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概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由著名内科专家侯积寿教授和左静南教授创建,为卫生部内分泌科医师培训基地。科室有医师17位,其中高级职称9位,有博士学位者3人,有硕士学位者6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和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科室共有床位38张,年门诊量近80000人次。科室主要从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诊治研究,对一些少见内分泌代谢疾病也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科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4项,还主持上海市科研项目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特色:1.糖尿病的综合诊治2.甲状腺疾病的综合诊治3.遗传性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 科室概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是博士学位授权点、医院重点学科,由我国皮肤病学的奠基人之一、儿童皮肤病学的开创者杨天籁教授所创建。新华医院皮肤科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诊疗技术先进、治疗手段齐全,拥有年门急诊量达22万人次(其中成人2/3,儿童1/3)的大型综合性皮肤病专科。皮肤科现有医师2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6名。科内设有:成人门诊、儿童门诊、性病门诊、皮肤病理室、真菌室、性病实验室、光疗室、激光室、冷冻室、中药治疗室和专科病房。新华医院皮肤科在成人、儿童疑难皮肤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都具有雄厚的实力,其中儿童皮肤病的诊疗是该科的重点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这些年来,皮肤科在学科建设方面初步确立了遗传性皮肤病的产前诊断、真菌感染与宿主的关系两个重点研究方向,申请到各类经费近100万元。先后在《CURROPINPULMONMED》、《MEDMYCOL》等国际主流杂志发表系列论文。科室特色一、各种罕见疑难儿童皮肤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我科拥有多位国内一流的儿童皮肤病专家,诊治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少见疑难儿童皮肤病病例,经验丰富。二、特应性皮炎以及婴儿湿疹(俗称“奶癣”)的合理治疗。我科积数十年经验,结合本院专用制剂,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三、遗传性皮肤病的产前诊断与咨询。我院是上海市遗传病产前诊断中心,我科儿童遗传性皮肤病的咨询与产前诊断在国内属于领先开展单位。四、各种病毒疣。我科具备各种治疗病毒疣的手段与措施,包括内服,外用、激光、冷冻、局部注射等多种手段,有经验丰富的专职人员从事该项治疗,疗效确切。五、真菌感染:包括浅部真菌感染(各种癣病,皮肤念珠菌病等),少见疑难真菌感染。我科具备良好的实验室检查条件,有真菌感染专病门诊。真菌感染是我科博士点研究的重要方向。六、皮肤外科:各种皮肤肿瘤、色素痣、化脓性肉芽肿、血管痣的外科治疗。同时开展自体毛发移植术,该项目由我国著名的毛发移植专家王善昌教授领导主持,具有20余年的经验。七、激光医学部:配备国际先进的皮肤激光机。治疗各种色素性皮肤病(雀斑、脂溢性角化、太田痣、文身等)和血管性皮肤病(各种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蜘蛛痣、酒渣鼻等)。 科室概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创建于1958年。分设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肝移植科、胰腺外科、血管外科、内分泌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肛肠外科)等专业,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师教育培训基地(抗感染专业)、卫生部临床药物实验外科基地以及上海市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拥有高级职称医师17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7名,先后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973”计划以及上海市重点科研项目等,并获得5项相关专利。共有100张病床,年住院病人手术总数近4000例,门急诊病人数近7万人次。手术操作以精细见长,尤其在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肿瘤及乳腺癌等领域是普外科传统特色,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国内首先制定胆囊(管)癌综合治疗的临床规范,成人和小儿活体肝脏移植、ERCP胆道系统诊疗技术、胃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干预和治疗、腹腔镜下的结直肠癌根治术、肛管疾病的特色处理、乳腺病临床诊治以及乳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处理等一直国内领先。科室特色1、胃肠外科开展近端胃癌根治术、全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横结肠、脾脏、部分胰腺)等各种胃癌术式。2、肝脏外科(肝移植科)3、胆囊癌根治性手术,胰腺癌外科治疗4、介入诊治5、乳腺外科追踪国内外新技术,保留乳房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后I期、II期乳房重建、前哨淋巴结活检以及各种乳腺微创诊疗技术,市内领先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所开展的新辅助综合处理,已取得良好疗效。 新华医院新生儿科由我国儿科著名老前辈冯树模和吴圣楣等教授在1970年代初创建,几十年来在他们的带领下得到不断发展,2008年正式成为独立科室,现为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学科,在全国和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多年来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全国围产学会等学术组织的成员单位,著名新生儿专家朱建幸教授为中华医学会全国围产学会常委、上海医学会围产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副组长,《中国新生儿杂志》副总编。新生儿科目前在朱建幸主任的带领下,已经成为医院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的重点学科。新生儿科现有比较充实的学科梯队,其中教授和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5名和中级职务医师数名。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3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硕士学位的6人;有6名医师具有在北美、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院和研究机构一年以上的学习培训经历。新生儿科目前已逐步形成了新生儿学中的各亚专业,包括新生儿呼吸急救、新生儿营养、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免疫和新生儿神经等。是国内率先开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单位之一,在国内率先使用呼吸机救治重危新生儿,目前具有应用国内外最先进诊治技术的能力;年收治病人约1000余人;拥有各种高级多功能常频和高频呼吸器,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仪、高级辐射暖床和暖箱、床旁血气监测仪、24小时脑电监测仪,床旁头颅B超和CRRT等设备,收治新生儿和服务范围涉及上海市各个区县和长三角地区。新生儿科在上海市儿科研究所拥有新生儿/围产、新生儿营养和消化、新生儿免疫等研究室、并且和遗传和代谢疾病研究室、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小儿营养中心等紧密合作,在危重新生儿急救、危重新生儿整体监护(包括围手术期生命支持)、新生儿颅内病变的诊治、新生儿脑发育的评估和干预、新生儿免疫学、新生儿感染的防治、新生儿临床流行病学、新生儿营养学、新生儿遗传和代谢疾病的诊治、新生儿听力筛查等重点领域,先后完成过国家“七五”“八五”和“九五”的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教委等课题,先后获得国家、卫生部和上海市的科技成果奖项十余项。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市科委等课题数项,研究方向涉及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救治、新生儿颅内病变和脑发育的干预(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防治、新生儿脑发育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性治疗),新生儿免疫(感染免疫、新生儿免疫治疗、新生儿营养免疫和新生儿免疫脱敏的研究)。近5年发表专着、教科书10余部和中英文论文120余篇 科室概况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医学院新一轮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确立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优化治疗,血管生物学和动脉粥样硬化调控机制研究,高血压的临床和基因研究四个主要研究方向,这些年来在坚持医、教、研紧密结合,床边心脏病学、分子心脏病学和介入心脏病学相辅相成,整体快速全面发展,科室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尤其在房颤、室速等难治性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地位。心血管内科现拥有普通床位150张、监护床位20张。年出院4100余人,年手术2000余例,年门诊量24万人次,单科门诊量位于上海各大医院前列。全科共有医护人员80名,心血管内科实力雄厚、人才济济,包括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4名,主管护师6名。学科带头人李毅刚教授是国内射频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技术的最早掌握和推广人之一,在室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房室结折性心动过速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方面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新型起搏器预防、治疗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及体内自动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他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扑和心梗后室速折返环的定量分析;率先进行了冠状动脉窦内室速的机制的研究和治疗;在国际上首次证实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发生于正常HV间期的患者;率先进行了有器质性心脏病室颤的射频消融;成功进行了国际上首例心脏移植后房扑的射频消融术等。特色:1.广泛开展了各种复杂的和急诊和PCI术2.单双腔起搏器及ICD植入3.射频治疗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
邓列华,男,广州市人,汉族,毕业于暨南大学医学院,中共党员,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皮肤美容科学研究。现任广州暨南大学临床医学院皮肤病教研室兼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名医协会副秘书长、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皮肤性病学》编委、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科学分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老教授协会医学专家委员会皮肤科分会常委、广州市性病防治技术指导专家组委员、广州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广州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编委、《中国保健》编委、《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委、《岭南皮肤病学杂志》编委、《中国处方药》编委、《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近几年先后主持国务院侨办、广州市科委、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研课题、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课题等多项重点科研课题,先后主编及副主编出版《老年皮肤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皮肤性病学》、《现代性病诊断与治疗彩色图谱》等9本专著、在国家及省级以上医学杂志发表论文30多篇。已培养出毕业硕士研究生20多人。 联系方式: Email:
论文用什么纸就不用我说了吧!首先论文的题目你应该明确吧。作者名字,单位名字和地址,邮政编码,指导老师姓名。论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英文题目等等吧!你不懂,可以问问导师,他会告诉怎么写的,他那里也有提纲啊。
正常像大专医学论文的话,首先就是第一个从那个网上查说第二个请教老师,然后把这些东西还有自己的资料弄个综合起来之后,然后申请上交
李明,1956年3月出生,青岛市人。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于青岛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历任皮肤科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此间师从秦士德教授完成硕士生学习。1988年,首次报告了海洋刺胞动物引起的沙蛰皮炎和佳美羽螅皮炎。1989年春至1991年冬,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师从著名结缔组织病专家施守义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博士毕业后到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皮肤科工作至今。1997-1998年,到美国圣地亚哥Scripps研究所TanEM领导的自身免疫病中心做访问学者。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包括两项关于结缔组织病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指导过10多名硕士生,8名博士生。2006年,担任第二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学术委员会主席。从事皮肤科工作二十余年,一直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皮肤科从事医、教、研工作。临床基本功扎实,尤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系统性硬皮病等结缔组织病和荨麻疹、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的诊治。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参加过《杨国亮皮肤病学》、《皮肤病学》教材、《临床免疫学》、《免疫皮肤病学基础与临床》中结缔组织病章节以及《国家处方集》中皮炎湿疹用药章节的编写。同时担任《中华皮肤科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等8个皮肤科杂志的编委。尚兼任中国皮肤科医师协会执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委和免疫性皮肤病学组组长、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孙建方,1957年2月出生,青岛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皮肤病理研究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病分会副会长、皮肤病理委员会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病性病学分会常委、委员,皮肤病理学组组长、副组长;亚洲皮肤科学会理事;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国家食品及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皮肤病理学会主任委员;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首席医学专家。《中华皮肤科杂志》副总编;《临床皮肤科杂志》、《中国皮肤病性病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国际皮肤性病学病杂志》等9本专业杂志的编委。孙建方,教授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在皮肤病学专业有宽广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基本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少见和疑难皮肤病的诊治,同时对皮肤组织病理诊断有很深的造诣,曾在国际首报皮肤病4种。曾负责包括国家自然基金在内的20余项科研基金课题,对皮肤黑素瘤、淋巴瘤、尖锐湿疣、银屑病等疾病的病因学及实验诊断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发表论文220篇,主编或主译专业图书4部,参与过21部专业图书的编写。获奖5项。培养博士生27名,为全国培养皮肤病及皮肤病理进修医师数百名。多次获得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江苏省省委副主委。
(一)作者及其单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首页左下方。作者应是:①参与选题与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撰写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及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的人员不宜列为作者,对这些人员的贡献应列人致谢部分。作者署名主要按作者(或单位名称)在研究中的作用、贡献以及所能承担的责任依次写明姓名和所在单位,而不是论资排队。例如,学位论文署名有时研究生名字在前,导师名字在后,实际上整个科研设计导师起了很大作用,而研究生做了大量实际工作,因此列为第一作者。对上述3条作者条件的规定,凡署名的作者均必须具备对文章中各主要结论,至少有一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文章必须注明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来自不同单位的较多研究可只写研究者(作者)姓名,并于各姓名右上角标一小符号,在第一页脚注上注明符号所代表的作者单位名称。所有参加署名的人,都应对论文的内容负责,需要时能对读者的疑问作出恰当的解释和说明。另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篇论文的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10人,其余作者可采用注释形式列于本篇文章首页下方,指导者、协作者、审阅者可列入致谢中,应征得被致谢者同意。参加研究者或作者已死亡,应在姓名外加黑线框。2、单名作者则姓与名之间空一格。如作者系论文的整理、执笔、文摘摘稿人、简讯作者、综合者,其姓名一般置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并加括号。3、译文文摘的署名应写在全文末右下方,用圆括号括起,译者与校对者之间空一格。4、署名应署真名、全名,不应署笔名。国内作者的中文署名写全名,其外文署名按1978年国务院规定一律用汉语拼音,也是姓前名后,姓和名的首字符大写,其间留空一格,双名或双姓的拼音字符连写,不加连字号。如郝加虎为“Haojia-hu”,欧阳明为“Ouyong Ming”。若两字拼音连写处出现元音字符相接而其音节可能发生混拼时,则在两元音字符间的上方加隔音号(,)以示区分。如刘长安为“LiuChang’an。5、学位论文的署名应按“实事求是、论功署名”的原则,不计资历深浅、不论学衔高低,而应根据在研究工作中所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6、多学科综合研究课题的署名应按课题组组长的姓名一般排列在前,组员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在后的情况处理。若在总的研究课题中又有分课题的情况下,分课题单独发表时,分课题的组长可以名列在前,组员按在研究成果中所起的作用大小排列。(二)摘要(abstract)与关键词key words摘要是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并能提供文中的关键信息。论文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描述课题的性质、研究目的与意义、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中的重要内容。一般论文摘要不要超过200字。在论文正文的前面,需要撰写论文摘要。我国国家级医学期刊,通常都要求中、英文摘要,而且采用了国际医学期刊要求的格式化摘要(structured abstract)。格式化摘要国外期刊大多采用Haynes RB等提出的格式(More informative abstracts revisited. Ann Intern Med,1990,113:69-76.),包括目的objective)、设计(design)、研究场所(setting)、病人或其他研究对象(patients or other participants)、干预措施(in-terventions)、主要结果的测量方法(main outcome measures)、结果(results)及结论conclusions)共8项;我国医学期刊将其简化: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并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等主语,文字要极其精练,不一定要用完整句子,字数限于200~250字左右。论著稿应在摘要下面标出关键词(key words)。关键词为论文正确编目,标出关键词的目的主要为了便于作主题索引,便于电子计算机检索使用,因此要求尽可能准、全。关键词要求简洁、明确,将论文中可供检索点列出。关键词是专业术语,而不是其他词汇,一般要求列25个。要求标出文章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仅在研究方法中提及的手段不予标出。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最新版MeSH中尚无相应的词,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组配,如无法组配则可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必要时可用适当的习用自由词。(三)前言(introduction)是写在论文正文前面的一段短文,起提纲挚领作用。论文开始一段是前言,一般文章均不将前言列为标题,只是有一段文字将正文引出,字数不宜过多,一般300字左右。但国外期刊有关研究背景知识介绍的篇幅较长。前言是为了给读者一点预备的知识,并借以引起读者阅读下去的兴趣,因此要特别注意精练、开门见山而有吸引力,对研究历史回顾应避免繁琐。在研究论文的前言中扼要介绍与本文密切有关的史料。前言部分主要讲清楚所研究问题的来源及本文的目的性。课题来源可以从文献中来,也可从临床实际工作中提出,需要在前言部分简明扼要地写清楚,所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提出是从何而来的?本文准备解决哪些问题。有时一项科研工作已持续多年,该论文是以前某一阶段工作的总结,则要说明该项科研工作总的目的,以前发表的论文已解决了其中的某个问题,本篇论文是准备解决其中哪个问题。总之要将论文的目的写清楚,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知道本文所研究问题的来源、重要性以及研究目的是什么。前言的内容无需在文中重复,初写者常将前言部分内容和讨论部分重复,这是不允许的。总之,前言就是用简单的文字描述该项研究的背景与动向、研究目的(包括思路)、范围、历史、意义、方法及重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前言要切题,起到给读者一些预备知识的作用,并能引人人胜。(四)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应体现科研构思和实验设计的各项要求。这部分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篇幅较大,一般分析性和实验性研究大约需要1500字左右才能写清楚。需要详细撰写的理由是:使读者看了后能重复,以及便于审稿者复核。“材料”主要交待作者用什么具体实验对象或什么具体的资料来进行研究,“方法”指用什么具体实验方法或搜集资料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因此“材料与方法”在有些研究的论文中也称为“对象与方法”或“资料来源与方法”。“材料和方法”不能和“结果”部分合并撰写。撰写的内容包括。1、对象①研究对象人选的方法:即如何从目标人群选人样本人群,撰写时应使用下列名词:随机样本(random sample)、选自人群的样本(population-based sample)、转诊样本(referred sample)、连续样本(consecutive sample)、志愿者样本(volunteer sam-ple)及随便抽取的样本(convenience sample),将研究对象的来源介绍清楚,其主要目的除了估计抽样误差外,尚能帮助读者了解论文结论的适用范围。②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尽量使用“金标准”,并标明诊断标准的出处切不可笼统地冠以“全部研究对象符合全国统一诊断标准”。③入选研究对象的样本数:如有拒绝人选者应注明人数,并说明原因。④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民族及其他重要特征。⑤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是否随机分配,采用何种随机分配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或分层随机化,切不可简单地写“随机分组”一句话。2、研究方法①基本设计方案:基本设计方案应写明,下列名词可供撰写用:如治疗性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交叉对照试验”、“前后对照试验”、“双盲”、“安慰剂对照”等名词;诊断研究应使用“金标准对照”、“盲法”等名词;预后研究应使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起始队列(inception cohort)”广等名词;病因研究应使用“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等名词;描述性研究应写明是“病例分析”、“普查”、“抽样调查”等;临床经济学分析应写明“成本 效果分析”、“成本 效用分析”、“成本 效益分析”等。②研究场所:要写清楚在“人群或社区”、“医学中心”、“基层医院”、“门诊”、“住院”等。③干预措施:试验的措施及执行方法应详细交待;投于患者的药物应写明化学名、商品名、生产厂名,中药还应注明产地,并详细说明每日剂量、次数、用药途径和疗程;试剂应写明生产厂家名,试验方法如是作者新建立的要详细介绍,老的方法应注明出处,所采用的仪器须注明型号及生产厂名。④盲法:盲法的具体实施情况应交待,包括安慰剂的制作,保证盲法成功的措施等。⑤测量指标及判断结果的标准:如暴露及疗效标准等的确定都有公认的标准,撰写时都应注明。⑥质量控制:控制偏倚发生所采用的措施。3、统计分析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如采用计算机分析,计算机的型号及何种计算机软件都必须一一交待。如在《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l,22(3)]一文中,作者撰写的材料与方法如下。一、研究对象1、病例组220例有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35岁,其中男125例,女95例;547例无家族史银屑病患者,年龄分布在3-76岁之间,平均年龄岁,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1997年12月1日至1999年8月31日确诊的病人,病例间无亲缘关系。2、对照组同时选择我院外科住院病人的健康家属(无任何皮肤病)647名作为对照,男378名,女269名,年龄分布在3-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岁;对照间亦无亲缘关系;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五)结果要求如实具体交待经审查核对后用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而不要求把原始数据全部写出。主要介绍全部的发现及数据,是论证的重要依据。结果的中心内容是经过科学地统计学处理得来的数据,而不是原始数据,更不是原始记录。结果应当客观完整和可靠,所有的结果项目,均要围绕研究主题,有逻辑、有层次地层开,与主题无关的部分,不宜全部列出,但在材料与方法中列出的项目与标准,在结果中必须反映出来,并且要吻合一致。结果是论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其价值,是结论的依据,是形成观点与主题的基础和支柱,约用全文的1/31/4篇幅书写这部分内容。由结果引发讨论,导出推理。结果的内容包括真实可靠的观察和研究结果,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效果的差异(有效与无效)、科学研究的理论结论等。对不符合主观设想的数据和结果,应作客观的分析报道。有的医学论文可将实验方法与结果连写。临床医学论文中也可将疗效标准、治疗结果和并发症写在结果内。结果部分应根据不同情况分段叙述,可以设小标题,小标题之下亦可再设分标题。结果表达时应注意:①数据表达要完整:报告结果的例数与人选研究对象的例数应吻合,剔除例数与剔除理由应交待,失访例数及因其他原因死亡例数也应写清楚,如有数据不全应作解释。如进行两组比较,应列出两组除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临床基线情况(base line),并进行均衡性检验,两组是否可比。②科研设计时确定的科研假设主要测量指标,如在结果部分作丁更改应作解释。③统计处理注意事项:当相对数的分母太小时,应报道绝对数,如10/20例,而不能只报告50%病例;应用的率和比应正确,选择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要正确,复杂的统计分析要作解释;应同时报道95%可信区间(95%CI)④诊断试验的研究应报告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统计学处理主要使原始数据从难理解变成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某些必然规律。用统计学处理原始数据时,首先要通过分组将原始数据重新排列,制作频数表,然后算出均数或百分率,并用显著性检验所得的P值来判定其组间差异的意义,以获得包含在原始数据中的信息,其次是用文字或统计图表将它们表示出来。结果的表达形式有表、图、文字3种。统计图比统计表更便于理解与比较,但统计图中不能获得确切数字,所以不能完全代替统计表。图的标题应置于图的下端,图有纵轴和横轴,两轴应有标目,标目应注明单位,横轴尺度自左至右,纵轴尺度自下而上,尺度必须等距,数值一律由小到大,一般纵轴尺度必须从0点起始(对数图及点图等除外),图中用不同线条应注明,图的长、宽比例一般以7:5为宜。常用的统计图有直条图、圆形图、百分直条图、线图、直方图、散点图等。直条图利用直条的长短来表达按性质分类资料各类别的数值,如疾病分类、性别、治疗效果等,表示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圆形图和百分直条图适用于百分构成的资料,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情况。线图和直方图用于按数量分组的资料如时间、年龄、身高、体重及血压等有连续性的指标。散点图用以表示两种事物的相关性和趋势,一般横线代表白变量,纵轴代表因变量。临床医学研究的论文结果中往往还会运用插图和照片如心电图、脑电图、X线片、CT片等来表示研究中的发现,插图的画面要重点突出,照片要注意拍摄的环境及技术条件的一致性。文字表达和图表表达不要重复,文字是表达结果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要简明扼要,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最简洁的语言把结果表达清楚,一般不宜引用参考文献。文字表达应当是要点式叙述,可分几项撰写,每一项报告一组数据,使读者看了一目了然。图表的表达应符合统计学的规定。总之,结果是论文中的主体,是作者的主要劳动成果,结果必须完整、清晰、准确无误,不允许有丝毫的含混和差错。(六)讨论主要是对实验观察结果或调查结果做出理论性分析。这是全篇文章的精华所在。讨论是为了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把本文取得的结果与文献或过去的工作进行对比,寻找其间的关系,讨论所需引用的文献材料应尽量抽象概括,而不是抄袭别人的文献资料。讨论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讨论部分是以结果部分为基础和线索进行分析和推理,表达作者在结果部分所不能表达的推理性内容。讨论的内容应当从实验和观察结果出发,实事求是,切不可主观推测,超越数据所能达到的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文献掌握的多少,作者的分析能力如何,切忌将讨论部分写成他人文献的综述。归纳起来,讨论部分应表达下列内容:1、应紧密结合本文研究所获得的重要发现,以及从中引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而不是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特别是要对新的发现、文献尚未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可能的机制、临床应用范围以及从研究结果对总体的推论。必须强调应紧密结合本文发现进行讨论,且所作的推论必须恰当。2、应讨论本文发现和文献报道同类研究的结论有何不同,哪些文献支持本文发现,哪些文献报道与本文结论不同,切忌冗长的文献综述式的阐述。3、应对本文研究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可能存在的偏倚,以及偏倚的来源;对本文研究的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进行讨论;要肯定本文的结论尚需进行哪些项目的研究等等。4、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议和设想。以上内容并非每篇论文的讨论都必须涉及,面面俱到。应从论文的研究内容出发,突出重点,紧扣题目,围绕一个至几个“小核心”进行。对于新的临床病例报告,还应讲清楚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如果是有关新药疗效,还要说明如何肯定疗效,疗效的指标是否合理,今后治疗方法上还需如何改进等。要集中围绕几个观点讲深述透,不必面面俱到。每个讨论最好有一个小标题,提示讨论的中心内容,按结果栏目中的顺序并结合文献分段撰写,或标出序号。其次序应从时间、因果、重要性、复杂性,相似与相反的对比等方面来考虑。
238 浏览 2 回答
311 浏览 3 回答
319 浏览 2 回答
205 浏览 3 回答
241 浏览 4 回答
171 浏览 3 回答
140 浏览 5 回答
146 浏览 4 回答
90 浏览 7 回答
161 浏览 3 回答
283 浏览 3 回答
106 浏览 6 回答
356 浏览 5 回答
177 浏览 5 回答
339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