛之间的海面,桥的设计独特,线条流畅,引桥平直主桥部分有较大弧度,犹如长虹卧波,给古老的澳门平添现代气息和磅礴气势。入夜后,桥灯亮起,如连串珍珠,璀璨夺目,无论春夏秋冬,澳凼大桥都以它巨集伟的身姿,成为澳门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澳门快速发展的标志。澳凼大桥为“澳门八景”之一。1994年4月,澳凼之间又建起第二座跨海大桥“友谊大桥”,该桥连引桥全长4414米,为波浪形斜拉钢索大桥,雄伟中更见柔美流畅。 澳门的公园不但数量很多,而且各具特色,成为澳门这个大花园里的“园中之园”。 澳门的公园主要有:白鸽巢公园、卢廉若公园、二龙喉公园、石排湾郊野公园、黑沙公园、南湾公园、澳门海洋公园、竹湾公园等。 白鸽巢公园又称贾梅士公园,以纪念400多年前来澳的葡萄牙诗人贾梅士。贾梅士曾在园中石洞隐居并完成了葡国著名史诗《葡国魂》。该园占地宽广,小山叠翠,古木葱茏,花草遍布,鸟鸣其间,即使盛暑,园内仍是碧绿的清凉世界。 庐廉若公园是澳门唯一的具有中国苏州园林风格的公园。园内亭台楼阁、曲径回廊、池塘桥榭、柳丝低垂,令人有置身苏州狮子林的感觉。该园为“澳门八景”之一。 黑沙海湾为澳门著名的天然海浴场。该海湾呈半月形,海滩平缓,可容纳万人海浴。该海湾最有特色之处在于那黑色的沙滩。据有关资料称,形成该自然状况的原因是海洋里带黑的次生矿“绿海石”受到海流影响,被涌到海滩所致。该海湾由于独特的黑色海滩而吸引了很多的市民和游客前去海浴或游览。该海湾为“澳门八景”之一。 葡京大酒店是澳门最大的五星级酒店,其中的葡京娱乐场更是闻名海外的澳门最大的赌场,是澳门标志性建筑之一。葡京大酒店和葡京娱乐场均为圆筒形建筑,形同鸟笼,有关这一独特的设计,在民间各有演绎,称进了葡京娱乐场就像是进了鸟笼,进去容易,出来难。葡京娱乐场每天24小时对外开放,但规定未满18岁(葡人未满21岁)的人士和 *** 公务员不得入内。游客进入葡京娱乐场须接受安全检查。娱乐场中央大厅内中西赌法一应俱全,如押大小、百家乐、二十一点、轮盘、牌九、番摊、二十五门、麻将等。中央大厅的四周还分别设有以百家乐为主的贵宾厅。每年农历除夕夜的子时,在任澳督到葡京娱乐场投下新年的第一注。 *** 公务员在法定节假日中也可以到博彩场所观光、投注。 澳门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但文物古迹也很多,如不同年代建造的大大小小的寺庙、教堂星罗棋布。这是澳门发展历史的见证——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却是前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经历了历史的演变,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文化的一部分。 澳门居民中华人占九成以上,多信佛教和道教,庙宇较多而且大都有逾百年历史。其中妈祖庙、普济禅院、莲峰庙历史更长,被称为澳门的“三大古刹”。这些庙宇大多佛家、道家并存,尤以观音、妈祖和关帝为普遍。 妈祖庙也称为妈阁庙,为澳门最古老的庙宇,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坐落在澳门半岛西端,背山面海,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建筑物。该庙供奉妈祖,将其视为航海的保护神。每年农历3月23日香火鼎盛。庙内文物有相传300年前古人所刻石狮子一对,还有一块已有400年历史的刻有古代海船图的“洋船石”。另有几百年来文人雅士来此所作的摩崖石刻遍布其间。妈阁庙为“澳门八景”之一。 与东方式庙宇相媲美的是众多西式的天主教堂,如:圣母望德堂、圣安多尼堂、老楞佐堂、板樟堂等。 澳门的博物馆也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色,如海事博物馆、住宅博物馆、澳门博物馆等。 澳门著名的风景名胜还有大三巴牌坊、松山灯塔、大炮台、菩提园、赛马场等。还有近年建成的旅游景点,如矗立在路环岛叠石塘山顶的妈祖娘娘雕像是用汉白玉石雕成的,高19.9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妈祖雕像,于1998年10月28日开光之后,成为澳门新的旅游观光点。
走进故宫的大门,“哇!这里真大啊!”我情不自禁的说。妈妈说:“最壮观的还在后面哪!”我们首先参观了故宫的建筑模型和它的建筑构建。我知道了故宫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全部木质结构,而且所有的木质构架没有一个钉子。宫殿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黄色的琉璃瓦,到处是龙的图案,并饰以金壁辉煌的色彩。我观察了所有的宫殿,发现这些宫殿都是沿着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我把我的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了微笑地点点头,说:“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几乎贯穿了整个市区。它的气势巨集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我们从御花园一直游览到太和殿,真是叹为观止呀!在故宫里,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远望去犹如神话中的琼楼玉宇。第一座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銮殿”,这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还
见过的最好的旅游网站 直客交易交友社区 旅游爱好者旅行前必去的站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参考资料: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 1.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古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24代皇帝的宫殿,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宫殿的群体。 2.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长城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的万里长城,它体现了我们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3.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又称热河行宫,建于清朝是皇家别园。 4.兵马俑:兵马俑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的皇陵,修建了36年之久,是一座雄伟的地下皇宫。 5.长江三峡:长江三峡西起重庆白帝城,全长204千米,称峡江。 6.桂林山水:桂林山水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城市。因为多玉桂树而得名,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称。 7.苏州园林:苏州是我们国著名的历史古城,有园林城市之称。 8.黄山: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山,它有泰山之雄,峨嵋之秀,华山之险,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布等。 9.杭州西湖:杭州西湖为与杭州西部,又称西湖子,风景秀丽,具山水之胜,园林之美。 10.日月潭:日月潭位于台湾省南投县东玉山之北,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被誉为“双潭秋月”是台湾八大景点之一。直饮水。中国旅游十大风景旅游区:①.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万里长城居于榜首②.“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列为第二③.“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 ④.标志着祖国悠久文化传统,显示着劳动人民在建筑上卓越成就的北京故宫 ⑤.曲径通幽,巧夺天工,使人叹为观止的苏州园林 ⑥.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于世的安徽黄山 ⑦.水险山雄、涛飞浪卷,令人驰魂夺魄的长江三峡;直饮水。⑧.湖光山色、风韵幽绝,象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宝岛台湾中部的日月潭 ⑨.集秀美雄浑的自然景观和别具神韵的寺宙宅院为一身的承德避暑山庄 ⑩.颇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陵兵马俑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相当的垃圾,管理相当的严(最主要一群没水平的射阳本地人在管理这个学校,大都是董事长的亲戚一些没文化的农民(董事长顾怀佑老家也是射阳的,因战乱逃到台湾的,因此这边有很多人都是他的亲戚)),教学质量相当的差(老师讲课完全是照书读,随便乱讲,讲得很快,一会儿十页纸就讲完了,老师只要混完一节课就可以拿到一节课的钱,老师很不负责,学生问老师稍微难的问题,老师大都不会)!这个学校地处射阳县海通镇,是在农村的一所偏僻的学校!希望广大考生不要报考(因为射阳县比较贫穷落后,比苏南最起马落后20年大都同学来到这边都会很不适应)!我是从这个学校毕业的,对这个学校相当的了解!在这个学校每天早晨六点钟就要起床做操(除星期六,星期天),每天早晨都会有老师在楼下叫“起床了,起床了,做操了”。相当郁闷的是有些老师每天还会从宿管那边拿一串钥匙,直接打开宿舍的门走到宿舍里面叫“同学们,起床了,做操了”,直接吓我们一跳,辅导员在这方面相当勤劳!每天听到这个声音就会很郁闷,有哪个大学,每天早晨6:00点钟就要起床做操的!整天老师向狗一样看着你,你放个屁他都要闻一下,看要不要把你叫到办公室谈一下话!做操最郁闷的特别是冬天,天还没亮就要叫我们起床做操,北风吹在我们脸上冷死了!这边比较靠海,所以风很大,气候变化非常快,早晨和中午的温差很大,冬天比较冷!在这个学校没有人权可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没有说话权,都是领导说了算,所以老师只有选择辞职,而学生的只能把郁闷逼在心里。学校要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没有解释的机会,也没有理由可言。只要你顶嘴辅导员就把你叫到办公室训你,编写无理的理由把你训服了!学校要你做操你就得做操,学校要你上晚自习就得上晚自习,学校要你干活劳动你就得干活劳动,不然辅导员知道了就会找你麻烦!明达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大门周一到周五是紧关着的,门口有门卫看着!不许学生随便进出,学生出门要到辅导员那开出门证,相当麻烦,可恶的是辅导员一般是不随便开给你的!开个出门证还要看他脸色!学校周一到周五都要上晚自习,不许呆在宿舍。晚自习有学生不停的查,一个晚自习至少查三次,让我们所有学生都觉得很反感!再谈谈这个学校的管里,这个学校以管理相当严,把每一个学生都当犯人一样看着,不过没真正犯人那么看得紧,早晨6:00做早操,春,夏,秋,冬,都以样,比较郁闷的是冬天,天还没亮就得起床做操。然后是几乎所有的学生一起吃早饭,学校就三个不算大的食堂,四千多人全都一下子拥到这三个食堂里,相当的挤,吃个早饭要很长时间!因为学校大门总是关着的(周一到周五)所以吃个早饭要等好长时间!然后是早晨上课,学校里面有个桥连接教学区与生活区叫汉桥,这个桥下面每天都会有老师站在那边查学生叫学生走快点!然后就是开始上课,在课上老师讲课很不认真,随便瞎讲讲读读书,没多长时间十几页纸就讲完了,我们学生几乎都跟不上这样的节奏,讲得很快,每本书都是两三年前出版的老书,书的内容明显的跟不上时代了,不过每本书都有配套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老师上课几乎从来不备课就是照着演示文稿读(都是书上的内容)学生几乎都听不懂,所以就有很多同学上课睡觉或者就玩手机,老师在上面讲,下面睡觉的一大片!老师讲完课就走人,从来不问你有没有听懂!只要讲完一节课他就可以拿到一节课的工资,老师是爽歪歪!再谈谈这个学校的老师,这个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才刚刚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也有专科的,在教学方面没什么经验,教学能力也比较差,上课就是照着书读。还有很多就是六十几岁的老教授,其实这个学校没几个教授,教授几乎都是一些其他学校退休的教授,这些教授也是被招聘过来给学校做样子的,他们每天几乎都在混钱!因为这个学校发给教师的工资很低,再加上这个学校属处的地理位子相当偏僻在农村,又比较穷,所以很多有能力的老师在劳动合同到期就主动辞职,感觉在这边没有发展前途,完全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还有很多老师在中途就主动辞职,到更好的地方寻找新的发展。而很多没有能力或者本地的老师就继续留在这边混学校的钱,这些没有能力而且不护责任的老师几乎都在耽误我们学生的前途!所以这个学校的老师变动的非常快, 不断的辞职不断的招聘,不断的辞职不断的招聘,每年都在不停的循环,每年都会看到新的面孔!这个学校的董事长其实是一个比较好色的色老头,在学校里有很多学生都看到过董事长和学校的很多女生到射阳这地方县城的宾馆吃饭,有时候到夜里很晚的时候才把人家女生送回学校,也不晓得这段时间和他干什么的!总之这个学校比较的差,为了自己的前途大家不要报考这个学校。这个学校从管理阶层到教师队伍都比较差!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几乎学不到什么!整天被学校看着,关在学校里不许出校门!就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来了你就被关在这只笼子里了,学校直把你玩的半死失去知觉为止!来了你就安心的呆在这只鸟笼子里了,直到你毕业后才可以飞出去!大家有机会看看明达职业技术学院的百度贴吧里,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差劲,多么黑的学校了!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找到一属比较好的学校,能够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老龙湾】在山东临胸县东南海浮山下。系地下泉水涌出地表汇流而成。郦道元《水经注》载,此处原有冶官祠,为古代冶官驻地。传春秋时吴越间人欧冶子曾铸剑于此,因称熏冶泉。当地民间还有神龙潜居的传说,故又名“老龙湾”。水面40余亩,深数丈,清澈见底,冬暖夏凉,主要泉水有熏冶泉、万宝泉、青年泉、八角湾等,地下泉眼,多不胜数。泉水喷涌,犹如珍珠万串,熠熠生光。冬日湾上云雾蒸腾,烟霞蔽天,尤为壮观。熏冶泉南有磐石横卧,侧镌明末雪蓑道人书“铸剑池”三字,字体遒劲,气势飞动。旁镌一联,“天丁叮(呵)护阴阳剑:鬼斧凿开混沌池。”池东有一石桥,旧时桥石微露水面。降雪时雪飘至桥面即为泉温溶化。因名雪化桥,1958年重修。桥南立清人陈向荣画竹石刻,高米,宽1米,镌竹数竿,枝叶劲峭,甚洒脱。湾北岸有清漪亭(后改名“芳洲”),为明末礼部尚书冯琦创建。南岸有江南亭,为明代散曲家冯惟敏所建,并自题“即江南”三字匾。亭前点缀八角湾、太湖石、小云桥、卧柳等。西、北两面临水,凭栏北望,天光云影,碧波荡漾,沿岸种竹植柳,为老龙湾胜境。解放后,凿新泉,修亭阁,已成风景区。【沂山】旧称东泰山,又名东小泰山,为沂蒙山主脉之一。主峰玉皇顶在山东临胸县城南50公里,海拔米。周围有峰二十九座,幢盖纵横。山中万松凝寒,千流沸漾,沂、沭、。。、汶四河均源出于此,蜿蜒回环群峰间,气势磅礴,风景绍佳。自汉代以后历代帝王多立祠祭祀,素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中镇霍山)之首”之说。宋初于东麓建东镇庙,祀沂山王,殿宇已圮。尚余元明石碑,龟趺龙首,古朴浑厚;壁上镶嵌历代祭文、游人题咏石刻。院内松、槐、银杏龙蟠虬结,参天蔽日。由此上行四五里,峭壁摩天,危崖若坠,瀑布飞溅,是为“百丈崖”。再上为法云寺旧址,相传建于东汉。玉皇顶高耸于群峰之上,峰顶有巨石探出,名“探海石”,可观东海日出。迤西,狮子崮、歪头崮突兀对峙,宛如天阙。登临崮顶,山风劲厉,烟云缥缈,暮色中诸峰皆凝碧如黛,“沂山晚翠”胜景即此。有公路直通玉皇顶。【百丈崖】在沂山东镇庙上行约2公里处。崖高65米,绝壁如削,山陡谷深。雨季水泉四出,激流喷涌,至崖腾空飞溅而下,形成瀑布,如白练悬空。晨曦初上,水雾中虹霓七色,尤为胜景。崖下积雪,春未犹未消融,寒气逼人,古人有“百丈瀑布六月寒”之句。悬崖中腰原有仙客亭,明雪蓑道人题傅希盂所撰联云:“山静凝神气;泉高识道源。”崖北有吕祖洞,古松横出石隙,夭矫凌空,称“万年松”。石壁上镌“海岳”二字,径逾丈。近年利用瀑布水源,修建水电站,入夜灯光灿烂,星斗罗布,颇为壮观。
345 浏览 6 回答
216 浏览 2 回答
173 浏览 5 回答
218 浏览 4 回答
276 浏览 6 回答
250 浏览 4 回答
289 浏览 4 回答
110 浏览 3 回答
133 浏览 2 回答
80 浏览 4 回答
280 浏览 3 回答
205 浏览 5 回答
149 浏览 3 回答
264 浏览 2 回答
127 浏览 7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