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代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国民财富存量是未来消费的现值,也是未来社会福利实现的基础。国民财富核算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而进行的。本文将系统介绍国民财富核算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
[关键词]
财富存量;国民财富;可持续发展;核算;方法;评价
1、国民财富的定义
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帕瑟达斯古柏塔(Parthas Dasgupta)教授认为,如果在任意一个时间点,社会福利不下降的话,发展的道路是可持续的。这样的阐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代际公平内涵,即在谋求当代福利提高的同时,也不应损害未来人们谋求这种福利的能力。当前的国民财富存量被认为是未来消费的现值,也是未来社会福利实现的基础。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就是创造、保持和管理财富的过程。这样可持续发展与财富之间的关系就明确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持财富存量不减少,即要求当期的财富流量不能为负,在特定阶段,一国可持续发展应表现为其国家财富的非负增长。由于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环境3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因此,财富不应仅限于经济学的经济资产,应全面包括自然方面、人力方面和社会方面。因此,世界银行有关专家认为,国家财富应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资产、自然资产、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的总和[1]。
国家财富隐含着这样的认识:发展的能力体现在不同层面上,自然禀赋的优劣,经济过程产出能力的高低,社会成员拥有知识的多少,社会组织运行状况的好坏,都会对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这种定义为可持续发展的测度提供了可能。既然发展的持续性体现为机会和能力,财富是衡量能力的基础,那么,如果能够找到适当的手段或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体现不同性质的财富加总到一起,并通过观测其财富总量的变化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进程。
1995年6月,世界银行环境部发表《监测环境进展――关于工作进展的报告》,首次提出国家财富的概念,并对测度方法作了探讨,给出了世界各国国家财富的初步测度结果。此报告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既为它的测度结果,更为国家财富这一全新的概念及其测度方法。后来,世界银行环境部专门成立了指标与环境评价小组继续开展研究,于1997年6月发表了第二份研究报告《财富测度的扩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2005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重要的研究报告《国民财富在哪里:绿色财富核算的理论、方法和政策》,其中对千年评估项目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与分析,该项目是对2000年世界125个国家的国民财富进行估算,从中发现财富、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2010年,世界银行对2005年世界152个国家的国民财富进行了估算,并发表了工作报告《财富的变化:在新千年的可持续发展测度》。两份工作报告的颁布标志着国民财富核算已经由理论探讨进入到具体实践,而且随着理论与方法的成熟,国民财富核算的影响也在日渐扩大。
2、国民财富核算的步骤与方法
国民财富核算的基本步骤是先对生产资本、自然资本进行估算,然后取得国外净资产数据,通过预测未来消费值的方式估算出总财富。总财富与前3种资本之和的差值即为无形资本的价值。
(1)总财富(Nation Wealth)是按未来25年可持续性消费的净现值来计算的,贴现率取4%。其中基期的初始消费水平取近5年的消费平均水平。
(2)生产资本(Produced Capital),又被称为产品资本或人造资本,是机械设备、建筑物和城市土地(包括基础设施)的总和。设备、机械与建筑物的价值以永续盘存法进行评估,假设生产资本的服务寿命为20年,折旧方式为几何递减,在不同的国家取统一的折旧率5%。对于城市土地并不认为它是自然资源,所以在国民财富核算中,也将其视为生产资本。城市土地的价值以实物资本价值的固定比例(24%)进行赋值。
(3)自然资本(Natural Capital)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环境遗产。需要说明的是,在现阶段的国民财富核算中,对于自然资本价值的计算,都是基于自然资源的有用价值或使用价值,即都是基于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尚未被人们发现的并不在核算的范围之内。自然资本的价值一般是通过将各种资源在其使用年限内的“经济租金”贴现并加总的方式来估价的。
(4)国外净资产(Net Foreign Assets)是2005年国民核算引进的一个新概念。它与其他资本形式组成了国民财富。国外净资产计算方法为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使用的是由Lane和Milesi Ferretti开发的External Wealth of Nations Mark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
(5)无形资本(Intangible Capital)包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的民众所具备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社会资本是指维系社会存在、运作与发展的制度关系、组织规范和信息结构等无形财富的总和,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和历史经验长期积淀的结果。世界银行专家对无形资本测度的基本思路是:如果将国民经济的产出或收入看作是生产资产、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共同产物,那么剔除与生产资产、自然资源和国外净资产相匹配的份额,剩余的就是核算期期末无形资本的存量价值。严格来讲这一结果应该被称为“无形资本剩余”,因为其中不仅仅包括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还包括在国民财富中不属于前面那些部分的所有内容,比如海洋资源的价值。
3、对国民财富核算的评价
国民财富核算是可持续发展测度的有益创新
(1)基于存量视角的可持续发展测度。国民财富核算的研究对象是财富存量,认为财富存量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与来源,并试图通过核算的结果来说明财富存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往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测度研究比如绿色GDP、SEEA等大都集中于流量核算,相比之下国民财富核算基于存量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与独特性。基于流量视角的可持续发展测度是有优势的,其注重的是经济发展对于社会与环境的影响,因此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经济成果、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这三者的测度方法研究已经很成熟,所以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测度以流量测度为主。但是基于存量的国民财富核算需要考虑的问题则要宽泛得多,除了以上三者之处,还需要考虑社会、人力资源等方面,因此它能够提供的信息也更多。
(2)扩展了财富的概念。国民财富核算将财富分成4部分,其中的无形资本、生产资本是传统核算的重点,但是它首次将自然资本作为财富的重要构成部分,并且核算结果显示,在部分国家,自然资本是国民财富最重要的构成。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自然环境3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协调,国民财富核算扩展了财富的概念,不再仅限于经济学的经济资产,而且包括自然方面、人力方面和社会方面。
(3)将资产组合投资管理的概念引入可持续发展规划。引发可持续发展讨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自然资本,尤其是可耗竭资源的稀缺性。此时,将经济发展看作是资产组合投资管理的概念就非常有用了,国民财富中某些资产(主要是自然资本)是可耗竭的,只能通过资源租金的投资转化为其他的生产资产或人力资本。其他资产是可以再生的,能够获得持续性的收益。最优的投资边际回报为投资提供了依据。这一概念对于资源依赖型国家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简单地减少自然资源开发,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样会使国家经济陷入更深的困境,但是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实施有效管理,增加生产资产的投资,以及紧密结合其他投资来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进行各种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构建,促进社会资本的成长,是可以做到的。这样的公共政策对保护资源存量和财富存量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这也是重要的国民财富政策建议之一。
国民财富核算的几点不足
(1)国民财富核算属于弱的可持续发展范式。国民财富核算的结果是4种资本形式的简单叠加,这也就说明它是认可不同形式的资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因此它属于弱的可持续发展范式。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强与弱两种相对的可持续发展范式,二者争论的焦点在于:自然资本是否可以被替代。弱可持续性范式认为是可以实现替代的,而强可持续性范式则反对替代。国民财富的政策建议非常明确,财富存量不能减少,但是对于财富结构的问题却并没有做出足够的、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因为其认可资本之间的完全替代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在消耗自然资本的同时,只要增加足够的人造资本或无形资本,仍然可以维持财富总量不减少。所以,国民财富核算基于弱可持续性范式的理论基础是存在先天缺陷的,这种缺陷限制了其本身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其在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判断上较为模糊。
(2)国民财富核算没有对无形资本进行有效的测算。国民财富核算最大的创新点在于突出了无形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在财富中的重要地位,说明了无形资本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但是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核算方法,仅仅是将总财富价值减去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之后的差值作为无形资本价值的做法是很粗糙的。对于各个国家人均无形资本的巨大差异,世界银行也没有能够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世界银行在计算无形资本的形式上,也容易让人引起误解:在生产资本与自然资本固定的同时,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增加总财富的价值来提升无形资本?而总财富又是根据可持续性消费能力来计算的,这就是说增加消费就能够增加总财富,继而增加无形资本的价值?无形资本的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如果在未来世界银行无法解决对于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核算方法问题,国民财富核算对于无形资本的创新就只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创新而已。
(3)国民财富核算对金融资产核算重视不足。金融资产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按照目前国民财富对于资本的分类,却很难将其归为生产资本或者是其他资本形式之中。SNA的改革对于金融资产核算尤为重视,进一步完善核算方法,力图更全面地反映金融资产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而国民财富核算却未将其完全纳入核算范围,这显然使人们对其核算结果的真实性产生质疑。在财富核算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指标即国外净资产,主要就是针对金融资产的价值规模。可以说这一指标的出现是对之前财富核算忽视金融核算的一个改进与修正,但是这个指标仅仅是一个国内外金融活动的平衡项,是否可以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的金融资产规模,存在较大的疑问。
(4)国民财富核算并没有提出有效明确的增加财富的建议。进行国民财富核算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财富、福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其最终目的是让政策制定者,制定出有效、合适的政策增加国民福利,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显然,目前的国民财富核算并没有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执行方案,换句话说就是国民财富核算还是没有告诉我们,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做什么。如果说国民财富越多,我们所拥有的国民福利就越多,那我们只需要增加财富就可以了。而在目前的财富的计算方法下,国民财富等于持续的消费,因此我们只需要增加消费就可以增加国民财富[3]。这种逻辑显然是一种悖论,而国民财富另一个政策建议就是要增加对无形资本的投资,但是在部分欠发达国家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将经济成果投入到无形资本中显然也是不现实的。总之,现阶段对于国民财富并没有提出足够的、具有切实可行性的政策建议,这也会影响到它的发展。
金融与贸易是国民经济活动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间经济关联的重要 渠道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国贸本科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探讨 》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本文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出发,提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创业创新能力;培养
2l世纪是一个高科技、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是一个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特征的新时代。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2010年 教育 部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2015年在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了全民创业创新的新浪潮。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利 措施 ,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具备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高职院校是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本论文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和 教学 方法 较为陈旧。尽管跨境电子商务的热潮已经席卷全球,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外贸行业的创业门槛,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未能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新趋势。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方法单一,以知识的灌输为主,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只注重学生学会操作性技能,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创业创新教育未能有效融入课程体系。部分高职院校未能足够重视创业创新教育,甚至是没有开设相关课程。有些院校开设了创业创新相关课程,但只是简单以选修或者必修的独立形式存在。
3.缺乏创业创新教育师资队伍。国际贸易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尽管一些高职院校在招聘时优先考虑具有企业实际工作 经验 的教师,但是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创业创新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
4.缺乏创业创新支持制度。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制度的支持。在部分高职院校层面对学生创业创新活动支持力度不够,也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和政府的资源有效开展创业创新教育。
二、对国际贸易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1.将创业创新教育纳入培养方案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强国际贸易实践能力的职业型、应用型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应以创新能力和素质为核心,把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课程和实践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各个方面,从人才培养的整体出发,全面、系统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思维和能力。
2.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筑创业创新平台
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单靠理论,必须扎根于实践。因此,必须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工学结合把“工作”和“学习”过程相结合和统一的教学模式。校企合是工学结合的开展的基础和保证。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引进学校,企业选派专业人员为学生授课,为教师提供培训,学生在校学习和到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学校与企业共同构筑创业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地实践机会,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运用,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创业创新能力。利用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所提供的实践平台,达到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的目的。
3.加强创业创新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
在创业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应主动学习创业创新理论和开展实践活动。如利用寒暑假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活动,参加各种创业创新培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创新比赛等。学校也可以通过聘请专家,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企业家等成功人士开讲座、论坛、担任创业创新教育导师的方式加强创业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激发他们的创业创新兴趣,并使之成为伴随其终生的创业创新世界观。在课程方面,课程内容应该涵盖行业的最前沿新知识。在跨境电子商务的背景下,国际贸易的课程体系应加入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课程;针对国贸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应设置创业创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其次,在开展实训课程时,注意将专业知识与创业创新教育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创业创新实践的机会。如在进行跨境电商课程的实训时,鼓励学生开展真实跨境电商销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的创业创新热情。
4.加强创业创新支持体系建设
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需要有强有力的支持制度和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和健全创业创新教育的支持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氛围,鼓励师生开展创业创新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可设立校级创业创新基金,开展创业创新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同时,高职院校也应积极利用各级政府部门对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利用政府对大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提供培训、服务、场地、税收减免和资金等支持,与各级政府为创业创新教育的开展创造实践平台,引导学生的创业创新积极性,让学生从实践中成长。
参考文献:
[1]殷莺.增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3).
[2]瞿万波,李燕.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3(4).
[3]许兴.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前沿,2013(4).
[4]曾文波,黄庆南,吴其琪.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1(12):161-162.
《 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
【摘要】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企业对外贸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已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充分利用项目教学法。借助项目,让学生去模拟实际贸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应用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中老师主要是通过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辅以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布置课下作业进行教学。当下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各涉及国际贸易的企业对外贸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若继续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无法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贸易人才的需要。为了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贸易人才,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团队就要对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通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分析 总结 ,将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构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知识框架,对教学案例进行筛选,培养学生在实际贸易中的实践能力。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项目实践达到对知识的理性认识;项目教学法的出发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模拟国际贸易中的具体流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运用效果的最终是落实到学生的实践结果上,老师通过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通过老师的认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习更加努力。
二、国际贸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完全照本宣科,课程结构不合理。
当前高职院校的国家贸易教学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但教材内容的重点偏向于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加上世界经济形式瞬息万变,促使国际贸易政策不断更新,衍生新的经济理论,但将其编入教材则需要较长的时间,造成教材理论知识与实际的脱节,因此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是很难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的学生只懂得理论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2.教学方式固定不变。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教学,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非常高,但在教学中许多内容仅靠老师讲授学生记忆,学生得不到亲自实践的机会,不能够学以致用,对国际贸易实物的理解也很浅薄。
3.考核方式不合理。
传统以考试成绩考核学生的方式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这样偏重于实践的课程来说是非常不实用的,学生的分数高只能说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比较牢固,不能体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
1.课程设计原则。
(1)选取合理典型的国际贸易实物项目。老师在教学中设计项目时要密切联系实际,注意其合理性,多采用在世纪国际贸易实务中发生的大家都熟悉的真实案例,经过适当的编辑和修饰,取出其中的糟粕,提取精华,使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模拟参与,让学生们通过扮演其中的人物,从项目的参与中体会教材内容的含义。
(2)选取实物项目时要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老师要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选取国际贸易实务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老师在设计项目时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但选取的案例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对学生起不到训练效果。对于冗长复杂的案例老师要根据教学时间进行适当裁剪,精简后在引入教学中。
(3)项目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评价老师重点。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各种问题,老师在总结时要及时点名问题之所在,以及学生该如何去改进,对各组学生的特点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扬长避短,通过点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项目教学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影响。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国际贸易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若继续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无法满足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对贸易人才的需要。为了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贸易人才,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团队就要对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以及通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行分析总结,将教学任务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切入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构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知识框架,对教学案例进行筛选,培养学生在实际贸易中的实践能力。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国际贸易的流程。项目教学法重在将整个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让学生透过具体事例看清抽象的知识,让学生在通过在实践中自己思考、练习、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通过项目实践达到对知识的理性认识;项目教学法的出发点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模拟国际贸易中的具体流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运用效果的最终是落实到学生的实践结果上,老师通过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通过老师的认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习更加努力。项目教学法真正实现了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顺利实现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苏英.《国际贸易实务》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探索.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王立斌.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运用与探讨[J].科技传播,2009,09:79-80.
[3]沈静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东方 企业 文化 ,2012(10).
[4]张晓明,刘文广,吉庆彬等.国际贸易实务课综合性教学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04).
《 国际贸易企业收账款风险管理策略 》
摘要:国际贸易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国际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日趋重要,成为影响企业效益和风险的重要因素。 文章 主要分析了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的特点,针对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如何做好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工作,才能有助于企业平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在帮助企业在获得更多收益的同时,更能帮助企业掌控资金风险,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策略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为促进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能够融入全球化生产网络的国家和企业都将大有作为,而游离在外则将被边缘化。中国企业汇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洪流中,竞争与成长相伴,如何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拥有稳定的资金链,做好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工作成为企业实现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
一、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的特点
作为贸易中间商,国际贸易企业面对竞争,为了稳定销售渠道、扩大产品销路、占领市场份额,减少存货、增加收入,赊销通常是企业采取的一种常用手段。一旦信用业务发生,国际贸易企业由于境外客户的赊购行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国际贸易项下的应收账款。国际贸易企业上下游交易范围触及世界各地,交易各方所处的文化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对待国际贸易的态度和支付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常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应收账款的对象在本国国境之外,涉及地域宽度广;二是,应收账款适用的法律法规可能是国际法或者他国法律;三是,应收账款会面临由于国际政治风险导致意料外客户违约;四是,应收账款遭遇本国或他国的外汇管制发生收款困难;五是,当面对贸易壁垒,国际贸易企业为打破壁垒采取激进的赊销手段造成的收款风险;六是,国际贸易中交易主货币和本国货币汇率波动产生应收账款的汇差损失。因此如何在交易过程中确保本企业的资金安全,降低资金成本成为国际贸易企业必须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信控管理不足,造成日常管理中风险意识薄弱
一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销售额的增长,利润的增长,忽略了应收账款风险;二是,内部制度不够健全,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三是,销售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以扩张市场为导向,忽略财务风险;四是,财务人员综合分析管理能力不足造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销售额占比分析、客户信用分析等不全面及时。这些环节的疏忽在日常经营中常会导致赊销比例占销售比例过高,客户信用度调查不足盲目授信,坏账风险和坏账金额增加,地缘政治风险意识淡薄及忽视汇率风险等问题存在。
(二)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沟通不力
应收账款虽然属于 财务管理 范畴,但是作为业务部门,销售人员最了解行业动态,客户状态,对于财务部门对客户设立赊销额度,赊销方式有着积极的辅助作用。财务人员在客户管理时如未能及时与业务部门销售人员进行广泛的沟通,常常会对客户缺乏足够了解,导致信控管理失效,赊销支付款条款设立与实际情况不匹配,应收账款管理沦为简单的数据分析,从而加剧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矛盾。
(三)财务人员对影响应收账款的国际因素不敏感
传统理念中,对财务人员定义局限于会计核算人员,面对账簿,账册进行单一的数字交流,每月例行的账务会计处理和纳税申报。不少财务人员也缺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动力,往往面对于国际政治经济局势风云变化显得漠不关心,更对应收账款所属客户的所在国不甚了解。当应收账款所属客户的所在国发生各类政治风险,政策变动时,国际贸易企业的财务人员往往后知后觉,造成了对应收账款风险判断的失误,也影响对支付条款中汇率风险的判断。而且在以往 企业管理 中,财务人员没有参与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的管理中,常常是逾期账款发生后才介入,而汇率风险、政治风险这时已经发生,财务人员不能通过提前控制手段起到规避应收账款风险的作用。
三、国际贸易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一)构建现代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传统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通常建立在对逾期应收账款的控制上,往往是应收账款发生了,才考虑怎么管理,财务人员常常处于被动的状态,未全程参与到整个业务发展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现代风险管理体系应该是贯穿于风险发生的事前、事中、事后整个链条体系中,从而建立起完整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体系,并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信控管理能力。针对于应收账款不同层面的风险,企业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事前控制
设置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配置具备风险控制管理能力和相应财务知识体系完备的财务人员,并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风险建立事前控制手段。一是,新客户建立时,完善客户征信体系,设计完整的客户档案指标,从业务部门及第三方征信公司同时获得客户多方面的信用信息,制定与客户信用度匹配的支付条款和信用额度;二是,定期从业务部门等渠道获取行业资讯,建立行业风险对标;三是,掌握国际汇市变化,在销售起始时就积极介入到销售定价中,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汇率锁定来预防汇率风险。
2.事中控制
赊销发生时,财务人员严格执行公司订单管理制度和赊销审核制度,销售部门、运输部分、发货部门准确编制提货、发货、运输单据供财务部门开具销售发票和相关单据以及时变更应账款数据。当财务部门收到客户回款后,及时入账冲减应收账款,同步更新客户信用占用额度。同时信用管理人员需对客户经营状况密切关注,当发现客户经营状况变化时,信用管理人员应及时调整客户信用等级并调整支付方式和信用额度。财务人员还应定期进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本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根据本企业经营状况、资金流情况进行信用政策调整。严格控制赊销额占企业销售收入比例,严防坏账发生。
3.事后控制
财务人员定期进行客户对账,采用邮件、传真等形式发送对账单,并取得客户确认。对于逾期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加紧催收力度。若客户财务状况发生实质性困难,积极与客户和业务人员沟通,共同制定可行的收款计划,从而有效降低坏账风险。
(二)加强与业务部门沟通合作,提升销售人员应收账款风险意识
日常工作中,财务人员不仅仅是只进行数字分析,更要看到数字背后的 故事 ,及时掌握各种讯息。因此,财务人员与业务部门人员需加强相互间的了解,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客户情况、行业情况,产品销路等情况。同时向销售人员介绍应收账款各种付款条件下的特征及风险所在,并及时向销售人员反馈企业应收账款的最新状态,提高销售人员对应收账款的风险认识。明确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强调只有货款的顺利回笼才是销售环节的结束,企业销售收入只有实现现金流的最终流入才是企业真正的利润基础。通过双方不断地沟通了解,共同维护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控制应收账款占销售总额规模比例,保证应收账款顺利转变为企业现金流,从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应收账款风险转移
日常经营中,企业的部分营业收入表现为应收账款而非实质性的现金流入,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和日常运营。为避免这些风险,企业可以通过保付代理和出口信用 保险 等方式转移应收账款信用和汇率风险。一方面,企业可通过采用应收账款保付代理业务,转嫁企业的信贷和汇率风险,同时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实质性的现金流,加速资金的流转。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支付相对有限、固定的保险费,将不可预计的风险锁定为企业固定的税前财务成本支出,从而可以做到稳定经营。
四、结语
应收账款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中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收入采取赊销手段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活动中一种正常现象。企业只有面对应收账款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采取一系列方法降低应收账款风险和化解应收账款带来的不利因素,才能对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稳健可持续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帮助企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田运银.国际贸易实务精讲[M].中国海关出版社,2012.
[2]牛丽丽齐飞.浅析应收账款风险化解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55).
[3]么迎雪.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J].财务与审计,2014(16).
有关国贸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国贸毕业论文范文
2.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3. 国际贸易毕业论文范文
4.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5. 浅谈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6. 关于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7. 有关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
187 浏览 6 回答
295 浏览 3 回答
321 浏览 4 回答
131 浏览 4 回答
310 浏览 5 回答
85 浏览 3 回答
126 浏览 3 回答
345 浏览 3 回答
119 浏览 3 回答
89 浏览 4 回答
138 浏览 2 回答
251 浏览 4 回答
326 浏览 2 回答
122 浏览 3 回答
225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