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申请的《与学生(幼儿)沟通艺术的研究》实验课题,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的子课题,经总课题组,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审批通过的。一、问题的提出:课题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教师与幼儿是否进行良好的沟通,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个性品质的发展,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教育目标能否实施。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在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与幼儿沟通的能力。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8年3月——4月)准备阶段。 课题确立、申报、论证、资料准备、收集阶段,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探究实验步骤,依据实验原则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查阅、学习相关理论资料,进行实验前检测。进行课题研究的初步探究工作。 第二阶段:(2018年5月—2018年10月)研究阶段。 按实验方案进行研究:尝试改变与幼儿沟通的方式、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验,撰写课题研究成果论文。进行团体辅导,相互启发、诱导,进而改变幼儿的态度、行为、习惯。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关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解决具体问题。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第三阶段:(2018年11月—12月)总结阶段。 认真梳理研究成果,做好研究工作总结,对幼儿进行反馈测试,对试验成果进行检验和加工提炼,进行论文、案例、个案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整理有关材料,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向总课题组申报结题验收。 三、成果与成效: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探究并运用师幼之间沟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1. 充分了解幼儿。教师在与幼儿沟通之前,要充分了解幼儿的相关信息,如幼儿的姓名,年龄,家庭,个性,爱好等等,并在沟通中表现出来,让幼儿知道你对他很了解,你在关注他。 2. 多与幼儿交流。教师要经常和幼儿交流,让幼儿听听别人说的话,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与幼儿交流要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进行,这是教师与幼儿分享情感,产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 3. 研究教师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教师的语言不仅是向幼儿传递信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语言应该为幼儿树立榜样,因此教师在与幼儿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语调。 4. 使用非语言交流方式。好动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成人在与幼儿交流时应该掌握这些特点,恰当的运用手势、体态、表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情绪,使交谈更富有情趣。 四、创新设想: 我们学校地处偏远的乡村,但是随着国家城镇化的脚步,农村里大量的劳动力外流,这种现象对农村学校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一是大量年轻父母把孩子带入城市,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虽然花费巨大,但这种现象却极为普遍。二是不能带入城市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隔代抚养,造成过分溺爱,来到学校不易管理。 家长不认可农村的教育,一是与村小的教学条件落后相关,二是与村小的教师不会宣传,不会沟通相关。因此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学会与幼儿沟通,与家长沟通,并且对幼儿园工作及时宣传,以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工作,最后达到认可乡村教育,甚至城里的孩子回到农村来上学的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与主要成效。 目前,学前教育在我国还属于薄弱环节,幼儿年龄比较小,来到幼儿园需要在吃、喝、拉、撒、睡等多个方面受到照顾,教师还要及时的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及心理健康。因此,与幼儿沟通艺术的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是,目前这样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人研究的课题能够有效的补充这一空缺。在课题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促进了专业化发展,掌握了与幼儿沟通的方法、技巧、策略,建立了和谐的师幼关系,并且得到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 在课题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在情感上体会被尊重,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纠正了坏习惯,培养了好的品质,帮助幼儿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关注到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在课题研究和实验的过程中,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及老师的工作,体会了教师工作的不易,化解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使家园互动沟通成功,孩子在幼儿园能够健康成长。 六、、研究的过程材料: 1、问卷调查:为了更好的制定课题方案和工作计划,了解自己在工作能力和水平,对家园沟通问题的促进作用,特对自己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测试。 2、案例分析:通过在平时教学中观察幼儿的表现,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及时的进行分析并探究解决方法。 3、阅读参考文献:正确的沟通方式需要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持,通过到图书馆借阅以及购买等方式,读了大量的关于与幼儿沟通艺术研究的书籍。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师掌握了与幼儿沟通的方法、策略和原则,撰写了相关的论文和研究报告,幼儿形成了良好的社交能力及健康的身心,教师工作轻松,家长满意,幼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