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为一根发丝的1/20粗细 PM 是颗粒物(particulatematter)的英文缩写,又称尘,指大气中的固体或颗粒状物质。据专家解释,颗粒物按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来分主要可分成总悬浮颗粒 (TSP)、 PM10、 三类。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等于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或可入肺颗粒物。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 粒径小,大约是一根头发丝的1/20。 虽然 只是地球大气中含量很少的组成成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不仅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还能负载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甚至渗入血液,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在我国,通常把称为“细粒子”。 专家表示,在环境影响方面,叫做“小粒子大问题”。据介绍,作为衡量空气污染的重要指标,从 1996年起,PM10就被纳入我国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在今年11月16日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了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将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毫克/立方米和毫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期第一阶段目标值相同。专家分析,之所以这么关注细颗粒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健康方面的影响。一般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的研究都证实这种细颗粒,即跟人体健康的影响之间效应非常明显。 第二,因为它非常小,因此它对光的消解作用更明显,所以也是造成现在能见度退化的非常重要的污染物。 正因为与人体健康和能见度密切相关,于是被纳入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来。 室外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 省环保部门相关专家表示,一般而言,粒径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而这些经过燃烧排放的残留物中,大多含有有毒物质。但不是一种单个的空气污染物,而是由来自许多不同的自然污染源的大量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一种复杂而可变的污染物。就产生过程而言, 可以是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称为一次颗粒物或一次粒子),也可以是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成为二次颗粒物或二次粒子)。 “市民很难想到自己每天开车就是污染的最大"贡献者"。 ”环保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无论是汽油车还是柴油车,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柴油车产生的相对更多一些。同时,汽车尾气中的一些气态污染物,也会二次转化为细颗粒物。 “机动车尾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一个主要表现就是灰霾天气。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有的专家如是说,“机动车一般排放20多种有害化学物质,包括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粒,也包括。其中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细颗粒物毒性最大” 。而且“走走停停,低速行驶的车辆污染更严重。”机动车激增,导致城市道路拥堵,车辆走不动,又加剧了尾气排放污染。 二手烟是室内的最大来源 如果说室外的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那么“对于室内空气来说,烟草烟雾则是最主要来源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的一位专家表示。科学研究证明,使用通风、空气过滤等装置,或在室内设置任何形式的吸烟区,都不能有效防止烟草烟雾的危害。 2011年5月至9月期间,环保组织达尔文自然求知社组织志愿者对北京市51家采用不同禁烟措施的餐厅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监测的全面禁烟的餐厅中,平均值为 微克/立方米,部分禁烟的餐厅和没有禁烟规定的餐厅中,平均值分别为 103微克/立方米和 114微克/立方米。而在部分禁烟的餐厅中,室内空气污染程度也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高 10倍。同时,部分禁烟的餐厅中的浓度接近全面禁烟餐厅的2倍。烟雾里的细小颗粒物能通过诸如空调通风管道、门的缝隙等多种途径扩散。任何物质燃烧都会产生颗粒物,悬浮在空气里。 同时国外研究也表明,在有人吸烟的室内,来源于二手烟中的微颗粒物约占微米以下颗粒物室内总量的90%左右。有人做过实验,在一个15平方米的室内房间,测得浓度为56微克/立方米,而在吸了一支烟后约半小时,检测仪的显示屏示数随着烟雾的增加而越来越高。经过检测,室内浓度从56微克/立方米,提升到了92微克/立方米。 或许,我们每天开车出行已经成为了一种自然,不经意间点燃一支烟也已变成一种习惯。可也许更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周围的浓度也在这不经意间增大了。如何让我们的行动更环保,有效抑制,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本报记者/王晓领 是造成灰霾天气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