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富兰克林原本是美国费城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当时他想得到某个重要人物的垂青。 于是经常设法请那个人帮他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忙,比如说借一本书给他之类的。 从那以后那个大人物就更加欣赏和信任富兰克林了。 那么个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 原本那个重要人物对富兰克林在思想上是谈不上欣赏和信任的。 但是他给富兰克林借书和帮小忙的行为中暗示了欣赏和信任。 思想与行为不一致时,人的大脑为了节省运算空间往往会屈就于行为。 更可怕的是这样的“屈就”,是发生在人的潜意识中。 如果我们不有意识的将它上升到理性来思考,我们将无从发觉。我们将这样不一致的屈就称之为大脑的“避免不一致倾向”。 而如果我们将令人产生好感的做法反过来使用,也会产生变态的效果, 如果有个人受到操控,故意不停的去伤害另一个人。 那么他就会倾向于贬低甚至憎恨那个人。 这也就解释了,侵略国的军队,对被侵略国家的人民是永远不会讲道德的。 避免不一致倾向是如此的强大,乃至一个人只要假装拥有某种身份、习惯或者结论,他自己通常就会信以为真。 当我们年轻的传销新成员被灌输了值得怀疑的思想理念,然后热诚的将这些思想理念推销给其他人时。 而这个新成员无论是出于无奈还是被强迫,只要他这样做了。 那等待他的将是灾难性的后果。 这个新成员会将他所推销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思维习惯,从而受到永久的伤害。 单单靠避免不一致倾向肯定是不够的,就像很多人读到这想的这样: 如果这新成员坚定的不为传销的思想付诸行动,那不就万事大吉啦! 所以接下来我要讲的就是传销人员,他们是如何一步步的摧毁新成员们的坚定。 而事实证明摧毁这份坚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心理学的入门案例 1964年的美国,有一位叫凯瑟琳•吉诺维西的三十岁女子在深夜下班回家的途中在纽约皇后区一条街道上被刺杀。 在长达35分钟的时间内,攻击者在街上追逐、袭击了她三次,整个过程中凯一直在尖叫呼救。 而她的38个邻居从自己窗户里观看了谋杀的整个过程,却没有一个人报警。 心理学上给这一冷漠的看客现象做出了解释: 当人们处在怀疑状态时,别人的不行动变成了一种社会证据,证明不行动是正确的。 这里运用到了社会认同倾向。 而就社会认同而言, 人们不仅会受到别人不行动的误导,更会受到别人行动的误导。 心理学教授的实验: 【电梯实验】 安排1 0 名实验员静静地站在电梯里,并且背对着电梯口摆出奇怪的姿势。 而当陌生人走进电梯时,大多数也会转过身去,自然而然的摆出相同的姿势。 【天上有什么】 四五个人站在一条繁忙的人行道上,盯着天空中的某一块空白。 不出1分钟,就会有大群路人停下来,把脖子伸得长长的,一起往天上看; 即使是那些没有加入的行人,也无法阻抗那种至少往上瞄一眼的压力。社会认同倾向的应用: 九十年代的中国,大街上很容易的就能找到耍杂技卖特效药的。 而他们发现只要有多人开头买了他们的药,其他人买药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所以他们在杂技后的卖药环节,往往会找几个托,带动人们买他们的药。 我们发现社会认同倾向下,人们做的决定通常是无意识和不由自主的。 尽管可能事后回想起来是那么的愚蠢可笑。 而心里专家研究发现,人们在困惑和压力下,更受社会认同倾向的影响,从而做出愚蠢混账的决定。 2009年绍兴“多人多”保健品的销售案例就充分利用了社会认同倾向。 销售人员利用赠送小礼品吸引了大量老人到充满压力的房间听保健品讲座。 可想而知,老人的结局是槽糕的,他们纷纷花大价钱购买了保健品。 可是被洗脑的老人却乐此不疲,即使事后知道了这些保健品的进价只有80元。 这里自然不是想教一些不良人,利用这些心理学的知识达到他们非法盈利的目的。 我也奉劝大家不要这么做,因为最后那些参与销售的人员全部被抓起来啦。我相信很多聪明人看到这,已经能轻易的联想到传销是如何对新成员进行洗脑了。 他们将自己的同学、朋友甚至亲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而那些去往陌生城市的同学、朋友很快就会被断了和外界的联系,并被控制住。 接下来就是利诱带强迫的,让他们在充满困惑和压力的状态下与其它老成员一起听课。 当他们在社会认同倾向的影响下,将被灌输的值得怀疑的理念付诸行动时; 等待他们的就是避免不一致倾向的连锁反应。 而这理念,如果不进行心理辅导,将由此影响他们一生。 这也变相的解释了,为什么因犯罪入狱的人,他们出狱后依然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这篇文章用心理学的知识解释了传销是如何毒害新成员的思维。 如今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是如何在我们的大脑里运作的; 那么当有一天我们落入了类似传销或者“多人多”的销售陷阱,我们是否能坚定而不迷失呢? 如果此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