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见的脑梗塞病人,主要病因在于,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旧称脑血栓形成,又称脑梗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脑梗塞临床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 经验 、患者愿望相结合,获取证据,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循证护理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临床护理中,其中,脑梗塞护理效果最为显著。本文中,笔者将对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进行探讨
【关键词】 循证护理 脑梗塞护理 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671-8801(2014)03-0273-01
当护理人员在对护理过进行计划的过程中,慎重地、合理地将临床经验、病人需求与科研结论结合起来,把获取的证据作为依据进行临床护理决策,这就是循证护理,也叫实证护。它的主要目的是告诉人们现代的护理实践需要可靠的科学依据,在仅凭临床经验或者滞后的、不完善的理论来处理护理实践中的问题已经成为历史,在制定任何护理决策时都要遵循和应用科学合理的证据,以利于取得预期的护理效果。笔者选取了2013 年1~12 月经CT 诊断明确患有脑梗塞并入院治疗的病人50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病人23 例,男性病人27 例,年龄在40~75 岁之间不等,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住院时间为8~60天。
1 对象
研究对象为在2013 年1~12 月期间,经CT 诊断明确患有脑梗塞并入院治疗的病人50 例。其中,女23 例,男27 例,年龄在40~75 岁之间不等,均在发病24小时内入院,住院时间为8~60天。
2 步骤
随着当代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实践分析的精确度的不断提高,为解决临床实践中的护理问题提供了更加可靠而准确的依据。我们知道,在抢救患者时为了提高成功率,减少病残,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使脑梗塞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缩到最短,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条件是做好溶栓的护理观察工作。帮助神经系统能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的最佳 方法 是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在脑梗塞护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与医生做好配合进行CT 病例筛选,严格按照医嘱输入溶栓药物,降低颅内压以及早期康复训练等等。
为了找到来源于研究领域的实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应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查询。通过对相关的文献数据库进行查询,对关于脑梗塞治疗的护理方面的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查找,结果表明:目前,国内外尚未找到一种确切的根治脑梗塞患者的方法。在目前各种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溶栓治疗、光量子疗法以及血液稀释等,其中,对于急性脑梗塞来说,溶栓疗法可能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的治疗方法。关于静脉给药和动脉给药两种途径哪种途径效果更佳的问题尚未得到定论。有人认为动脉给药比静脉给药更有优势,也有研究表明两者没有明显差异。姜寿葆认为,在甘露醇降颅内压的应用中,临床上要求快速输入甘露醇,一般情况下250毫升的20%的甘露醇,要求在30分钟内输完,为此有效的渗透梯度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张宜等认为,若输入甘露醇时的速度较慢会减少自由基,不仅使血液粘度有明显的降低而且持续持久,而快速输入则降粘作用差且作用时间短。还有人认为,针灸有助于脑、肢体动脉弹性的改善,降低其紧张度,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脑肢体氧分压的提高,对脑病灶及其周围脑细胞和瘫痪肢体肌细胞的营养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加快组织的修复作用。另外有人认为,脑梗塞后中枢神经系统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重组能力,在功能上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适宜的条件下,神经元可以部分再生。通过对北京三所综合医院的18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表明:进行早康复与进行晚康复的脑梗塞偏瘫患者具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通过对以上科研实证进行谨慎评审之后,将获得的有效、实用的实证与临床护理经验、专业知识、患者的需求以及我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对研究脑梗塞的治疗护理系列的文献的科研设计的严密性、结论的有效性、科研受到的限制等进行评审,将其中设计严密的科研成果推荐到实际应用中。将获得的有效、实用的实证与临床护理经验、专业知识、患者的需求以及我科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推荐做法是:患者入院后医生应尽快为病人做CT 进行病例选择,争取在黄金时间内进行溶栓;将患者置于有空调的,温度、湿度适宜的重症病房中进行监护,避免患者由于外界原因出现烦躁情绪;为患者尽快建立静脉通道,治疗溶栓(30分钟滴完溶栓药物),与此同时要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在输入甘露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高血压病人要先慢滴后快滴;伴随早期针灸以及功能锻炼。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要以语言、坐、站、走等训练为重点训练。溶栓2小时后,要观察病人是否有不良反映,如头痛、呕吐、言语不清、血压升高、脉搏缓慢洪大、呼吸慢而深、肢体又出现活动障碍等情况,还要警惕脑出血的可能性。还要注意是否发生出血积压等现象,一旦发现出血,立即停止用药并控制出血。
将最可靠的、最有根据的实证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计划,每天要按时进行评价。经过2天的治疗,能独立行走的溶栓患者有11 例,治疗时间为7天的有13 例,14天的有20例,30天的有5 例。其中有1例患者治疗时间达60 天,能坐起但不能行走。
3 结语
随着医学条件的不断提高,对医院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具备循证护理素质,护理人员要进行继续深造、阅读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去寻找证据,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做到讲证据、讲理论,及时纠正一直依赖临床经验而采用的非正确的临床 措施 ,让患者更愿意接受采取的护理措施并提高措施的可实施性,不仅有助于医护人员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还有利于找到最佳治疗方法,减少病人的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怀玉珍.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266-267.
[2]陈玉兰,赵连菊,杨艳丽.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05,05:440-441.
[3]莫永兰.循证护理在脑梗塞护理中的临床实践[J].医学文选,2003,03:404-405
[4]李爱群,区美琼,潘秀娟.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08,03:438-440.
[5]纪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5:214.
[6]吴双红,刘志军.脑梗塞患者循证护理的临床初探[J].卫生职业 教育 ,2006,08:147-148.
【摘要】目的: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3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23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治愈15例,好转7例,死亡1例,死亡率。结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给予支持干预,能够大大提高康复效果,降低致残及致死率。
【关键词】脑梗塞后遗症;临床护理;老年患者
1 临床资料
将2013年5月~12月本院老年病区收治的23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23例脑梗塞后遗症老年患者中,男9例,女14例,年龄67~92岁;患者病程最长11年,最短9个月。
2 心理特点
挫折与依赖心理
脑梗塞是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的严重的疾病。脑梗塞具有致残率高的特点,因此脑梗塞后遗症极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因此,这就意味着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在生活上依赖别人。同时,脑梗塞具有恢复较慢的特点,因此,脑梗塞后遗症很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挫败心理。
抑郁心理
抑郁心理是因为周围环境的空寂、压抑而导致。因为疾病导致突如其来的变化会产生老来无用的感慨和连累亲人的担心,所以,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产生抑郁心理是很常见的。[1]
自卑感
现代老年这一代,男性大多都是年轻时候主持家务,赚钱养家的一代。通常都拥有自己的事业,而脑梗塞后遗症有的导致患者偏瘫,有的导致患者失语,严重甚至截瘫,生理功能或者肢体的不完整都会给患者带来自卑感。
3 护理方法
心理干预
对于有抗拒心理的患者,应该使患者意识到脑梗塞后遗症不进行护理的严重性,使其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对于自卑心理严重的患者,应该进行不断的鼓励和积极的引导;对于抑郁心理严重的患者,应该进行开心治疗,使其注意到生活中除疾病以外其他有趣的事情,使其放松心情,轻松治疗。病人由于身体上的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一定会产生焦虑、急躁、对生活失去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跟患者的交流,为患者详细介绍治疗过程及效果,耐心的为患者做好心理安慰。帮助患者适当做些有益康复的功能锻炼,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给予患者精神安慰,为患者讲述心理治疗取得奇迹治愈的成功案例,让患者明白其康复不仅仅只依靠药物治疗,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与勇气,在治疗中积极配合医生。
积极构建有效的交流 渠道
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是护理工作的必要工作,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秘诀。因此积极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做好护理工作、通往患者健康的的必经之路。交流渠道的建立方式也应根据不同的患者建立不同的交流渠道,比如,对于失语的患者,可能患者心里所想的无法完全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肢体语言交流或者书面语言交流。对于理解能力有困难的患者,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复杂语言,所谓复杂语言,就是专业名词汇集的学术语言,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通俗易懂的生活语言。对于表达能力有困难的患者,我们应该采取二选一的方式提问,也就是说采用有或者没有,是或者不是,要或者不要等的问句提问。此外,为了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失落感、挫折感,我们可以安排适量的适合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进行的活动。为了方便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可以采用特殊符号记忆法,也就是说将每天的日常活动,比如:吃饭、测量血压、输液、排尿等用特殊的符号或者特殊的语言记录下来。[2]
用药护理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应密切观察,不同患者所用药物不同,因此,用药护理方式也不同,比如,静脉滴注药物的时候要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滴速。其中,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滴速应以每分钟30滴左右为宜。又比如,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可能会引起发热等的过敏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应具有扎实的药学知识,结合临床药师的专业建议,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适时的合理的用药护理。
康复护理
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生活护理主要体现在基本日常起居的护理和饮食护理。其中,饮食护理是重点,因为脑梗塞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因此低盐低脂的饮食是脑梗塞患者的最佳选择。对于年岁较高的患者,糊状流质食物有利于吞咽和消化。对于并有糖尿病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应采用无糖食物。合理地控制膳食营养,及时补充维生素和钙。一般护理要达标。一般护理中首先要保证患者所处环境的安静和整洁。要制定标准化的病区清理制度,并且按照 规章制度 进行清扫工作。其次,要保证患者及其家属生活的便利性,比如,在病区应该安置适合数量的扶手和座椅,以便患者自我锻炼。安置简单便利的饮水点,以便患者及家属使用。第三,要保证病房的质量。一间病房不能放置太多的床位,以免患者及家属生活不便利。病床的高低和枕头的高低都应该适度,不宜太高也不宜太低。病房内应该配备急救药物。第四,要保证护理服务的质量。所有的护理人员都应该是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护理人员,都应该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高超的护理水平。
4 结果
23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后,治愈15例,好转7例,死亡1例,死亡率。此外,心理干预护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了很多,积极配合护理工作。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估结果显示,在经过一系列护理之后,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的有效率达到100%。
5 结论
脑梗塞作为老年人常发的突发性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恢复慢及致死率高的特点。[3]通过对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研究表明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生理、心理方面给予支持干预,为患者创造及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能够大大提高康复效果,降低致残及致死率。
参考文献
[1]汪梅朵,李红 .2341 例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J].中华护理杂志,2009,9(44) :779-782.
[2]纪桂芳.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塞致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29(15):124-125.
脑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引发此病的原因分为很多种,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加重就会导致严重危害到身体健康。所以患者要正确面对这个问题,以下是我为你整理有关于脑中风的危害,希望能帮到你。造成的危害 危害一:偏瘫 这个危害会导致患者的半边身体不能自如的活动,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造成的精神打击特别大。支配随意运动的神经纤维叫锥体束。 危害二:蛛网膜下隙出血 多由于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破裂所致,发病者以青少年较多,一般在30岁前,破裂患者常有癫痴发作史。先天胜脑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者多在青年以后,以4。岁以上者为多见,破裂前常无任何症状,少数患者由于脑内有少量血液外渗,可有轻微头痛,动眼神经、视神经、三叉神经等脑神经损害,眼球运动障碍,视野缺失及颈背部疼痛、嗜睡等症状。老年人以动脉硬化引起出血者为多见 危害三: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多因中风后遗症患者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褥疮等,随时都威胁患者的生命。 危害四:偏身感觉障碍 这个症状是脑中风患者需要重点防治的,不然的话就会导致患者失去感知能力。偏身感觉障碍指患者半侧的痛觉、温度觉和本体觉障碍。 危害五:发病率高 发病率是指十万人口中一年新发病的频率。中风的世界平均发病率约为200/10万/年,最高为日本,每年每10万人中就有290人发生中风。我国各地年均发病率为219/10万。推算下来,我国每年有200多万人发生中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长,中风发病率会越来越高。 危害六:脑栓塞 脑栓塞可以在极短的时问内发展到高峰,在所有脑血管疾病中是发病最快的。少数病例可以逐渐发展,多因血栓部位继发血栓向近延伸,脑梗死逐渐扩大或脑水肿等原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引起者多见于老年人;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者,一般年龄较轻口发病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较脑出血为短。 治疗措施 1、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如气功、按摩等。 2、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3、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4、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人疗法等。 5、娱乐康复工程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然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缝纫、绘画等。 6、作业疗法包括衣一、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目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运动保健方式 运动可以尽快令病人恢复功能,人有活动能改善整体生活质素;反之如病人不愿运动,经常会引发很多并发症,例如褥疮及心肺功能减弱等。病人活动,至少能改善心肺功能,而肌肉亦因为有活动而能增强力量,改善血液循环。 当病人逐步回复活动能力,能够慢慢恢复日常生活,病人会较开心,就算行动不便,需要乘坐轮椅上街饮茶,病人都会感到开怀。由于每一位患者病情不一样,受影响部位亦不同,故需要根据每人情况而制定一套适合的复康运动。 但一般来说,很多时中风病人会有手、脚的活动困难,或半边身瘫痪,在这种情况下,建议简单的运动,例如以活动正常的一只脚,帮助失去活动能力的一只脚做运动,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及帮助病人转身及起。 部分中风病人除了丧失肢体活动能力外,认知能力亦会受损,如伤到脑部的认知功能,病人理解能力有限制,但仍然适合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例如踏健身单车,当尝试几次后,他们也可以跟得上。 认知能力受损,但身体活动能力好的,应尽量争取帮助他们多运动。相反如身体活动能力差,但头脑清醒的,他们又愿意进行训练的话,在有系统的运动训练下,他们能够恢复相当多的活动能力。 病人在物理治疗师或家人辅助下,将健全手拉住失去活动能力或活动能力差的患肢(简称弱手),然后好手用力帮助提起弱手,向弱手方向压去,之后再拉回身体的一边。重复动作十次。此动作可以协助病人转身,同时能活动手臂、锻炼手臂肌肉及伸展关节。 病人在家人协助下,屈曲双膝,用布带、皮带或行李带将膝绑好固定,然后用好脚带动弱脚做运动,先用好脚压向弱脚的一边,然后再拉回好脚的一边。重复动作十次。病人还可坐在安全平稳的椅子上,另置一张桌子在墙边,桌子要紧贴墙,病人将手按在桌沿上然后身体前倾用力推,重复动作十次。猜你喜欢: 1. 中风的症状与急救措施有哪些 2. 中老年人中风有什么前兆 3. 老人中风吃什么好 4. 看望中风病人带什么礼物合适 5. 脑血栓急救方法
《左脑中风 右脑开悟》[美]吉尔·泰勒著,杨玉龄译 《左脑中风 右脑开悟》是一部脑中风患者的医疗手册,更是第一本由患有严重脑溢血并完全康复的神经解剖学家所写的书。《左脑中风 右脑开悟》的作者、哈佛大学脑神经学家吉尔·泰勒在37岁那年亲身经历了左脑中风。中风后,观察到她大脑的功能——运动、语言、自我意识,一个接一个关闭。开颅手术后花了8年时间完全康复。身为神经解剖学家,吉尔感受到,“因为这次中风而得到的关于我的脑袋以及它如何运作的知识,不亚于我长年在学术领域所学到的”。为了将这次经历贡献出来,吉尔从自己的生活背景开始落笔,并用了两个章节为读者介绍了简单的脑科学知识,让读者了解中风的医学原理,接下去描述中风后的一系列感受和求助以及护理、康复之路。“这本书和其他医学类书籍一样,给中风患者提供了一定的康复指导和建议。”该书责编刘铮说,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亲历了中风的整个过程,并把这个过程完全呈现出来,通过第一人称让读者更直观清晰地感受到中风患者的感觉,给人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如何护理和照顾中风病人提供了宝贵经验。吉尔的专业知识让这本书的准确性更强,让人们能够更深入、准确地了解中风。中风的4个小时1996年冬天的一个早晨,CD机传出熟悉的音乐,可突然一股来自左眼正后方的、撕裂脑门的刺痛,让吉尔·泰勒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她感觉到自己的左眼以缓慢的节奏跳动着,眼睛后面的痛楚依旧强烈,“好像一口咬下冰欺凌时,齿根传来的那种尖锐的酸痛”。起床后,吉尔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开始不对劲了:自己的手和手臂前后滑动,方向和躯干的律动相反,似乎身体和自己的正常认知功能脱离;此外自己处理的听觉信息的能力也不对劲了,言语的思维也变得不连续,“除了我那充满韵律的心跳声,我什么都听不见”。这一切的症状都是因为,吉尔大脑里之前一直没有检查出来的先天动脉血管畸形,在这天早上突然爆裂,并喷出了一堆血在左脑里。使得这位年仅37岁的哈佛大学脑神经科学家患上了一种罕见的左脑中风。随后的4个小时,对吉尔而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全身的每个系统,包括智慧运动的心智能力,仿佛都变成了慢动作。因为脑出血进入大脑皮质时间愈久,组织受损情况愈严重,她的认知能力也开始变差。而当血流干扰到吉尔的两个语言中心(脑部的布罗卡氏区和韦尼克氏区)之间的信息交流时,她开始无法表达语言。于是,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智逐步恶化,没有能力处理通过感官从外界搜集来的刺激,完全无法行走、说话、阅读、写字,甚至连自己的生平都想不起来。“看到我的脑袋如何一点一点地丧失处理信息的能力。”她回忆起当时情节时说,似乎“整个躯体好沉重,精力也渐渐消失”,“就像是一个婴儿——错生在一名成年女性躯体内的婴儿”。中风后的两周半之内,吉尔动了一个大手术,移除了这个如高尔夫球大小的血块,就是这个血块使得她的脑袋传送信息的能力受阻。手术后,她又花了8年时间,一点点找回左脑的全部技能,最终完成生理及心理上的完全复原。“中风让我见识到人脑的美丽与弹性。”吉尔说。这次独特经历,让她在康复后萌生出一个念头,要记录下自己从中风开始的感受,讲述自己为了康复所作的努力,分析头脑在健康以及生病状态下是如何运作的,以此来帮助他人了解自己头脑在神经受损过程的感觉,使得其他照顾中风患者的人与中风幸存者的关系更加密切。于是她开始在各地巡回演讲,并将自己的学术训练与个人经历及见解编写出了这本《左脑中风 右脑开悟》。“清醒时的努力”和“睡眠时的停工”同等重要“如果你没有赶在中风后的6个月内恢复原本的能力,就永远别指望恢复那些能力了。”是否被医生这样的话恐吓到,但吉尔却用她自己的亲身经历否定了这一说法。要知道,吉尔花了8年时间,才让自己完全恢复。恢复后,她不仅仅能从事滑水运动和创作彩绘玻璃品,还代表哈佛担任行吟科学家,并且继续在中风前所任职的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工作,甚至还定期担任中西部质子放射治疗研究所的神经解剖学顾问。能做到这一点,吉尔说是因为她有一项优势。“身为训练有素的脑神经解剖学家,我很信任头脑的可塑性,也就是头脑修复、补位以及再教育自己的神经回路的能力。”她说,而自己的学术生涯给了她一张“地图”,让她了解自己的脑细胞需要什么照顾,才能康复。究竟吉尔是如何一点点地恢复?复原过程中什么是中风患者最需要的?吉尔说,自己成功康复,完全是靠着让“清醒时的努力”和“睡眠时的停工”达到健康平衡。在清醒时,必须努力让头脑系统重新并及时地接受挑战,如将所有要学的动作拆解成一个个较小的步骤,并一步步去完成。在康复过程中,吉尔还强调了要尊重睡眠的治疗功效。脑袋最清楚它自己有哪些需求。在清醒的时刻,大量的能量刺激会涌入感官系统,光子会刺激视网膜细胞,声波会狂乱拍打耳膜,可是神经元都跟不上这些要求,很快就没有办法再输入信息。这时,睡眠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看做是“资料建档时段”。因此她反复强调,一定要在学习与克服认知困难期间,不时穿插一些睡眠,这样会有很大的好处。在《左脑中风 右脑开悟》一书后,吉尔不仅仅分享康复那段日子的日记,包括四十个提示,关于她需要做或不需要做的事情,以便完全康复,还特意在书末附上了一份《中风复原建议》,方便读者查询。中风最无价的礼物《左脑中风 右脑开悟》中,吉尔不仅以脑神经科学家的身份深入浅出地普及脑科学,讲述了左右脑运作的原理,介绍了中风和康复过程,更用了两个章节来分享这次左脑中风给她所带来的礼物——“在亲身体会自己的左右脑功能后,我选择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事情……这次中风带给我最无价的礼物是内心深处的平静只在一念之间。”吉尔说。而根据她失去左脑的经验,她认为内心的平静是一种位于右脑的神经回路。吉尔用文字记录下了右脑是如何通过倾听、嗅觉、触觉、味觉等过程中将内心带入平静的巧妙过程,如在品味食物时尽量去体验生理反应,想要改变情绪时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鼻孔的刺激。“《左脑中风 右脑开悟》并不仅仅是一本医学类书籍,同时也是一次心灵探索的记录。”刘铮说,“台湾版的书名是《奇迹》,而在出版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时,我们特意改成了《左脑中风,右脑开悟》,书名就已经非常深刻地反映了本书的内容。在作者左脑中风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右脑的感受让作者大为震惊,吉尔体会到‘开悟’并不是一种虚幻的感觉,而是一种平和的生活态度。”在中国,每年受到中风袭击的人是一个巨大的群体,患者和他们的家人都需要照顾和帮助。刘铮说,希望这本书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启示和建议。同时,对于健康人群,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内心深处的平静就在一念之间,并明白“开悟”并不是一个虚幻的感觉和概念而是有其科学依据和基础的,“当你的大脑停止思考的时候,你的心灵就开始闪光”。
脑中风的危害有语言障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脑中风是脑血管意外的一种,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缺血性通常是脑梗死或脑血栓形成,出血性通常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导致后遗症,如卧床不起,病情好转可能会走路,但步态不稳定。大多数患者会有更多的后遗症,如半边或全身偏瘫、语言障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等。这种致残性一般无法恢复到正常状态,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患病后应及时进行康复治疗。建议患者避免劳累,适当运动,忌烟酒。
第一个症状是半身偏瘫。第二个症状是说话大舌头,看不清楚东西。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论文范文由一世教育毕业论文网收集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只可观摩不可抄袭,因抄袭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的整体护理体会及分析引起的版权纠纷本站概不负责,若本站对于该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删除。【摘要】 目地 探讨整体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地影响。方法 将249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45例)及观察组(10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结论 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实施整体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心理、躯体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受益。【关键词】 整体护理;脑梗死;功能恢复随着护理事业地不断发展,单纯以躯体护理为主地功能制护理已不能满足护理地需要,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地各个环节系统化地整体护理方式,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及交流,提供适合患者身心、、文化等需要地最佳护理。本文就脑梗死患者恢复状况地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研究对象随机从病案室抽取2000~2005年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地104例脑梗死病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2例,女42例,年龄39~81岁,平均(±)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头颅CT或MRI证实颅内有梗死灶,其中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61例,半卵圆中心28例,放射冠区11例,脑干、小脑及枕叶4例。梗死面积3~11cm2。以1995~2000年住院地145例患者为对照组,男88例,女57例,年龄40~77岁,平均(±)岁。其中梗死灶位于基底节区86例,半卵圆中心40例,放射冠区15例,脑干、小脑及枕叶4例。梗死面积4~12cm2。两组患者入院时均具有不同程度地肌力、言语、大小便功能及心理障碍(详见表1)。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治疗方法及疗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具有可比性。2 方法 护理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系统化整体护理。(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地相关知识,介绍脑梗死地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每例患者有详细护理记录单,从入院初期开始注重患者肢体功能锻炼,并定期进行评估,根据肌力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适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并从护理中存在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护理工作从被动遵从医嘱到主动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存在地问题,从而加速患者肢体功能地恢复;(2)积极进行语言功能锻炼,针对不同类型地语言功能障碍采用不同地方法,如完全运动性失语,此类患者能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说不出来,只可发“啊”音,从入院开始就练习发音,逐渐过渡到说简单地字、词、句;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可发出简单地字、词或吐词不清,此类患者可鼓励其多说话,开始时速度不宜过快,尽量把每个字说清楚,经常与患者交谈,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地指导患者,对患者取得地每一点进步都给予鼓励,以增强其信心;(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地生活及卫生习惯,多饮水,保证充足地饮水量,饮食宜清淡、消化、富有营养,多食青菜、瓜果等含纤维素高地食物,顺时针按摩腹部,对尿失禁地患者指导其练习排尿地随意性动作,进行肛提肌训练等;(4)在积极治疗患者躯体疾病地同时,更要关注其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娴熟地操作技术和严谨地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地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地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针对患者各种情绪反应及时采用交谈、笔认、手势辨认,充分了解其需要,增强其战胜疾病地信心。 评价方法 肢体肌力地判断按6级分法,治疗后肌力恢复及以上为改善。运动性失语以能发单字音以上为改善,感觉性失语以能听懂部分语言为改善等。心理状况以与医护人员接触情况而定,能与医护人员部分交流者为改善。大小便功能以主动而顺利排便地改善。 统计学方法 结果以频数表示,统计学处理采用四格表资料地χ2检验。3 结果两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表1 两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比较 (略)4 讨论脑梗死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地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各种功能恢复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病后生活质量,也为家庭和减轻负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后脑梗死患者恢复状态结果表明,患者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过程从单纯疾病护理转向整体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心理、躯体等各方面最大限度受益。
110 浏览 6 回答
212 浏览 7 回答
349 浏览 3 回答
191 浏览 3 回答
234 浏览 7 回答
89 浏览 3 回答
134 浏览 3 回答
323 浏览 3 回答
81 浏览 4 回答
312 浏览 3 回答
224 浏览 6 回答
212 浏览 4 回答
115 浏览 2 回答
234 浏览 3 回答
249 浏览 3 回答