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理学和音乐治疗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声音物理特征在人听觉上的反映,音乐记忆、音乐才能、音乐想象,以及音乐技能的训练与音乐表演的心理状态等。
由于它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各种理论重视科学实验的根据,从而逐渐修正了音乐上的纯理论推测和凭主观印象产生的理论,并且与音乐美学的理论联系起来,构成音乐学中一个部分。
精神分析论者把情绪和记忆认识联系起来,随后又发展起来“音乐治疗”。“自控”的观点把人看成一个自我调节的生理系统,通过知觉同活动循坏的反馈作用使机体得到平衡。
当代音乐心理学的实验成果大多在音乐知觉方面。趋向于试图将立响心理和音乐学习的心理过程联系起来,以探索从原始到复杂的音乐行为的发展过程;研究从幼儿甚至从婴儿的音乐行为到高度专业技艺的发展,以求更全面深入地研究人的音乐心理状态的种种问题。
音乐心理学的发展:
出现了向脑神经科学延伸的明显趋势音乐家脑结构不对称现象的论证。器乐演奏者左手手指运动对皮质表征的增强,器乐刺激的两半球表征和大脑激活,音乐技能训练引起学前儿童空间到时间推理的长时增强,单侧颞叶切除对歌曲的知觉和表象的影响。
音乐激励人的情绪,音乐由人脑的右半球主使,而右脑开发得越早就越能增强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从胎儿能感知声音就对其施以音乐的激励,让小生命在无忧无虑的条件下接受胎教,这对提高我们后代的智力和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研究还表明:只有符合1/f波动的声音才能带来有益的刺激,并通过听觉中枢传导系统作用于大脑,引起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变下丘脑递质的释放,从而调节内分泌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促使人体分泌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酶、乙酞胆碱等,使机体保持在极状态。
自然界中诸如大海、波涛、瀑漏的溪流、微风轻吹的声音及一些鼓乐、经典名曲等,听到这类声音能使人心情坦然,使人有一种无形的抽象安慰。这就是“1/f波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