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军事专家,你会想起哪一个?张召忠、李莉、杜文龙、房兵……每一个都是很有个人特色的军事专家。其实,笔者更推崇温文尔雅而又不失阳刚之气的军事专家——罗援少将。
罗援被誉为“鹰派学者”,曾与何其宗中将一起在原第11军战斗生活,为其亲密战友。鲜为人知的是,罗援也是一位上过战场的军事专家,参加过援老抗美。
罗援是如何与何其宗中将相识相知,成为亲密战友的?援老抗美期间,有着怎样动人的戎马传奇?从实战派军人到军事理论学者,罗援又是如何实现这一华丽转身?
“鹰派学者”罗援
罗援生于1950年,祖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罗援的父亲罗青长是老红军,革命战争时期长期从事地下工作,也是我党隐蔽战线的元老级人物,为“特工之王”李克农手下的得力干将之一。
建国后,罗青长虽身居高位,可是对子女教育非常严格。罗青长经常教育罗援兄弟几个,一定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能有“自来红”思想。因而,罗援身边的朋友都是普通家庭子弟,且无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罗援(后排居中)全家福
1968年,罗援参军入伍,被分配至云南省军区警卫团。1969年11月,中央军委重建第11军( 董占林、王玉琨分任军政主官 )。在此背景下,罗援随警卫团整建制转隶第11军32师。
罗援在基层吃了不少苦,曾当选为连队的训练标兵、团机关的优秀参谋。罗援因军政素质过硬,得到了董占林的认可,被调到了军作训处任作训参谋。在这里,罗援遇到了当时同为参谋的何其宗中将。
何其宗(右)与罗援的早年留影照
何其宗可不简单,这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战将。何其宗生于1943年3月,四川营山人。1961年8月,何其宗参军入伍,后来当了董占林的警卫员。董占林非常器重何其宗,一路提携有意培养。
事实证明,董占林眼光很毒,何其宗后来在对越反击战中表现不俗,打出了国威军威。罗援在作训处期间,与何其宗各方面都比较对胃口,久而久之二人成为了彼此的亲密战友。
虽说二人关系不错,可一旦遇到观点不同的时候,必然是针锋相对、唇枪舌剑,谁也不肯让谁,颇有剑客风骨。笔者多说一点,罗援、何其宗以及作训处另外一位参谋刘学斌,时人称之为“三剑客”。
罗援(中)训练照
1972年年底,军机关奉命筹建工作组参加抗美援老,组织协调第11军援老部队的作战行动。罗援闻战则喜,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报名参战。罗援上战场之际,何其宗为亲密战友饯行。
进入边境之前,罗援随部驻防勐腊。期间,罗援给父亲写了一封信。由于军事行动的高度保密性,罗援不能透露自己的行踪,更不能告诉家人自己在干什么。
罗援参加援老抗美
抑或是父子之间的特殊默契,罗援在信中写下了父亲经常吟诵的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真正到了异国他乡,罗援第一次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
当时,罗援负责组织高炮部队的换防,该部高炮营刚刚打完一场仗,出现了一些伤亡,让罗援感受到了战场上的生离死别。尽管如此,罗援更加坚定了向战而生的信念。
罗援在老挝
罗援不仅能战而且善文,属于典型的军政兼修式职业军人。罗援戎马匆匆之余,不忘抱起书本汲取营养。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罗援的笔杆子功夫得到了提升。
一有空,罗援就向军事科学院主办的杂志《军事学术》投稿。久而久之,罗援的文章频频在《军事学术》上露脸,成为了学者气息浓厚的实战派军人。
1978年1月,罗援正式调往军事科学院,从事军事理论研究。此后多年,罗援先后进入石家庄高级陆军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防大学深造。
罗援旧照
罗援在军事科学院历任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国际军事分会会长等职务,为我军在培养了大量英才。
罗援真正让人们熟知,还是新时期初期常常出现在军事节目中。包括笔者这样的骨灰级军事发烧友,都是深受罗援的影响,接受了最初的国防教育启蒙。
罗援的观点旗帜鲜明,总是能够于无声处给人以启迪,字里行间很是硬气。是故,罗援被网友尊称为“鹰派学者”。
罗援活动照
大家可以看一下罗援的珠玉之言,就能感受到他不一样的铁血风格:
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罗援的声音总是让人心生敬意。经历过战争的军人,更懂得和平的真正内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罗援是“鹰胆鸽魂”……
参考资料:
[1]《不避讳"红二代"背景罗援,强硬来自父亲遗传》(环球人物);
[2]《丛林之虎何其宗》(高利平·世界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