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文献内容和加工深度可将文献划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
(1)未经加工出版的手稿、数据原始记录等文件属于零次文献,它是一次文献的基础。
(2)专著、报纸、期刊、专利文献、标准文献、会议文献、样本等成品文献属于一次文献;
(3)对一次文献进行再加工,通过整理、提炼和压缩,并按其外部特征(题名、作者、文献物理特征)和内容特征序化,形成另一类新的文献形式——目录、书目、索引、文摘,这就是二次文献;
(4)利用二次文献,选择有关的一次文献再加以分析、综合而编写出来的第三个层次的文献形式——专题报告、综述、进展以及手册、百科全书、年鉴等工具书,这就是三次文献。
扩展资料
起源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
所以这时候的文指典籍文章,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虞夏书·益稷》也有相关的引证说明“文献”一词的原意是指典籍与宿贤。
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将文与献,作为叙事与论事的依据:“文”是经、史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献”是臣僚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
在他的影响之下,关于文献的认识,便只限于一般的文字记载,不能表达为文字记载的东西,则不能称之为文献。
今天所说的文献,主要指有历史意义的比较主要的书面材料,广义的文献定义就成了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次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