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戏台”到“站台”——读取中国第五代、第六代电影叙事差异的视点之一》《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中国高教影视学会论文奖;并以《在代际的天空下——中国第五代与第六代电影美学比较分析》名称发表于《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5月20日,亦入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论文”网络文库;2.《娄烨论:新生代电影与当代都市的文化表达》,《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0月14日;3.《SMHM:新生代影像传播的文化模式分析》,《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世纪中国》网站2006年3月17日转载;4.《当代都市电影与民间欲望漂流:王小帅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世纪中国》网站2006年3月3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年第7期全文转载;5.《新生代影像传播出路何在》,《中国艺术报》2005年6月17日;6.《百年中国电影的五幅面孔》,《上海艺术家》,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5年第10期全文转载,《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1月15日;7.《战争意识形态笼罩下的城市感性》,《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2月16日,亦入选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论文”网络文库;8.《贾樟柯:让记忆有迹可寻》,《新民周刊》2005年第15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6月10日;9.《世界性因素·细节现实主义·饥饿的象征:重读《万家灯火》的几个节点》,《当代电影》2005年第3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11月15日;10.《假如我是贾樟柯》,《每日商报》2005年4月8日,《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4月15日;11.《全球化语境下的“后东方”电影》,《当代电影》2005年第2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6月24日;12.《影像“原乡”与民间化叙事》,《莽原》2004年第3期;13.《海派电视与文化现代性》,《电视艺术》2003年第6期;14.《都市民间与当代叙事的现代性》,《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15.《亦“热”亦“冷”话“韩流”》,《中国艺术报》,2005年5月20日;16.《都市现代性的温情救赎》,《当代电影》2006年第1期;17.《却话巴山夜雨事》,《当代电影》2006年第3期;18.《反思电影与文学的关联》,《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19.《在精神局限与人文良知中追问生存真相》,杭州师范学院2003年第4期;20.《<盲井>:人心的盲井有多深》,《新民周刊》2004年第2期;21.《发掘经典的“今点”意义》,《语文学习》,2005年第6期;22.《世界之“眼”——写在世界电视诞生80周年之际》,《新民周刊》2005年40期;23.《韩剧热播的理性之辨》,《文汇报》2005年10月22日;24.《世界·亚洲·中国——电影美学的反思与建构》,《电影新作》2005年第4期;25.《芥末给我带来了好运气——走近电影大师沃尔克·施隆多夫》,《新民周刊》2005年25期,《世纪中国》网站2005年9月23日;26.《电影美学向何处去》,《当代电影》2004年第5期;27.《面向“第三世界”的影像地图》,《电影新作》2007年第4期;28.《影像城市与历史感性——返回上海电影记忆的方式之一》,《电影评介》2007年第16期;29. 《不断重临的产业起点》,《电影评介》2006年第14期;30. 《关于电影配额制度的访谈》,《电影评介》2006年第14期;31. 《重绘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文化地形图》,《当代电影》2006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年第12期全文复印;32. 《从“后<黄土地>”到“后贾樟柯”时代——第六代电影美学与产业发展略论》,《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7年第1期收录;33. 《从银幕配额制看韩国电影的发展》,《世界电影之窗》,2007年第5期;34. 《我们需要怎样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冷思考》,《文汇报》2006年12月26日;35. 《将电视真人秀推向文化创意秀——国内真人秀产业发展之管窥》,《南方电视学刊》,2007年第2期;36. 《动漫黄金季节背后的忧思》,《文汇报》2007年8月10日;37. 《揭开蒙娜丽莎的面纱》,《中华读书报》2006年4月19日;38.《再见美国派,再见毕业生》,《中华读书报》2007年7月18日;39. 《后殖民语境中的文本救赎》,《香港电影双周刊》2006年第714期40. 《好莱坞潜规则》,《中华读书报》2006年6月21日41. 《启动泛亚电影共同体》,《文汇报》2006年11月5日42. 《不动声色的冷静背后——评电影 <三峡好人>》,2006年12月9日43. 《韩国电影二○○六:十字路口起点隐现——银幕配额削减前后韩国影业观察》,《文汇报》2006年11月26日44. 《大片神话何以为继——“黄金甲”现象引发的思考》,《中国艺术报》2007年1月23日45. 《寻找类型创新的黄金分割点》,《文汇报》2007年8月25日46.《暧昧而游移的“无用”》,《文汇报》2007年10月27日47.《国产动漫亟待破“门”而出》,《解放日报》2007年6月29日48.《好莱坞盲点之外的全球影像扫描》,《当代电影》2007年第6期49.《文学都市与影像民间》(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50.《文化解禁与新生代电影的多重转向》,《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51.《钟惦棐西部电影美学思想的当下阐释》,《西北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52.《电影写实美学的当代反思与“在地”诉求》,《上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9年第2期全文复印53.《华语电影文化、美学与工业的跨地域理论思考》,《电影艺术》2008年第5期54.《历史“乌托邦”,现实“异托邦”——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文化生态考察视点之一》,《当代电影》2008年第12期55.《世界之“眼”与电视之辩》,《电影评介》2008年第1期56.《被广告绑架的叙事——谈<非常勿扰>》,《解放日报》2008年12月29日57.《泛亚视域中的家国模式与离散叙事》,《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58.《“后新生代”力量助推新电影节》,《电影新作》2009年第1期59.《当西方遇见东方:奥斯卡的途中转身》,《文汇报》2009年2月24日60.《想象的“本邦”与“看不见”的都市——新世纪以来上海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当代电影》2009年第6期61.《“中间”,当仁不让的“中坚”》,《文汇报》2009年8月6日62.《中国性与泛亚性》,《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0月27日63.《通俗现代性、想象中国与跨文化阐释》,《电影新作》2009年第5期64.《从华语、泛亚到欧美:中国电影产业海外市场拓展的“三级跳”》,《艺术交流》2009年第2期65.《低成本的“笑”与喜剧电影的“嬉具”现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66.《且取“旧”绿换“新”蓝:话语围城中的“上海手印”》,《艺术评论》2010年第3期67.《“经典”之后:视觉奇观与后“P2P”时代的电影生态》,《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68.《走得出的唐山,走不出的余震》,《文汇报》2010年7月31日69.《新版<红楼梦>的当代审美情怀》,《中国文化报》2010年9月15日70.《新潮流电影的“天卦”与梦话——关于电影<盗梦空间>》,《解放日报》2010年9月16日71.《当代韩国宗教题材电影的主题学分析》,《上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2期全文转载72.《打造一套喜剧大片的标准件——关于<让子弹飞>》,《解放日报》2010年12月15日73.《“假领子”、底层奇观与大银幕生产——近年来第六代电影创作的几个侧面》,《南方文坛》 2011年第1期74.《寻找票房与口碑的平衡点—2010年贺岁档观察》,《中国艺术报》2011年1月21日75.《电影批评空间的拓展与媒体化生存》,《当代电影》2011年第2期76.《“穿越”,多少恶搞假汝之名而行》,《文汇报》2011年4月12日77.《从上海展示到上海创意——“后世博”时代上海影视文化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艺术百家》2011年第2期78.《中产幻象、叙事黑洞与意识混茫》,《当代电影》2011年第6期79.《从视觉展场到创意驱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7 日80.《面朝银幕,背对观众——新生代电影创作的三次转型》,《解放日报》2011年8月29日81.《2010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生态备忘》,《电影新作》2011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82.《构建华语电影研究共同体》,《电影艺术》2011年第4期83.《新生代,新十年:市场探索、类型化实践与明星策略》,《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84.《技术新颖 情怀缺失——“丁丁”梦碎记》,《解放日报》2011年12月12日85.《让市场真正成为繁荣中国电影产业的决定性力量》,《电影艺术》2012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第4期全文转载86.《微时代·微电影·微现实》,《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1日87.《构建过渡性市场:中国主流电影泛亚区域产业推广策略刍议》,《东岳论丛》2012年第1期88.《一个概念的熵变:“第六代”电影的生成、转型与耗散》,《文艺研究》2012年第2期89.《“中产”市场、品牌策略与明星类型》,《中国艺术报》2012年2月27日90.《务实知识分子的“导演力”》,《当代电影》2012年第3期91.《“原生态”叙事三辨》,《中国民族》2012年第3期92.《新媒体时代青年影像工作者的双重写实》,《电影新作》2012年第3期93.《微电影:演变、机遇与挑战》,《上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1期全文转载94.《“搜索”网络正义:以电影之名?》,《当代电影》2012年第8期95.《媒体自律与人文关怀》,《解放日报》2012年8月4日96.《收视率:“无间道”还能玩多久》,《文汇报》2012年8月13日97.《后“协议”时代中国电影的“产业自救”》,《艺术评论》2012年第9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98.《上海创意·中国故事·亚洲叙述》,《文学报》2012年9月20日99.《两岸电影合拍:产业竞合与文化交往》,《电影新作》2012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13年第2期全文转载100.《新媒体,“微托邦”:崛起于网络的“青年中国”影像》,《当代电影》2012年第12期101.《电视剧主流叙事的新尝试》,《文汇报》2012年12月6日102.《类型试错与艺术“夹带”:试论新生代导演创作转型之困》,《艺术百家》2013年第1期103.《2012年中国电影艺术与产业生态备忘》,《电影新作》2013年第1期104.《新世纪上海电影院空间布局与发展》,《电影新作》2013年第2期105.《亚洲之窗,好莱坞之桥?——2012年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状况》,《当代电影》2013年第5期106.《奇观化,模式化,陌生化,平面化,空心化——新世纪以来原生态少数民族电影的创作问题与症结分析》,《艺术评论》2013年第5期107.《青春“初老症”与青年资本暴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神话的时代精神动因》,《当代电影》2013年第7期108.《寻求“流动性”:新世纪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现状与未来》,《电影艺术》2013年第7期109.《“骑墙者”的隐喻:华语青春片的“胖子”群像分析》,《电影新作》2013年第7期110.《青春资本化的暴利狂飙》,《解放日报》2013年5月17日111.《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穿越剧的重生与重复》,《南方文坛》2013年第4期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上海市延长路149号308信箱 邮编:200072邮编:200072Postal Address:, 149 Yan Chang Road,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72P. R. China
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是采矿学发展的主题。下面我给大家分享煤矿开采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浅议煤矿开采技术
[摘 要]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煤炭总储量在9000亿吨以上,含煤面积55万多平方千米,而且煤种齐全,我国一次性能量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以上。从煤中可以提取二百多种产品,因此煤炭工业发展的快慢,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煤矿开采技术的进步和完善是采矿学发展的主题。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采煤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煤矿 采煤工艺 控制技术 开采
中图分类号:X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130-01
1 简述矿井开采
矿井开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竖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竖井是一种从地面开掘以提供到达某一煤层或某几个煤层通道的垂直井。从一个煤层下掘到另一个煤层的竖井称盲井。在井下,开采出的煤倒入竖井旁侧位于煤层水平以下的煤仓中,再装入竖井箕斗从井下提升上来;斜井是用来开采非水平煤层或是从地面到达某一煤层或多煤层之间的一种倾斜巷道。斜井中装有用来运煤的带式输送机,人员和材料用轨道车辆运输;平硐是一种水平或接近水平的隧道,开掘于水平或倾斜煤层在地表露出处,常随着煤层开掘,它允许采用任何常规方法将煤从工作面连续运输到地面。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但是,伴随着地壳的运动,煤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采煤需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开拓的主井和运输巷道等都需要长期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锚索支护,金属拱形支架支护,料石支护,钢筋混凝土支护或者几种支护形式并存形成联合支护。采掘工作面需要临时支护,通常采用的方式有打点柱、液压支柱支护、木支柱支护等。采煤一般都采用后退式采煤,边采边加强支护。
2 采煤方法
开发煤矿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手段,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研究开发各种环境条件下的高效、可靠的采煤装备和工艺;简单、高效、可靠的生产系统和开采布局;生产过程监控与有效管理等相互适应的成套开采技术,以提高开采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
开发“埋深浅、硬顶板、硬煤层现代开采技术”
硬顶板控制技术。研究埋深浅、地压小的硬厚顶板控制技术,主要通过岩层定向水力压裂、倾斜深孔爆破等顶板处理技术,直接顶能随采随冒,提高顶煤回收利用率,基本顶能按照合理�距垮落,有利于顶煤破碎,保障工作面推进安全、顺利地进行。
硬厚顶煤控制技术,研究开发埋深浅、支撑压力小的硬厚顶煤的迅速处理技术,包含高压注水压裂技术和顶煤深孔预爆破处理技术,以提高顶煤回收利用率。顶煤冒放性差、块度大的综合开采成套设备技术,有利于顶煤破碎和顶板控制,同时有利于液压支架的放置,为布置输送机提供便利。
两硬条件下放顶煤开采快速推进技术,采用合理的综放开采回采工艺、优化工序、缩减放煤时间,提高工作面的推进度,实现高效高产。
宽煤巷锚杆支护技术,有利于综采配套设备的大功率和重型化,有助于连续采煤机的使用,从而有效提高工作面产能。
缓倾斜薄煤层的长壁开采
主要研究开发:体积小、功率大、高可靠性的薄煤层采煤机、刨煤机;研制适合刨煤机综采的液压支架;研究开发薄煤层工作面的总体配套技术和高效开采术。
缓倾斜厚煤层一次采全厚大采高长壁采
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支架结构及强度,加强防倒、防滑、防止顶梁焊缝开裂和四连杆变、防止严重损坏千斤顶措施等的研究,提高可靠性,缩小其与中厚煤层(采高3m左右)产高效指标的差距。
各种综采高产高效综采设备保障体系
要实现高产高效,就要提高开机率,对“支架―围岩”系统、采掘运设备进行监控。进一步完善液压信息、支架位态、顶板状态、支护质量信息的自动采集系统;乳化液泵站及液压系统运行状态的检测诊断;采煤机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 “油-磨屑”监测和温度、电信号的监测;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全面状态监控。
3 深矿井开采技术
深矿井开采的关键技术是:煤层开采的矿压控制、冲击地压防治、瓦斯和热害治理及深井通风、井巷布置等;主要任务:深井围岩状态和应力场及分布状态的特征;深井作业场所工作环境的变化;深井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与装备;深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监测监控技术;深矿井高产高效开采有关配套技术;深矿井开采热害治理技术与装备。
4 “三下”采煤技术
提高数值模拟计算和相似材料模拟等,深入研究开采上覆岩层运动和地表沉陷规律,研究满足地表、建筑物、地下水资源保护需要的合理开采系统和优化参数,发展沉降控制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各种充填技术和组合充填技术;研究近水体开采的开采设计、工艺参数优化和装备等关键技术。
5 优化巷道布置,降低矸石排放
改进、完善现有采煤方法和开采布置,以实现开采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开发煤矿地质条件开采巷道布置及工艺技术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开采方法、开采布置与煤层地质条件的最佳匹配。
6 采场围岩控制技术
进一步完善采场围岩控制理论
用科学合理、优化高效的岩层控制技术来确保开采的安全、高效、低成本为目标,要通过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各种煤层地质及开采条件来实现。
研究坚硬顶板与破碎顶板条件下应用高技术低成本岩层控制技术
目前,主要应用的是高压注水、深孔预裂爆破处理坚硬顶板和应用化学加固技术, 由于这些技术工艺复杂、成本高,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解决这一问题。
放顶煤开采岩层和支架――围岩相互作用机理
研究放顶煤开采力学模型、围岩应力、顶煤破碎机理、支架――顶煤――直接顶――基本顶相互作用关系;运用离散元等方法研究顶煤放落规律,提出放顶煤优化准则和提高顶煤回收率的路径。
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技术
在总结缓倾斜中厚长壁工作面开展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方面,需要进一步在坚硬顶板、破碎顶板、急倾斜的放顶煤工作面开展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同时应不断完善现有的监测技术,发展智能化监测系统,改进监测仪表,使监测仪表向直观、轻便、小型化方向发展。
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
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冲击性矿压显现发生的机理,进一步完善冲击性矿压显现监测系统,发展遥控测量和预报技术。
研究开发新型的支护设备
研究硬煤层、硬顶板放顶煤液压支架,完善液压支架性能和快速移架系统。
7 小煤矿技术改造和机械化开采技术
对小煤矿进行合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平均单井规模和技术水平,开发小型煤矿机械化、半机械化开采技术和装备,改进小煤矿的采煤方法和开采工艺,提高采煤工作面的单产和工效。
总结,提高煤矿资源开采水平,充分利用资源,选择合理的采煤开拓方法,保障安全生产,提高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靖.煤矿开采技术[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2] 戴绍诚.高产高效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与装备[M].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煤矿开采技术论文
可以写武侠电影,中国特有片种~~
01 因为瞎猫撞上死耗子发过两三篇热文,被一个微博大V拉进了作者群,从而认识了一帮很有才华的作者,大家经常讨论写作心得,生活趣事,以及娱乐八卦,当然也有纾解不开的小郁闷。 不知何时,这事儿被我的一些读者朋友知道了,就有人开始给我发私信:阿良叔叔,我也喜欢写作,你把我也拉进那个群,好吗? 其中,不乏一些软妹撒娇说:阿良叔叔,你把我拉进那个群吧,求求你啦,么么哒。 甚至还有些小朋友厉声恐吓:如果你不把我拉进那个群,我就取关了,限你三天时间…… 每每看到这样的私信,我总会哭笑不得。 一来,这个群是有门槛的,这个门槛就是,你至少有一篇文章被群主,也就是大V相中了,发表了,你才能进;二来,纵使我有这个特权把你拉进群,你写的文章始终得不到认可,而群里驻扎着各种热门作者,今天这个人的文章上了微博热搜,那个人的文章吸引了大批粉丝,除了压力大增,搞得自己很焦灼,你什么也得不到。 我把这两条理由一一发给他们,依然会有人回复说,你太小气了,你就是小气,自己占着有利资源,不愿意共享。 我还能说什么呢?什么也不用说了。我本打算告诉他——不是因为你认识了大V,你的文章就会火,而是,你要先写出热文,才会认识大V,这个次序你要搞明白。大V再牛,文章还是要你自己写。如果你足够明亮,就不怕别人看不到你的光芒。 打下这些字,我又删了。因为啊,这个世界上就有这么一些人,和他们交流,永远如同鸡对鸭讲。没用的,没用。 02 读研期间,隔壁宿舍住着一位同学阿昆,由于经常一道打羽毛球,你来我往,渐渐就熟识了。 熟识之后才知道,阿昆导师是他们学院的院长,并且还是图书馆馆长,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当初,阿昆是以笔试第一名、面试第二名的成绩被他相中,才收入麾下的。 导师是名师,自己又是棵好苗子,研一一开始,大家就对阿昆欣羡不已。阿昆自己呢,也在这样的赞叹声里,有些飘飘然,失了方向。他下意识将研究生生活当大学生活来过了,旷课、睡觉、打游戏,成了生活常态,宿舍距食堂不过五分钟路程,有时候,他也懒得走了,反正外卖多得是,随便打开一个APP就能叫,省时省力。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三年里,导师也没少批评他,甚至以劝退的名义恐吓他,他表面上点头如捣蒜,嗯嗯啊啊一阵就过去了,但私下里依然我行我素,权当耳旁风。到最后,毕业论文都是勉勉强强通过的,和他同个专业的,最次也有两个B,他呢,最好的一个还是C。至于工作,很多同学在研三上学期就已经找到了,大家都是一边实习一边写毕业论文,研三下学期,论文初稿都已经交上去了,他这边呢,工作还没有着落。 三年里,大家都说他找工作肯定没问题,还不是导师一句话的事儿,地位在那摆着呢,资源肯定多得是,他也信以为真,迷迷糊糊地过了三年。临了,导师也确实帮他找了,推荐他去了不止三五家单位,但人家都以这样那样的原因,将他拒之门外。 这样那样的原因,还能是什么原因?无非是专业不精,知识储备不够,碍于情面,人家不想点破罢了。最后的最后,大家都忙着拍毕业照,办离校手续了,阿昆才在老家找到一份工作,是一个县级中学,当了化学老师。据说,他当初之所以考研,就是不想回家当老师,结果…… 六月底,正式离校那天,阿昆来宿舍问我借胶带,打包行李用。他一脸哀戚,连连摇头说,都说研究生和本科一样,混混日子就成了,学不到多少东西,这话,对你们中文专业来说或许不错,但在我们理工科,就是放狗屁了。我能说什么呢,也只能拍拍他的肩,以示珍重。 说起来,这世间很多真理,其实都是相对的。所谓名师出高徒,也不例外。多少人急着寻访名师,却忘了问问自己是不是高徒,有没有做高徒的潜质,离高徒还有多远的路要走。纵使你有潜质,名师收你为徒,日后是高是低,还是要看你自个儿努不努力。 难道不是么? 03 高三那年,认识一位女同学,小雯。其实也说不上认识,她比我们高一届,是通过学校光荣榜才知晓了她的事迹。什么事迹呢?她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或许,在你们听来并不稀奇,但是,在我们那种小县城里的三流高中,可是惊天大新闻。学校光荣榜里还贴着她和一些明星的合照,都是老一辈的大明星。照片上,明星们气场十足,小雯展露着适宜的微笑,温婉甜美。 新闻一出,校园里顿时议论纷纷,一时间,同学们心情都有些浮躁,一上课就等着下课,下了课就开始讨论。甚至有些“知情人士”,将小雯的前世今生祖宗八代都扒了个遍,至于她究竟为什么能够考取上戏,各种说法甚嚣尘上。 最统一的一种是,她生活在曲艺世家,爸爸是唱戏的,妈妈是唱美声的,爸妈都是县文工团的文艺骨干,尤其是妈妈,格外优秀,在县里,市里,甚至省城都获过许多奖项,因此认识了一些文艺界有头有脸的人物,为小雯的上戏之路打好了基础。 如此一来,许多艺术生都哀叹连连,尤其是学表演的。哀叹什么呢?还能有什么,哀叹没有小雯那样的妈妈,没有小雯的门路多,自己就是一朵无人赏识的花,无论再芬芳,也注定要枯萎了。 很少有人肯定小雯的努力,很少有人去想,小雯之所以有今天,她自己到底做过什么。除了她班主任。消息公布两周后,在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小雯的班主任,杨老师做了一次情真意切的演讲,按照如今的说法,是为小雯洗白。 杨老师说,小雯是他从教二十余年来,最刻苦用功的一个学生。班级里每次出演小品,她私底下都要和同学们排练无数次,就剧本上的个别字词,她都要推敲许久,有时,在办公室当着老师面儿,也会争执得面红脖子粗。她不仅表演课细腻、扎实,有感染力,而且弹得一手好钢琴,唱歌说不上优秀,但也不错,文化课也不差,尤其英语,经常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最后,杨老师总结道:像这样的学生,上戏有什么理由将她拒之门外呢?大家都说小雯有门路,有关系,或许有吧,但这门路和关系都是建立在她优秀的基础上啊,纵使没有门路,没有关系,优秀本身也会为她打开门路,拓展关系的。 这段话,迄今令我记忆犹新。 04 王宝强,这个北漂“励志一哥”刚火起来的那段时间,私下里,有多少和他一样蹲守在北影厂门口的人,羡慕着他的“运气”,渴慕着他的“机遇”,为自己的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叹气?多少人眼巴巴地等着下一个冯小刚的出现,来吧,来吧,来双慧眼把我这颗明珠识破吧。 是的,在很多人眼里,王宝强是幸运的,是幸运生生砸在了他头上,不用幸运解释,用什么解释呢?他没有身高,没有颜值,至于演技,影视学院的大门都没进去过,能好到哪里去? 但是,大家都忘了,他之所以能被冯小刚发现,是因为他出演了电影《盲井》,他之所以能出演《盲井》,是因为他敢于下矿井,几百米深的矿井,人家不敢下,他敢,加上他形象符合,诚意满满,态度端正,导演才留用了他。就此事,导演李杨曾感慨说,很多人拍电影就是为了成名,为了赚大钱,遇到危险就跑了,可王宝强没跑,这小孩儿行。 《盲井》上映后,叫好声一片,王宝强凭借此片荣获第4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充分佐证了他的实力,展现了他的才华。也许,望着站在镁光灯下的他,你还会说,不就是当初比别人勇敢了那么一点点吗?不就是比别人多迈出了那一步么? 既然只有一点点,既然只有一步,为什么你不敢?说起才华,大家似乎总会把它归类为天性,是命运使然,是上天选择了你,但是,我要说,勇敢也是一种才华——没有勇敢保驾护航,才华永远无法施展。 05 这是一个讲究人脉的社会,一个讲究圈子的社会,似乎,你认识的人愈多,你的圈子愈广,你的成功就愈有保障,你离梦想就愈近。人脉似乎成了捷径的代名词,入了圈子,似乎就可以畅通无阻地走后门。每做一件事,大家第一个念头似乎就是,有什么人可以帮我,谁有熟人可以介绍给我,而不是,我该如何做这件事,用什么方法把它做好。 毫无疑问,人脉是重要的,由人脉创造出来的机遇是重要的,我不否认它的重要性。但是,人脉和机遇都要建立在能力的基础上,在搭建人脉之前,问问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吸引别人,在寻求机遇之前,问问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把握住这个机遇。而我们大多数人往往都是,在自己晦暗无光的时候,就四处寻找那个发现自己光芒的人,不是很可笑吗? 是的,想遇见伯乐,你首先要成为千里马。自个儿不是千里马,遇见伯乐也白搭。与其把时间花在寻找伯乐上,不如多训练训练自己这匹马。
347 浏览 3 回答
249 浏览 5 回答
88 浏览 2 回答
262 浏览 4 回答
344 浏览 5 回答
216 浏览 5 回答
267 浏览 6 回答
179 浏览 4 回答
222 浏览 3 回答
145 浏览 2 回答
91 浏览 4 回答
299 浏览 4 回答
191 浏览 4 回答
310 浏览 4 回答
294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